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7)
2023(7070)
2022(6241)
2021(5670)
2020(5118)
2019(12209)
2018(11902)
2017(22465)
2016(13109)
2015(15066)
2014(15407)
2013(15485)
2012(15111)
2011(13906)
2010(14172)
2009(13195)
2008(13673)
2007(12458)
2006(10775)
2005(9577)
作者
(44228)
(37225)
(37133)
(35534)
(24114)
(18230)
(16975)
(14563)
(14204)
(13656)
(12977)
(12881)
(12317)
(12212)
(12073)
(11719)
(11704)
(11259)
(11041)
(10991)
(9652)
(9556)
(9288)
(8574)
(8572)
(8533)
(8502)
(8297)
(7890)
(7847)
学科
(55451)
经济(55395)
管理(31615)
(31175)
方法(27042)
数学(23993)
(23721)
企业(23721)
数学方法(23700)
(17616)
(15899)
地方(13538)
中国(12932)
(12651)
农业(10671)
(10392)
贸易(10390)
业经(10277)
(9995)
(9494)
(9107)
环境(8613)
理论(7851)
(7670)
金融(7666)
(7513)
财务(7495)
(7481)
财务管理(7471)
银行(7418)
机构
大学(204115)
学院(200780)
研究(76349)
(75443)
经济(73769)
管理(69450)
理学(59758)
理学院(58897)
管理学(57409)
管理学院(57052)
中国(54275)
科学(54202)
(48099)
(45230)
(43161)
研究所(40133)
农业(38643)
业大(37892)
(37660)
中心(34054)
(33974)
(28491)
师范(28048)
北京(27363)
财经(27335)
(27190)
(26244)
(25379)
农业大学(24974)
(24559)
基金
项目(137040)
科学(104631)
基金(97685)
研究(91331)
(89268)
国家(88585)
科学基金(72132)
(55187)
社会(54434)
基金项目(51940)
社会科(51367)
社会科学(51346)
自然(50393)
自然科(48991)
自然科学(48965)
自然科学基金(48081)
(47183)
教育(41848)
资助(41254)
编号(35866)
重点(32460)
成果(30257)
(29934)
(29828)
计划(29058)
科研(27612)
(27154)
科技(26638)
课题(26138)
创新(25672)
期刊
(82686)
经济(82686)
研究(53284)
学报(45109)
(42183)
中国(37661)
科学(37516)
大学(31283)
学学(29742)
农业(28407)
(26325)
管理(22353)
教育(18589)
技术(15678)
(15627)
(15396)
金融(15396)
财经(13330)
业经(13224)
(12596)
经济研究(12471)
业大(12231)
问题(11549)
(11382)
资源(11227)
图书(10499)
农业大学(10077)
统计(9937)
林业(9824)
技术经济(9807)
共检索到294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波  李雷  王继隆  龚君华  张驰  纪锋  李宝海  
2015年5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朗县段水域开展鱼类调查,发现了1种疑似为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自然杂交种群体。形态学研究显示,该种的吻、口部、下颌、须等头部上的形态特征居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之间,并明显区别于双亲,且群体中个体的头部形态稳定一致,均具有典型的中间型特征,个体间没有明显差异。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条形码分析显示,在杂交种群体共15个样本中,有4个与拉萨裂腹鱼为同源,其余11个与异齿裂腹鱼为同源,各自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即杂交种群体中既有属于拉萨裂腹鱼遗传基因的个体,也有属于异齿裂腹的遗传基因的个体。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等自然水域中能够自由杂交而产生后代,且两者都可以互为父母本,但以异齿裂腹鱼为母本产生的杂交种在群体中占多数,推测特殊的生态环境可能促使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自然水域中容易杂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宝珊  王思博  邵俭  李大鹏  谢从新  刘香江  霍斌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为中国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因素,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共采集异齿裂腹鱼1126尾,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种群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养护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异齿裂腹鱼年总瞬时死亡率(Z)分别为0.11/a和0.16/a,雌、雄种群自然死亡率(M)范围分别为0.08/a~0.09/a和0.10/a~0.12/a,雌雄鱼的当前捕捞死亡率(F_(cur))范围分别为0.02/a~0.03/a和0.04/a~0.06/a。异齿裂腹鱼雌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61.7%~73.1%,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雄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48.5%~63.3%,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这表明在现有的资源养护措施下,异齿裂腹鱼种群的利用基本合理,但要防止长期持续利用对种群的不利影响。14种不同养护措施模拟结果表明,将异齿裂腹鱼的起捕年龄设置为不小于17龄或禁渔期至少设置为2—5月,可实现对其资源的有效养护。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魏玉众  张桂蓉  霍斌  谢从新  陈生熬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雅鲁藏布江中游6种裂腹鱼(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拉萨裂腹鱼S.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和异齿裂腹鱼S.o'connori)的心肌、肌肉、肝脏、肾脏和晶状体5种组织的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和种间差异性。尖裸鲤、拉萨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宝珊  谢从新  霍斌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采集到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1 126尾,对其生活史对策和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总死亡系数(Z)雌性为0.090/a,雄性为0.112/a;自然死亡系数(M)雌雄分别为0.053/a和0.064/a;捕捞死亡系数(F)雌雄分别为0.037/a和0.048/a;开发率(E)雌雄分别为0.415/a和0.428/a。以达氏鳇(Huso dauncus)和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oa)作为参照物,运用模糊聚类进行分析,表明异齿裂腹鱼属于比较典型的K-选择类型鱼类。在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都煜  马波  李雷  金星  王鹏  陈中祥  吴松  张驰  龚君华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雷  马波  金星  王鹏  陈中祥  王念民  吴松  张驰  龚君华  
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游分布有6种特有裂腹鱼类,是地方重要的土著经济物种。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裂腹鱼类资源已严重衰退而处于濒危,急需开展裂腹鱼类的资源现状调查及保护等级评价工作。本课题组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的春季(4—5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渔业资源进行调查监测,参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共3个一级指标和5个二级指标建立优先保护等级的定量评价体系,对6种裂腹鱼类的资源状况及濒危状况进行评价,根据评分标准与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R)确定裂腹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和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评价分级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真实地反映了6种裂腹鱼类优先保护顺序。本研究对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鱼类保护等级提出建议,为鱼类资源的科学保护管理等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建设  张驰  刘海平  马波  王万良  曾本和  牟振波  
为确定DNA条形码技术在西藏水系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利用西藏水系所采集260尾裂腹鱼亚科样本,测定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I)基因片段序列,计算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对。260个样本经检测均获得有效COI基因扩增片段,COI基因碱基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为54.74%,显著高于G+C含量(45.26%)。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遗传距离,遗传距离阈值设置为0.02时,260个样本可被鉴定到种的为249尾样本,11尾由于样本量少,数据库中存在多个命名,只鉴定到属,其中与形态学鉴定一致的179尾样本,一致率为68.8%,裂腹鱼亚科裸鲤属(Gymnocypris)不能通过COI基因鉴定到种,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cinae)、异齿裂腹鱼(S.schizothorax o?connori)、巨须裂腹鱼(S.macropogon)3个种之间的遗传距离阈值以0.02不能有效鉴别,而遗传距离阈值以0.01作为这3个种的鉴定标准,可达到有效鉴别的目的。基于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裂腹鱼亚科鱼类形成一个支持率较高的单系群,Bootstrap检验支持率为99%,系统进化树聚类方式与以遗传距离值为标准的鉴定结果一致,很好地反映了水系物种间的地理和历史联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商振达  刘锁珠  谭占坤  王宏辉  商鹏  孔庆辉  
【目的】克隆异齿裂腹鱼肽YY基因(PYY)的编码区(CDS)全长序列,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并研究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PYY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异齿裂腹鱼摄食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采集于西藏雅鲁藏布江的7~12龄,体质量为(1.22±0.20) kg/尾的异齿裂腹鱼为对象,采用RT-PCR和Race-PCR技术克隆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CDS全长序列,分析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异齿裂腹鱼PYY基因CDS序列长度为735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294 bp,编码98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异齿裂腹鱼PYY基因与同属裂腹鱼属的鱼类亲缘关系最近;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PYY蛋白质包括典型的特征序列和信号肽,其蛋白结构中具有亲水性结构和跨膜结构。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高度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微弱表达;餐前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餐后PYY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且随着餐后时间的逐渐延长,其表达量继续升高;禁食使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的PYY基因表达量下降,复喂后PYY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克隆了异齿裂腹鱼PYY基因的CDS全长序列,PYY基因在异齿裂腹鱼脑组织中高度表达,但在肠道中微量表达,异齿裂腹鱼PYY基因是餐后饱感信号因子,具有调节动物摄食的功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商振达  刘锁珠  谭占坤  商鹏  王宏辉  孔庆辉  
旨在研究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 CCK)基因的摄食功能。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异齿裂腹鱼CCK基因的c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属于CCK-1亚型。异齿裂腹鱼CCK的cDNA全长为773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372bp,可以编码123个氨基酸。异齿裂腹鱼CCK由1个信号肽和1个典型的CCK-8肽保守结构域组成,为亲水性蛋白,但没有跨膜结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异齿裂腹鱼CCK基因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及餐前餐后和禁食复喂对其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CCK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脑中表达量最高,在肠道、心脏、肝、脾、肾、皮肤、鳃、眼和鳔中表达量相对较高,在肌肉中表达量最低。餐后CC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禁食使异齿裂腹鱼CC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而复喂使CCK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CCK基因既是异齿裂腹鱼的餐后饱感信号因子,又是长期调控摄食因子。本研究为异齿裂腹鱼的人工饲养和品种保护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微微  杨佐斌  谢意军  乔晔  邵科  熊美华  汪鄂洲  余丹  朱滨  
为了解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在藏木和加查鱼道基于基因交流的过坝需求及其受到的遗传选择,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分析来自藏木水电站坝址上游(ZMBS)、藏木鱼道(ZMYD)、藏木水电站坝址下游(ZMBX)、加查鱼道(JCYD)和加查水电站坝址下游(JCBX)5个群体共220尾拉萨裂腹鱼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表明:(1)藏木水电站和加查水电站坝址上游与下游拉萨裂腹鱼群体(ZMBS、ZMBX和JCBX)遗传多样性水平相近(H_d_((ZMBS))=0.868,P_i_((ZMBS))=0.004 16;H_d_((ZMBX))=0.825,P_i_((ZMBX))=0.003 88;H_d_((JCBX))=0.833,P_i_((JCBX))=0.003 70),两两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25.23<|N_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林  王万良  王且鲁  曾本和  刘海平  牟振波  周建设  
为评价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价值差异,分别对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驯养组肌肉粗脂肪质量分数极显著低于野生组(P0.05);各氨基酸质量分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组与驯养组之间,必需氨基酸(EAA)质量分数、总氨基酸(TAA)质量分数、EAA与TAA质量比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61.10和58.63;野生和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差异较小,驯养组硬脂酸(C18∶0)、花生一烯酸(C20∶1)质量分数极显著高于野生组(P<0.01),ARA(C20∶4)质量分数显著高于野生组(0.01≤P<0.05),十七碳一烯酸(C17∶1)质量分数显著低于野生组(0.01≤P0.05)。总体而言,野生与驯养异齿裂腹鱼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较小,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较高,野生组和驯养组分别为68.59%、74.50%,均富含EPA、DPA、DH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嘉欣   李晓兵   白艳勤   石小涛   张占   尼玛旦增   达瓦   杨吉   李新宇   孙攀   王艳   刘国勇  
声驱鱼技术作为辅助诱驱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鱼类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国内关声驱鱼技术的研究常聚焦于室内筛选鱼类敏感的声音,在实际工程上的的研究鲜有报道。为探求野外场景下利用声驱鱼技术能否提高鱼道进口的通过数量,本研究在雅鲁藏布江支流湘曲湘河鱼道进口2~(#)上游的河道布置水下扬声器并24 h循环播放捕食者的声音(扬子鳄吼叫声),利用PIT遥测系统对湘河水利枢纽的过鱼对象:拉萨裸裂尻鱼、双须叶须鱼和斯氏高原鳅的负趋音行为进行监测。为考虑监测过程中水文情势和环境因子变化对负趋音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构建耦合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AIC模型准则筛选最优模型,并识别影响鱼类负趋音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①实验组进入鱼道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②声音和鱼道流量是影响鱼道进口通过率的关键因素;③声音开启后,拉萨裸裂尻鱼和双须叶须鱼的鱼道进口通过率显著高于斯氏高原鳅;④监测期间2~(#)鱼道进口流量在0.81~1.32 m~(3)/s的区间内变化,在此区间内鱼道流量和鱼道进口通过率之间呈负相关趋势(P=0.007),当鱼道流量过高时,鱼道进口通过率会随鱼道流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声驱鱼技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鱼类进入电站尾水等危险区域并增加鱼类进入鱼道的概率。本研究旨在为声驱鱼技术的工程应用和优化水电站的生态调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价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曾本和  周建设  王万良  张忭忭  刘海平  旺久  牟振波  
为了探索水温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存活、摄食和生长的影响,以同一批繁殖体长(48. 37±0. 58) mm,体质量(1. 13±0. 05) g的5月龄异齿裂腹鱼幼鱼为研究对象,设6个温度处理组(7、12、17、22、27和32℃),养殖36 d。结果显示:水温为7~22℃,各实验组存活率差异不显著,水温高于22℃后,实验鱼存活率显著降低。水温为22℃,实验鱼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水温为17℃时,实验鱼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余实验组。水温与饲料系数、体质量增长率、体长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均为抛物线关系。结果表明:异齿裂腹鱼幼鱼在12~22℃水温范围内均可存活、摄食及生长,最适温度为15. 15~17. 24℃。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叶超  王珂  黄福江  刘明典  刘绍平  王琪  汤滔  
为了摸清雅鲁藏布江特有种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游泳能力,以野生鱼种为实验对象,通过丹麦Loligo System公司的环形试验水槽测试了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突进游泳速度和持续游泳速度。结果显示,异齿裂腹鱼的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增加,相对临界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其临界游泳速度与体长的关系为Y1=-39.369+13.23X-0.371X2+0.004X3(Y1是绝对临界游泳速度,X为体长)。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加而近似呈线性递增趋势,而相对突进游泳速度随体长的增大而减小。在三个固定流速(60cm/s、80 cm/s、100 cm/s)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良松  
2010年4~6月,对野生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人工规模化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并初步进行产后亲鱼恢复培养技术研究。对108尾雌鱼进行干法人工授精,共采卵104万多粒,孵出仔鱼62万多尾。其中45尾雌亲鱼自然成熟,共采卵46.8万多粒,平均受精率和孵化率低于人工催产雌鱼卵。人工催产83尾雌亲鱼,催产率53.3%~86.4%,采卵57万多粒。人工催产的亲鱼部分能自然产卵、受精。催产剂组合为:混合使用地欧酮(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3),采取1针注射,每kg雌鱼体重注射剂量为(10~12)mg DOM+(20~24)μg LHRH-A3;采用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