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7)
2023(6899)
2022(5456)
2021(5074)
2020(3956)
2019(8881)
2018(8846)
2017(16815)
2016(9281)
2015(10424)
2014(10702)
2013(10309)
2012(9505)
2011(8453)
2010(8448)
2009(7783)
2008(7577)
2007(7241)
2006(6362)
2005(5366)
作者
(26113)
(21962)
(21917)
(20819)
(13670)
(10308)
(9948)
(8583)
(8375)
(7951)
(7493)
(7347)
(7149)
(7132)
(6985)
(6761)
(6386)
(6329)
(6284)
(6201)
(5608)
(5467)
(5319)
(5072)
(5008)
(4990)
(4960)
(4882)
(4536)
(4452)
学科
(36747)
经济(36693)
管理(24064)
(19497)
(14522)
企业(14522)
方法(12645)
(12571)
中国(12190)
数学(10882)
地方(10879)
(10861)
数学方法(10757)
农业(8518)
业经(8490)
(8471)
(8423)
(7040)
理论(6777)
(6374)
教育(6366)
(6357)
银行(6357)
金融(6350)
(6109)
地方经济(5804)
(5637)
环境(5581)
(5392)
(5279)
机构
学院(124401)
大学(120917)
(47944)
经济(46717)
研究(44740)
管理(42260)
理学(34973)
理学院(34581)
中国(34114)
管理学(33852)
管理学院(33627)
科学(27160)
(26732)
(24680)
(23061)
(22656)
(21283)
中心(20568)
研究所(20238)
业大(18824)
财经(18150)
农业(17835)
(17138)
(17127)
师范(16910)
北京(16864)
技术(16665)
(16608)
(16387)
(16226)
基金
项目(80923)
研究(62811)
科学(61920)
基金(54652)
(47862)
国家(47409)
科学基金(39260)
社会(37975)
社会科(35701)
社会科学(35693)
(33739)
教育(29518)
基金项目(27961)
(27698)
编号(27215)
自然(23227)
成果(23224)
自然科(22627)
自然科学(22619)
自然科学基金(22164)
资助(22062)
课题(20592)
重点(18723)
(18696)
(17281)
(17150)
(16568)
项目编号(16174)
(16124)
创新(15484)
期刊
(60546)
经济(60546)
研究(39072)
中国(32957)
(22495)
教育(21196)
学报(20746)
(20418)
科学(17484)
管理(16462)
大学(15847)
农业(15118)
学学(14650)
技术(13054)
(11708)
金融(11708)
业经(10825)
经济研究(9680)
财经(9120)
(7957)
职业(7776)
问题(7708)
图书(7543)
(7242)
(6527)
(6160)
论坛(6160)
统计(5739)
技术经济(5663)
书馆(5653)
共检索到202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鹏举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尚处在试点阶段,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仍在探索中,政府分享增值利益的方式存在争议、征收基数和比例不统一、农户与集体间的分配比例及渠道各不相同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收益分配主体集体建设用地增值利益的分配主要涉及3个层次:一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三是未入市地区与入市获得增值收益的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其中,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申文金  张文主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改革试点工作,15个试点地区在改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增值收益分配状况的影响,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对顺利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地区——江苏省为基础,总结了江苏试点改革的经验及,结合全国其它试点地区改革实践,重点阐述了增值收益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当前试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科学合理分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振宇  陈红霞  赵繁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分配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和政治性问题,受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对其入市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村集体、村集体与农户间的不同利益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层面提出调整和解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振宇  陈红霞  赵繁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分配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和政治性问题,受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对其入市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村集体、村集体与农户间的不同利益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层面提出调整和解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玉龙  牛德利  郑财贵  
通过系统分析土地增值类型、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分配环节、分配形式等,揭示当前城乡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目标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路径。研究表明:土地增值类型与马克思地租分类相对应,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均为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和社会管理人,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隐取得、轻保有、重转移"的问题,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手段单一。研究认为:土地增值收益应按照"谁贡献、谁收益"的原则,不同增值类型分配给不同主体,合理确定分配比例,并从平衡各环节及不同入市方式的分配比重、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增值收益税收立法并统一分配税费形式等方面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伏绍宏  洪运  唐欣欣  
源于国家与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改革,绝非简单地对国有建设用地已有经验的照搬套用,而是应触及城乡二元土地利益格局的重构。本文通过对收益分配各级文件的政策梳理,结合郫都区不同收益分配案例的对比分析,围绕国家、集体、农民、社会资本四类主体,有针对性地指出重构收益分配机制面临的现实障碍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伏绍宏  洪运  唐欣欣  
源于国家与集体在土地所有权主体地位上的本质区别,决定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改革,绝非简单地对国有建设用地已有经验的照搬套用,而是应触及城乡二元土地利益格局的重构。本文通过对收益分配各级文件的政策梳理,结合郫都区不同收益分配案例的对比分析,围绕国家、集体、农民、社会资本四类主体,有针对性地指出重构收益分配机制面临的现实障碍并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和分配方式的确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入市收益生成机理,在初次流转中,政府、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应为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在再次流转中,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都应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初次流转以"征税+农民集体内部协商"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再次流转以"征税+市场主体自治"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石小石  白中科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的收益分配关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是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在初次流转和再次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与利得的总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存在三层分配关系。第一层分配关系是入市总收益在农民集体和政府间的分配关系,决定了农民集体的土地净收益;第二层分配关系是政府所获收益在各级政府和不同地区间的分配关系,关系到地区利益的平衡;第三层分配关系是农民集体的土地净收益在集体与成员、成员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晓军  牛德利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分配,是"三块地"改革试点中的重要问题。而摸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运行中收益分配状况,科学回答"谁来分、分什么、怎么分"的问题,对于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利修法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困境入市主体认定难。按照改革试点精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主体可以是代表其土地所有权的农民集体,也可以是农村集体委托授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特生  高兴洲  赵梅  李梦圆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如何在政府、集体与农户个体间实现均衡分配是土地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实践中各地对入市土地范围边界认知模糊,对土地增值本质内涵理解不足,流转收益分配缺乏理论支持、具有随意性,致使问题与矛盾频发,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明晰入市流转收益的本质来源,以各主体参与流转的贡献值为基础,运用文本分析法和博弈论Shapley值法得出三者应得收益比例大致为23.05%~31.31%、54.40%~64.25%与12.70%~18.28%。结合实证研究,解析实际与理论存在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土地成本测算复杂和各主体利益诉求不一致,收益分配比例受到土地级别、土地用途、流转方式、单位面积流转价格、政府国土空间规划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不同地区可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收益分配标准,实现收益的科学合理分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凡  
集体经营性建设使得土地财产权利得到凸显,农民可以更好的获得增值收益,创造更多的利益。总结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实践中的经验,分析当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多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进而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海  陈乐宾  
研究目的:构建一种调查分析失地农民、政府官员、在耕农民、城市居民、高校学者等相关群体关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共识状况的方法,为征地问题研究和制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指数分析、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关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的群体共识与分歧并存,被调查对象总体上处于弱共识水平;(2)关于土地增值收益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的群体间共识度高于规则公平、结果公平;(3)失地农民、在耕农民、城市居民、专家学者、行政官员的群体内共识度依次递减,分别为0.66、0.63、0.59、0.57、0.50;(4)对于是否按照农民意愿进行补偿、是否允许在耕农民分享收益、开发区用地是否属于公共利益等,存在严重的社会分歧。研究结论:应通过社会价值观念引领,制度环境改革完善和建立利益协调沟通机制等增进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公平群体共识,为改革提供有利的社会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诸培新  刘玥汐  
研究目的:揭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及其分配机制,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制。研究方法:部门调研、案例分析与归纳推理。研究结果:以"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通过对农民住宅拆迁补偿与宅基地置换安置,使农民获得了区位条件更好的两套以上的公寓住宅,为农民通过"房东经济"长期分享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与现有的土地征收一次性补偿相比有所改进。研究结论:(1)"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中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配置主要通过土地征收实现,本质上并没有突破"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制约,仍然没有赋予集体土地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远索  周爱华  杨广林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情形入手,依据各主体对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的不同诉求,将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主体圈定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在此基础上,依次设计了五大利益主体应有的权利,由此全面构建了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体权利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