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5)
- 2023(5610)
- 2022(4527)
- 2021(4282)
- 2020(3516)
- 2019(7971)
- 2018(7956)
- 2017(14381)
- 2016(8313)
- 2015(9491)
- 2014(9642)
- 2013(9143)
- 2012(8754)
- 2011(8021)
- 2010(8378)
- 2009(7853)
- 2008(7790)
- 2007(7070)
- 2006(6384)
- 2005(5961)
- 学科
- 济(32159)
- 经济(32111)
- 管理(23265)
- 业(20139)
- 企(18954)
- 企业(18954)
- 学(12018)
- 方法(9885)
- 制(9580)
- 中国(9202)
- 业经(9112)
- 财(9069)
- 农(8945)
- 土地(8720)
- 体(8356)
- 数学(7791)
- 数学方法(7642)
- 理论(6799)
- 体制(5761)
- 农业(5732)
- 银(5726)
- 银行(5701)
- 地方(5585)
- 融(5544)
- 金融(5536)
- 行(5522)
- 教育(5478)
- 务(5458)
- 财务(5432)
- 财务管理(5421)
- 机构
- 大学(122523)
- 学院(120844)
- 研究(46641)
- 济(42534)
- 管理(42174)
- 经济(41407)
- 中国(35661)
- 理学(35213)
- 理学院(34685)
- 管理学(33831)
- 管理学院(33626)
- 科学(31186)
- 京(28388)
- 农(25813)
- 所(25069)
- 研究所(22878)
- 财(22457)
- 中心(20696)
- 江(20671)
- 农业(20448)
- 业大(20349)
- 范(18165)
- 师范(17914)
- 北京(17752)
- 院(17188)
- 财经(17018)
- 省(15685)
- 州(15593)
- 经(15402)
- 技术(14607)
- 基金
- 项目(79390)
- 科学(61794)
- 研究(57511)
- 基金(56322)
- 家(50935)
- 国家(50531)
- 科学基金(41459)
- 社会(34541)
- 社会科(32522)
- 社会科学(32510)
- 省(31133)
- 基金项目(29379)
- 划(27368)
- 自然(27098)
- 教育(26874)
- 自然科(26422)
- 自然科学(26409)
- 自然科学基金(25925)
- 编号(23920)
- 资助(22444)
- 成果(21353)
- 重点(18777)
- 课题(17636)
- 部(17444)
- 发(16694)
- 创(16066)
- 计划(15356)
- 创新(15132)
- 科研(15127)
- 性(14527)
共检索到194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靳相木
集体与国有土地的产权构造存在很大的不同,二者以什么路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同权同价"有其客观规律性。本文梳理了"同权同价"的方法论逻辑,提出"同权同价"问题研究需要从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类比推论中摆脱出来。研究结果表明,"同权"问题属于物权法上的科学问题,它有且只能指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法律性质、物权种类和物权基本规格的同一。当越出物权法,进入公法层面,特别是当进入合同法的领域,"同权"的概念便荡然无存;作为经济学上的"同价"问题,其要义在于集体与国有土地遵循同样的价格形成机制,而不可能指字面意义上的市场成交价相同或相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靳相木
集体与国有土地的产权构造存在很大的不同,二者以什么路径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同权同价"有其客观规律性。本文梳理了"同权同价"的方法论逻辑,提出"同权同价"问题研究需要从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类比推论中摆脱出来。研究结果表明,"同权"问题属于物权法上的科学问题,它有且只能指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在法律性质、物权种类和物权基本规格的同一。当越出物权法,进入公法层面,特别是当进入合同法的领域,"同权"的概念便荡然无存;作为经济学上的"同价"问题,其要义在于集体与国有土地遵循同样的价格形成机制,而不可能指字面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振源 蔡继明
本文揭示了目前集体土地产权没有得到平等保护的四种表现以及集体土地产权残缺对集体经济和农民利益的损害,分析了造成这种状况的思想根源。研究发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产权不平等表现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对集体土地没有处分权,不能在集体土地上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物权,农户对集体所有的宅基地没有完整的用益物权。出现这种状况的思想根源是:否定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片面强调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只有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权能,使所有权人有权在集体土地上设立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才能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通知 田海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对教师的本质、地位、素质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赋予了新时代教师教育的科学内涵。针对目前我国教师教育在顶层设计、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学科建设以及质量保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当以新时代教师教育新的科学内涵为指导去加以解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理连 邢清华
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再延伸和着力点,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新一轮内涵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目前高职院校"特高计划"项目建设,从校企等办学主体如何协同的视角,探讨了协同教育理念的认知、推进协同育人的影响因素等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理论问题,并立足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实践和现实诉求,有针对性提出了"五个根据"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的实现路径:即根据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专业结构布局、根据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开发、根据专业结构布局进行师资资源与学训资源的配套、根据"学习参与度"成效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开发、根据重点专业(群)的建设需求进行校企协同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它以大学人为主体,以知识及其学科(专业)为基础,主要凝聚在大学拥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是大学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总和,是大学作为人类社会知识权威的文化基础,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文化是大学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主要包括凝聚力、教育力、创造力和影响力,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办学和承担重大社会责任的根本。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大学人 知识权威 核心竞争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鸷远 赵振江 杨新生
"农民农"是中国社会出现的社会新阶层,他的出现是相对于"农民工"而言的。过去,我们一直把"农民农"作为农民工阶层来对待,从而忽视了对于"农民农"新阶层的群体特殊性的认知和研究。"农民农"具有自己独特的群体内涵及其典型群体特征,已开始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之中。结合"农民农"的生存现状及其群体特征,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应迫切予以考量。
关键词:
农民农 社会地位 内涵 特征 政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韦鸿 王琦玮
农地流转后导致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本文分析了三权的内涵,用财产权理论和成员权理论分析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利益分割,以及承包权与所有权、经营权并列导致的问题。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所有权 承包权 经营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满华
共享发展理念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过程中逐步完善的,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是实行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是实行共享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实国情是实行共享发展的迫切需要。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消除贫困、增加公共服务、优先发展教育、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要建立健全共享发展的"兜底"机制、保障机制、分享机制和动力机制,促进共享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
共享发展 内涵 实现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谢地 贺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消灭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中国也跨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基于这一背景,进一步厘清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和约束条件,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基本规定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实际提出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应予回答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 实现路径 经济运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进辉 王殿安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全球发展潮流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此,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总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中国 新型城镇化 科学内涵 发展道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洪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机。然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一个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测量,如果不能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测量,则创新创业教育就失去了有效凭据。要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测量就必须首先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科学阐释,否则就难以突破。在遵循学术界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基本共识的基础上,运用哲学透视方法,发现创新创业能力实质上是人的自我发展能力的展现,包括七个关键能力,反映了人才成长基本规律,可作为创新创业能力测量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创新创业能力 哲学透视 科学内涵 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海平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范畴,在随后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和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刻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开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依据和思想来源,从而深刻理解其科学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全面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其创新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楚江亭
科学与科学教育关系密切。由于长期以来科学仅被视为"客观、价值中立、正确的知识体系",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探究性活动,科学的"社会性"、"价值性"、"境域性"、"可错性"等常常被忽视。从当代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来看,科学不仅是静态的知识体系,还包括动态的知识生产过程,且其本身是受社会、个体等因素影响,并由社会建构而成的。深刻理解科学内涵及科学的社会建构特征,不仅有利于解放思想、深化科学教育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关键词:
科学内涵 价值性 社会建构 科学教育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曙光 章力丹
健全地方税体系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要求。本文在阐释地方税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地方税体系存在的税种格局不合理、法制建设滞后和征管质效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规范地方税税种结构、加快地方税法制建设和强化地方税征收管理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税体系 财税体制 税种格局 税收征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