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4)
- 2023(12668)
- 2022(9936)
- 2021(9053)
- 2020(7421)
- 2019(16553)
- 2018(16405)
- 2017(30982)
- 2016(17238)
- 2015(19354)
- 2014(19659)
- 2013(18688)
- 2012(17033)
- 2011(15304)
- 2010(15561)
- 2009(14823)
- 2008(14847)
- 2007(14024)
- 2006(12496)
- 2005(11599)
- 学科
- 济(63856)
- 经济(63754)
- 管理(54397)
- 业(49241)
- 企(40423)
- 企业(40423)
- 中国(23486)
- 方法(23371)
- 制(21262)
- 财(20320)
- 农(19805)
- 数学(19595)
- 数学方法(19395)
- 业经(17112)
- 银(15522)
- 银行(15498)
- 体(15333)
- 行(14786)
- 融(14496)
- 金融(14489)
- 学(13042)
- 务(12699)
- 财务(12650)
- 财务管理(12617)
- 地方(12309)
- 企业财务(12038)
- 农业(11866)
- 理论(11841)
- 体制(11614)
- 险(11269)
- 机构
- 大学(241534)
- 学院(241129)
- 济(96799)
- 经济(94482)
- 管理(89660)
- 研究(82094)
- 理学(74622)
- 理学院(73834)
- 管理学(72547)
- 管理学院(72094)
- 中国(68682)
- 财(53378)
- 京(51971)
- 科学(46788)
- 所(40545)
- 财经(40402)
- 江(39417)
- 农(38969)
- 中心(38822)
- 经(36598)
- 研究所(35846)
- 业大(33004)
- 北京(32829)
- 州(30955)
- 院(30418)
- 经济学(30395)
- 农业(30221)
- 范(30180)
- 财经大学(30023)
- 师范(29817)
- 基金
- 项目(153852)
- 科学(121131)
- 研究(115591)
- 基金(111135)
- 家(96388)
- 国家(95576)
- 科学基金(82169)
- 社会(74149)
- 社会科(69983)
- 社会科学(69965)
- 省(59773)
- 基金项目(57599)
- 教育(53667)
- 自然(51083)
- 划(50091)
- 自然科(49901)
- 自然科学(49887)
- 自然科学基金(49009)
- 编号(47332)
- 资助(44839)
- 成果(40355)
- 重点(34981)
- 部(34295)
- 课题(34280)
- 制(33922)
- 发(32001)
- 创(31508)
- 国家社会(31044)
- 性(30285)
- 教育部(29746)
共检索到388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江晓华
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存在制度风险,具体包括制度生成的非中性和路径依赖风险、制度运行的内部风险和溢出风险、集体建设用地隐性市场的处置风险。因此,必须明确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法律原则,优化制度变迁路径;健全土地利益机制,保证制度生成中性;设立交易范围、条件、关系、程序法定和交易过程规范的市场交易制度;确立柔性干预、刚性干预和宏观调控三者结合的政府介入制度;建立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的处置机制,稳步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艳梅 刘小玲 张效军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市场化流转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由征地制度缺陷引起的资源低效配置和"隐形"市场交易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是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现实需求;巨大的潜在外部利润是市场化流转的驱动力;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并且可能遵循由需求引致型向供给主导型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制度保障构建的思路以及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这一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发超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是中国集体土地改革的方向之一。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论证的研究方法,在借鉴英、美两国土地发展权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尝试设立新型土地发展权制度,并阐述了其在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制度上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土地发展权统一了公共利益和农民权益,使地方政府在土地问题上回归理性;它变通性地使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清晰,使集体建设用地隐形市场合法化,从而推动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和法制化,期望为农村集体建设市场化改革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土地发展权 集体建设用地 土地市场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研究目的:现有文献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模式选择和路径演化归纳还相对薄弱。本文旨在基于观察不同类型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以及征地)的市场化改革典型路径的基础上,探索不同模式在提升建设用地经济效率上殊途同归的共性规律,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方法: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总结了本轮集体建用地市场化改革起点,刻画了宅基地、征地、统筹和入市4类市场化的典型模式或特殊现象,并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规律做了初步探索。研究结论: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的现实路径是渐进式的"由点及面"的改革,现阶段改革创新需要关注三类收益分配问题,政府的规划和收益调节政策是地方探索市场化亟需的基础性规则,政府还应尽快对市场化中的各项权利开展立法工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小霞
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的逐利性使其在用途上倾向于能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的工商业用途,却对农地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利后果,体现在:以向外排放为附产品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引起农地环境污染、以资源索取为目标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造成了农地生态破坏,以资源消耗为特征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造成农地生物多样性的衰竭。因此,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流转背景下建立农地生态补偿具有现实必要性,应当对农地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标准、期限、方式等基本要件进行合理设计,这对于促进生态补偿的实施至关重要。在管理机制方面,应构建生态补偿的协调联动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生态追责机制等;在保障机制方面,应注重法律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宣传保障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金堂
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主要症结在于承包土地不能实现市场化转让,造成土地资源无法得到高效率配置。要实现承包土地市场化流转的制度创新,必须对相关风险进行预先研究。承包土地市场化转让的主要风险包括"失地流民"风险、"囤地"投机风险、农村两极分化风险和强买强卖风险等。针对上述风险因素应采取六项相应制度对策:(1)改革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奠定承包土地流转的权利基础;(2)严格承包土地转让市场准入制度,杜绝商业资本进入承包土地市场;(3)建立良好的土地流转市场秩序;(4)调整完善土地税收政策,合理分配土地流转收益,形成集约用地的城市机制;(5)科学设定承包土地市场转让行为的控制条件,消除非理...
关键词:
承包土地 市场化 转让 风险 防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廉大为 赵雪锋
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普遍受到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文章分析了上海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现状,并总结了国内试点地区的经验教训,认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忽视农村和农民诉求、进行行政干预及由此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实现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的市场化,并提出上海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市场化交易机制以及相关配套改革措施。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市场化机制 指标交易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和亮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反复与曲折,与过分强调集体林地的具体经营方式紧密相关。集体林地使用制度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于弱市场化配置,因此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不应简单地在集体山林的分户经营、股份合作制或其他经营方式之间进行选择,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构建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集体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强化集体林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集体林地租赁经营逐步取代无偿承包制;二是推行集体林地使用权的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三是培育以林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林业要素市场;四是以产权为纽带,促进集体林地使用权与社会资本的结合。
关键词: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 林地资源配置 制度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贾生华
土地使用权市场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果,并已经成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土地使用权市场有效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显化了土地价值。而城乡土地权利不平等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平衡成为诸多矛盾的根源。集体建设用地灰色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开辟并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符合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土地制度创新的战略选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佑辉
逐步迈入规范管理阶段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可能,因此阻碍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市场失灵的原因是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存在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而政府失灵是地方政府追逐地方利益,与中央政府和其他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结果。本文提出了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中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对策。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凯 梁流涛
我国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演化,是在体制转型时期不对称、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之下,相关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利益调整和再分配的结果,是他们相互之间利益矛盾妥协折衷的产物。其中,以地方政府和农民为主导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直接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和利益分割,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产权改革路径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保证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是其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
关键词:
非农建设用地 利益集团 市场演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石凯
在"人才强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如何更好推进人才公共服务命题有着鲜活的时代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发达国家人才公共服务市场化实践经验与探讨人才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依据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提出了我国推行人才公共服务市场化的设想,并对人才公共服务市场化风险及其规避做了简要研究。
关键词:
人才公共服务 市场化 逻辑 制度 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伟娟
在各地对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探索中,除广东模式外,地方政府通过非税收形式获取集体土地非农收益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地方政府通过新的制度安排获得分享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收益的合法性,成为制度创新的最大受益者。广东的政策提供了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基本政策框架,但地方层面的制度创新不可能突破国家层面提供的制度框架,要真正实现城乡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变革。
关键词:
建设用地 城乡统一市场 模式比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建强 曲福田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作用,为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面板数据GLS模型。研究结果:土地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了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结论:(1)土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纳入其他影响因素后,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2)土地一级市场目前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明显大于土地二级市场;(3)土地市场化改革提高了土地市场化总体水平,也提高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闫昊生 王剑飞 孙久文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当前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使用机器学习与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借助2007~2018年中国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数据,研究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显著减少了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其原因在于改革提升了集体和国有土地的替代性,因而降低了国有建设用地的出让面积,但是未显著影响国有建设用地的单位价格。结合理论分析,上述结果说明该改革并未显著改变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市场结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该改革对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金的影响大于集体建设用地。以上结论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