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8)
- 2023(3327)
- 2022(2623)
- 2021(2373)
- 2020(1764)
- 2019(4437)
- 2018(4339)
- 2017(7753)
- 2016(4248)
- 2015(4841)
- 2014(4755)
- 2013(4673)
- 2012(4425)
- 2011(4009)
- 2010(4357)
- 2009(3774)
- 2008(3862)
- 2007(3528)
- 2006(3323)
- 2005(2526)
- 学科
- 济(19665)
- 经济(19647)
- 中国(10162)
- 管理(9551)
- 地方(9320)
- 城市(6410)
- 业(5335)
- 农(4858)
- 城市经济(4557)
- 方法(4073)
- 环境(3994)
- 发(3838)
- 地方经济(3617)
- 业经(3468)
- 数学(3457)
- 数学方法(3405)
- 学(3357)
- 农业(3194)
- 企(3015)
- 企业(3015)
- 理论(2750)
- 方城(2723)
- 教育(2662)
- 和(2645)
- 发展(2420)
- 展(2419)
- 资源(2382)
- 财(2356)
- 制(2251)
- 土地(2223)
- 机构
- 大学(55765)
- 学院(55346)
- 研究(22885)
- 济(20951)
- 经济(20165)
- 管理(19272)
- 京(17168)
- 中国(16430)
- 理学(15387)
- 理学院(15051)
- 管理学(14762)
- 管理学院(14635)
- 科学(14226)
- 北京(11683)
- 所(10909)
- 中心(10565)
- 研究所(9748)
- 范(9564)
- 师范(9499)
- 院(9087)
- 江(9083)
- 财(8602)
- 农(8581)
- 业大(8462)
- 师范大学(7899)
- 州(7324)
- 省(6823)
- 技术(6751)
- 科学院(6729)
- 研究院(6700)
共检索到95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兰冰 郭琪 吕程
雄安新区是国家大事、千年大计,对于强国战略、南北均衡发展、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均具有重大意义。从学理角度探讨"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规律与形成机制""新城建设与城市群经济增长极培育""制度环境、要素流动与城市群空间结构调整""高落差城市群建设的经济绩效与协同路径"等问题,对雄安新区发展模式与政策设计十分必要。雄安新区应紧密结合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目标,重点谋划产业体系、创新驱动和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雪花 许文博 张宝安
以低碳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和多中心源辐射效应叠加模型开发为基础,以分维值测算和GIS空间分析及比较为量化评估工具,采用反现实的研究方法(假设雄安新区没有建立是一种情景),通过比较京津冀城市群在2018—2030年有雄安新区和没有雄安新区两种不同情景下的低碳经济辐射情况,预评估雄安新区的建立对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显示:①如果不建立雄安新区,京津冀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有加重之趋势;②雄安新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促进中间层级城市的快速成长,解决城市群的梯度断档问题,从而改善京津冀城市群西南部和东北部低碳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布;③雄安新区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低碳经济联系强度分维值的提高,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在2025年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显著,有利于城市群整体的低碳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边杨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基础和投入,也依赖于周围邻居区域的经济增长轨迹。针对京津冀地区,静态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显示空间关系对各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其贡献度已超过要素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潜能指数反映雄安新区建设后空间关系的变化,认为雄安新区的建设会显著影响各城市的市场潜能指数,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水平,特别是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将从雄安新区改变的空间关系中长期受益,有利于推动冀中南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京津冀 雄安新区 城市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伟
《京津冀协同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迅速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世界级城市群的概念和特征出发,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实施定量评价,发现城市密度不高、经济仍然不强、分工联系不畅等系统层面的三大短板和指标层面的七大短板,并动态预测了2033年能够实现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京津冀距离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存在的阶段性原因、结构性原因和制度性原因,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短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德挺 史毅
基于城市群理论的演变过程,文章从空间视角出发,利用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调问题,讨论了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路径对新兴城市群孵化的借鉴价值。在明确区分城市群"核心区域"和"核心城区"概念的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等方法,对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空间规模、分布、结构以及产业空间协作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孵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核心城区人口占比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人口空间分布存在由单核向多极转变的趋势;人口空间结构兼具聚集和分散的双重特性;核心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城市群的空间协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金鹿 王琤
在梳理总结城市群相关理论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功能特征,构建了世界级城市群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对我国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结合定性判断,客观识别京津冀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要素和突出短板,并据此提出以中央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与新增长极培育并举做大经济规模,以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生活品质,坚持区域协同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 关键要素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协同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如何通过京津冀协同开放,在我国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中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京津冀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激发京津冀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秉镰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协同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如何通过京津冀协同开放,在我国新一轮全方位开放格局建设中抓住发展机遇,促进京津冀与全球价值链融合,增强国际竞争力,激发京津冀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客观看待京津冀三地同源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超过合理区间的经济势差、依然量化考核三地年度发展成果对协同发展的影响。第二,将"三地三方"视为协同对象,有利于京津冀以多中心城市体系进入世界级城市群行列,且从源头上避免将北京与其他城市的不平等关系扩大至京津冀地区及其他地区。第三,不能忽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原有的地缘经济关系,应依靠更广范围的区域资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第四,以一个独立的区域单元标准规划雄安新区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确立唯一建设主导主体,彻底解决多头主体管理低效的问题,使雄安新区成为自身建设的关键参与者。第五,处理好"两个雄安新区"的关系,使雄安新区成为缩小京冀差距与河北内部差距的引擎;第六,雄安新区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之一,不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唯一措施;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随着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潜在问题和新问题会显现,相应的举措会继续出台。第七,当前雄安新区的七大政策有助于强化三地功能定位,雄安新区能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但是作用程度有限且差异较大,在实践中需要大幅提升雄安新区相关政策措施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要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需要多措并举,共同发力。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秉镰 孙哲
向协同要红利是我国区域改革与发展的新取向。区域协同具有四个维度:地理形态上的空间协同、经济形态上的产业协同、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协同和政策工具上的治理协同,还包含三大策略:以总体目标与互惠偏好形成价值共识、以需求互补和制度约束建立秩序规则、以中央调控和区域联动推进管理实施,协同的维度和策略共同构成了矩阵式的协同框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包括优化世界级城市群的空间布局,推动产业成长与结构升级,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雄安新区在协同发展中承担着新枢纽建设、首都产业转移与创新驱动发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 雄安新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范渊 姜欣辰 冯婷婷
长期以来,机场群研究往往聚焦于空域使用、航线组织、航司运营管理等。近年来,伴随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地区各机场的区域分工趋势逐步呈现,世界级机场群的雏形初现。欧美发达经济体的世界级机场群,均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对内是国内交通组织的重要平台,对外是面向全球的门户、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可谓各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承载空间,实现了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的联动发展。从国内看,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机场群相对超前、日趋成熟。参考国内外经验,京津冀机场群的空间布局,应从区域分工、协同发展的角度出发,与京津冀城市群在功能和空间上统筹协调,促进两者联动发展,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世界经机场群 城市群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从欣 李国柱
本文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构建了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三种单一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运用肯达尔一致性系数进行事前相容性检验,建立了平均值法、Borda法、Copeland法三种组合评价模型,运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事后一致性检验。最后提出了京津冀城市群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低碳城市 组合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正 王佳昊 冯骥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引力分析法以及断裂点分析法对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空间关联和影响强度进行了测度研究。研究表明:(1)各城市之间的综合发展质量和职能强度差异明显,"中心—外围"的两极分化发展特征显著;(2)各城市对外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其联系强度以"北京—天津—廊坊"一线为出发点,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核心城市存在单极化发展、职能弱化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3)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范围较大,并对石家庄等次核心城市产生了一定的屏蔽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梁晨 曾坚
基于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外向功能量配置、城市流强度结构和空间联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河北省城市与外界的联系普遍较弱,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小且外向型产业实力不足;京津冀区域内第三产业已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影响京津冀地区城市外向功能量的主要因素,但未来工业化仍是推动该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引擎的京津两市,其外向综合服务能力尚缺乏比较优势;河北省城市外向服务倾向较强,但城市能级不足,导致其带动效应较弱。
关键词:
城市流 空间联系 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砚忠 董媛
探究城市影响力特征对发挥城市经济牵引带动功能、城市规划定位以及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意义重大。研究基于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改进的断裂点理论公式对主要城市经济影响力空间格局特征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节点城市差异大梯度分化,城市等级“断层”现象显著;节点城市经济质量呈“圈层”状,由中心到外围逐渐递减;经济牵引轴带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纵横交叉分布;城市经济影响强度随距离衰减,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递减趋势;影响范围形成以北京与天津龙头城市引领,石家庄中心城市支撑,各城市紧密连接且功能互补的多中心网络结构。对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对促进区域城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影响力的有效发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影响力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等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