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2(2)
2021(2)
2019(5)
2018(3)
2017(12)
2016(3)
2015(1)
2012(1)
2009(1)
2008(4)
2005(3)
2002(1)
作者
(18)
(14)
(14)
(2)
(2)
(2)
(2)
(2)
(2)
(1)
中和(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姜维(1)
学科
中国(12)
(9)
经济(9)
(8)
企业(8)
(6)
(6)
业经(5)
中国革命(5)
(5)
(5)
建设(5)
设问(5)
问题(5)
革命(5)
企业经济(4)
国有(4)
国有企业(4)
中国经济(3)
(3)
体制(3)
决策(3)
(3)
(3)
(3)
(3)
(3)
经济史(3)
经营(3)
计划(3)
机构
大学(26)
学院(23)
中国(21)
(20)
经济(20)
研究(19)
社会(18)
经济学(16)
(16)
(15)
发展(15)
(15)
(15)
科学(15)
经济学院(15)
业大(14)
业经(14)
中国社会(14)
中国社会科学院(14)
(14)
(14)
(14)
改革(14)
研究所(14)
社会科(14)
社会科学(14)
社会科学院(14)
科学院(14)
经济研究(14)
(14)
基金
基金(5)
科学(5)
国家(4)
(4)
研究(4)
社会(4)
社会科(4)
社会科学(4)
项目(4)
(3)
科学基金(3)
(3)
财政(3)
重大(3)
014(2)
18(2)
zda(2)
(2)
中国(2)
公共(2)
(2)
(2)
哲学(2)
国家社会(2)
大课(2)
大项(2)
大项目(2)
学社(2)
建设(2)
(2)
期刊
改革(16)
(16)
(8)
经济(8)
管理(6)
中国(4)
研究(4)
(3)
教育(3)
(3)
(2)
企业(2)
企业管理(2)
(2)
农业(2)
大学(2)
学学(2)
学报(2)
(2)
(2)
科学(2)
经济研究(2)
经济管理(2)
行家(2)
财政(2)
(2)
银行(2)
银行家(2)
高等(2)
业大(1)
共检索到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袁宝华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袁宝华同志是我国老一代经济工作重要领导人之一,曾亲身参与了许多重大经济政策的制定落实。在纪念改革开放伟大实践30周年之际,宝华同志撰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初期他所亲历的有关企业改革两个重要举措出台的艰难历程,对我们了解历史,展望改革开放的未来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逄锦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从此,改革开放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晓钦  
新中国70多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1949~1978年,为新中国建设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业化进程打下坚实基础,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全面国有化阶段;1978~2012年,以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为目的,国有企业提质增效阶段;2012年至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国有企业全面"做强做优做大"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本质上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发展要求的诠释和践行,是应对每个时期中国发展的主要矛盾,关切人民的主要需求,在"强""优"和"大"之间各有侧重,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过程,这正是新中国7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内在逻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松奇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历史中,国企改革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头号议题。在1978年之前,中国是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作为生产资料占有的基本形式,而这两种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实现形式又从经济基础方面内在地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改革之前,我们所学的教科书都是这样写这样说的,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我们大致用了30年时间在城市通过公私合营等社会主义改造手段,在农村经过互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松奇  
胡温十年也就是2003年至2012年这十年时间,我国在国企改革方面出台了多项重大举措,主要有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其具体内容为(1)对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进行内容上的充实和完善,在财务责任、考核办法、监督机制、成本费用管理、分配政策及内部约束等多方面做出了规定。(2)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4月6日),其职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余菁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所处身其中的时代与社会环境的产物,是诸多社会经济制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在纷至沓来的市场机会中,涌现出了至少三种截然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分别是个体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大工业时代的企业家精神和新技术革命浪潮下的企业家精神。在培育企业家精神方面,中国实践既体现出了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的历史经验相一致的特征,又体现出了有国情特色的一面。当前,中国通过发展企业家精神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需要兼顾维护社会分配公平正义、构建健康有序的政商关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三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瑜  
我国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是农村改革的产物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试验于90年代,90年代末至今得以普及,经过渐进的发展和积累,制度框架不断清晰,实现方式日益丰富、实际效果逐步明显,构筑了新型农村基层治理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之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村民自治的发展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自治需求,与新农村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走向"大村民自治"格局,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仲伟  
三、改革开放至1993年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实践历程严格的规范意义上的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化实践历程,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这时,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对外开放使工业化过程得以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企业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企业管理的范围、内容和特性也随之变化。1.配合企业恢复性整顿的企业管理启蒙运动粉碎“四人帮”以后,各项工作百废待兴。针对“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问题,党中央很快提出了对企业进行恢复性整顿的任务,企业管理成为整顿中的重要内容,要求尽快把企业管理工作引入正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仲伟  
本研究首先探讨了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基本内涵与外延,以列表的方式归纳总结企业管理科学化的实践途径。然后分别对中国企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管理科学化的实践历程进行全面回顾和评价,力图概括出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指出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化实践已经成为世界企业管理实践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其光明前景也日益受到全球关注。这样的实践历程与中国经济体制变迁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完全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小沔  贺聪志  
文章通过对有机农业发展历史的知识考古学梳理,回顾有关有机农业话语的变迁过程,以理解有机农业于当代社会的意义。研究发现,有机农业话语的发展共经历四个阶段。有机农业已从处于社会边缘的反思性农业实践,发展为全球范围内多主体参与的话语竞争场域。话语变迁的动力机制由时代背景决定,涉及各主体特定的话语实践与主体关系。只有充分理解"有机农业"相关话语的流变性与建构性,以及变动背后资本、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才能在面对这一舶来概念时保持冷静。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葛扬  尹紫翔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始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了调整,满足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入新时代,为了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我们继续深化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将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既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又扩大了民营企业的经营范围。混合所有制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我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西方国家的混合经济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
[期刊] 改革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世界现代化道路的演进,可知西方现代化模式存在不可复制性与贫富分化困境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创新与超越,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追求公平和可持续的现代化,这就要求必须将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关于共同富裕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未来必须解决好效率与公平、共建与共享、物质与精神、区域与城乡、“提低”与“扩中”等问题,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明哲  陈天旭  
西方管理学者从事的工作通常分为两类: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然而,在中国甚至整个东方,人们普遍认为理论与实践不可分割,历史上也从未有过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的分别。本文在全球背景下探求管理学的意义以求缩小东西方之间观念的差距,这是了解当今管理学者学术生涯的意义以及学者如何为管理研究工作及其专业做出贡献的核心问题。笔者从事管理学研究三十年,创立动态竞争、文化双融两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并为支持研究工作而创办了各种学术、商业社群。这些创业经历都基于包容的"中国式管理理念"。本文旨在分享笔者学术创业经历中的个人经验和心得。对于寻求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及平衡发展职业生涯的学术工作者而言,笔者在整合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的创业或许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谭中和  
工资收入分配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取得重大成就,既有弥足珍贵的经验,也经历过曲折和反复。本文以70年来我国工资分配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改革创新、实施成效和经验,以及未来改革愿景为主线,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视角,阐述了70年来我国从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再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乃至现在的共建共享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以及工资改革不断适应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轨迹,展现了我党带领人民努力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宋哲泉  
改革开放40年,我国金融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当前宏观经济如何影响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我国金融体系未来将往何处去?文章尝试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