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6)
2023(11413)
2022(9201)
2021(8347)
2020(6398)
2019(14487)
2018(13818)
2017(25674)
2016(13180)
2015(14203)
2014(14014)
2013(13727)
2012(12950)
2011(11725)
2010(12227)
2009(11618)
2008(10437)
2007(9604)
2006(8744)
2005(8236)
作者
(36670)
(30420)
(30093)
(28346)
(19262)
(14397)
(13490)
(11736)
(11535)
(10828)
(10374)
(10179)
(9694)
(9646)
(9468)
(9285)
(8888)
(8774)
(8713)
(8447)
(7637)
(7343)
(7228)
(7027)
(6967)
(6847)
(6732)
(6724)
(6085)
(6040)
学科
(57285)
经济(57240)
(44658)
管理(41112)
(36624)
企业(36624)
中国(26834)
(25992)
金融(25991)
(23948)
银行(23933)
(23376)
地方(21880)
技术(18183)
(17763)
业经(17078)
方法(14237)
(14037)
(13469)
技术管理(12973)
农业(12954)
数学(11436)
数学方法(11345)
地方经济(11198)
中国金融(11124)
(11068)
(9672)
贸易(9654)
产业(9605)
理论(9555)
机构
学院(183215)
大学(177020)
(78832)
经济(77099)
管理(68866)
研究(65008)
理学(57604)
理学院(56972)
管理学(56276)
中国(56119)
管理学院(55916)
(37669)
(37136)
科学(36423)
(31577)
中心(31477)
(29833)
财经(28223)
研究所(28123)
(26838)
(25454)
(25070)
(25006)
师范(24774)
北京(24484)
经济学(23995)
(23891)
业大(22511)
(21585)
经济学院(21457)
基金
项目(116689)
科学(93555)
研究(92732)
基金(81415)
(69155)
国家(68420)
社会(59830)
科学基金(59748)
社会科(56925)
社会科学(56918)
(49715)
基金项目(42790)
教育(41564)
(39992)
编号(38036)
自然(34464)
自然科(33706)
自然科学(33703)
自然科学基金(33118)
(32661)
(31449)
成果(30968)
资助(30881)
创新(28318)
课题(28237)
发展(27149)
重点(26669)
(26665)
国家社会(24433)
(24350)
期刊
(97157)
经济(97157)
研究(61762)
中国(47131)
(35187)
金融(35187)
管理(29890)
(27314)
(27227)
教育(26540)
科学(23048)
学报(21509)
技术(18114)
业经(18062)
农业(18051)
大学(17496)
学学(16272)
经济研究(15306)
财经(13760)
(11969)
问题(11743)
科技(11431)
技术经济(10022)
(9946)
论坛(9946)
商业(9404)
(9365)
现代(9085)
(8835)
(8643)
共检索到304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薄文广   黄南  
当前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基础较弱、定位于国家“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其产城融合发展面临着城市高标准开发的自我造血机能较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素支撑较少、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动态平衡较难等追赶和示范需同时进行等挑战。在未来产业发展服务化、城市发展多样化、产城发展协同化、产城创新数字化的趋向下,应以创新利用雄安“金字”招牌为首要、以充分发挥市场运行逻辑为支撑、以加快形成示范效应为突破、以渐进式产业发展为路径、以有效协调周边区域利益为促进,加快雄安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更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日益深入和多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唐晓宏  
上海产业园区经历了工业郊区化的起步阶段和产业集群化的扩张阶段,目前正在向产城融合化的转型阶段迈进。下一步,应走产业主导型、城市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推动上海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林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适应雄安新区的发展,常态化地为入住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应该尽早谋划的课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在河北省打造一个新城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适应雄安新区的发展,常态化地为入住企业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务是一个应该尽早谋划的课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丽  
雄安新区承担着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的历史重任。文章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借鉴美国硅谷和珠三角深圳创新城市发展经验,提出要通过规划手段和政策激励,引导优质创新资源向雄安新区集聚;建立京津雄跨行政区协作的制度安排、推进政策衔接及执行落实;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文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娟  马学礼  
雄安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创建创新生态系统。在重新界定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雄安新区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主体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过程,得到以下结论:雄安新区应区分不同主体功能,按照"中心-外围"结构,构建共生关系。同时,雄安新区建设应内嵌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创新环境,通过促进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内在动力;政府需以相关政策为引导,解决雄安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功能缺位和功能错位等市场失灵问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帅呈   何艾   郑国华   葛美琴  
基于“尔滨出圈”现象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我国冰雪运动体旅融合的成因与发展状况,分析融合的本质、价值和特色,以及融合中产生的问题。研究发现,“尔滨现象”中的冰雪运动体旅融合具有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群众冰雪运动康养意识、传承冰雪运动文化的作用。但在融合过程中,还面临缺乏系统规划、融合度不高、未形成品牌、景点转化与需求不符等问题。通过“尔滨现象”透视冰雪运动体旅融合发展的机理,提出完善政策导向、变革管理体制、释放冰雪体旅市场活力,多角度探索、多元化培养冰雪体旅人才,用多种形式建立冰雪体旅融合产业实践载体,运用数字化手段革新冰雪体旅融合服务平台的建议,旨在助力冰雪体旅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沈辉  李杰  
综合能源服务是一种提供面向终端的能源集成或创新解决方案的新型能源服务方式,是以电为中心,满足社会多元化用能需求和客户多元化服务诉求的能源服务。在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背景下,探索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路径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现代能源经济体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以雄安新区为例,综合分析当前综合能源服务的核心内涵和行业发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雄安新区综合能源服务场景设计,进行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新路径研究。雄安新区是高质量规划建设的绿色智慧未来之城,要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集成运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数字智慧技术,BIPV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地热能高效强化换热技术,电动汽车、充电桩双向充电及储电技术,能源回收及管理技术等技术路径,打造低碳零碳—产业园区型、零碳—智慧城市(小镇)型、零碳—集群楼宇型、零碳—能源基地型等场景,打造能引领、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能源服务“雄安样板”,为其他地区推进“双碳”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蕾  寇家豪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设立雄安绿色金融产品交易中心。文章首先分析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借鉴学习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成功经验,提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设想:明确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定位;找准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具备国际标准的绿色金融体系;二是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发展绿色保险、发展绿色债券等促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三是要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构建绿色金融防范化解机制等完善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四是要发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发行中小企业绿色集合债、发行地方政府债、鼓励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等拓宽融资渠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锋  
综合运用区位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通过回顾总结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内部主要城市的演变历程,特别是通过比较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和河北省曹妃甸新区发展的经验得失,提出了对雄安新区城市职能定位、发展路径和未来管理体制的思考和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在职能定位上,建议将雄安新区明确为首都副中心,赋予其一定的首都文化和国际交往职能,在空间上与首都核心区(中央政务区)和北京(通州)副中心形成"一体两翼"小三角首都功能区;建议充分考虑京津冀地区发展的现状和历史,重视发挥唐山的作用,打造"京津唐一体化"的大三角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功能区,进而形成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双引擎——"大小双三角核心功能区"。(2)在发展路径上,建议雄安新区走一条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道路,既发挥好中央支持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同时也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伟达  杨会良  
"产城教"一体化模式符合雄安新区的初期建设要求,能够克服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本文通过理论基础研究对"产城教"的核心内涵进行阐释,提出"产"是产业结构,"城"是特色城镇化,"教"是各种教育形式总和的观点。运用经济学理论通过模型构建分析出"产城教"一体化的运行机理。以此为依据提出雄安新区在产业结构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的发展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龙海波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产业与城市关系的良性状态,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目标要求。城市新区是我国推进产城融合的主要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新区通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逐步达到产城融合。相比国家级新区,中小城市新区面临的城市功能薄弱、现代服务业配套不足等问题更加突出。通过对邯郸冀南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进程的深入研究,总结产城融合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产业发展、城市功能完善和产城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晨   张可云  
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作为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融合发展对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大湾区增长极作用以及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产业、产业链、产业网络和产业生态四个方面全面把握。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产业层面要素流动不充分,产业链层面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产业网络层面“强强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生态层面有助于产业持续升级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形成等挑战。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完善区域合作的法治化基础,引导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体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加快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增强大湾区产业体系的原始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进而更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坚  
"共创、共生、共享"已经成为当下共享经济时代的主流思维,推动着旅游业与众多产业进行融合,这种产业融合不仅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更是促进城乡区域同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对比传统旅游市场形态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当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农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最后针对产业融合发展过程进行路径创新,希望能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思路,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哲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和实践创新。本文首先概括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及主要成效;随后,提出“功能—主体—要素—效益”理论分析框架,将其基本样态归纳为多功能融合、多主体融合、多要素融合和多效益融合;依据产业延伸带动作用的不同,探讨其顺向融合模式、双向融合模式和逆向融合模式;分析日本、美国的主要模式及做法,总结了三点可资借鉴的经验。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农业农村多功能开发融合程度不够深、产业融合主体的经营能力和利益联结欠佳、产业融合的要素供给约束、产业融合的多种效益不够协调等问题。故此,应当着力开发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发展融合新业态,构建优势互补、紧密联结的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完善产业融合的要素支撑,提升产业融合的多种综合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蓉  郑小云  胡北明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是关键。文章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和对策略问题,来探讨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地区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共进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全域统筹""全位融合""全民共举""三全"发展战略;指出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应从"生态景区""生态城镇""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文化"等途径来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