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8)
- 2023(6416)
- 2022(5331)
- 2021(5116)
- 2020(4255)
- 2019(9620)
- 2018(9868)
- 2017(17939)
- 2016(10305)
- 2015(11723)
- 2014(11856)
- 2013(11304)
- 2012(10690)
- 2011(9816)
- 2010(9921)
- 2009(9109)
- 2008(8935)
- 2007(7869)
- 2006(7085)
- 2005(6162)
- 学科
- 济(36719)
- 经济(36662)
- 管理(26946)
- 业(20880)
- 企(16017)
- 企业(16017)
- 学(13546)
- 农(12305)
- 方法(11211)
- 中国(10364)
- 地方(10108)
- 土地(9122)
- 数学(9051)
- 制(9020)
- 数学方法(8857)
- 业经(8286)
- 农业(8209)
- 财(7966)
- 理论(7811)
- 体(7732)
- 和(7366)
- 资源(7137)
- 环境(7016)
- 发(5782)
- 经济学(5724)
- 教育(5626)
- 融(5607)
- 金融(5598)
- 银(5436)
- 银行(5411)
- 机构
- 大学(143880)
- 学院(143438)
- 研究(53992)
- 管理(50190)
- 济(48032)
- 经济(46623)
- 理学(42326)
- 理学院(41647)
- 管理学(40624)
- 中国(40453)
- 管理学院(40356)
- 科学(37495)
- 京(33672)
- 农(30818)
- 所(28762)
- 研究所(26559)
- 业大(24743)
- 中心(24685)
- 农业(24412)
- 江(24185)
- 财(23224)
- 范(23000)
- 师范(22727)
- 北京(20822)
- 院(20284)
- 州(18907)
- 师范大学(18318)
- 省(18237)
- 财经(18030)
- 技术(17545)
- 基金
- 项目(99407)
- 科学(76522)
- 研究(71858)
- 基金(69344)
- 家(62533)
- 国家(62002)
- 科学基金(51107)
- 社会(42332)
- 省(40047)
- 社会科(39725)
- 社会科学(39710)
- 基金项目(37151)
- 自然(34292)
- 划(34283)
- 自然科(33167)
- 自然科学(33150)
- 教育(32698)
- 自然科学基金(32524)
- 编号(30521)
- 资助(27543)
- 成果(25822)
- 重点(22844)
- 课题(22051)
- 发(21983)
- 部(21012)
- 创(19890)
- 计划(19165)
- 科研(18741)
- 创新(18694)
- 年(17420)
共检索到221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晨
土地资源是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可资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集体土地所有权立足于土地资源之上,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土地产权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与集体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之间存在三个向度的张力:传统货物所有权制度模板不能契合土地资源环境共生关系;单一私权化路径有悖于集体土地公私交错的权利形态;土地私权效率优先取向与土地资源内含社会整体效益之间存在冲突。张力的消解之道在于以集体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为进路,衡平国家、社会与集体、农民之间的利益,实现集体土地资源从公共利益到局部利益再到个体利益的合理分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宏东
我国部分省市区开展了"村改居"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有关"村改居"后集体土地自然转为国有的政策是错误的,我们应坚持"村改居"不能自然改变土地所有权的观点。
关键词:
“村改居” 集体土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青贵
集体土地所有权至今并未在法律上得到直接表述,但作为一类所有权却早已为公众所认同。集体土地所有权独立性源自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本质属性。集体土地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的法律实现形式,是私法的财产权。集体土地所有权同样负担了维护和实现特定公共利益的"社会义务"。集体土地所有权"社会义务"的有效履行,应当以主体自治和法律规制的协调为基本路径,形成制度激励与法律监管协同的制度"合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喻晶 陈晋
当前我国的土地改革已陷入瓶颈,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根源在于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化",具体表现为:在实践中,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认识模糊,大多数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登记,行政权力严重侵蚀了集体土地所有权。应变革现行土地政策,恢复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真正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有两种实现路径:第一,收取土地承包经营费,第二,建立新型统一经营模式。
关键词: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 收益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聂佳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体土地权利主体的支配意志在立法上受到技术性限制,组织中的领导权力对农民成员表决权的行使会产生制约作用;转移处分权的缺失和用途处分权的行使禁区,使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不完整,进而会削弱其收益权能。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构成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如果这一约束条件不变,农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延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明秋 孙海燕 牛海鹏
研究目的: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视角探讨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研究方法:运用规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的完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集体土地无论是农用还是非农用,其收益权都是完全的;(2)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客体的特殊性,国家土地征收权和土地管理权的存在并不构成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性的损害,因而其处分权也是相对完整的。研究结论:由于收益权和处分权是土地所有权最重要的两项权能,它们的完全与否将直接决定着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因此,目前中国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相对完全的所有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燕飞 陈平
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不完全与完善张燕飞,陈平一、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与客体《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先贵
研究目的:分析并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思路。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和规范分析。研究结果:从有效回应现实诉求和遵循渐进性改革路径来看,应主要从区分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二元性、走出集体土地所有权私权法律性质定位的误区、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规范装置、处理好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土地征收中关系4个方面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一味的"做虚"和"做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乃是忽视其应有的体系效应和实践本质,可能给具体微观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鹭 钟涨宝
文章研究目的:从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对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主体及其内容的实现进行分析,为相关政策制订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研法。研究结论:集体土地所有权作为一种所有权,具有总有的性质,且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而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在现行法律框架内是明确的。本文提出应当在完善财产代理制度、实现形式多样化以及平衡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等方面更大程度地实现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经济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河 李军波
研究目的:为现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及其运行提供法学理论的合理解释,为相关立法构建提供理论前提。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调研法。研究结论: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一种土地归一定范围内的成员集体所有,成员因其身份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成员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永远不得请求分割、转让和继承;成员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及土地所有权不享有任何理论或规范意义上的份额或份额权。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处分、使用和收益4项权能。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能经"质的分割"后,在集体组织与其成员之间所形成的配置状态及利益实现方式。
关键词: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 本质 实现形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锦云
本文从经济学和法学角度对我国土地非农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导致我国土地非农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残缺。解决我国土地非农化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明确界定集体土地所有权,本文最后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是作者博士论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集体土地非农化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章节。
关键词:
土地非农化 集体土地 所有权界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施建刚 蔡顺明 魏铭材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农民集体现行的三级所有制造成农村土地权属混乱,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主体虚位。本文从促进农村土地市场发展同时兼顾保障农民集体所有权权益的视角出发,分别对三级农民集体是否适宜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展开论证,认为村级农民集体是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合理选择,村民小组虽不宜作为产权主体但仍需保留并作相应改进。本文的研究为合理选择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主体提供了有益的研究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英豪
主张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法人化改制理论认为应把农民集体这一虚的主体做实,路径是进行土地股份化,农民集体社团法人化。该理论和其具体路径去家庭化的集体土地统一经营体制面临着障碍。合乎现实的路径应当是坚持成员集体共有所有权模式,立足点应当是强化农民个体成员权,构建和完善成员权制度,充分保障农民个体的权利。
关键词:
集体土地 所有权主体 社团法人化 成员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