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1)
2023(12338)
2022(10214)
2021(9440)
2020(7627)
2019(17265)
2018(16780)
2017(31205)
2016(16766)
2015(19111)
2014(18985)
2013(18567)
2012(17907)
2011(16564)
2010(16602)
2009(15216)
2008(14817)
2007(13284)
2006(12047)
2005(11155)
作者
(48821)
(40635)
(40469)
(38315)
(26037)
(19322)
(18313)
(15797)
(15748)
(14333)
(14052)
(13701)
(13189)
(13087)
(12976)
(12428)
(12076)
(11799)
(11631)
(11501)
(10503)
(9957)
(9772)
(9452)
(9161)
(9035)
(9028)
(8938)
(8266)
(8173)
学科
(77243)
经济(77132)
管理(41484)
(40562)
(28881)
企业(28881)
中国(28615)
方法(25573)
(23467)
数学(22454)
数学方法(22325)
地方(20673)
业经(16747)
(16591)
贸易(16575)
(16168)
(16071)
(15892)
农业(15763)
(14827)
银行(14807)
(14771)
金融(14764)
(14572)
(14275)
(13099)
环境(12488)
(11682)
地方经济(11503)
(10642)
机构
学院(240995)
大学(240835)
(109801)
经济(107788)
研究(95839)
管理(85135)
中国(74553)
理学(71490)
理学院(70590)
管理学(69582)
管理学院(69123)
科学(54531)
(53629)
(50188)
(48987)
研究所(44232)
中心(42032)
(41529)
财经(38900)
(36538)
(35567)
北京(35247)
经济学(35178)
(34500)
(34351)
师范(34152)
农业(32209)
业大(32084)
经济学院(31531)
(29022)
基金
项目(155272)
科学(122913)
研究(117473)
基金(112918)
(99332)
国家(98100)
科学基金(82408)
社会(77337)
社会科(73206)
社会科学(73191)
(58437)
基金项目(57881)
教育(52996)
(49904)
自然(48938)
自然科(47782)
自然科学(47765)
自然科学基金(46924)
编号(46528)
资助(46417)
(39391)
成果(39115)
(35632)
重点(35507)
课题(34066)
国家社会(33280)
发展(32541)
(32045)
(32013)
中国(31249)
期刊
(132396)
经济(132396)
研究(82641)
中国(58079)
(40122)
学报(36886)
(36073)
科学(35169)
管理(33888)
教育(31219)
大学(28595)
农业(27697)
(27160)
金融(27160)
学学(26651)
经济研究(23296)
业经(21603)
技术(20003)
财经(19969)
(17527)
问题(16961)
世界(15728)
(15497)
(15402)
国际(14213)
商业(11551)
(11306)
论坛(11306)
技术经济(11184)
图书(10801)
共检索到392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田子方  
采用详实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集体主义对我国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社会融入、情感表达和自我控制等四个方面,本文进一步构造了综合集体主义观念,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的回归结果显示,综合集体主义观念显著提高了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其中,稳定的社会网络、社会融入和情感表达显著促进了居民家庭消费,而自我控制显著抑制了居民家庭消费。分消费类型看,综合集体主义观念及稳定的社会网络显著提高了不同类型的家庭消费。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互联网普及率更高的地区,集体主义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小。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在促进居民消费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重视集体主义文化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及其因区域信息化水平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以提高政策的精准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自然  祝伟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家庭负债对消费及其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家庭负债增加对家庭消费性支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家庭负债对于不同类别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生存型消费影响不显著,对于发展与享乐型消费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家庭负债的增加阻碍家庭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家庭负债对消费及消费升级的抑制效应对于拥有一套房的家庭非常显著,对于拥有多套房家庭的影响较小;无房家庭负债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进消费的升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刘知琪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家庭杠杆对其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类型消费和城乡居民家庭消费中的差异。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家庭杠杆会显著地抑制家庭总支出的增加,强化资产对总支出和消费性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即强化财富消费效应。家庭杠杆会促进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强化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但会抑制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就对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影响的差异而言,家庭杠杆会抑制城镇居民家庭的总支出增加,但会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和生存型消费的增加并强化其生存型消费的财富消费效应。这表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居民家庭"加杠杆"并不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家庭收入和家庭总资产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对不同成员构成的家庭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家庭福利的评估和贫困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际研究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却少有研究涉及。文章应用Kakwani和Son考虑消费替代效应的规模经济研究框架,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总体规模经济性和分项消费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估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祝伟  夏瑜擎  
近年来,中国居民的家庭负债规模迅速增长,而这些负债行为可能为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一现象并不符合经典消费理论的预测,即负债的增加会更好地平滑家庭的跨期消费,从而有助于提高家庭福利;而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所倾向的保守家庭决策行为分析是一致的,即家庭负债是不得已的行为。鉴于此,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居民家庭消费性负债行为的驱动因素、背后的经济机理和影响后果。研究发现,购买房屋和以购买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消费显著增加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家庭负债,而以家庭健康风险为代表的医疗消费和以适龄教育年龄的人口比例为代表的教育支出较高的家庭却有较低的家庭负债。进一步对家庭负债行为背后的经济机理检验后发现,中国居民家庭的消费性负债行为表现出异质性:一方面,负债行为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医疗支出和教育支出水平高的居民家庭有更强的储蓄动机,并不倾向于通过负债来平滑消费;另一方面,与经典消费理论一致,中国居民家庭更倾向于通过负债来平滑耐用品消费。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家庭负债使得以户主抑郁程度为代表的居民家庭福利水平降低,住房购买行为显著降低了居民的家庭福利水平,说明"房奴"压力凸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应区别对待居民家庭不同类别的支出,并采取不同的信贷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兰  
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对不同成员构成的家庭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家庭福利的评估和贫困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国际研究对此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中国居民家庭消费的规模经济性却少有研究涉及。文章应用Kakwani和Son考虑消费替代效应的规模经济研究框架,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微观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总体规模经济性和分项消费的规模经济性进行了估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卫星  徐芊  白晓辉  
居民家庭债务虽然能平滑消费,但过度负债会对宏观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负债的群体间差异也可能造成居民家庭财富分布差距的扩大。为了研究中国居民家庭负债的群体间差异,文章根据负债规模将样本分为三组,采用Tobit模型分析了客观因素和主观感受对这三类家庭负债决策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只有较高负债规模家庭的家庭负债与家庭收入呈正相关关系,而在其他群体中收入并不是显著影响负债规模的因素;各样本家庭的家庭负债比例也有显著差异,导致负债比例差异的成因在不同家庭之间显著不同;此外,人口统计学特征、财务状况和主观态度对不同债务规模的家庭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伟强  周从意  
基于我国城市居民金融知识的量化测度数据,本文指出,尽管财务收支、经济决策等金融行为贯穿于家庭生活方方面面,但总体看,城市家庭的平均金融知识水平较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立盼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家庭住房贷款对我国家庭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住房贷款对家庭耐用品消费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非耐用品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贷款主要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耐用品消费有抑制作用,对高收入家庭消费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防止家庭过度负债引发的债务紧缩效应,同时要加强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的优惠政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郝梅瑞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模式划分为六个:最高消费模式区、高消费模式区、高原消费模式区、中等消费模式区、低消费模式区以及最低消费模式区;进一步将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地区消费结构划分为九个类型:饮食主导型消费结构、生存型消费结构、吃穿通讯主导型消费结构、衣食比重悬殊型消费结构、标准型消费结构、经济实用型消费结构、偏重教育和居住型消费结构、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结构以及轻吃重穿型消费结构。这种定量划分法比纯粹的按地理位置划分等定性方法更为科学和客观,有利于制定以省级为对象的消费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秋兰  张邦辉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引入多维集体主义文化,探讨家庭风险金融"有限参与"这一经典议题。研究发现:多维集体主义文化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减轻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同样成立。路径分析表明,集体主义文化会使家庭偏好高风险并促进家庭社会互动,从而促使其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结论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政策需要充分考虑文化与观念因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烁  金星晔  伏霖  李涛  
本文利用2010、2012、2014和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中国人的创业行为。研究显示,人们的创业行为显著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人们的创业行为会显著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整体幸福感。深入分析如何缓解创业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结果表明,主观经济地位越高、对未来的预期越乐观或者社会资本越多,越有助于减轻创业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本文结论不仅从幸福经济学的视角解释了人们的创业选择,而且为提升创业者生活满意度和鼓励创业的政策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屹山  华淑蕊  赵文胜  
文章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与金融资产结构,认为我国居民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储蓄率高以及财产性收入较低。实证结果发现: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家庭,非财产性收入均是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财产性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原因是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低。为提高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并扩大消费需求,认为要在增加居民财富积累的同时,让居民拥有多元化的投资与金融理财工具,优化风险性金融资产供给结构,规范金融市场发展,从而为居民持有的金融资产提供稳定收益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馨  牛叔文  赵春升  胡莉莉  
中国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本文将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通过生活方式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居民家庭的间接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排放量,研究了城乡居民家庭两部分能源消费的结构和变化趋势以及相对应的碳排放。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都呈上升趋势,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逐年增加而间接能耗下降。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一个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将会增加能源消费量1085.26千克标煤。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结构反映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异,从能源消费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由生存型消费转为发展型消费。家庭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的直接能耗和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分别达到8535.04万吨和56678.76万吨,农村分别为6883.41万吨和8117.94万吨。在这种形式下,应当引导居民逐步向低碳的生活模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