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55)
- 2023(2623)
- 2022(2120)
- 2021(1680)
- 2020(1234)
- 2019(2736)
- 2018(2360)
- 2017(3584)
- 2016(2539)
- 2015(2849)
- 2014(2782)
- 2013(2402)
- 2012(2119)
- 2011(1887)
- 2010(1920)
- 2009(1487)
- 2008(1432)
- 2007(1299)
- 2006(1082)
- 2005(933)
- 学科
- 管理(5931)
- 济(5140)
- 经济(5126)
- 业(4918)
- 教学(4487)
- 理论(3703)
- 企(3459)
- 企业(3459)
- 教育(3352)
- 中国(3254)
- 学法(3198)
- 教学法(3198)
- 学理(2813)
- 学理论(2813)
- 研究(2438)
- 农(2399)
- 财(2023)
- 方法(1864)
- 农业(1730)
- 生(1680)
- 业经(1676)
- 数学(1629)
- 务(1615)
- 财务(1611)
- 财务管理(1610)
- 企业财务(1580)
- 数学方法(1566)
- 研究生(1500)
- 学(1314)
- 地方(1307)
- 机构
- 学院(31201)
- 大学(30854)
- 研究(10909)
- 管理(9739)
- 济(9295)
- 经济(8984)
- 理学(8445)
- 理学院(8336)
- 管理学(8100)
- 管理学院(8051)
- 京(6722)
- 中国(6670)
- 科学(6454)
- 技术(5761)
- 农(5609)
- 范(5582)
- 师范(5508)
- 教育(5362)
- 江(5301)
- 职业(5294)
- 所(5288)
- 业大(5023)
- 中心(4865)
- 研究所(4831)
- 财(4533)
- 农业(4381)
- 师范大学(4355)
- 北京(4301)
- 院(4282)
- 州(4241)
共检索到484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伟同 陈琳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决定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三期调查数据,分析了中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拥有16岁及以下孙辈的中老年群体中,隔代抚养行为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但这种影响会随着抚养强度和中老年群体年龄的增长而减弱,65岁以上老年群体并没有通过隔代抚养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子女异地居住的中老年群体生活质量不能通过隔代抚养行为得以提升,这意味着隔代抚养留守儿童不利于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机制分析表明,中老年人孤独感的降低、与子女联系频率和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增加是其生活质量提升的内在机制,机制分解发现孤独感降低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机制。
关键词:
隔代抚养 中老年人生活质量 抚养强度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余靖雯 麦东仁 龚六堂
本文考察了以“新农保”为代表的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隔代抚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领取养老金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隔代抚养参与率,该负向影响在女性老年人和孙辈数量更多的老年人中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养老金对隔代抚养参与率的影响渠道在于代际间联系的弱化,养老金不仅减少了老年人与子女同居的可能性,还会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产生挤出效应。隔代抚养会提高老年人的抑郁水平,而领取养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该负面作用。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隔代抚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争呈 邹红 何庆红
本文将社会托幼资源、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基于CHNS1991-2006年六期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照料0~6岁儿童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社区托幼资源在中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劳动供给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隔代照料会使中老年人劳动参与显著降低约20%,隔代照料时长每周增加1个小时会使中老年人劳动参与下降约6.9%,使退休概率上升约6%。社会托幼资源对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托幼成本上,社区托幼成本上升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提供隔代照料的概率和每周提供隔代照料的时长。积极破解"幼有所育"难题,解决中老年人的"工作-家庭"冲突,不仅有利于保证生育政策调整的效果,还有利于实现老龄社会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
托幼成本 隔代照料 中老年人劳动参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连杰
全面“三孩”背景下,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孙子女必将成为更加普遍的社会现象。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使用OLS模型、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系统探讨了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间的深层次关系。研究表明:(1)隔代照料有利于提高中老年人生理健康,并降低陷入抑郁情绪的概率,在控制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2)照料强度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关系,伴随照料强度的增加,中老年人陷入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提高;(3)隔代照料对女性、中年(45~60岁)及农村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4)隔代照料通过增加代际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及扩大社会交往提升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基于此,应该建立社会化、市场化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延迟退休、优化生育及女职工就业保护政策之间匹配度与衔接性,并实施面向家庭的婴幼儿照料支持政策。
关键词:
隔代照料 健康老龄化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温兴祥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患生活自理能力损伤的比例更大。文章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视角解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在普遍的"儿子偏好"下,家庭教育投资向男孩倾斜,使得女性获得的教育少于男性。由于教育能够起到缓解中老年时期认知老化的作用,而认知状况的退化将增加患身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性别间的教育差异最终导致中老年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文章基于CHARLS基线调查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并且发现认知状况,尤其是认知中的固化智力部分,对于降低生活自理能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温兴祥
中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性比男性患生活自理能力损伤的比例更大。文章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性别差异视角解释中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之谜。在普遍的"儿子偏好"下,家庭教育投资向男孩倾斜,使得女性获得的教育少于男性。由于教育能够起到缓解中老年时期认知老化的作用,而认知状况的退化将增加患身体功能障碍的可能性,性别间的教育差异最终导致中老年群体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性别差异。文章基于CHARLS基线调查数据证实了上述假说,并且发现认知状况,尤其是认知中的固化智力部分,对于降低生活自理能力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女性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有助于实现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健康平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顾大男
本文就老年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发展,女性老人、高龄老人、残障老人等弱势人群的生活质量,健康长寿,跨文化比较研究,干预性项目研究等目前国际上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作了回顾与综述。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
本文主要提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概念 ,认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老年人生命 (生存 )质量 ,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老年人口的素质和老年人充分享有权利的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对策应该区分为当代的老人和即将进入老年期新的老龄群体
关键词:
生活质量 战略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南客,唐仲勋
我国现有老年人口九千多万,而且还将迅速增多,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欢度晚年,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更大问题。 老人生活质量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①老人物质、精神生活的状态特征,主要是指分析老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交生活、闲暇生活的特征、水平及其满足程度。②老人的价值实现和幸福感,主要指老年与社会群体的双向认知、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认知、老人的发展机会、自我完善和自尊的需求与满足等等。③老人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以及由于环境带来的老人生活困境的多少和克服的难易度,等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冬梅
老人隔代抚养已成为社会常态,对老人进行隔代抚养培训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访谈发现,老人对社区教育不了解,参加隔代抚养的培训不多,受时间、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老人参与意愿不一,倾向于选择离家近的场所参加培训,对隔代抚养培训的内容需求主要体现在营养健康、行为习惯、学习指导、教育资源、代际沟通等方面,培训形式上倾向于面授、讲座,偏爱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指导。基于老人的需求,社区应以积极老龄化理念为引领,明确目标定位;优化隔代抚养课程设置,选择适当内容;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采取多样化教育方式;提供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应予以政策和经费保障。
关键词:
隔代抚养 教育培训 老龄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龚六堂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如何改变新发展阶段中国劳动力供给的长期趋势?本文实证发现中国家庭隔代抚养提高了家庭生育率和女性劳动供给,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年龄可能通过家庭隔代抚养渠道影响劳动力供给。本文在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家庭隔代抚养文化,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后,家庭隔代抚养程度和年轻人劳动供给下降。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如果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较高,那么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将降低,反之亦然。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时间成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成本,在生育数量和质量替代关系的作用下,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将提高。本文创新之处是将研究前沿的统一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的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结合,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影响,从新的视角拓展了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对研判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效应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家庭隔代抚养 退休 劳动力供给 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 崔晓东 赵彤
中国有较强的隔代抚养文化,有关延迟退休是否会因挤出隔代抚养时间而抑制生育数量的讨论尚未取得共识。通过构建内生生育数量跨期迭代模型,引入与延迟退休相关的隔代抚养和养老负担两个维度,分析和模拟个体效用最大化目标下退休年龄和生育数量的序贯博弈过程。研究发现,现收现付制下,退休年龄和生育数量呈倒U形关系;基金积累制下,两者呈单调递增关系。生育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扩展延迟退休和鼓励生育两项政策目标并行一致的空间并提高个体效用最大时的生育数量,但不会改变两者的曲线关系。鉴于此,当前是出台延迟退休政策的较佳时期,不仅对生育数量产生的负面冲击较小,而且能提高个体效用,但应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方式,并谨慎关注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丽娟 樊振佳
在信息社会,信息问题始终存在,关注农村儿童的信息分化、减轻儿童信息困境对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对儿童的隔代抚养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在中国农村更是普遍存在。农村儿童受抚养模式及祖辈的影响,常遇到多种信息困境,但对该群体信息困境的研究相对缺乏。围绕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困境,文章提出4个研究问题,探究该群体面临的信息困境现状、表征、发生机理及信息脱困路径。文章以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信息意识与需求、信息活动为研究对象,对其信息困境与信息脱困进行研究。在中国山东省某县域开展田野调查,通过网络调查、观察和访谈收集了隔代抚养儿童及家长的17份数据,使用文本分析法借助NVivo11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描述与分析。文章总结了该县域农村隔代抚养儿童的信息环境与信息活动现状;归纳出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表征;构建隔代抚养儿童信息困境的发生机理模型并阐释了传导路径;最后基于6个责任主体提出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的策略。研究结论对解决社会信息问题,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儿童信息脱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晨沛
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基于代际间的情感互动与经济支持视角,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代际之间的情感互动、经济支持均对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而情感互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年人对于代际之间情感上的诉求更为强烈,而经济支持则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更为显著。在农村中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子女除在经济方面对父母提供必要的支持外,更需重视与父母之间日常的感情联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老年家庭消费逐渐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在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传导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照料孙子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和享用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特别是医疗支出占比。消费水平越高,隔代照料对消费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越小。机制分析发现,隔代照料通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影响中老年家庭消费。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会削弱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消费视角探讨了隔代照料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隔代照料行为和中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为发挥中老年群体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