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0)
2023(6528)
2022(5419)
2021(4899)
2020(3939)
2019(8823)
2018(8634)
2017(17437)
2016(9033)
2015(10158)
2014(10249)
2013(10539)
2012(10101)
2011(9626)
2010(9988)
2009(9538)
2008(9126)
2007(8695)
2006(8244)
2005(7629)
作者
(27005)
(23542)
(23076)
(21901)
(14544)
(11127)
(10215)
(8948)
(8868)
(8161)
(8150)
(7551)
(7504)
(7371)
(7188)
(7010)
(6729)
(6510)
(6506)
(6286)
(5957)
(5754)
(5664)
(5597)
(5377)
(5355)
(4921)
(4906)
(4821)
(4471)
学科
(72363)
经济(72323)
(44264)
(31029)
农业(29261)
方法(19001)
管理(18981)
地方(18628)
数学(17651)
数学方法(17615)
业经(16037)
中国(13702)
地方经济(11600)
(10749)
(10465)
(10387)
企业(10387)
农业经济(9917)
(9786)
(8926)
金融(8926)
(8913)
农村(8905)
(8883)
发展(8297)
(8291)
及其(8115)
经济学(8103)
(8097)
贸易(8089)
机构
学院(147444)
大学(141958)
(82334)
经济(81133)
管理(55850)
研究(54950)
理学(47639)
理学院(47237)
管理学(46753)
管理学院(46494)
中国(45426)
(42745)
农业(32122)
(31905)
(28360)
科学(28248)
(27753)
经济学(26208)
中心(25670)
业大(25390)
财经(25252)
研究所(24546)
经济学院(23341)
(22899)
(22769)
经济管理(19887)
农业大学(19424)
科学院(18497)
(18311)
财经大学(18052)
基金
项目(88488)
科学(70469)
研究(68205)
基金(65628)
(55615)
国家(55063)
社会(47670)
科学基金(47407)
社会科(44868)
社会科学(44855)
(34662)
基金项目(34539)
教育(27998)
编号(27942)
自然(26874)
(26782)
资助(26389)
自然科(26217)
自然科学(26213)
(26013)
自然科学基金(25750)
(22207)
成果(21574)
(20683)
国家社会(20443)
发展(19301)
重点(19141)
(19042)
社科(18086)
(18000)
期刊
(106717)
经济(106717)
(48994)
研究(48390)
农业(32825)
中国(30260)
(21912)
金融(21912)
(21749)
业经(21181)
科学(19561)
学报(18892)
管理(17901)
大学(16028)
学学(15871)
经济研究(15725)
问题(14817)
(14485)
财经(13881)
农村(13684)
(13684)
农业经济(13572)
世界(12704)
技术(12176)
(12099)
经济问题(11029)
技术经济(10095)
农村经济(8952)
(8090)
统计(7785)
共检索到239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薰词  
中国“三农问题”是一个难题,其焦点就是农村中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与现代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表现出“三农问题”的症状引发出“三农危机”。笔者认为,解决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目前农民小农经济的意识和种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国家出台相关的农业政策,变农民的被动接受各种补贴到主动创造增加收入的能力。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在我国历史上的封建地主制时代,存在着比西欧发达的市场。这种市场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小农与市场的联系相当密切,以至流通已成为小农经济再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但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市场(可称为传统市场)和建立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进朋  李晓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是中国经济史上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密切关系的问题。本刊今年第一期曾发表了一组有关论文。为了推进研究与讨论的深入,中国经济史学会和本刊六月八日在京组织了专题研讨会。现把讨论会纪要和会议印发的长篇述评全文发表。本期刊登的方行、魏金玉、江太新、李向军、刘兴林等同志的论文亦与此论题有关。本刊将继续发表有关研究成果与动态,并欢迎广大作者、读者以不同形式(如专论、笔谈)对此发表意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魏明孔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战乱时期,但乱中有变,小农经济与市场并非漆黑一团。北魏太和九年(485)实行了均田制,农民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数额的土地,再以租庸调形式为封建国家尽义务。西魏、北齐、北周、隋以至唐前期,均继承北魏均田制。在这种土地制下,个体小农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与此有关。隋唐时期是均田制下小农经济潜力发挥得最为出色的时期,开元天宝时出现了“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永和  
近年国内关于小农衰亡还是稳固的论争主要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述的不同诠释、对统计数据的不同解读以及对小农经济的不同评价。双方在貌似观点对立的背后其实存在共同的认识误区,即都将小农经济认定为"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形式,与大规模经营乃至社会化生产相对立。实际上,小农与规模经营并不矛盾,小农经济同样可以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小农既不会衰亡,也不会稳固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叶茂   兰鸥   柯文武  
关于小农经济的界定,学术界有各种表述,[37a、41、85b]观察角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基本精神大体一致。小农经济是农业领域的与手工工具相联系的个体经济,它最本质的内涵,一是以个体家庭为生产和消费单位,即把物质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结合在个体家庭之中,二是以直接生产者的小私有制为基础,这种小私有制包括对土地、农具、耕畜和其它生产资料程度不同的所有权。小农经济经营规模狭小,以满足自身消费为生产的基本目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受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生产关系的支配,对地主、乡族、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依附,既脆弱又顽强,易分化亦易再生等等特点,均由此而派生。根据小农与生产资料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文勇  
文章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中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国家、集体与农民三者之间的矛盾,但这些矛盾处于隐蔽状态。农村改革以来.农业中的矛盾则逐步演变成为国事、部门、地方政府和农民四者之间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与国家之间的矛盾是经济问题,但处理不当,也会转化成为政治矛盾。对于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最终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办法得到解决。为此,文章提出的对策是;界定利益边界,规范利益行为;改变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政策,降低农业向国民经济提供积累的水平;分离部门的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规范部门利益及行为;规范乡镇的行为;确定农民家庭经营的法人地位,从法律上保护其利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文勇  
论农村向市场经济转化中的矛盾杨文勇农村向市场经济转化中诱发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各利益主体保护或扩张自身的利益,必然加剧相互间的利益摩擦。这种摩擦,构成了农村向市场经济转化中的矛盾运动。其中的主要矛盾,对农村向市场经济转化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文勇  
论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中的矛盾杨文勇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中诱发的各种问题,归根到底是利益问题。各利益主体保护或扩张自身的利益,必然加剧相互间的利益摩擦。这种摩擦,构成了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中的矛盾运行。其中的主要矛盾,对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延明  
日前,我们就农民对当前农村政策的反映与部分农民进行了座谈。一些农民认为:上头的政策本是为农民着想,保护农民利益的,但在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却很难贯彻执行,即某些农村政策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存在着矛盾。他们试举例如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中青年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谋求生计,他们或暂时或永久地离开了农村,使得农村成为了"三留守群体"(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栖息之地。同时,留守群体也成为现阶段农村经济的主要从业人员,当前的小农经济呈现出既异于经典理论表述的小农经济,又异于资本主义式农业的经营模式,而是表现为基于小农家庭的性别与代际分工而形成的妇女种田、老人农业,以及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东勃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戎向平  许倩  
本文考察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技术基础和经济关系基础;我国当前存在的小农经济是集体制农业衰败的产物,它既不能承担自然风险,也不能承担市场风险;改造小农经济,建设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对小农经济的改造必须从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两个方面进行,合作制和资本制是组织基础改造可行的选择,改造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必须引入现代工业和科技成就。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梁伟  
文章试图从“农民理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小农经济,揭示小农经济的转型动力及其现代适应。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制度变迁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理性开始扩张,农民经济行为的主导逻辑由生存理性转向多元理性并存。在农民理性扩张与农村人地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小农经济出现转型,以老人农业、中农农业和家庭农场为经营形式的现代小农经济建立起来。现代小农经济是农民自我改造和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其呈现出大范围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兼业化等重要趋势。在此过程中,小农经济仍然发挥着农业人口生计保障、乡村秩序稳定以及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小农经济转型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说明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小农发展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