- 年份
- 2024(8691)
- 2023(12185)
- 2022(10135)
- 2021(9408)
- 2020(8047)
- 2019(18281)
- 2018(18045)
- 2017(35637)
- 2016(19276)
- 2015(21335)
- 2014(21297)
- 2013(21275)
- 2012(19903)
- 2011(17929)
- 2010(18297)
- 2009(16671)
- 2008(16492)
- 2007(15040)
- 2006(13307)
- 2005(11896)
- 学科
- 济(86989)
- 经济(86893)
- 业(55559)
- 管理(47747)
- 农(47001)
- 方法(36890)
- 企(33816)
- 企业(33816)
- 数学(33344)
- 数学方法(33080)
- 农业(31111)
- 财(23871)
- 中国(23043)
- 业经(20182)
- 地方(18235)
- 制(17888)
- 学(16928)
- 融(13962)
- 金融(13954)
- 银(13862)
- 体(13858)
- 贸(13843)
- 银行(13834)
- 贸易(13833)
- 易(13438)
- 行(13255)
- 收入(12517)
- 发(12203)
- 务(11702)
- 财务(11663)
- 机构
- 学院(268325)
- 大学(266405)
- 济(116450)
- 经济(114218)
- 管理(99176)
- 研究(95050)
- 理学(85292)
- 理学院(84425)
- 管理学(82976)
- 管理学院(82484)
- 中国(73907)
- 农(65432)
- 京(56067)
- 科学(55865)
- 财(55559)
- 农业(50356)
- 所(48380)
- 业大(45778)
- 中心(44698)
- 研究所(43340)
- 财经(43071)
- 江(42457)
- 经(39447)
- 经济学(36674)
- 北京(34627)
- 范(33978)
- 院(33656)
- 师范(33570)
- 经济学院(33411)
- 州(32803)
- 基金
- 项目(178870)
- 科学(140406)
- 研究(132376)
- 基金(130213)
- 家(114119)
- 国家(113112)
- 科学基金(95980)
- 社会(85718)
- 社会科(80948)
- 社会科学(80930)
- 省(70275)
- 基金项目(67957)
- 教育(60516)
- 自然(59621)
- 自然科(58258)
- 自然科学(58241)
- 划(58095)
- 自然科学基金(57248)
- 资助(53730)
- 编号(53317)
- 成果(44196)
- 部(41179)
- 重点(40456)
- 发(39255)
- 课题(37629)
- 创(36803)
- 国家社会(36514)
- 农(35939)
- 性(35538)
- 教育部(34932)
- 期刊
- 济(131862)
- 经济(131862)
- 研究(81630)
- 农(67435)
- 中国(61179)
- 学报(46631)
- 农业(45206)
- 财(42772)
- 科学(40100)
- 大学(36252)
- 学学(34225)
- 管理(33599)
- 融(31083)
- 金融(31083)
- 教育(30164)
- 业经(25758)
- 技术(22482)
- 财经(22159)
- 业(22094)
- 经济研究(20738)
- 经(19079)
- 问题(18670)
- 版(15145)
- 世界(14962)
- 农村(14848)
- 村(14848)
- 农业经济(14170)
- 统计(13169)
- 技术经济(12822)
- 贸(12785)
共检索到416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开胜
以获取建设用地空间为首要目标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制度如果不能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显然不利于这一制度的推行。通过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与农民收入关系的整体框架,结合地票交易和宅基地置换等实践案例,分析指标交易能否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结果表明,农民从指标效用价值收益中所获收入Ⅰ,以及指标交易对其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带来的收入Ⅱ,决定了农民收入变化效果。总体上,指标交易并不必然增加农民收入,而是在农民个体、区域和时期上呈现出分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今后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需要从合理设置指标生产条件及交易方式、完善指标市场配置机制和收益分配规则、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以及建立指...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军
基于现代公共部门预算管理的理论和工具方法构建一个细化的预算管理制度框架,提出一个走向"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中国预算改革路径。并以现代公共部门预算管理的框架内容为序,提出透明度的工具、责任性的要求、公共资源预测、成本预测、最优资源配置量确定、最优净现金流确定、财务报告与财务状况分析等工具方法。
关键词:
公共部门 预算改革 公共服务 政府转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春花 马明峰
与以往信任研究的个别的学科视角不同,本文采用一种整体性的视角,考察了施信方、受信方、双方的关系,以及信任所针对的事件几个方面对信任形成的影响,并认为众多的可信度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即可预测性、可接受性与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在提出一个整体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组织环境对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刻画了组织内人际信任的特点.为进一步的组织内信任研究提供了平台。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新伟 纪瑶
采用"Hotelling Rule"改进公式、多情景政策分析及C-D生产函数等定量方法分别分析石油供需链不同税费与油价间的联动关系,从系统论视角提出我国石油产业供需链各环节税费与石油价格联动的框架构想和联动改革策略:上游开发环节,应细化不同品质石油资源税率,制定资源分品种、分阶段的动态优化税率;中间进口环节,探索随价格波动的奖励税率;运输储备环节,确定降低通胀和经济阻碍的最优运输税率和随油价不断调整的储备率;消费环节,应探讨碳税的可行性,制定应对油价变化的绿色税费体制。
关键词:
石油供需税费 石油传导定价 价格改革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英 曾孟夏
把农民收入和消费及财政支农和农村金融置于一个框架下进行了考察。基于1978~2008年数据拟合的多变量协整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结果表明,农业财政和金融在长期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金融信贷在短期可有效扩大农民消费,并且农村金融体系较好地保证了内源融资的效率;消费方程反映出我国农民消费具有短视性特点,对同期收入过度敏感。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农民消费 财政支农 农村金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远胜 宋青锋 肖诗顺 吴平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当前农村最突出的经济问题。本文在农户消费效用、生产函数和时间分配的综合模型框架内,利用2002年对四川省5个县10个乡镇的300个有效样本农户进行的抽样调查数据库,对四川省农户的收入结构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对影响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农户的非农业收入已超过农业收入,农民的务工收入达4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十分悬殊,基尼(Gini)系数达0.425。影响农户的收入的因素有生产性资产量,户主教育水平、劳动力情况和住所离镇中心的距离等。作者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是要短期措施和中长期措施结合。近期,应该实施那些能在短期内增加农户(特别是贫困...
关键词:
农户收入 抽样调查 基尼系数 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世辉
本文从人类学整体性视角,结合波兰尼的嵌入理论,论述农民组织整体性发展的必然和应然。发展整体性的农民组织,有利于农村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统筹解决,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生活的保护与重建。
关键词:
整体性 农民组织 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晨光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林晨光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中,当前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几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农民增收不多,其增长率跟不上农业增产率和乡镇企业的增长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问题也不能沿用老办法老措施。一些专家学者提出,其根本原因是农村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宫锦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继辉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把解决“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在2003年1月份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重点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也进一步阐述了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必须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可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关键还是发展农村经济,核心问题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一)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兴俊 常建坤
1997年以来 ,农民收入增幅逐年下降 ,导致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民工资性收入减少、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和政策上的偏差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有 :一是切实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三是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增强农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五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翔迅
当前,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已发生变化。过去那种依靠调整农产品产量、价格以增收的办法已明显失效。目前,应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农民非消费支出,加大农业投资,发展乡镇企业以及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寻求农民增收途径。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农民 收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秀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