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1)
2023(13063)
2022(10540)
2021(9715)
2020(7935)
2019(17437)
2018(17223)
2017(32745)
2016(17286)
2015(18742)
2014(18093)
2013(17690)
2012(15788)
2011(14061)
2010(14460)
2009(13952)
2008(13849)
2007(12806)
2006(11348)
2005(10121)
作者
(46494)
(39770)
(39327)
(36656)
(24806)
(18763)
(17390)
(15302)
(14758)
(13971)
(13245)
(13146)
(12529)
(12291)
(11859)
(11697)
(11401)
(11297)
(11276)
(11228)
(9665)
(9510)
(9500)
(9148)
(8869)
(8798)
(8798)
(8625)
(7938)
(7844)
学科
(88814)
(78453)
经济(78372)
(71489)
企业(71489)
管理(62683)
(49247)
农业(33005)
方法(32753)
业经(32182)
数学(25051)
数学方法(24679)
(23005)
技术(20026)
中国(19971)
(17230)
财务(17210)
财务管理(17197)
(16541)
企业财务(16228)
(15531)
理论(14266)
地方(14105)
(13714)
技术管理(13467)
(13131)
(12605)
农业经济(12436)
(12351)
贸易(12341)
机构
学院(247458)
大学(235439)
(107004)
经济(105183)
管理(104886)
理学(90935)
理学院(90185)
管理学(88767)
管理学院(88320)
研究(73740)
中国(60949)
(52904)
(47208)
(46759)
科学(42124)
农业(39716)
业大(39498)
(38812)
财经(36822)
中心(35816)
(34987)
(33407)
研究所(31235)
经济管理(30809)
经济学(30741)
(30456)
北京(28759)
商学(28302)
(28132)
商学院(28043)
基金
项目(163501)
科学(132725)
研究(125395)
基金(119727)
(101938)
国家(100839)
科学基金(90010)
社会(83756)
社会科(79150)
社会科学(79131)
(68315)
基金项目(63382)
教育(55599)
自然(55397)
自然科(54255)
自然科学(54248)
(53514)
自然科学基金(53346)
编号(51435)
资助(46308)
(40787)
成果(39002)
(38005)
(37218)
创新(37000)
(35677)
重点(35660)
国家社会(34625)
课题(34346)
(33878)
期刊
(128121)
经济(128121)
研究(68121)
(58360)
中国(51203)
管理(41973)
农业(39421)
(37851)
科学(33622)
学报(31247)
业经(29503)
大学(26227)
学学(25314)
(25184)
金融(25184)
技术(24793)
教育(22225)
(20233)
经济研究(18003)
财经(17782)
问题(16929)
技术经济(16141)
(15414)
农业经济(14843)
农村(14728)
(14728)
科技(13596)
(13327)
世界(12934)
(12855)
共检索到36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申端锋  
地方政府基于公共价值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则为其提供了资金来源和动力,目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增减挂钩与集中居住互为条件,增减挂钩为集中居住提供了资金来源,而集中居住则为增减挂钩提供了土地指标。集中居住的实质是土地治理,土地治理是普通农业型村庄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是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经验。对普通农业型村庄而言,工商资本缺乏,土地流转困难,集中居住并不能带来耕地集中,小农生产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推进集中居住的同时,不可强制推进耕地集中,要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机制,让小农户分享更多的价值,形成更加适合普通农业型村庄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云贵  
发展休闲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而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资本投入,工商资本投入是最佳选择,然而由于现有投资路径的局限性,使工商资本投资休闲农业效果不佳。城市居民消费者对休闲农业的需求意愿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应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意愿创新工商资本投资休闲农业的路径和经营模式。工商资本投资休闲农业的"合组式"、"合股式"和"合约式"投资路径,以及创新的"农家乐+农户"、"科教农庄+农户"、"养生农园+农户"和"民俗旅游村+农户"经营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城市居民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还兼顾了工商资本投资者和农户的利益,有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战辉  
在我国快速的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城乡结构位置中的村庄,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类型分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根据不同城乡结构位置中,村庄内生性基础结构分化的现实基础分类推进。城市吸纳型村庄具有靠近城市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村庄人口社会结构完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程度高,经济社会系统全面被城市所吸纳,城乡融合发展是这类村庄乡村振兴的实施方向。城乡互动型村庄主要通过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实现城乡关联,在人口流动和乡村资源配置中,形成了以中坚农民和老年人为主体的村庄经济社会结构,这类农业型村庄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和城镇化稳定器的功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本秩序,是进行乡村建设的基本方向。偏远村庄由于远离城镇以及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面临着人口不断流失与村庄空心化的考验,因此这类村庄应探索生态保护为基础的乡村转型发展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向阳  
当前,我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然而婚姻市场视角下的相关研究难以解释其区域分布问题。基于“区域社会文化”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北方小亲族村庄本地婚姻市场竞争激烈,但大龄未婚男性剩余人口极其有限,主要源于父代介入这一婚恋危机外部干预机制的普遍存在;南方宗族型村庄适婚人口结构严重失衡,本地婚恋形势严峻,盛行自由恋爱婚恋模式,当地村庄和家庭存在双重保护结构,父代介入有限,外部干预机制缺失,导致其大龄未婚男性数量众多且集中分布;原子化村庄社会和家庭包容度较高,子代自主性较强,婚配机会与个体择偶意愿和能力高度匹配,大龄未婚男性数量有限,且分布分散。当前,各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剩余人口的区域分布,看似是婚姻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其本质上却是在各地不同区域社会文化影响下外部干预机制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的必然产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向阳  
当前,我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然而婚姻市场视角下的相关研究难以解释其区域分布问题。基于“区域社会文化”的分析视角,研究发现:北方小亲族村庄本地婚姻市场竞争激烈,但大龄未婚男性剩余人口极其有限,主要源于父代介入这一婚恋危机外部干预机制的普遍存在;南方宗族型村庄适婚人口结构严重失衡,本地婚恋形势严峻,盛行自由恋爱婚恋模式,当地村庄和家庭存在双重保护结构,父代介入有限,外部干预机制缺失,导致其大龄未婚男性数量众多且集中分布;原子化村庄社会和家庭包容度较高,子代自主性较强,婚配机会与个体择偶意愿和能力高度匹配,大龄未婚男性数量有限,且分布分散。当前,各地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剩余人口的区域分布,看似是婚姻市场竞争的自然结果,其本质上却是在各地不同区域社会文化影响下外部干预机制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的必然产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瑞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研究农业产业化路径对于县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径能够有效组织带动小农户完成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培育新型农业产业,村社集体发挥统筹、动员和对接功能,小农户负责具体生产环节。研究表明,产业发展公共化、发展规划自主化和发展风险内部化是坚持村社本位的“企业+村社集体+农户”模式的关键运作机制,有效将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整合为一体。“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既能够有效组织农民对接龙头企业,又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助推乡村振兴事业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乐   陈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关乎各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避免由于组织模式不合理而导致产业发展受到约束。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能够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效果,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帮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龙海波  李苍舒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农业政策目标,针对三农领域实施的特殊金融制度性安排。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各种特殊融资手段和优惠存贷利率,对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进行资金扶持。实践表明,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方式必须不断创新,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与地方政府特色优势产业和特殊担保方式相结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广辉  叶子祺  
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治理的实施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突破发展困境,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佳倩   边振兴  
村庄分类是村庄规划的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落脚点。但以往的研究鲜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的,根据不同类型村庄分析问题及其对策。因此构建乡村振兴视角下,选取辽宁省20个典型村庄,为不同类型村庄分析发展现状,总结归纳问题并提供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梓轩   陈静  
[目的]针对目前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分类推进战略需求的村庄分类方法尚缺乏的现实问题,基于村庄尺度乡村振兴水平开展村庄类型识别研究意义重大。[方法]从尊重乡村内部差异规律及村民意愿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2018年山东省乐陵市1086个村庄进行了两个维度上的定量测度,基于评价结果,运用两维二分组合、K-means聚类分析法识别村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结果](1)乐陵市乡村振兴水平五个维度得分中生态宜居水平最高,产业兴旺水平有待加强。(2)中心城区周边几个街道的村庄呈现出较高程度的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度。(3)采用两维二分组合方法识别出“振兴水平高-重构度高”“振兴水平高-重构度低”“振兴水平低-重构度高”和“振兴水平低-重构度低”4种村庄类型,大致呈现“西部多样-东部单一”的空间分布结构。(4)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一步识别出聚集提升类、特色保护类、产业带动类、产业提振类、拆迁撤并类、一般存续类6种村庄类型。[结论]在尊重乡村差异与村民意愿相结合的原则下,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不同类型村庄的优化路径,以期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方  李裕瑞  何仁伟  
村镇体系是乡村要素集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空间载体,通过判断村镇体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不同类型农区村镇体系的空间优化路径,对于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论文利用江苏省丰县356个村庄、14个镇的多源数据,从等级合理度与居业协同度2个维度构建村镇体系评价体系,探析了村镇人口、农业、非农业要素集聚能力、空间极化特征与居业协同格局,然后基于村庄类型的划分,进一步识别了乡村振兴的空间类型,最后提出了不同空间类型的乡村振兴路径与具体对策。主要研究结论为:①丰县村镇体系呈现出结构相对稳定、空间极化程度不高、局部地区居业相对失衡、乡村振兴内在动力不足等主要特征;②结合要素集聚与居业协同特征,将村庄划分为人口—非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就业功能型(I)、人口—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就业功能型(II)、人口—非农业要素相对滞后的低水平居业均衡型(III)、要素相对耦合的高水平居业协同型(IV)、非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居住功能型(V)、农业要素滞后的弱居住功能型(VI)6种类型;③基于村庄类型识别结果,进一步甄别了丰县未来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区、外围区、潜力区,构建了分区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与具体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丽红   原璐璐   赵一夫  
近年来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动力不足。北京市58个涉农投资主体和115个村庄调查显示,社会资本供给与村庄需求及村庄要素供给与投资主体要素需求存在较大偏差。将经济基础纳入威廉姆森经济治理分析框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中要素供求双向失衡的原因有四方面,一是乡村经济基础难以有效支撑社会资本的投资需要,二是社会资本的嵌入性导致其经营方式与乡村社会机理不适应,三是城乡二元的投融资体制机制阻碍了社会资本有效进入乡村,四是治理结构偏差引致了社会资本与农村资源要素之间的错配。建议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注重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乡村资源要素的功能,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深化城乡要素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调节和引导作用,提高社会资本投资供求的匹配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全艺美  
农业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农村财税改革是一项具有建设性的举措,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形势下,我国政府应从财税改革创新为着眼点,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存在的财税问题的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为农业农村发展保驾护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世贤  温啸宇  彭超  
采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行政村普查10%抽样55125个村庄的样本数据,依据全国及地方层面的村庄规划要求,使用因子分析和多维指标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我国村庄划分为四大类,分别考察了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和基本特征。研究发现:集聚提升类村庄数量最多,占比在35%~45%,城郊融合类村庄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占比在20%~30%,搬迁撤并类村庄占比在15%左右;分地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各类村庄的数量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增加村庄类别数量后发现,村庄类别数量越大,越有利于突出村庄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