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56)
- 2023(14468)
- 2022(12268)
- 2021(11602)
- 2020(9509)
- 2019(21651)
- 2018(21924)
- 2017(41264)
- 2016(22729)
- 2015(25729)
- 2014(25930)
- 2013(25390)
- 2012(23172)
- 2011(21048)
- 2010(21115)
- 2009(19403)
- 2008(18774)
- 2007(16713)
- 2006(14866)
- 2005(12850)
- 学科
- 济(90774)
- 经济(90668)
- 业(66019)
- 管理(62947)
- 农(50949)
- 企(44684)
- 企业(44684)
- 方法(36487)
- 农业(33909)
- 数学(31446)
- 数学方法(31034)
- 业经(25253)
- 中国(23557)
- 学(21750)
- 地方(20234)
- 财(19894)
- 制(18302)
- 环境(16947)
- 理论(15249)
- 发(15200)
- 和(14903)
- 技术(14401)
- 体(14177)
- 贸(14032)
- 贸易(14024)
- 易(13637)
- 教育(13571)
- 策(13136)
- 银(12995)
- 银行(12950)
- 机构
- 学院(323600)
- 大学(320423)
- 管理(128570)
- 济(123442)
- 经济(120535)
- 理学(111673)
- 理学院(110450)
- 研究(109519)
- 管理学(108495)
- 管理学院(107930)
- 中国(81611)
- 农(73382)
- 科学(71259)
- 京(68623)
- 业大(56914)
- 农业(56288)
- 所(55512)
- 财(53605)
- 研究所(50942)
- 中心(50641)
- 江(48205)
- 范(44058)
- 师范(43638)
- 财经(42907)
- 北京(42788)
- 院(39112)
- 经(39065)
- 州(39054)
- 农业大学(35503)
- 经济管理(35367)
- 基金
- 项目(226690)
- 科学(176673)
- 研究(167152)
- 基金(161912)
- 家(141670)
- 国家(140399)
- 科学基金(119557)
- 社会(103247)
- 社会科(97245)
- 社会科学(97216)
- 省(90643)
- 基金项目(86787)
- 自然(77660)
- 自然科(75623)
- 自然科学(75607)
- 划(75030)
- 教育(74963)
- 自然科学基金(74224)
- 编号(70810)
- 资助(65242)
- 成果(56926)
- 重点(50305)
- 发(49218)
- 部(49157)
- 课题(47566)
- 创(46422)
- 创新(43221)
- 科研(42790)
- 国家社会(41629)
- 大学(41098)
- 期刊
- 济(142725)
- 经济(142725)
- 研究(89187)
- 农(74742)
- 中国(65921)
- 学报(56701)
- 农业(50889)
- 科学(50881)
- 大学(42582)
- 管理(42500)
- 学学(40244)
- 财(37877)
- 教育(37123)
- 业经(29395)
- 技术(27400)
- 融(26717)
- 金融(26717)
- 业(23743)
- 问题(19619)
- 财经(19369)
- 经济研究(19074)
- 版(18536)
- 图书(18359)
- 资源(17768)
- 科技(16937)
- 业大(16384)
- 经(16382)
- 农业经济(15285)
- 理论(15116)
- 农村(15027)
共检索到47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毅 董江爱
集体产权作为乡村政治活动的核心,其所有权和成员权的关系不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更影响村庄的政治生态。新中国成立70年来,煤矿产权历经多次改革,对于资源型农村来说,煤矿集体产权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农村的政治生态,尤其是煤矿资源型农村由于其资源禀赋的不同,加之集体产权变化的背景下,资源型农村的政治生态具有极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殊性,突出表现为在煤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农村,各种利益主体围绕煤矿资源的产权及其衍生财富与村庄公共权力行使之间激烈的竞争和争夺。因此,必须从厘清产权关系、坚持集体产权所有权和成员权的统一、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制度等方面,探索资源型农村政治生态的优化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狄金华 韦宏耀 钟涨宝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问卷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子女赡养行为的现状。农村子女的家庭禀赋对其赡养行为影响的定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子女家庭禀赋效应对赡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父母的经济支持产生作用。具体来说,农村子女家庭禀赋越丰富,其对父母经济支持的频率越高,对父母精神慰藉的频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但是对父母生活照料的频率几乎没有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的作用无论是体现在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还是精神慰藉都处在最主要的位置;家庭社会资本对提供父母经济支持的频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自然资本对提供父母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的频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家庭禀赋 农村子女 赡养行为 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福根 石智雷
文章利用在河南、湖北两省获得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差异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选择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构建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进一步考察了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在农村劳动力不同类型就业选择中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受到其个人素质和家庭禀赋的双重影响,务工型就业选择主要受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素质的影响,而创业型就业选择更需要得到家庭禀赋中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支持。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就业选择 个人素质 家庭禀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艳丽 李桦 姚顺波
2003年起,集体林权改革在全国14个省陆续推开,这极大地激励了农户经营林地积极性。但近年来农户林业再投入意愿比例有所下降,原因何在?本文基于福建省7个样本县商品林种植农户的微观抽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两步法模型深入分析了村域环境、家庭禀赋对农户林业再投入意愿以及再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再投入意愿中,林地流转价格、木材市场价格、本村村民是否有木材收购商、是否在林业相关部门任职以及村林地面积对农户再投入意愿有显著影响;家庭年送礼金额对其有正向显著影响,户主年龄、户主是否有干部经历对农户是否愿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琳琳 吴群
构建财产权制度、农户资源禀赋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作用框架,并提出相关假说,基于理论框架,建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农户数据,定量揭示其影响关系。结果显示:财产权制度的保证和稳定会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水平,承包地确权的政策促进作用明显优于宅基地确权;土地调整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农户自然资源禀赋、人力资源禀赋、社会资源禀赋对土地财产权的价值显化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户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地区土地市场化水平等其他因素,正向影响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获取可能。创造条件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增收,需从财产权制度层面强化赋权,提高农户土地产权可预期性,从资源...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建宝 乔宁宁
本文以资源禀赋为切入点,首先建立了一个地方政府和民间两个利益主体争取资源收益的两阶段博弈模型,从理论上推导出不同条件下资源禀赋与地方公共品供给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其次,基于2003—2008年中国地级市数据,首次采用最新的半参数空间滞后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地区资源禀赋与不同类型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同时,资源禀赋对公共品供给的整体影响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体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特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戴琼 于东家
本文基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十余年的审计咨询服务实践,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置于微观视角,从不同历史阶段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表现形式入手,着重分析现阶段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形式和特点,及其产权状况,试图对理顺其管理体制和决策程序的决定性因素——产权关系提出建议,为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研究提供不同视角。
关键词:
农村集体经济 组织形式 产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克瑞 严奉宪
我国耕地资源总量丰富 ,亚当·斯密曾说过“中国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然而 ,中国人多地少 ,属于典型的人均土地资源稀缺的国家 ,随着加入 WTO,我国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迅速削弱。那么 ,我国土地资源禀赋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本文分别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土地要素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农产品 比较优势 国际竞争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艳茹 田北海
基于内生动力与可行能力的双元解释框架,采用鄂、湘、黔、川四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责任意识与资源禀赋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偏低,呈现出“政治建设参与>文化建设参与>社会服务参与>经济建设参与”的结构特征。其中,较之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回流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更低。责任意识和资源禀赋均对提升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有积极影响,且在青年农民和回流农民群体中更加显著。此外,控制变量中的利益相关度、自我效能感也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有积极影响。为此,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责任意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资源禀赋与自我效能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艳茹 田北海
基于内生动力与可行能力的双元解释框架,采用鄂、湘、黔、川四省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责任意识与资源禀赋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偏低,呈现出“政治建设参与>文化建设参与>社会服务参与>经济建设参与”的结构特征。其中,较之没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回流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更低。责任意识和资源禀赋均对提升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有积极影响,且在青年农民和回流农民群体中更加显著。此外,控制变量中的利益相关度、自我效能感也对农民社会治理参与水平有积极影响。为此,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农民责任意识、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资源禀赋与自我效能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宇谦 吴建南 白波
本文引入实验方法,从合作体和合作者两个层面考察了资源禀赋对公共品供给的影响。将合作体的资源禀赋特征操作为"等资源禀赋型"、"高资源禀赋主导型"和"低资源禀赋主导型"三类,将合作者的特征操作为"等资源禀赋"、"高资源禀赋"和"低资源禀赋"三类。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三类合作体中,扮演不同的合作者,进行五轮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在合作体水平上,资源禀赋分布特征不同的合作体具有不同的合作绩效与风险,在各合作体内,合作者的贡献比例差异均有逐轮缩小的趋势。在合作者水平上,资源禀赋水平较低的一方相对贡献更高;个体合作贡献比例受不同资源禀赋合作伙伴上一轮贡献的影响;资源禀赋的高低和对等伙伴的数量决定了合作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公共品提供 实验室实验 合作绩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生年 魏春燕
以2004-2009年间我国收购方为上市公司的1089起并购事件为样本,从收购公司的战略转型和资源禀赋出发,探讨了企业战略转型、资源禀赋与多元化并购的因果关联。研究发现,多元化并购大多发生在传统行业和高风险行业,当公司面临转型压力时,更有可能采取多元化并购战略;多元化并购与公司资源禀赋有关,管理能力强的公司更倾向于多元化并购;企业战略转型和资源禀赋对并购模式的选择存在互补关系,多元化并购战略受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战略转型 资源禀赋 多元化并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莉
本文以2006年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企业为样本,基于资源基础论的视角,检验新技术企业初始资源禀赋与其初期发展的一个关键里程碑事件-获得外部资金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技术企业在初始资源禀赋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其初期绩效。首先,就技术资源而言,技术的创新性显著提升了初期绩效。但从新产品开发的技术成熟度来讲,在初创期中等成熟的技术更有利于新企业绩效。其次,就人力资源而言,核心创业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如教育背景与创业行业相关性,是否具有创业经验对初期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创业团队职能经验异质性并不利于新企业的绩效。文章扩宽了有关新企业成长决定因素的研究边界,将其追溯到新企业生命周期的最前段,突出了初始条件的影响,为有关新企业创业机理与成长模式的研究提供了支持。
关键词:
新技术企业 初始资源禀赋 初期绩效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宝华
通过对中国南方10个省、市、区42个村1804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农村集体森林资源的产权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权属关系仍很模糊,尤其是老百姓的林木所有权不仅没有准确的法律定位,而且没有相应的证书,这就使得老百姓没有了法律保障。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林业三定”以后的一些政策本身造成的,因此,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仍是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产权制度 林业三定 政策预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云彦 石智雷
中国农村地区家庭禀赋对个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学术界予以更多的关注。为了考察外生性的家庭禀赋对劳动力就业流动的影响,文章通过构建新生代外出务工劳动力和户主子女的回流决策两个计量模型来进行经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的迁移选择是综合考虑家庭禀赋状况的理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年轻一代的外出劳动力。家庭经济资本的增加会阻碍家庭外出务工成员的回流。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概率起初随着家庭人力资本和家庭自然资本的增长而上升,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下降。家庭成员只有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本,外出务工劳动力才能对家庭社会资本加以充分利用。另外,分析显示年轻一代劳动力和第一代劳动力对家庭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利用是有差异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