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3)
- 2023(12312)
- 2022(10443)
- 2021(9557)
- 2020(7671)
- 2019(17646)
- 2018(17068)
- 2017(32075)
- 2016(16948)
- 2015(18736)
- 2014(18606)
- 2013(18422)
- 2012(17524)
- 2011(16185)
- 2010(16374)
- 2009(15151)
- 2008(14573)
- 2007(12947)
- 2006(12034)
- 2005(11129)
- 学科
- 济(94587)
- 经济(94498)
- 管理(42589)
- 业(42426)
- 企(29744)
- 企业(29744)
- 地方(29442)
- 方法(29034)
- 农(25569)
- 中国(25338)
- 数学(24487)
- 数学方法(24270)
- 业经(20111)
- 农业(18897)
- 学(17425)
- 地方经济(16743)
- 财(15366)
- 制(13996)
- 发(13745)
- 环境(13721)
- 融(12940)
- 金融(12938)
- 贸(12821)
- 贸易(12805)
- 银(12418)
- 银行(12396)
- 易(12188)
- 行(12083)
- 理论(11615)
- 和(11347)
- 机构
- 学院(246723)
- 大学(243056)
- 济(107665)
- 经济(105419)
- 研究(94256)
- 管理(87481)
- 理学(73704)
- 理学院(72652)
- 管理学(71371)
- 中国(71358)
- 管理学院(70910)
- 科学(57546)
- 京(53176)
- 所(48139)
- 财(47207)
- 研究所(43504)
- 农(42253)
- 中心(41807)
- 江(38865)
- 范(36939)
- 师范(36617)
- 财经(36460)
- 业大(34732)
- 北京(34519)
- 院(34305)
- 经济学(33341)
- 经(32811)
- 农业(32408)
- 州(31560)
- 师范大学(29717)
- 基金
- 项目(159061)
- 科学(124975)
- 研究(117555)
- 基金(113062)
- 家(98927)
- 国家(98050)
- 科学基金(82910)
- 社会(76168)
- 社会科(72079)
- 社会科学(72063)
- 省(64152)
- 基金项目(60399)
- 划(53152)
- 教育(52360)
- 自然(51236)
- 自然科(49871)
- 自然科学(49860)
- 自然科学基金(48969)
- 编号(46792)
- 资助(45483)
- 发(41563)
- 成果(37566)
- 重点(36618)
- 课题(34340)
- 部(33684)
- 发展(33529)
- 展(32992)
- 创(32417)
- 国家社会(31582)
- 创新(30383)
- 期刊
- 济(135845)
- 经济(135845)
- 研究(78990)
- 中国(55433)
- 农(39837)
- 科学(36525)
- 学报(36482)
- 财(34801)
- 管理(33580)
- 大学(27582)
- 农业(27291)
- 教育(27143)
- 学学(26014)
- 融(24634)
- 金融(24634)
- 技术(22216)
- 业经(22180)
- 经济研究(22010)
- 财经(18182)
- 问题(17548)
- 经(15947)
- 业(14594)
- 资源(14373)
- 技术经济(13135)
- 贸(12608)
- 世界(12324)
- 商业(11947)
- 发(11829)
- 统计(11416)
- 现代(11394)
共检索到394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凯 林惠 甘畅 邓楚雄
采用SBM模型和熵权TOPSIS分别测算武陵山片区42个国家级贫困县2010—2016年旅游扶贫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探析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在小幅度波动中稳步上升,但各国家级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差异显著。②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综合指数较低,经济增速缓慢,区域差异显著。③研究期内,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较高且呈持续上升态势,二者处于良性协调发展状态;旅游扶贫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双向正相关关系,相较于旅游扶贫效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区域经济水平的增长对提升旅游扶贫效率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龙
[目的]贫困问题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旅游扶贫可以带来精神和物质双重作用,探讨旅游扶贫的效应对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利用统计分析法对相关年鉴和国民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利用扶贫效应评价指标和指数模型,对其扶贫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效应以及总体的扶贫效应的隶属度值分别为0.290、0.506、0.254和0.331,分别对应一般、很强、较强和很强,整体上说明旅游扶贫在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的效应很明显。同时根据最终评分可以看出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旅游扶贫效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结论]以继续推进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为目标,加强该片区内经济效应的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建设,促进旅游发展进而加快脱贫步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世夫 郑海霞 徐莎莎
[目的]在扶贫开发战略中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率直接决定着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力。[方法]文章以茶叶、蔬菜代表武陵山片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扶贫产业,利用集中度指数、扩张弹性系数、单位面积的产值能力和产量能力以及单位产量的产值能力等指标进行扶贫产业发展的规模特征及其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十一五"期间以来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发展的产业地位逐渐提高、规模扩张优势显著、规模收益递增、投入规模扩张率高于产出规模扩张率、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比较经济效率差距持续扩大。[结论]扶贫产业亟待根据产业发展的生态化、集聚化和融合化等趋势,在规模扩张中强化特色产品的品质建设和效率优势品种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完善产业化组织及其能力建设,提高扶贫产业的经济效率和致富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渊基
运用DEA模型开展旅游扶贫效率评价,构建从经典DEA模型到Bootstrap方法的两阶段评价模型,以武陵山湖南片区20个贫困县(市、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该区域旅游扶贫绩效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且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性。引入生命周期模型分析显示,该区域旅游扶贫效率形态主要为潜力期和朝阳期,尚处于成长阶段,应分别制定适宜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朱芳书 甘畅 王梦晗
基于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武陵山湖南片区32个贫困县的数据,采用DEA模型与旅游资源优势度评价模型估算各县域旅游扶贫效率与旅游资源优势度,并借助ArcGIS对测度结果进行等级划分与耦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武陵山湖南片区32个贫困县旅游扶贫效率均值为0.5,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并且呈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格局;旅游资源整体优势度较低,均值为13.62%,数值大小受旅游资源总丰度与配合指数的双重约束;在两者的耦合关系中,低旅游扶贫效率—低旅游资源优势度地区的数量高达21个,反映出现阶段该区域旅游扶贫效果主要受资源禀赋的约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甘畅 尹建军 王梦晗
旅游扶贫效率作为旅游扶贫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旅游产业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借助基于产出导向的SBM模型测算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综合运用G指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轨迹,对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试验区旅游扶贫效率呈先降低后提升的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扶贫效率空间异质性显著,热点地区持续集聚,形成以新洲区为中心的高值集聚区,冷点地区跃迁活跃,形成以麻城市为中心的低值集聚区;旅游扶贫效率总体格局呈西北—东南走向,重心总体向东南方向迁移,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敛缩态势,次方向始终呈极化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民 贾先文
农业是连片特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基础和保障。连片特困地区具备发展农业的优势和条件,但"行政区行政"和"切变"效应导致了基础设施、市场与农业组织"碎片化",农业产业过度竞争、结构趋同和规模不经济。跨行政区协同合作是破解连片特困地区农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利用协同思维,加强各行政区合作,协同构建跨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跨域农业组织,跨域布局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打造农业地域品牌,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以实现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目标。为此,政府应给与连片特困地区政策支持,制定法律法规,促进农业产业跨域一体化建设;建立农业发展规划与协调委员会,搭建农业产业统筹协调发展平台;引领多元化投入机制构建,发挥资金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银马华 王群 杨兴柱 司新新
贫困山区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往往具有高度地理重叠性,成为当前旅游扶贫攻坚战重点区域。在当前各种旅游扶贫鼓励政策下,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是旅游扶贫的重要前提和现实基础。利用旅游优势度评价模型和区位熵指数法对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36个县(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空间等级划分与评价。运用多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36县(市)旅游资源与产业进行集聚类型分类,得出由各县(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与空间滞后量决定的四种不同旅游扶贫区域类型。依据各区域类型特征提出政企合作模式、战略联合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及区域联动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以期为各县(市)探索新型旅游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提供指导,对其他同类型贫困片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麻学锋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亦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讨了片区旅游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片区内各县域旅游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空间维度上,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高响应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武陵源等县区,低响应区呈"片状"集中分布于区域边界和中部地区,片区的发展重点由东北部向西南部偏移,前期存在显著的集聚性,后期集聚性较弱且不显著,热点区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集中于张家界市,过渡区相对分散于区域边界,冷点区集聚分布于中南部等县区;模式上,武陵源、凤凰、永定、吉首和新宁属于"发达型",新化属于"资本稀缺型",永顺、通道、古丈和城步属于"飞地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超凡 王赟
以罗霄山片区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模型及Malmquist指数对2010—2014年罗霄山片区20个县(市、区)的旅游扶贫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旅游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罗霄山片区旅游扶贫综合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多数贫困县(市、区)的旅游扶贫效率都呈现改善态势,说明旅游扶贫仍具较大潜力。从影响因素来看,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对改善罗霄山片区旅游扶贫效率有积极影响,而教育培训水平较低和金融支持能力不足制约了该片区旅游扶贫效率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志标 李丹丹
[目的]分析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的现状,对旅游扶贫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提高区域旅游扶贫效果提供参考,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方法]利用武陵山片区县域的相关数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LINGO编程测算了各个县域旅游扶贫效率和相对有效性,之后进行了投影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武陵山片区整体的旅游扶贫效率为0.550,处于中等水平;对于黔江区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来说模型的最优解为1,这表明黔江区和务川县是DEA有效的,同时是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的,其他县域模型的最优解均小于1,为非DEA有效;相对于现有的产出指标水平, 2016年武陵山片区大部分县域旅游业的投入冗余额均小于0。[结论]武陵山片区县域的旅游扶贫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县域旅游业处于投入过量阶段。应提高资源配置合理化程度,因地制宜开展旅游扶贫工作,加强旅游扶贫与市场需求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合理有效的旅游扶贫链,使旅游能够真正成为群众脱贫的利器。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从武 谢正发
民族特色村镇旅游扶贫效果的好坏,最为关键的就是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与否。文章以旅游协同发展机制的构建为线索,分析了武陵山片区跨省边缘民族特色村镇: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和湖南省花垣县茶洞镇旅游扶贫与协同发展的条件与障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镇旅游扶贫与协同发展相关问题,并从四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协同机制,以期为民族跨界地区特色村镇的旅游扶贫协同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曾志红
随着中国贫困标准线的提高,贫困发生的因素更加复杂多样化。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受自然环境、资本投入、个人能力和社会制度等综合多维因素影响。因此,贫困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依赖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救济式扶贫。由此建议:通过促进连片特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渐用发展式扶贫最终取代救济式扶贫;综合考量贫困发生原因,多方面实施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确保贫困地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耀 张容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背景下,文章运用分形理论对以武陵山片区为例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演进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1990~2016年69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分形结果表明:(1)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明显不同于现代集聚式城市发展模式,呈现出显著的"均等式"城镇化格局;(2)武陵山区的人口城镇化进程以2000和2012年为拐点分成三个阶段,且不同阶段的"均等式"趋势都在持续地强化。同时使用洛伦兹-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莫兰指数对分形结果作了稳健性检验,并进一步从地理条件限制、旅游产业需求、农村人口结构和扶贫政策影响等方面探讨了该均等式城镇化的形成机制。最后,给出了优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区人口城镇化格局的若干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建军 李峰 黄利文
应用偏离份额四分量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武陵山连片区为例,对片区内各县市2003—2009年经济增长总偏离效应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①2003—2009年,片区内初步形成了以增长较快的县市为中心,经济衰落明显的县市为外围的不平衡增长格局;②在空间上表现为增长效应相似的县市趋于集聚的特征,不过集聚程度仍不高;③片区内各县市资源配置没有遵循比较优势原则,整体资源配置不够合理;④中心城市吉首、铜仁和恩施所在的县市经济增长优势并不明显,成为地区性增长极仍需时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县域合作、强化中心城市集聚效应等加快片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