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97)
- 2023(9060)
- 2022(6596)
- 2021(5719)
- 2020(4178)
- 2019(8966)
- 2018(8654)
- 2017(15379)
- 2016(7815)
- 2015(8512)
- 2014(7827)
- 2013(7455)
- 2012(6895)
- 2011(6175)
- 2010(6409)
- 2009(5807)
- 2008(5698)
- 2007(5462)
- 2006(4832)
- 2005(3821)
- 学科
- 济(34555)
- 经济(34535)
- 管理(29145)
- 业(26145)
- 企(23079)
- 企业(23079)
- 中国(15719)
- 技术(14418)
- 业经(13621)
- 技术管理(11318)
- 地方(10268)
- 产业(10074)
- 信息(9025)
- 农(8827)
- 总论(8739)
- 信息产业(8611)
- 方法(7733)
- 财(6371)
- 城市(6347)
- 理论(6283)
- 农业(6131)
- 银(6078)
- 银行(6067)
- 发(5968)
- 行(5891)
- 数学(5769)
- 数学方法(5714)
- 环境(5677)
- 制(5659)
- 融(5629)
- 机构
- 学院(108209)
- 大学(107123)
- 管理(44330)
- 济(43181)
- 经济(42022)
- 理学(37534)
- 理学院(37077)
- 管理学(36633)
- 管理学院(36375)
- 研究(36006)
- 中国(26809)
- 京(23004)
- 科学(20521)
- 财(19213)
- 江(17513)
- 中心(17098)
- 范(15756)
- 师范(15642)
- 所(15334)
- 财经(14682)
- 州(14507)
- 院(14419)
- 北京(14233)
- 研究所(13698)
- 经(13380)
- 经济学(13033)
- 业大(12926)
- 师范大学(12538)
- 技术(12389)
- 农(11882)
- 基金
- 项目(76397)
- 科学(62525)
- 研究(60737)
- 基金(54175)
- 家(46231)
- 国家(45764)
- 科学基金(41391)
- 社会(40863)
- 社会科(38789)
- 社会科学(38781)
- 省(31610)
- 基金项目(28787)
- 教育(26899)
- 划(25670)
- 编号(24466)
- 自然(23688)
- 自然科(23219)
- 自然科学(23217)
- 创(22850)
- 自然科学基金(22812)
- 创新(20170)
- 成果(19368)
- 资助(18040)
- 课题(17812)
- 发(17716)
- 国家社会(17604)
- 重点(16995)
- 制(15868)
- 规划(15292)
- 部(15207)
共检索到170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瑜 刘春成
雄安新区提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首创"数字孪生城市"概念。论述了其技术背景、构建逻辑和概念框架,提出数字孪生城市以城市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认知基础,以数字孪生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构建实体城市与数字城市相互映射、协同交互的复杂系统,能够将城市系统的"隐秩序"显性化,更好地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的自组织规律。它不是智慧城市的N.0版本,而是数字时代城市实践的全新探索(1.0版),是雄安新区探索面向未来的城市发展新模式的重要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贺东伟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此次雄安新区的设立规格极高,定位深远,堪称我国2017年开年来最大经济事件。资本市场对此也给予了热烈的回应,清明假期结束后,雄安新区相关概念股大面积涨停,已经成为市场追捧的新热点。但是,短期内的资本追捧不能代替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律,雄安新区的发展价值依然要放在资源空间集聚、经济增长模式创新等基本逻辑下来审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鲍巧玲 杨滔 黄奇晴 刘颖
数字孪生城市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挖掘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在规划编制管理以及城市运营工作中的优势,提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建设,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查、工程项目的审查与建设管理,融合GIS+BIM的成果内容,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形成规建管管控规则体系,对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引导,最终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是为优化中国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促进北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性举措,从前期筹划到长期基础建设,都需要创新性的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经验根据我国区域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区和雄安新区协同一体化将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作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安国俊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载地,是为优化中国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促进北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性举措,从前期筹划到长期基础建设,都需要创新性的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区域金融合作的主要经验根据我国区域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区和雄安新区协同一体化将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作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民良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建设雄安新区的重大方略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对雄安新区建设内涵与方向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刻画。为实现"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发展目标,应注重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布局创新和政策创新四个发展方向,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合理优化地域布局中雄安新区大学城、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并在实施《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后续发展规划和可行性政策措施。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兵 许龙 刘培琪
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随着社会风险的复杂化、多元化变化,建设更具韧性的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从学理基础出发重新认知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内涵与特征,构建包括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与兼容性的五维评估体系,并基于文本分析法评价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增速放缓,且呈现一定波动状态。为进一步增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应从韧性政策供给、韧性共同体构建、韧性协商机制制定等方面,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共生、共创与共享。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丽
雄安新区承担着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历史重任。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美国硅谷和珠三角深圳创新城市发展经验,提出要通过规划手段和政策激励,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建立京津雄跨行政区协作的制度安排、推进政策衔接及执行落实;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雄安新区 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林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适应雄安新区的发展,常态化地为入住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应该尽早谋划的课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在河北省打造一个新城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适应雄安新区的发展,常态化地为入住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应该尽早谋划的课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具恒
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关键,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创新能力的至高点。国家高新区是自主创新的引领者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西安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特色,形成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有效机制和内陆地区科技园区发展的西安模式。瞄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还需正视瓶颈,在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孵化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和人才高地战略、转变资源供给方式聚集全球资源、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园区活力、以人为本共创和谐园区、完善科技企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继成 鲍静海
雄安新区发展定位的特殊性要求其在投融资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将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相融合,利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的新理念拓展未来发展空间,用系统工程思维和方法谋划综合发展。一要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二要做好开发城市的规划、联通和融资的整体性战略性方案;三要增强地方政府信用和财政筹资能力;四要推动地方财政的融资创新和制度突破;五要优化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式和形式,提升使用效率和效果;六要确保财政资金能有效撬动社会资本的投入;七要充分利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绿色金融的地方试点;八要选取最有效的融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孟维福 杨兆廷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通过对雄安新区资本市场支持体系进行设计,提出应构建雄安新区企业生命周期融资体系,创新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设立雄安新区产业发展金融支持平台。此外,还提出应在雄安新区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支持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在雄安新区银行业的探索应用等,从而有力支持雄安新区的发展。
关键词:
雄安新区 资本市场 金融科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欣 白青刚
如何适应土地"只租不售"或"多租少售"的定位要求和改变土地财政、探索构造市场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已成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命题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目前顶层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即将转入大规模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如何适应新区土地"以租为主"的定位要求,以及转变土地财政、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势任务,探索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建立长期稳定、持续多元的资金保障体系,成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浦阳 杨鑫垚 卢泓宇 牛君
文章基于2010—2019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了Tobit模型、份额移动工具变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将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提出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连续型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进行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层面上,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城市创新,并且在东部沿海城市、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在结构性差异上,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水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玉华 田永健 张雅琪 宋亚东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自设立之日起雄安新区便受到各界的高度期待;2018年4月14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绿色智慧新城;2019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应用新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智能高效宜居新型城市。在第四次信息革命与城市新一轮建设的历史交汇期,在城市功能服务不断完善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双重叠加下,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将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在"零起点"上,在建设一个全新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如何更好把握城市与人的关系、更好把握智慧与人的关系,如何在更多领域实现社会生活智慧化,是文章探究雄安新区建设智慧城市理念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雄安新区 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