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9)
- 2023(15735)
- 2022(13658)
- 2021(12950)
- 2020(10901)
- 2019(25402)
- 2018(25502)
- 2017(48865)
- 2016(26576)
- 2015(29774)
- 2014(29946)
- 2013(28739)
- 2012(26079)
- 2011(23070)
- 2010(22902)
- 2009(20958)
- 2008(20157)
- 2007(17057)
- 2006(14755)
- 2005(12567)
- 学科
- 济(100413)
- 经济(100282)
- 管理(76979)
- 业(70090)
- 企(59945)
- 企业(59945)
- 方法(47037)
- 数学(40906)
- 数学方法(40334)
- 财(28097)
- 农(26782)
- 中国(25883)
- 学(23929)
- 业经(22533)
- 制(21386)
- 地方(19287)
- 理论(18136)
- 务(17703)
- 财务(17621)
- 财务管理(17582)
- 农业(17408)
- 贸(16705)
- 企业财务(16702)
- 贸易(16697)
- 体(16382)
- 技术(16193)
- 易(16161)
- 和(15974)
- 环境(15492)
- 银(15344)
- 机构
- 大学(360666)
- 学院(358685)
- 管理(143399)
- 济(138110)
- 经济(135017)
- 理学(124663)
- 理学院(123250)
- 管理学(120902)
- 管理学院(120248)
- 研究(117852)
- 中国(87222)
- 京(76520)
- 科学(73956)
- 财(65282)
- 农(58190)
- 所(57978)
- 业大(55009)
- 中心(54122)
- 研究所(53014)
- 财经(52245)
- 江(51894)
- 范(48439)
- 师范(47954)
- 经(47695)
- 北京(47671)
- 农业(45460)
- 院(43881)
- 州(41672)
- 经济学(41040)
- 财经大学(39131)
- 基金
- 项目(253125)
- 科学(199063)
- 研究(185516)
- 基金(183206)
- 家(159758)
- 国家(158427)
- 科学基金(136508)
- 社会(115645)
- 社会科(109393)
- 社会科学(109365)
- 省(98885)
- 基金项目(97589)
- 自然(89722)
- 自然科(87584)
- 自然科学(87557)
- 教育(86496)
- 自然科学基金(85954)
- 划(83381)
- 编号(76398)
- 资助(74817)
- 成果(61687)
- 重点(56557)
- 部(55958)
- 发(52822)
- 创(52568)
- 课题(52472)
- 创新(49002)
- 科研(48583)
- 教育部(48118)
- 大学(47500)
- 期刊
- 济(147341)
- 经济(147341)
- 研究(103379)
- 中国(71413)
- 学报(57949)
- 科学(52943)
- 农(51999)
- 管理(51375)
- 财(50855)
- 教育(44636)
- 大学(44473)
- 学学(41715)
- 农业(35610)
- 技术(31782)
- 融(27604)
- 金融(27604)
- 业经(25434)
- 财经(24985)
- 经济研究(23322)
- 经(21381)
- 问题(19084)
- 图书(18399)
- 业(17503)
- 科技(17319)
- 版(17304)
- 理论(16784)
- 技术经济(15907)
- 资源(15711)
- 商业(15470)
- 实践(15417)
共检索到516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惊鸿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背景下,集体经济面临组织性质、土地所有权属性和集体与成员间产权关系的多重变革,对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集体经济组织性质历史变革为基本线索,探讨现阶段集体经济组织由"政社合一"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由兼有准公权与私权属性向单一私权属性回归,集体成员土地权利由一般用益物权向股权转化的逻辑链条。依据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集体土地权利保护制度完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佳星
研究目的:土地权利冲突研究是构建、解决土地问题的基础,而权利冲突源自权利边界的模糊性和交叉性。解决土地权利冲突的关键,在于厘清土地上两种不同权利边界,构建中国本土化土地权利体系。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中国土地权利冲突表现为土地权利部分缺失的消极冲突和同地不同权的积极冲突;冲突产生的社会背景在于从身份到契约的社会结构的基础性变革;从权利的本源考量,则根源于民法理论对人身权与财产权内在逻辑、伦理结构区别的漠视。研究结论:通过将土地上冲突的权利分析、定性,可以较好的区分不同权利内涵,构建边界清晰的土地权利,为农地"三权分置"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土地法学 集体土地 权利冲突 本土化构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健雄 郭泽喆
"三权分置"思想发端于承包地,而后针对宅基地阐发,体现出在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全局改革中的理论兼容和制度弹性。当前,"三权分置"研究呈现块状化特点,有必要开启全景视角,审视和应对推行"三权分置"可能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为此,可在自物权和他物权二分的基础上,将农村集体土地权利体系再解构为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担保权三个层次,结合对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类主要农村集体土地特殊性的分析,提炼能够反映、重构和化简农村集体土地生产关系复杂性的立法思路。具体而言,所有权是原权利,农村集体土地的次级权利和各项权能均由其衍生。作为次级权利,使用权的实现包括初次分配和复次流转两种形态。担保权是次级权利的延伸,其存在基础是使用权的可流转性。立法远景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代理人"均应逐渐过渡为一元化,国家应克制对所有权的僭越以及垄断同类土地市场的冲动,方能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名实相副。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表明,复次流转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去身份化和对价化;通过物权化方式保护复次流转取得的权利是可行路径,使用权流转的行政管制逐步退出是大势所趋。若以强化农村集体土地的担保属性为立法意旨,则其复次流转取得权利的物权化立法方向务必坚持,今后立法的关键在于创设符合规律的、科学的担保权利实现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聂家荣 李贵才 刘青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认知权利理论和协调博弈理论,对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模式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原农村集体土地权益分配博弈,是城市政府和原村集体及其成员,以国家法律规定的权利边界为基础,在各自的认知权利边界存在重叠、但未能被法定产权有效覆盖的区域,进行利益协调的过程。其中,存在两种权益明晰的模式,一种是城市政府借助行政力量自上而下地进行产权安排实现收益边界的明晰,另一种是通过收益分配博弈自下而上推动产权边界的明晰,深圳市城市更新政策的出台正是后者得以实现的重要契机。在此背景下,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博弈形成各方认可的收益分配方案,进而通过更新改造活动完成空间重构,将收益分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海琴
土地发展权的提出,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英国。目的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退化、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滥用等突出问题的应对与管理。而后,美国、法国相继设立该权利。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但时至今日,仍囿于土地发展权的概念、归属等方面的探讨,鲜有对权利属性作深入分析文章或观点。基于此,笔者通过英美法土地发展权模式的分析,从理论上定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权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灵辉
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发展权(农村集体土地转为非农用时)和继承权(承包人死亡时)五项权利及其模糊性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并在简要评述基础上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及其相关研究予以展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玉瑶
为响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改革政策,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成员权的保护问题,从农民相关权益受损现状、原因着手分析,为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完善权利保护救济机制,做出相关提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梁洪学 魏震铭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权利及其权利主体问题又是土地制度的核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六大制度建设,即"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的六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春平 高云 彭静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马克思,1867)。针对我国耕地资源贫乏和市场化及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严重流失的现状,1986年制订并经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把“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立法宗旨,新世纪以来国家更是采取了“世界上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然而,耕地非农化的势头并未有效遏制,特别是近年来又出现了近乎灾难性的“圈地热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表明,1986年至1995年十年间全国耕地累积减少7500余万亩,而1996年至2003年仅仅八年多时间,农用地就减少1亿亩。尽管这种“圈地”与当年英国圈地运动的“羊吃人”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锐
研究目的:以权利体系化应当具有的逻辑统一性、价值同一性和实践必要性为标准,分析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基本思路和重点内容。研究方法:规范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研究结果:现行土地权利制度存在土地概念使用、权利类型划分违反基本逻辑规律规则,国家和集体所有权差别对待及土地经营权内容设计背离价值同一性等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宪法及自然资源单行法对自然资源和土地分别界定权利并以资源权利切割甚至吸附土地权利,民事法律未及时系统整合既有权利制度并补足土地权利空缺。研究结论:土地权利体系化的重点是合理确定土地所有权的范围,科学界分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填补国有农用地使用权和法定地役权"漏洞",调整充实土地经营权的内容及加快宅基地"三权分置"入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小红 郭忠兴 陈兴雷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是他物权与自物权之间的关系在农地产权关系上的具体体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应当是所有权权能分离导致的权利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本文通过法理分析以及实践运行总结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权利主体之间地位不平等,缺乏对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主体行为的有效约束;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不清晰,存在权利冲突;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不合理,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途径缺乏可靠保障。按照他物权与自物权的关系架构,作者提出:规范集体土地所有权代理人的权利,创新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加快法律制度建设,明确权利之间的权能边界;优化权利之间的权能配置,完善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保继刚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权利失败、机会缺失与能力匮乏。对于后两者,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而针对社区居民"无权"和"去权"的权利失败状况,学术界至今缺乏应有的关注。文章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起点,结合现代产权理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剖析了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状态及其决定的旅游开发增值收益分配在理论上和现实中的矛盾性,提出了"吸引物权"这一新型的产权权利,并指出我国农村社区参与权利失败的制度性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受限制支配、所有权主体"虚位"和吸引物权"缺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静
研究目的: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集体土地处置方式,提出集体土地权益保护的措施。研究方法:文献研究和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和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等,导致增减挂钩试点中集体土地权益价值未得到全面体现。研究结论:建议通过立法明确集体土地权利地位、全面实施集体土地确权登记、规范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建立农村地价管理体系等措施完善增减挂钩政策。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增减挂钩 集体土地 权益保护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峥嵘 杨省庭
法律经济学认为,所有法律活动都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追求效率最大化为目的。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要使其在农村市场化建设中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应当以其权属形式的特殊方式,在建立好现行市场法治的框架内,进行新的模式构建,有效整合并且自由流通。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分离,农民对集体土地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私产化"。
关键词:
法律经济学 土地权流转 公平与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