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8)
- 2023(16316)
- 2022(13769)
- 2021(12788)
- 2020(10488)
- 2019(24245)
- 2018(23987)
- 2017(45094)
- 2016(24497)
- 2015(27519)
- 2014(27439)
- 2013(26195)
- 2012(24164)
- 2011(21956)
- 2010(22242)
- 2009(20057)
- 2008(19219)
- 2007(16826)
- 2006(14948)
- 2005(13608)
- 学科
- 济(116609)
- 经济(116519)
- 管理(64313)
- 业(60644)
- 企(48885)
- 企业(48885)
- 方法(45301)
- 数学(40314)
- 数学方法(39627)
- 中国(34168)
- 地方(28810)
- 农(27262)
- 业经(23835)
- 财(22626)
- 学(21794)
- 教育(21434)
- 理论(18984)
- 农业(18470)
- 制(17965)
- 贸(17577)
- 贸易(17564)
- 地方经济(17118)
- 易(16933)
- 发(16273)
- 技术(16141)
- 融(16139)
- 金融(16138)
- 银(15829)
- 银行(15804)
- 环境(15521)
- 机构
- 大学(339569)
- 学院(338553)
- 济(144464)
- 经济(141548)
- 管理(127753)
- 研究(118107)
- 理学(110021)
- 理学院(108769)
- 管理学(106606)
- 管理学院(105958)
- 中国(85097)
- 京(72338)
- 科学(68235)
- 财(63177)
- 所(57446)
- 中心(53174)
- 范(52678)
- 师范(52243)
- 研究所(51948)
- 江(50988)
- 财经(50266)
- 农(47456)
- 北京(46382)
- 经(45715)
- 经济学(45011)
- 业大(44495)
- 院(42948)
- 师范大学(42486)
- 州(40560)
- 经济学院(40152)
- 基金
- 项目(223504)
- 科学(179386)
- 研究(170454)
- 基金(160882)
- 家(138145)
- 国家(136902)
- 科学基金(119217)
- 社会(109038)
- 社会科(103424)
- 社会科学(103404)
- 省(88739)
- 教育(84750)
- 基金项目(83611)
- 划(75350)
- 自然(74363)
- 自然科(72724)
- 自然科学(72712)
- 自然科学基金(71374)
- 编号(70248)
- 资助(66229)
- 成果(57787)
- 发(53191)
- 重点(51717)
- 课题(51168)
- 部(50680)
- 创(47173)
- 教育部(44822)
- 国家社会(44697)
- 创新(43929)
- 人文(43131)
- 期刊
- 济(163325)
- 经济(163325)
- 研究(111215)
- 中国(74199)
- 教育(62563)
- 管理(49497)
- 财(47829)
- 学报(44230)
- 科学(43920)
- 农(42965)
- 技术(36628)
- 大学(36350)
- 学学(32965)
- 融(30110)
- 金融(30110)
- 农业(29656)
- 经济研究(27718)
- 业经(26305)
- 财经(25291)
- 经(21976)
- 问题(20552)
- 技术经济(18097)
- 统计(18037)
- 职业(16803)
- 策(16416)
- 商业(15755)
- 业(15687)
- 贸(15496)
- 世界(15042)
- 坛(15026)
共检索到518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耿孟茹
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是雄安新区打造全球科学、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关键一环。基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关系,以面向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为常模团体,从高校知识创新驱动、企业技术创新驱动两种模式出发,结合常模参照法与回归预测模型对不同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水平下雄安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及结构进行预测,并据此提出构建雄安新区高等教育系统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雄鹰 吴建春
在西部大开发前10年,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分别以较快速度增长,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经济实力逐渐增强。通过反映高等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弹性系数发现,在过去10年,甘肃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表现出由不协同向协同化发展的趋势。甘肃要实现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发展任务与目标,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快速高质发展,必须促进二者的协同化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畅 宋芳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同时,辽宁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通过计算2003—2012年辽宁高等教育规模增长率及高等教育的弹性系数,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年来辽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演变,并对如何提高辽宁高等教育与经济的适应性和协调型发展提出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之红 常学洲 张志华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的高等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分析河北省高等教育现状,探析河北省高等教育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关系,制定河北省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京津冀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旭 吴星 张凝宁
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视域下的高等教育为例,用真实客观的数据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教育资源的基本状况,梳理京津冀地区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其形成原因,进而提出了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即建立多方协调的三级运作体系,建立高端引导的现代治理机制,建立现代化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方式,最终实现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洪宇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一项重要事业,在提升国民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今,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下,高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知识转移和包容性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茜 葛扬 刘雅晴
高等教育一直是科技与经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私人教育需求量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否应该进行调整,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如何协同发展。文章选取教育强省江苏省为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基于1996年-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呈一定规律,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神经网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茜 葛扬 刘雅晴
高等教育一直是科技与经济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随着私人教育需求量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否应该进行调整,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如何协同发展。文章选取教育强省江苏省为例,运用神经网络模型,基于1996年-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呈一定规律,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经济增长 神经网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迎春 王大鹏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检验探讨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高等教育规模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其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1.380、2.272和1.625;居民收入水平是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高等教育规模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尚未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相互促进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 规模 协整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建民
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运用高等教育弹性系数理论,对华中3省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不仅有利于总结扩招十年来3省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上的模式与特点,而且有利于探索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彤
"十二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需要处理好"四大"关系。在此基础上,从高等教育在校生占城市人口的比例、每10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和高校办学条件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测算,可以科学确定"十二五"期间首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关键词:
“十二五” 首都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吉春
我们要站位更高、视野更宽地解放思想,破除"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均衡是相对的,只有扬长避短、普遍提高质量才是真正的协同发展。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基本思路来综合治理、系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