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5)
2023(3178)
2022(2683)
2021(2515)
2020(2106)
2019(4453)
2018(4627)
2017(8392)
2016(4881)
2015(5565)
2014(5922)
2013(5461)
2012(5053)
2011(4575)
2010(4604)
2009(4304)
2008(4040)
2007(3629)
2006(3188)
2005(2888)
作者
(14781)
(12587)
(12167)
(11734)
(7695)
(5842)
(5615)
(4918)
(4831)
(4413)
(4293)
(4221)
(4119)
(3987)
(3960)
(3771)
(3663)
(3521)
(3511)
(3498)
(3160)
(3121)
(2930)
(2923)
(2826)
(2742)
(2716)
(2626)
(2566)
(2544)
学科
(16577)
经济(16549)
管理(12288)
(8784)
土地(7713)
(7643)
(6776)
企业(6776)
(5495)
(5453)
中国(5399)
(5316)
方法(4248)
(4228)
理论(3875)
问题(3849)
经济学(3847)
(3434)
银行(3421)
数学(3412)
(3403)
金融(3396)
地方(3374)
数学方法(3349)
(3336)
教育(3213)
农业(3184)
体制(3132)
业经(3065)
(2436)
机构
学院(65604)
大学(65108)
研究(25391)
管理(22296)
(22017)
经济(21331)
中国(19695)
理学(18351)
理学院(18091)
管理学(17620)
管理学院(17511)
科学(16746)
(15731)
(15448)
(13457)
农业(12500)
研究所(12266)
业大(12031)
中心(11848)
(11445)
(11427)
(9891)
(9441)
北京(9394)
(9364)
师范(9274)
技术(9131)
(8553)
财经(8551)
农业大学(8210)
基金
项目(44373)
科学(33869)
研究(32229)
基金(30572)
(27810)
国家(27581)
科学基金(22475)
社会(18890)
(17956)
社会科(17727)
社会科学(17723)
基金项目(15797)
(15408)
教育(15024)
自然(14619)
自然科(14241)
自然科学(14234)
编号(13949)
自然科学基金(13948)
资助(12259)
成果(12015)
课题(10537)
重点(10264)
(9851)
(9519)
(9501)
(8891)
计划(8666)
创新(8382)
(8357)
期刊
(27951)
经济(27951)
中国(20629)
研究(18761)
(14955)
学报(13577)
科学(12170)
教育(10706)
大学(9835)
农业(9792)
学学(9309)
(9151)
管理(8166)
(5883)
金融(5883)
技术(5789)
业经(5293)
国土(4691)
(4584)
土地(4359)
财经(4231)
(4151)
经济研究(4108)
业大(4012)
职业(3783)
资源(3750)
(3706)
问题(3607)
图书(3491)
农业大学(3475)
共检索到106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佳星  
研究目的:土地权利冲突研究是构建、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而权利冲突源自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解决土地权利冲突的关键,在于厘清土地上两种不同权利边界,构建中国本土化土地权利体系。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权利冲突表现为土地权利部分缺失的消极冲突和同地不同权的积极冲突;冲突产生的社会背景在于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结构的基础性变革;从权利的本源考量,则根源于民法理论对人身权与财产权内在逻辑、伦理结构区别的漠视。研究结论:通过将土地上冲突的权利分析、定性,可以较好的区分不同权利内涵,构建边界清晰的土地权利,为农地"三权分置"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文章在历史比较视野下对土地冲突的形态变迁进行了考察,并明确了当下中国土地冲突的历史方位。研究表明,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土地冲突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蕴:传统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生存危机引发的权力争端;革命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建构引起的社会重组;而现代社会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诉求带来的秩序调整。当下中国虽然从时序上看是现代的,但事实上处于一种祛除未净的前近代政治社会传统与应接不暇的后现代风险扩散的"对冲"当中,因此当前的土地冲突既带有"权力冲突"的特征,又呈现出"土地风险"的样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文章在历史比较视野下对土地冲突的形态变迁进行了考察,并明确了当下中国土地冲突的历史方位。研究表明,不同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土地冲突有着不同的内涵和意蕴:传统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生存危机引发的权力争端;革命时期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建构引起的社会重组;而现代社会的土地冲突本质上是权利诉求带来的秩序调整。当下中国虽然从时序上看是现代的,但事实上处于一种祛除未净的前近代政治社会传统与应接不暇的后现代风险扩散的"对冲"当中,因此当前的土地冲突既带有"权力冲突"的特征,又呈现出"土地风险"的样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惊鸿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集体经济面临组织性质、土地所有权属性和集体与成员间产权关系的多重变革,对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历史变革为基本线索,探讨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由"政社合一"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由兼有准公权与私权属性向单一私权属性回归,集体成员土地权利由一般用益物权向股权转化的逻辑链条。依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完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红娟  
土地权利问题是目前我国农村的主要问题,即土地权利直接或间接衍生而来的权利需求和权益保障冲突等问题:公法和私法制度冲突,农民要求发展与土地制度安排的冲突,土地增值实际收益人与权利人冲突……这些冲突长期客观存在且是引起社会不安和隐患的重要因素,冲突实质是农民、农村土地权、农村经济三大主体要求发展,而现有制度安排不能满足或者适应这些发展的需求,基于有限土地资源之上的发展权的发展成了各方问题解决的关键。通过数据分析和法理研究,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理性法律环境制度的对策,即明确农村土地权利的主体和客体,实现土地所有权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玉瑶  
为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政策,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成员权的保护问题,从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现状、原因着手分析,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权利保护救济机制,做出相关提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丽娜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而制约该项工作进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土地权属争议问题。一、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存在的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聂家荣  李贵才  刘青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认知权利理论和协调博弈理论,对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模式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博弈,是城市政府和原村集体及其成员,以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边界为基础,在各自的认知权利边界存在重叠、但未能被法定产权有效覆盖的区域,进行利益协调的过程。其中,存在两种权益明晰的模式,一种是城市政府借助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进行产权安排实现收益边界的明晰,另一种是通过收益分配博弈自下而上推动产权边界的明晰,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的出台正是后者得以实现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博弈形成各方认可的收益分配方案,进而通过更新改造活动完成空间重构,将收益分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吕焱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过程中,由于土地征收环节,补偿环节、安置环节出现的多种因素引发了大量社会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经济的长远发展。由于这一类问题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等特征,必须通过完善征用土地法律法规,严格公开、公正的征地程序,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建立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流转机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措施进行化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峥嵘  杨省庭  
法律经济学认为,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追求效率最大化为目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要使其在农村市场化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应当以其权属形式的特殊方式,在建立好现行市场法治的框架内,进行新的模式构建,有效整合并且自由流通。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农民对集体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私产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克强  刘红梅  石忆邵  
集体土地权属的继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常遇到的产权变动形式之一。集体土地的继承包括所有权继承、承包权继承和使用权继承 ,三者有本质的区别。法律保护土地使用权的继承 ,应该也明文规定承认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的继承权。土地权属的继承和撤销是对立的统一 ,文章重点对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属的继承和撤销作了设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静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集体土地处置方式,提出集体土地权益保护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导致增减挂钩试点中集体土地权益价值未得到全面体现。研究结论:建议通过立法明确集体土地权利地位、全面实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规范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农村地价管理体系等措施完善增减挂钩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健雄  郭泽喆  
"三权分置"思想发端于承包地,而后针对宅基地阐发,体现出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全局改革中的理论兼容和制度弹性。当前,"三权分置"研究呈现块状化特点,有必要开启全景视角,审视和应对推行"三权分置"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此,可在自物权和他物权二分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再解构为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担保权三个层次,结合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类主要农村集体土地特殊性的分析,提炼能够反映、重构和化简农村集体土地生产关系复杂性的立法思路。具体而言,所有权是原权利,农村集体土地的次级权利和各项权能均由其衍生。作为次级权利,使用权的实现包括初次分配和复次流转两种形态。担保权是次级权利的延伸,其存在基础是使用权的可流转性。立法远景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代理人"均应逐渐过渡为一元化,国家应克制对所有权的僭越以及垄断同类土地市场的冲动,方能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名实相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复次流转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去身份化和对价化;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复次流转取得的权利是可行路径,使用权流转的行政管制逐步退出是大势所趋。若以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的担保属性为立法意旨,则其复次流转取得权利的物权化立法方向务必坚持,今后立法的关键在于创设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孟光辉  
三农问题本质上是农村的集体土地制度问题,应当全面审视当前农村集体土地制度中的焦点与冲突。随着社会的变革,农村集体成员对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在内的土地权益,因集体成员资格的确定标准不同而变得复杂,与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也产生了冲突。而土地所有人的虚化,所有权转让的严格限制,也使得集体土地权利义务中模糊不清。统一国土资源立法,解决部门法的冲突,赋予村集体完整的土地所有权,是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可行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