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10)
2023(14801)
2022(12383)
2021(11526)
2020(9655)
2019(22532)
2018(22562)
2017(43072)
2016(23719)
2015(27210)
2014(27817)
2013(27234)
2012(25718)
2011(23533)
2010(24333)
2009(22530)
2008(22535)
2007(20945)
2006(18503)
2005(16813)
作者
(71575)
(59595)
(59519)
(56418)
(37952)
(28620)
(27275)
(23294)
(22669)
(21746)
(20338)
(20275)
(19264)
(19065)
(18805)
(18548)
(17867)
(17615)
(17380)
(17153)
(15195)
(14945)
(14822)
(13798)
(13551)
(13512)
(13399)
(13364)
(12285)
(12064)
学科
(104859)
经济(104752)
管理(64447)
(61364)
(48506)
企业(48506)
方法(43661)
数学(38424)
数学方法(37788)
中国(31217)
(29953)
地方(26842)
(23625)
业经(22607)
(21162)
(20989)
农业(19494)
(18272)
银行(18237)
(18214)
贸易(18197)
(18152)
金融(18144)
(17599)
(17518)
理论(17355)
(15769)
环境(14782)
技术(14574)
(14474)
机构
学院(344789)
大学(342082)
(137988)
经济(134679)
管理(127427)
研究(120955)
理学(107108)
理学院(105861)
管理学(103644)
管理学院(103018)
中国(93978)
(75173)
科学(74485)
(65326)
(63075)
(62352)
研究所(56526)
中心(56154)
(55872)
业大(51722)
财经(50183)
农业(48757)
北京(48352)
(46991)
师范(46472)
(45187)
(44742)
(43486)
经济学(41251)
技术(40236)
基金
项目(217586)
科学(168660)
研究(160664)
基金(152369)
(132680)
国家(131515)
科学基金(111287)
社会(97713)
社会科(92364)
社会科学(92334)
(88136)
基金项目(79333)
教育(75680)
(73535)
自然(71347)
自然科(69667)
自然科学(69647)
自然科学基金(68339)
编号(68284)
资助(64444)
成果(56866)
(50882)
重点(49651)
课题(48926)
(47193)
(44667)
创新(41749)
科研(41271)
项目编号(40664)
发展(40546)
期刊
(163844)
经济(163844)
研究(104241)
中国(80483)
(58207)
学报(54528)
(51714)
科学(49042)
管理(48368)
教育(46794)
大学(40982)
农业(39129)
学学(38105)
(36840)
金融(36840)
技术(34176)
业经(28558)
经济研究(25767)
财经(25280)
(21720)
问题(21313)
(21033)
图书(19390)
统计(18506)
技术经济(17701)
(16621)
(16596)
(16489)
商业(16446)
理论(16223)
共检索到543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贾生华  
南海"工业化模式"和杭州"留用地模式"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的两种主流模式。"工业化模式"开辟了新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使得集体经济组织成为主要的受益者;"留用地模式"是在维护现有土地使用权市场的制度安排下,为集体土地参与城市化建设开辟道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上还存在产权歧视,市场关系结构不清晰,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三种制度创新屏障。上述两种模式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的合法化提供了三个方面的政策启示:一是开辟一个市场,构建两个平台;二是明确市场功能定位,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三是健全管理机制,理顺收益分配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丹  宫义飞  
当前,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不断加快引起了建设用地的巨大需求力。而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对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用途有严格的规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无法自由流转的现状加剧了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的供需矛盾。实际上,土地制度供给的功能只有符合市场需求,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分配,最终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资本化模式运营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然而该模式目前只在局部地区试行,在全国范围内,并未完全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资本化。本文认为,要使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真正运行流通,应从立法和执行操作中寻找答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崔娟  陶镕  
研究目的:研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可行性,为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构想与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国家垄断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弊大于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直接入市则利大于弊。研究结论:应当实行国家严格控制下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魏耀东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正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逐步构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新机制,引导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入规范化轨道。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亚荣  余敬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收回是平衡农民集体和集体成员之间利益的重要制度保障,但目前我国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消灭、收回的法律规定过于简略,并且收回行为既包括民事行为也包括行政行为,混淆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行为的性质。应从物权变动视角确定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的涵义,并从所有权保护角度拓展其内涵,使之符合集体土地的特性。在此基础上,从民事法律规范角度,按照土地所有权及用益物权的运行逻辑,通过对目前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行为作类型化处理、明确收回的对象、规范土地所有权人撤销权的行使等措施重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收回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毕琳琳  
城市建设用地供给不可持续性的现实与物权平等保护原则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理论与实践基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首先需要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流转制度构建理念的转变,由传统的行政管制权力主导理念到注重权利维护的规制理念。在具体的制度设上,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后权属的国有化转变与流转利益配置的公平。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媛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且已形成一系列典型模式与经验。本文拟以天津宅基地换房、成都农权交易所、嘉兴两分两换、宣城农屋贷款模式为典型案例,分析各自的模式背景、结构、绩效。以期找到有益的启示与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萍  于璐源  丁富军  
我国现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由于主体不同表现出两种典型模式,一种是村集体主导和运作,与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形成"互补"关系的模式;另一种是乡镇政府主导的,与国有建设用地市场形成"竞争"关系的模式。研究认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应该保留其特殊性,并与国有土地出让形成既竞争又互补的关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应该影响集体土地性质的改变。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要因地制宜,保持集体土地的性质、适度规模的进行流转,才能有效规避入市可能带来的风险,也才符合当前改革的主要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平  
本文针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问题提出了众多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为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必须对土地征收的适用范围进行严格把控,以防建设用地出现不足的情况;而对于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的流转对象来讲,我们必须进行明确划分,防止不良用地的产生;不仅注重公平,而且也应提高效率,对于因流转所得的丰厚回报,我们也应将利益均分,与此同时,再次流转机制也应提升日程,进一步实现与我国国有土地享有相同的权利,另外,对于集体建设的流转问题,我们应实行全民参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流转。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  洪亚敏  彭文英  
本项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找出其中的脉络变化及其矛盾所在,进而提出修改与完善建议。文章通过纵向及横向对比分析发现,现行相关法规之间、法规与政策之间、地方政策与中央政策之间存在矛盾,尤其是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内涵、流转主体的界定及收益分配等方面。据此,提出对其进行规范和统一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月芽  
在现行政策法规下,我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原则上是禁止入市流转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趋势日益明显。文章从理论和现实基础两个方面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的可行性作了探析,并从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运作制度、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流转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沈孝强  吴次芳  陆汝成  
本文引入法学利益衡量论,建立包括个体利益、阶层利益、制度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分析框架,厘清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复杂利益关系。当前集体建设用地权能缺失导致流转不畅,土地资产功能难以显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涉及农民、集体、多级政府、不同开发商、使用者等诸多利益主体、阶层,以及多部法律法规,可能引发对社会利益格局的多重影响和激烈博弈。改革应以促进土地权益公平和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土地流转收益优先用于增进农民利益,规范集体提留,限制乡镇政府参与利益分配;通过调整财权、事权兼顾县级政府利益,由市场调节开发商和使用者收益;重构法律以调整现行制度利益,保障土地规范流转;采取措施降低集体建设用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巧芹  孙雪松  秦岭  郭爱请  
通过对河北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典型村庄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流转随意性较强、流转价格偏低、农民认知度低、收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流转程序、完善流转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及其收益分配制度完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晓玲  
近年来,我国大量非农建设用地都在自发流转,集体土地市场客观上已经形成,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致使国家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受到严重影响,耕地保护受到严重威胁,国家、集体以及农民个人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本文认为,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规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当前土地管理理论和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