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1)
- 2023(5157)
- 2022(4437)
- 2021(4199)
- 2020(3532)
- 2019(8012)
- 2018(7619)
- 2017(14704)
- 2016(8375)
- 2015(8832)
- 2014(8990)
- 2013(8989)
- 2012(8512)
- 2011(7730)
- 2010(7648)
- 2009(6897)
- 2008(6862)
- 2007(6022)
- 2006(5345)
- 2005(4757)
- 学科
- 济(35461)
- 经济(35440)
- 业(19940)
- 管理(18598)
- 方法(15666)
- 企(15019)
- 企业(15019)
- 数学(12859)
- 数学方法(12740)
- 地方(11595)
- 学(10392)
- 农(9791)
- 财(8360)
- 中国(7672)
- 业经(7424)
- 农业(7089)
- 制(6384)
- 地方经济(5678)
- 产业(5576)
- 务(5423)
- 财务(5418)
- 财务管理(5408)
- 结构(5314)
- 理论(5269)
- 企业财务(5264)
- 环境(5259)
- 融(5126)
- 金融(5125)
- 贸(5100)
- 贸易(5098)
- 机构
- 学院(121476)
- 大学(118620)
- 研究(45451)
- 济(43868)
- 经济(42950)
- 管理(41773)
- 理学(36166)
- 理学院(35568)
- 管理学(34739)
- 管理学院(34499)
- 科学(32922)
- 中国(31796)
- 农(26878)
- 京(26041)
- 所(24686)
- 江(24283)
- 研究所(23085)
- 业大(21939)
- 农业(21230)
- 财(20611)
- 中心(19958)
- 范(18119)
- 师范(17823)
- 省(17166)
- 院(16723)
- 财经(16697)
- 州(15764)
- 北京(15261)
- 经(15053)
- 科学院(14629)
- 基金
- 项目(87648)
- 科学(68866)
- 基金(63812)
- 家(58409)
- 国家(57977)
- 研究(57314)
- 科学基金(48735)
- 省(37387)
- 社会(36374)
- 基金项目(34943)
- 社会科(34610)
- 社会科学(34598)
- 自然(34459)
- 自然科(33587)
- 自然科学(33573)
- 自然科学基金(32980)
- 划(30195)
- 资助(27131)
- 教育(25314)
- 重点(20941)
- 编号(20259)
- 发(20231)
- 计划(18478)
- 部(18280)
- 科研(17355)
- 创(17317)
- 科技(16652)
- 创新(16371)
- 江(15978)
- 课题(15807)
共检索到171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猛 宋以兴 张逸譞 徐丹 刘园
为了解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别于2018年11月和2019年5月共设置10个断面对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开展调查。结果显示:雅砻江大河湾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62种,其中硅藻门居多(84种)。2018年11月主要优势种为弧形蛾眉藻(Ceratoneis arcu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弯形弯楔藻(Rhoicosphenia curvata)和简单舟形藻(Navicula simplex)等,2019年5月主要优势种有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尖针杆藻和颗粒沟链藻极狭变种(Aulacose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等。2018年11月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均低于2019年5月。2018年11月除了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也占据一定比例;而2019年5月各个调查断面都以硅藻占据绝对优势。Cluster聚类结果表明,靠锦屏二级坝址的前四个断面基本上可聚为一类,而远离坝址的后六个断面可聚为一类。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2018年11月雅砻江大河湾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氨氮和pH密切相关,2019年5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与电导率、水温和氨氮相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猛 张逸譞 刘园 宋以兴 徐丹
为了解雅砻江锦屏大河湾水域鱼类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于2004、2012、2013、2016、2018和2019年对锦屏大河湾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共采集到土著鱼类42种,外来物种2种。结果显示:6次调查均采集到的鱼类有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细鳞裂腹鱼(S.chongi)、长丝裂腹鱼(S.dolichonema)和鲈鲤(Percocypris ping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最低值出现于2018年。时间上看,锦屏大河湾的鱼类群落可聚为2组,组Ⅰ包括2004-2016年,组Ⅱ包括2018年和2019年。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显示,造成大河湾鱼类群落结构时间变化的指示物种为齐口裂腹鱼(S.prenanti)、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犁头鳅(Lepturichthys fimbriata)、长鳍吻■(Rhinogobio ventralis)、西昌白鱼(Anabarilius liui)等,大河湾鱼类生态类群以喜流水、营周丛食性和产沉性卵的个体为主。结果表明,锦屏大河湾对于维持长江上游鱼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但梯级工程实施后的河流环境变化对大河湾鱼类仍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议加强圆口铜鱼等珍稀鱼类的保护,提升大河湾水域的保护级别。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俊芳 陈威 宋以兴 周连凤 杨英 杨涵 马沛明
为了解雅砻江下游浮游植物在梯级水电站运行多年后的现状,于2020年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雅砻江下游流域的22个断面进行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采样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环境驱动因子。共采集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0纲20目36科72属123种(包括变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其中春季物种数明显多于秋季,共有的物种有55种,干流与支流物种数接近,共有的物种有82种。全年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极小曲壳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蓝藻门的尖头藻(Raphidiopsis sp.),春季优势种5种,秋季优势种4种,干流优势种6种,支流优势种4种。调查期间雅砻江下游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3.17×10~6 cells/L,秋季平均丰度高于春季,支流高于干流。相关分析显示:总磷(TP)、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溶解氧(DO)、透明度(SD)、水温(WT)、硝氮(NO_3-N)、总氮(TN)、叶绿素a (Chl.a)、电导率(EC)分别与不同浮游植物优势种呈显著的相关性。RDA结果显示:春季影响浮游植物的环境驱动因子是TN、磷酸盐(PO_4)、WT、SD、DO,干流断面分成两部分,各支流断面明显分开;秋季影响浮游植物的环境驱动因子是WT、SD、SS。
关键词:
浮游植物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雅砻江下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锋 李天才 甘维熊 姚维志 付梅 熊波 苏胜齐
【目的】为了研究官地水库年度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变化,调查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并对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通过实地和实验室相结合测定了官地水库水体理化性质和营养含量,并采用野外收集水样、实验室定性定量观察的方式鉴定了藻类种类、计算了群落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和RDA进行了相应分析。【结果】全年水温、DO、pH、透明度、硬度、电导率和化学需氧量平均值分别为14.9℃、10.8 mg/L、8.51、238 cm、4.0 mmol/L、243.4μs/cm和5.1 mg/L;冬春季总氮较高但总磷极低,夏秋季总氮较低而总磷较高;香农维纳指数、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仅在冬春季B断面较低,其它季节和断面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官地水库全年鉴定出6门97种(属)藻类,年优势度较高藻类种群达26种,硅藻门和绿藻门种(属)数在全年和各季度均为最多,而秋季藻类门类数和种(属)数均明显较低;空间上藻类密度自上游而下逐渐升高,全年平均值为139.8×10~4 cell/L。【结论】官地水库水温较低、溶解氧高、呈弱碱性、营养物质含量低,属于寡营养水体,水质处于I~III类之间。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指示水质总体处于良好状态。冬春季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藻类为主,夏秋季以硅藻门和绿藻门藻类为主,总体上为绿-硅藻水相。硬度、水温、化学需氧量和总磷是官地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尤其是水温;冬春季总磷是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夏秋季则为总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唐毅 郑永华 刘建虎 付梅 吴荣华 冯兴无
2011年4月对横江中下游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现存量、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横江流域水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26科33属78种(含变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和绿藻为主,分别占藻类总种数的71.80%和16.67%。优势种主要有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 C.a.ag)、偏肿桥弯藻(CyMblla veatriCosa Kütz)、短小舟形藻(naviCula exigua(grey.)Mull.)、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agare bory.)、系带舟形藻(naviCula CinCta(ehr.)Kütz)、中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柳丽华 左涛 陈瑞盛 王俊
2004年9月20日~10月9日对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多样性、丰度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长江口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2门26属68种(含4个变种、6个不确定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种,其中硅藻门有21属51种,占总种数75%,甲藻门有5属17种,占总种数的25%。硅藻门中角毛藻属(Chaetoceros)和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的种类最多,分别为1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33.33%)和7种(占硅藻总种数的13.73%),甲藻门中以角藻属(Ceratium)为主,有10种,占甲藻总种数的58.8%。浮游植物数量平均为1400.00×104cells/m3。硅藻的平均...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科 胡兴坤 董微微 熊美华 汪鄂洲 余丹 朱滨
于2019~2020年6~7月在雅砻江下游锦屏大河湾里庄江段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卵苗19种,其中产漂流性卵鱼类7种,5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产漂流性卵鱼类2019年和2020年产卵规模分别为103.07×10~4粒和388.58×10~4粒,主要产卵场自上而下分布在烟袋、南河-青纳和里庄等3个江段。与历史数据相比,锦屏大河湾产漂流性卵鱼类种类组成变化不大,均以中华金沙鳅和犁头鳅为主要繁殖种类,产卵规模有所降低,以圆口铜鱼、长鳍吻鮈和长薄鳅等的减少较为明显,产卵行为仅零星发生。虽然受到梯级水电开发、过度捕捞和采砂挖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雅砻江下游流程最长的流水河段,锦屏大河湾仍是多种鱼类产卵繁殖的重要分布区,产卵规模近年来呈逐渐上升趋势。建议进一步增加栖息地保护与修复、河流连通性恢复、优化生态调度等措施,促进该区域鱼类物种和生境多样性保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国凤 曹金象 刘国祥
2009年8月对尼洋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共26属74种(变种),以硅藻为主,大多数种类的相对丰富度较低,优势种不明显,平均相对丰富度大于5%的种类分别是极细微曲壳藻(9.0%)、弧型蛾眉藻线形变种(5.4%)、中型脆杆藻(5.3%)和尖针杆藻(5%);其出现频次分别是19、20、17和20次。种类分布均匀,平均细胞密度为2.25×104 ind./L,远低于一般河流和湖泊。分析显示绝大多数样点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都很高,其均值分别为3.64和0.95。以上结果表明该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处于较完整的稳定状态,体现了尼洋河流域贫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辉 刘家寿 朱爱民 肖耀坤 李世平
1997年4月至1998年1月对浮桥河水库浮游植物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水库常见浮游植物约189种,隶属于8门92属,其中硅藻门25属64种,绿藻门39属79种,蓝藻门17属30种,甲藻门、隐藻门、裸藻门、黄藻门及金藻门种类较少。其个体密度年平均为44.9×104ind/L;生物量年平均为6.439mg/L,其中蓝藻占33.37%,硅藻和绿藻分别占20.68%和20.16%,甲藻占16.31%。浮游植物现存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春季开始平稳上升,至秋季达到最大值。蓝藻、硅藻、绿藻等主要种类的季节变化按生物量大小依次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水平分布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栾青杉 康元德 王俊
研究了1960―2010年黄河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的长期变化,数据来源于19次调查245份样品。使用小型浮游生物网垂直采集浮游植物样品,于光学显微镜下进行分类统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08种,其中硅藻(Bacillariophyta)87种,甲藻(Pyrrophyta)17种,角毛藻(Chaetoceros spp.)和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分别出现了27种和10种。浮游植物总丰度年代际平均为2.74×106 ind/m3,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峰值,高达16.8×106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丰度 多样性 长期变化 黄河口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光俊 熊邦喜 陈朋
2006-2008年对湖北境内4座水库的大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4座水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5种,从组成来看,均属于硅藻-绿藻型,蓝藻含量居第3位。蓝藻主要分布在1倍透明度(SD)以上的水层,硅藻主要分布在1SD~2SD之间水层,其余各门藻类基本上集中分布在2SD以上水层,绿藻门中的栅藻(Scenedesmus),裸藻门中囊裸藻(Trachelomonas)则广泛分布于深水层中。不同水层的浮游植物密度差异很大,表层与底层的差异可达2倍以上。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金沙河123.2×104 cells.L-1,1.283 mg.L-1;道观河258.6×104 ...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全汉锋 单秀娟 戴芳群
基于2011年12月(冬季)、2012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福宁湾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对福宁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鉴定到种的浮游植物共7门61属149种,硅藻门种类最多,其次是甲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数以冬季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最少。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冬季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柏氏角管藻(Cerataulina bergonii)、近缘黄丝藻(Tribonema affine)、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
关键词:
福宁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珊 于明 刘全儒 周云龙 江源 付岚 孟世勇
基于2010年1月对东江干流水体51个点进行的浮游植物及其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状况,分析了河流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并据此评价了东江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干流水体中物种丰富度中等,个体分布较均匀,共有浮游植物7门83种(包括2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38种,占所有物种数的45.78%,其细胞生物量占总浮游植物的53.99%;主要优势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浮...
关键词:
东江干流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多样性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燕琴 申志新 刘玉婷 李柯懋
于2012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对长江上游曲麻莱至玉树段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共3门62种(属),以硅藻门最多,42种(属),占67.8%,其次是绿藻门11种(属),占17.7%,蓝藻门9种(属),占14.5%。浮游植物优势种为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长等片藻(Diatoma elongatum)、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脆杆藻(Fragilaria sp.)、直链藻(Melosirasp.)、异极藻(Gomphonem...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关键词:
苏州河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