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8)
2023(13176)
2022(11237)
2021(10177)
2020(8663)
2019(19398)
2018(18885)
2017(36149)
2016(18582)
2015(20863)
2014(20502)
2013(19910)
2012(18086)
2011(16363)
2010(16176)
2009(14804)
2008(13782)
2007(11711)
2006(10461)
2005(9014)
作者
(52267)
(43858)
(43599)
(41372)
(27927)
(20799)
(19784)
(17012)
(16684)
(15363)
(14988)
(14986)
(14019)
(13456)
(13445)
(13233)
(13003)
(12644)
(12637)
(12485)
(10794)
(10535)
(10320)
(10125)
(9976)
(9854)
(9399)
(9250)
(8590)
(8540)
学科
(97024)
经济(96938)
管理(55491)
(48612)
(40124)
企业(40124)
方法(39130)
数学(33773)
数学方法(33340)
地方(21966)
中国(20668)
(20532)
业经(19327)
(19221)
(18494)
环境(16269)
农业(14349)
地方经济(13721)
(13536)
理论(13345)
(12457)
(12273)
财务(12226)
财务管理(12201)
(12142)
贸易(12131)
(11677)
企业财务(11658)
(11651)
(11326)
机构
大学(267188)
学院(267150)
(116458)
经济(114360)
管理(107099)
理学(92834)
理学院(91791)
管理学(90148)
管理学院(89618)
研究(89126)
中国(66129)
(54832)
科学(53546)
(50575)
(42332)
中心(42076)
财经(41512)
研究所(38860)
(37855)
(37792)
(36779)
经济学(36718)
业大(36340)
(35998)
师范(35651)
北京(34048)
经济学院(32851)
(32483)
财经大学(31003)
(30393)
基金
项目(187552)
科学(149988)
基金(139440)
研究(136230)
(122024)
国家(120748)
科学基金(105238)
社会(90686)
社会科(86126)
社会科学(86106)
基金项目(74185)
(71865)
自然(67355)
自然科(65740)
自然科学(65725)
自然科学基金(64551)
教育(61380)
(60118)
资助(56652)
编号(53327)
重点(42070)
成果(41640)
(41300)
(41078)
国家社会(38959)
(38524)
创新(36104)
科研(36085)
教育部(35923)
人文(35737)
期刊
(128446)
经济(128446)
研究(73905)
中国(45169)
(38792)
管理(38773)
学报(38448)
科学(36914)
(31848)
大学(29631)
学学(27946)
技术(24070)
农业(22427)
经济研究(21277)
教育(20501)
财经(20465)
业经(19712)
(19392)
金融(19392)
(17787)
问题(16263)
图书(15382)
统计(13954)
技术经济(13897)
资源(13376)
(12758)
理论(12371)
(12150)
商业(11796)
世界(11634)
共检索到385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秀美  平措卓玛  胡淑卉  
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切入,在生态需求、生态供给和生态幸福等层面构建了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的技术手段,选取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为案例点,对其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健康水平整体上处于健康状态。为因势利导,实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从节能减排、提高生态效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等角度提出引入了负熵流的建议,以确保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形成自组织有序耗散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秀美  平措卓玛  胡淑卉  
从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切入,在生态需求、生态供给和生态幸福等层面构建了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的技术手段,选取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为案例点,对其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生态水平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健康水平整体上处于健康状态。为因势利导,实现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从节能减排、提高生态效率、引入循环经济理念等角度提出引入了负熵流的建议,以确保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形成自组织有序耗散结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秀美  
在旅游目的地熵正、负熵流之间的抵消、冲突等作用之下,生态旅游经济如何实现有序发展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以实地调研为基础,基于生态需求、生态供给和生态幸福3个层面的框架分析,构建影响正熵和负熵的指标体系,借助于转义的Busselator模型计算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的正熵和负熵值。结果表明:目前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尚未达到耗散结构,但负熵与系统的正熵变阈值差距不大,表明系统在近期有达到耗散结构系统的趋势。如何降低熵增、如何引入负熵是生态旅游经济系统实现有序发展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守春  张敏  张长耀  刘秀丽  
根据已建立的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共三层指标)和各指标相应的容量值,参考生态监测、生态安全预警的有关文献,结合景区实际建立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确定了监测、预警的标准及等级。该模型按指标层次及各项指标监测、预警景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弱载、适载、超载等情况。以有记录以来单日接待游客最多数量为例,按瞬时预警方式研究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监测预警模型的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立斌  陈端吕  邓丽群  
以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Ⅰ级评价指标,部分Ⅰ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层,建立保护区生态评价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制约性最强,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次之,生态旅游价值最弱。从指标层各指标对目标层的贡献来看,多样性最大,稀有性、自然性、代表性次之,适宜性、人类威胁再次之,脆弱性最小。最后,得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雷  马波  金星  金洪宇  吴松  陈中祥  程磊  王念民  郝其睿  
本研究首次对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根据2015年春季(4月),2017年春季(3—4月)和秋季(11月)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湖泊布裙湖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对墨脱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季墨脱江段及布裙湖共捕获鱼类18种,隶属于2目4科13属,其中外来鱼类2种,分别为鲤(Cyprinus carpio)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通过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新物种3种,分别属于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墨头属(Garra)和鰋属(Exostoma),暂时命名为裂腹鱼属待定名种(Schizothorax sp.)、墨头鱼属待定名种(Garra sp.)和鰋属待定名种(Exostoma sp.)。春季墨脱江段干流和支流的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干流主要由大中型鱼类组成,支流主要为小型鱼类。优势种组成也存在差异,仅弧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curvilabiatus)为干流和支流的共有优势种。相对资源量最高的鱼类为弧唇裂腹鱼(S. curvilabiatus),在干流中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9844.7 g;平均每组网捕获鱼类重量446.0 g,支流平均每小时电捕获鱼类重量为486.4 g。物种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95~1.77,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58~1.13,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37~0.77,其中干流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低于支流,表明春季墨脱江段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支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泽鹏   金洪宇   李雷   鲁万桥   李慎辉   王海鹏  
为摸清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在2017年遭遇大型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22年10—11月(秋季)和2023年4—5月(春季)对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52个种类,隶属于3门3纲10目30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50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鳞石蛾属一种(Lepidostoma sp.);秋季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缺距纹石蛾属一种(Potamyiasp.),且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在春季和秋季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01)。流域内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6.67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高于秋季,为8.71ind/m~2,总平均生物量0.04g/m~2。此外,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干、支流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P<0.01)。对比已发表数据(2015—2016年)并结合现阶段水体环境因子现状,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已发生明显变化,且物种总丰度及生物量严重下降,说明灾害后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已受到干扰,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较少,结果可为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宗兰  
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更注重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以突出核心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性、真实性、文化性、独特性为根本出发点,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基础上以资源的类型和重要程度划区域、分层级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综合循环开发,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突出特色民俗文化,采用农户加公司的集体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利用乡村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精准扶贫,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宗兰  
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更注重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以突出核心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性、真实性、文化性、独特性为根本出发点,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基础上以资源的类型和重要程度划区域、分层级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综合循环开发,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突出特色民俗文化,采用农户加公司的集体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利用乡村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精准扶贫,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翠平  
[目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农业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了优化现有国家标准对这一新型旅游资源评价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需要建立新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才能做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工作。[方法]文章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为例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评价指标;其次,通过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建立评价模型;再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出各评价指标的评分,并计算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得分;最后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资源自身的美感度、独特性、环境的适宜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江平  
中国与东盟水陆相连,文化相近,双方国家公园发展存在很多的共性和个性。通过对双方国家公园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双方在地理区位、文化认同以及国家公园的发展理念上都存在着开展生态旅游合作的广泛基础。双方可在学术交流、客源互送、管理人员交流与培训、生态旅游产品合作开发、构建国家公园无障碍生态旅游圈等方面加强合作,并相应地构建平等互利的合作交流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红  刘沛林  
黄河流域是富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大区域、大文化带,是华夏民族的摇篮。了解流传于黄河流域的俗文化,有助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而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旅游与文化的开发。晋陕黄河大峡谷是黄河流域中地势最险峻、自然环境变化落差最大的一段,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地方民众性格,也衍生出不同特征的俗文化艺术。选取黄河晋陕大峡谷沿岸的河曲、碛口、河津为典型代表区域,通过分析其自然地理特点,进而总结地方民众性格在不同自然条件之下的应对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地方文化,这些地方特色文化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观赏性和愉悦感,是一种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和利用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岩松  
~~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想  芦惠  邢伟  伍世代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最常见且被广泛接受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国家公园实施最严格保护的当下,开展什么样的生态旅游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在对生态旅游概念演变、基本原则和影响范式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的发展定位和实施方案。研究认为,中国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须遵循事业管理为主体的基本属性,并且要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比生态旅游定义界定更为重要。因此,在构建生态旅游整体实施框架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生态旅游认证机制、优化生态旅游管理技术、完善生态旅游经营模式以及加强利益主体协调与整合机制等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