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3)
2023(5090)
2022(4351)
2021(4048)
2020(3260)
2019(7213)
2018(7284)
2017(12902)
2016(6610)
2015(7089)
2014(7051)
2013(6712)
2012(5908)
2011(5312)
2010(5493)
2009(5056)
2008(4799)
2007(4593)
2006(4002)
2005(3362)
作者
(18662)
(15665)
(15438)
(14364)
(9632)
(7356)
(6820)
(5902)
(5680)
(5435)
(5158)
(5142)
(4996)
(4827)
(4826)
(4635)
(4626)
(4383)
(4373)
(4306)
(3811)
(3771)
(3595)
(3518)
(3508)
(3459)
(3440)
(3379)
(3066)
(3048)
学科
管理(28778)
(25629)
(23437)
企业(23437)
(21042)
经济(21029)
技术(14243)
技术管理(11269)
环境(8919)
方法(7509)
中国(7372)
业经(6782)
(6596)
(6526)
(5918)
理论(5600)
地方(5555)
生态(5468)
数学(5420)
数学方法(5341)
(5179)
(5106)
(4733)
银行(4720)
(4553)
农业(4516)
(4435)
(4243)
金融(4242)
资源(4121)
机构
学院(91354)
大学(88004)
管理(38397)
(33183)
理学(33078)
理学院(32741)
经济(32385)
管理学(32213)
管理学院(32042)
研究(27902)
中国(21348)
(18475)
科学(18397)
(14815)
(14508)
中心(13759)
业大(13355)
(12884)
(12229)
(11977)
研究所(11873)
技术(11871)
(11849)
师范(11700)
财经(11632)
北京(11520)
(10775)
(10414)
商学(10203)
商学院(10086)
基金
项目(65974)
科学(53493)
研究(49950)
基金(46431)
(40371)
国家(40020)
科学基金(35599)
社会(31743)
社会科(30155)
社会科学(30149)
(29027)
基金项目(25453)
(23537)
教育(22830)
自然(22695)
自然科(22112)
自然科学(22108)
自然科学基金(21727)
(20587)
编号(19680)
创新(18053)
资助(16603)
成果(15149)
重点(15056)
(14637)
课题(14516)
(13208)
(13046)
国家社会(12884)
(12873)
期刊
(38177)
经济(38177)
研究(23535)
中国(22050)
管理(16903)
教育(13298)
科学(12672)
学报(12179)
(11246)
(10789)
技术(10695)
大学(9381)
学学(8709)
科技(8499)
农业(7662)
业经(7455)
(6756)
金融(6756)
技术经济(5452)
(5123)
(5118)
论坛(5118)
经济研究(5090)
财经(4937)
资源(4901)
(4889)
图书(4850)
职业(4504)
(4332)
现代(4330)
共检索到133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薛楠  齐严  
雄安新区承担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新发展理念创新示范区和盘活中国经济战略布局三大历史使命,创新是其实现突围和完成三大历史使命的第一动力和唯一路径。雄安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包括创业企业、领军企业、政府、风险投资/金融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其中,创业企业是生态创新系统的基石,领军企业是促进生态链形成的主力军,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教育对接、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为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政府为创新提供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雄安新区要打造领军企业-创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风险投资/金融机构-企业三大创新生态链,促进创新主体之间实现角色转换,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协同发展。构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一要破除政策性束缚,吸引资源集聚和流动;二要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三要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整合资源,提高国际化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娟  马学礼  
雄安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创建创新生态系统。在重新界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雄安新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过程,得到以下结论:雄安新区应区分不同主体功能,按照"中心-外围"结构,构建共生关系。同时,雄安新区建设应内嵌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创新环境,通过促进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政府需以相关政策为引导,解决雄安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功能缺位和功能错位等市场失灵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兵   许龙   刘培琪  
国家级新区承载着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作用。随着社会风险的复杂化、多元化变化,建设更具韧性的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从学理基础出发重新认知国家级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内涵与特征,构建包括多样性、缓冲性、进化性、流动性与兼容性的五维评估体系,并基于文本分析法评价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增速放缓,且呈现一定波动状态。为进一步增强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应从韧性政策供给、韧性共同体构建、韧性协商机制制定等方面,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共生、共创与共享。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宋建平  郭明敏  
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有赖于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当前,山西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功能及运行机制,提出了在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中提升山西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省  
文章在对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脉络梳理的基础上,从定义、特征和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将边界维度解析为组织差异化、价值差异化和功能差异化;将要素维度解析为产学研协同、大数据云计算和网络平台资源;将动力维度解析为制度导向、市场导向和技术导向;据此构建了技术共享网络平台型、终端设备一体化型和开放式跨界整合型三种创新生态系统模式,并结合Google、Roadtohealth和浙大网新集团三个案例分析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模式;文章最后建议企业不但要明确自身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也要洞察所处创新生态系统的前景;政府不但要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更要着力于培养优良创新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肖芳  
我国物流产业整体发展迅速,近年来社会物流总额等指标不断提高,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样呈现出增长态势。如何实现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与能源耗费,绿色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对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其次对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构建绿色物流创新生态系统提出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梁  高雅  
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既要激发创新主体的供给推动力,也要注意创新客体的需求拉动力。破除创新驱动力充分发挥的阻碍因素,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投资主体和市场环境的整体改善。供需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是涵盖需求拉动力和供给推动力的一个整体,包括最终消费者的产业外部需求拉动、组织消费者的产业内部需求拉动、政府制度的产业外部供给推动和技术开发者的产业内部供给推动等四个子系统。只有各类主体不断竞争合作完善供需协同机制,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共同发力,才能稳步构建和完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王淑娟  
随着开放式创新范式的兴起,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开放式特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承担者和原始性创新的源头,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显现出更强主导性与推动性,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成为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主导的靶向功能性食品及药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基于系统构建的阶段性特征识别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主体、构建要素、构建机制与边界拓展特征。研究发现:(1)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经历了核心成员聚集、基本框架搭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庆国  
基于四螺旋结构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利用201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加以评价。主要结论为:从全国层面来看,中国创新生态系统日渐完善,但企业与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仍然偏低;从区域层面来看,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各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协调发展,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从各省份来看,北京、江苏、广东和上海创新生态系统较为完善,而内蒙古、海南、宁夏和青海距离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差距较远。以上结论表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各级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独具特色、相对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燕青  
创新发展无疑是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其中,企业家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关键。研究表明,企业家的市场主体功能主要决定于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生与提升主要依赖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本文梳理总结了有关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中廓清了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确立了有关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最后,根据前述理论思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试图构建一个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框架,本着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商业模式价值体系创新的基本路线,指出实现中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和系统任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肖芳  
我国物流产业整体发展迅速,近年来社会物流总额等指标不断提高,同时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样呈现出增长态势。如何实现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与能源耗费,绿色物流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本文首先对当前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其次对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构建绿色物流创新生态系统提出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广凤  马志强  朱永跃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困境,分析其创新系统生态化的必要性。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系统核心层与影响力层的具体构成,详细分析系统基于开放式平台的知识创新、基于生态位决策和利益"共赢"协调的运行机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实际情况,从生态视角得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一博  韩少杰  苏敬勤  王淑娟  
随着开放式创新范式的兴起,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也表现出明显的开放式特征。大学作为基础研究的承担者和原始性创新的源头,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显现出更强主导性与推动性,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成为理论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主导的靶向功能性食品及药物协同创新中心的构建进行探索性研究,基于系统构建的阶段性特征识别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主体、构建要素、构建机制与边界拓展特征。研究发现:(1)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经历了核心成员聚集、基本框架搭建和系统动态发展三个阶段;(2)专家主导机制是贯穿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全过程的核心机制;(3)生态系统"分解者"功能的泛化是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主体发展的重要特征;(4)分布式的创新网络平台是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成功构建的核心要素;(5)各类边界的模糊和渗透是大学驱动型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所表现出的独特现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广凤  马志强  朱永跃  
基于高校科技创新系统困境,分析其创新系统生态化的必要性。在深刻理解高校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明确系统核心层与影响力层的具体构成,详细分析系统基于开放式平台的知识创新、基于生态位决策和利益"共赢"协调的运行机制。结合高校科技创新实际情况,从生态视角得出高校创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任新惠   王佳瑞  
基于城市空中交通(UAM)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引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探索UAM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深入剖析参与主体、外部环境和系统资源如何实现良性发展。研究结果表明,UAM创新生态系统由“技术-应用-商业”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构成;在政策引领机制、技术驱动机制、场景驱动机制、金融支持机制驱动下,从政府、技术和应用场景层面提出建议,促进UAM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发展UAM创新生态系统、完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和创新UAM相关企业商业模式提供管理启示,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新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