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80)
2023(10413)
2022(8483)
2021(7753)
2020(6208)
2019(13719)
2018(13154)
2017(24999)
2016(13655)
2015(14653)
2014(14132)
2013(14072)
2012(12894)
2011(11865)
2010(11865)
2009(10895)
2008(10836)
2007(9797)
2006(8665)
2005(7351)
作者
(42369)
(36189)
(35727)
(33676)
(22374)
(17506)
(15781)
(14085)
(13606)
(12545)
(12496)
(11941)
(11380)
(11116)
(11041)
(11000)
(10655)
(10421)
(10317)
(10058)
(9239)
(8732)
(8695)
(8431)
(8289)
(7980)
(7935)
(7837)
(7366)
(7299)
学科
(60274)
经济(60201)
(49283)
(45101)
农业(32765)
管理(32106)
(23151)
企业(23151)
方法(23042)
数学(20910)
数学方法(20733)
业经(19511)
中国(14661)
(13054)
农业经济(12376)
(12368)
地方(12326)
(11860)
贸易(11858)
(11790)
(11592)
(11264)
(9448)
发展(9431)
农村(9427)
(9423)
技术(9005)
(8999)
环境(8920)
(8703)
机构
学院(203264)
大学(199113)
(85554)
经济(84147)
管理(75901)
研究(70911)
理学(67788)
理学院(66993)
管理学(65771)
管理学院(65438)
(65432)
中国(53041)
农业(50712)
科学(47100)
业大(43062)
(39858)
(37281)
(34726)
研究所(34628)
中心(33112)
农业大学(31980)
(29741)
财经(28649)
(26436)
经济学(26138)
(25913)
(25557)
师范(25511)
(24503)
经济管理(24110)
基金
项目(147011)
科学(115580)
基金(109047)
研究(101135)
(98689)
国家(97756)
科学基金(82268)
社会(67981)
社会科(64180)
社会科学(64163)
基金项目(59011)
(58532)
自然(53785)
自然科(52595)
自然科学(52575)
自然科学基金(51666)
(48691)
教育(43723)
资助(42119)
编号(38975)
(36802)
重点(33040)
(32860)
(32439)
(30886)
国家社会(29431)
(29366)
成果(29285)
创新(28915)
计划(28806)
期刊
(95124)
经济(95124)
(70451)
研究(51539)
农业(47776)
学报(42788)
中国(37567)
科学(37390)
大学(31884)
学学(31156)
业经(23722)
(23169)
(21882)
管理(20713)
(19539)
金融(19539)
(14670)
农业经济(14488)
问题(14341)
农村(13933)
(13933)
业大(13924)
经济研究(13367)
财经(13343)
技术(12499)
农业大学(12481)
教育(12388)
世界(11848)
(11436)
资源(10679)
共检索到283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华为   葛鸿熙  
基于2011-2018年CHARLS四期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相结合的因果识别策略,实证检验了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性别差异,考察了居住安排模式在隔代照料和祖辈健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隔代照料影响祖辈健康的潜在机制路径。结果显示,总体来看,隔代照料对农村祖辈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均会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与低强度照料相比,高强度照料更可能对祖辈身心健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在祖母群体中比在祖父群体中更高。不与子女同住但与孙辈同住会强化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而与子女同住则会显著缓解隔代照料的负向健康效应。居住安排模式对隔代照料健康效应的上述调节作用在祖母群体中更为显著。促进社会参与和增加代际经济支持是缓解隔代照料负向健康效应的重要路径。在农村祖辈参与隔代照料愈发普遍的背景下,未来可以通过下述政策措施促进农村祖辈实现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幼托服务可及性;第二,针对参与隔代照料的祖母群体展开照料能力建设和健康干预;第三,消除制度障碍促进流动人口子女随迁,降低农村隔代家庭比例;第四,通过文化倡导和制度激励来鼓励成年子女给予祖辈更多的经济和情感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贝贝  青平  肖述莹  廖芬  
本文从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溺爱角度出发,基于湖北省1125户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和Bootstrapping分析方法,探讨了隔代溺爱与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祖辈作为看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会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从而对农村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具体而言,祖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溺爱程度越大,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力就越弱,越容易导致儿童的非健康食物消费行为,进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祁  
文章采用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收集30位进城祖辈信息寻求的数据,运用扎根理论研究进城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归纳出24个范畴并聚焦为6个主范畴,由此构建进城隔代教养的祖辈信息寻求影响因素理论框架,以期提升进城祖辈信息寻求意识与能力,完善进城祖辈信息供给网络与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聂景春  聂炜琦  祖丽胡玛尔·热合曼  庞晓鹏  李英  
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1年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开展的孕婴营养健康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祖辈作为主要照护人参与孕婴照护对农村孕产妇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农村孕产妇身体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孕产妇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家庭功能视角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当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丈夫更多参与照护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在孕婴照护中的作用会被替代,因而对孕产妇身体健康的正向影响会减弱。但是,孕产妇自身养育照护能力更强或养育照护社会服务更健全时,祖辈与孕产妇在养育照护方面的意见分歧可能增加,祖辈为主要照护人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会增强,而丈夫介入可以起到调和作用。本文呈现了随着家庭现代化的演进,农村地区祖辈在核心家庭子代抚育中的作用变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连杰  
全面“三孩”背景下,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孙子女必将成为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OLS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探讨了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研究表明:(1)隔代照料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并降低陷入抑郁情绪的概率,在控制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照料强度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伴随照料强度的增加,中老年人陷入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提高;(3)隔代照料对女性、中年(45~60岁)及农村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4)隔代照料通过增加代际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及扩大社会交往提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基于此,应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延迟退休、优化生育及女职工就业保护政策之间匹配度与衔接性,并实施面向家庭的婴幼儿照料支持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伟玲  陆杰华  
在"全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2008年数据集基础上,建立稳健回归模型,探讨老年人口日常健康照料成本的性别差异问题。结果表明:尽管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性别变量对老年人日常健康照料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作用都变得不显著,但是仍然可以发现由于女性老人的"多重弱势"地位增加了其对日常健康照料的需求,同时也由于其支付能力较低而压抑了其日常健康照料需求的满足。伴随着老龄化进程深化,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增加女性老人的日常健康照料支付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新亮  上官熠文  刘慧敏  
探讨新农保对儿童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增加隔代转移支付和照顾时间进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其孙子女的健康水平;这种提升效果依老年人照顾时间和其孙子女性别存在差异:老年人参与隔代照顾时间越长,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提升其孙子女健康水平的作用越大,且对女孩健康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男孩;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通过增加对其孙子女的转移支付和照顾时间提升儿童健康水平的两条路径均现实存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吴祁  顾丽丽  
探究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从而为构建有助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内外部生态提供依据,进而增进未成年残疾人及其家庭福祉。采用深度访谈法搜集15位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相关资料,对文本内容进行三级编码,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并检验理论饱和度。研究发现:影响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能力维度、家庭生态、信息源特征、内外部感知与残疾状况,由此构建未成年残疾人祖辈照护者的健康信息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系统阐述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提出有助祖辈照护者健康信息源选择的总体性构想与操作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月萍  谭琳  
本文使用中国营养与健康1991年和2000年的调查数据,在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环境下分析了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通过实证比较农村总体儿童、"一孩半制"生育政策地区儿童、以及遵守"一孩半制"生育政策家庭的第二胎儿童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本文分析了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影响。我们发现,从1991年到2000年间,整体农村儿童健康的性别差异在逐渐缩小,但是在特定情况下,男孩偏好对儿童健康状况的影响依然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亮  柳建坤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晶  韩央迪  Weiyu Mao  Yura Lee  Iris Chi  
本文利用"安徽省老年人生活状况"纵贯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照料孙子女的经历对农村老年人生理健康的影响,并且讨论了成年子女提供的代际支持在其影响路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未曾照料过孙子女的农村老年人,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的自陈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更好,而曾经提供过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也有更好的自陈健康状况。同时,对于提供持续性隔代照料的农村老年人而言,情感支持在照料经历对其自陈健康状况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了一定的中介作用,即能否从其成年子女处获得情感支持影响了他们的自陈健康状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江宇  周素红  柳林  龙冬平  肖露子  
中国城市化转型背景下,居民的公共健康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但基于日常活动视角分析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性别差异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作者尝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性别群体居民属性、建成环境、日常活动对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全职男性、全职女性与非全职女性的自评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得分依次降低;健康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日常活动受到更多约束,其健康更大程度受所住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和日常活动的影响;女性亚群体之间的健康及影响路径也存在差异;在考虑居民健康性别差异的同时,需要重视就业状况对健康的影响。日常活动视角能揭示居民属性和建成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路径,有助于理解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本文拓宽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对转型背景下改善建成环境,减少日常活动约束,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传新  
在对国内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不同学科对农村隔代照顾关注程度不尽合理、理论与经验研究相割裂、研究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对象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经验研究的设计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等不足。在此基础上,从隔代照顾家庭、隔代照顾子女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隔代照顾子女的社会化过程与结果、隔代照顾家庭的养老、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隔代照顾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来构建中国农村隔代照顾的研究框架,并在研究思路和方法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大男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纵向调查1998年基线数据和2000年跟踪数据,就婚姻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影响的性别作用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婚姻状况对女性高龄老人健康的保护作用强于男性高龄老人,婚姻状况对男性高龄老人死亡风险的降低作用比女性高龄老人大,较高的婚姻满意度有利于高龄老人减缓健康状况的下降和死亡风险的下降,高龄老人近期丧失配偶对健康状况的下降有恶化作用并增加死亡风险,女性的这种作用强于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