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0)
2023(7996)
2022(5408)
2021(4414)
2020(3222)
2019(6824)
2018(6898)
2017(12345)
2016(6890)
2015(7722)
2014(7956)
2013(7436)
2012(6638)
2011(5866)
2010(5961)
2009(5417)
2008(5505)
2007(5430)
2006(4930)
2005(4408)
作者
(20914)
(17433)
(17114)
(16440)
(10563)
(8027)
(7785)
(6705)
(6651)
(6160)
(5910)
(5708)
(5697)
(5459)
(5425)
(5300)
(5120)
(5114)
(4971)
(4951)
(4417)
(4259)
(4230)
(4014)
(3966)
(3942)
(3871)
(3799)
(3440)
(3431)
学科
(31125)
经济(31102)
管理(18983)
(16145)
业经(13508)
中国(13085)
(12186)
企业(12186)
(11190)
产业(9469)
信息(9093)
总论(8658)
信息产业(8598)
地方(8393)
农业(7628)
(7026)
方法(6175)
(5826)
发展(5763)
(5748)
(5732)
(5680)
银行(5665)
(5452)
(5362)
金融(5362)
(5204)
理论(5022)
环境(4648)
数学(4559)
机构
学院(97731)
大学(96713)
(37070)
经济(36112)
研究(35726)
管理(34150)
理学(27944)
理学院(27592)
管理学(27040)
中国(26924)
管理学院(26855)
(21783)
科学(21746)
(17780)
(17585)
(17444)
(16961)
中心(16773)
研究所(15690)
(14898)
师范(14741)
业大(14278)
北京(13753)
(13572)
农业(13570)
(13476)
财经(13296)
技术(12468)
(12310)
(12078)
基金
项目(64902)
研究(50816)
科学(50559)
基金(44431)
(39198)
国家(38840)
科学基金(32819)
社会(32092)
社会科(30307)
社会科学(30301)
(26307)
教育(22762)
基金项目(22669)
编号(22059)
(21667)
成果(18801)
自然(18673)
自然科(18223)
自然科学(18215)
自然科学基金(17863)
资助(16003)
课题(15898)
(15502)
重点(15237)
国家社会(13896)
(13434)
(13269)
项目编号(13165)
(13065)
创新(12623)
期刊
(47504)
经济(47504)
研究(30600)
中国(26691)
(17992)
教育(17724)
学报(15972)
(13760)
管理(13737)
科学(13685)
大学(12292)
农业(12260)
学学(10923)
技术(10290)
(9905)
金融(9905)
图书(9633)
业经(8481)
书馆(7354)
图书馆(7354)
经济研究(7072)
(6623)
财经(6479)
问题(6273)
职业(5828)
(5700)
(5539)
论坛(5539)
(5148)
现代(4915)
共检索到1611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南青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通过数据新基建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利用海量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隐私计算作为数据新基建的关键底层技术之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宏玮  赵华平  张所地  
本文运用面板交互固定效应模型,从集聚经济角度研究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数字化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作用渠道,并运用FY分解法评估了其贡献度。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区域总体数字化创业活跃度,还对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创业活跃度产生促进作用;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仅促进了区域总体数字化创业活跃度和数字产品制造业创业活跃度提高;而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总体数字化创业活跃度、数字产品制造业创业活跃度和数字产品服务业创业活跃度均产生了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数字化创业环境的改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总体数字化创业活跃度以及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会增强。作用渠道检验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数字型人力资本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提升了区域数字化创业活跃度;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仅通过数字经济产业多样化集聚促进了区域数字化创业活跃度提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沈和  
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升区域内的联通性,是加强区域内多领域合作、促进中日经贸往来的有效途径。第四次产业革命以来,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实现了大量数据的获得、分析与运用,具体体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云计算与机器人自动化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新冠疫情暴发带来的社会治理体系调整使区域内各国都认识到了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促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中日两国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推动在智慧港口、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打通区域内海上航路与陆地之间的连接,同时以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区域内一体化进程,以期为搭建区域合作框架奠定必要的实践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方卓  
促进经济数字化转型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技术方案的供给质量。为使数字基础设施政策更好地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文本分析和理论分析方法,通过探究数字基础设施政策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过程和理论机理,分析政策驱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路径。实践逻辑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经历了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推动局部端数字化、技术升级和融合发展推动平台数字化、要素市场配置畅通化推动生态系统数字化3个阶段。理论逻辑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政策通过解决技术投入市场失灵和要素配置市场失灵问题,激发企业数字化创新动能、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后,基于政策投入与企业需求的演进逻辑,以及政策驱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快数据共享机制建设、强化多层次平台支撑、推进政策均衡投入3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娟  孙健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基于国务院国资委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和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多家大型央企的财务数字化转型实践,文章尝试总结提炼一套基于价值信息的价值基础设施构建的模式与路径,具体而言通过简化会计科目、梳理管理维度、统一数据标准以及规范数据载体以形成一个网状的价值基础设施。价值基础设施的构建不仅有效解决了以往存在的业财难以融合的问题,也实现了以价值信息为核心的企业级数据治理,推动了数据中台的构建,有力地促成了数据资产的生产,并赋能管理创新,以期为中国企业尤其是非数字原生企业的财务数字化转型提供路径、方法与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常俊松  
在对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投资角度,以数字化为工具提出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的四个层次:资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决策数字化、数字资产化,用实践案例阐释数字化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给出了建议,期望为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伟  
当前,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围绕大数据进行转型,人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等信息无时无刻地被各类电子终端收集和使用。人类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连接,使得社会的运转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也促成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人们享受大数据便利的同时,个人隐私的安全性也同样面临挑战。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数据隐私保护技术已经难以规避数据计算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数据信息泄露问题越发凸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合君  吴婷  
发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能力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2014—2017年省级样本数据,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数字化能力,研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能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之后依然成立;(2)数字化能力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中介作用,即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数字化能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数字化能力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3)数字化人才数量越多,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毛宁  孙伟增  杨运杰  刘哲  
本文将第十四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与高铁站点开通数据进行匹配,首次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影响。为解决截面数据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企业所在地周边区县高铁站的开通作为外生冲击识别因果效应。主要研究发现,高铁邻近性的改善能够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高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特别是当周边30公里范围有高铁站点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明显加速。机制分析表明,高铁邻近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家的数字技术接触度、缓解数字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和增加与数字技术平台的合作,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企业家学历水平较高的企业、企业整体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受到交通基础设施改善的冲击后数字化转型升级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交通基础设施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文献成果,更为政府处理好“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发展之间的关系,高效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磊   李吉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撑。基于200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通过创新激励和信贷融资渠道实现;CEO信息技术背景和CEO风险偏好均强化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效果在具有不同产权性质、技术禀赋、生命周期阶段以及经济政策环境中的企业具有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冀雁龙  李金叶  赵华  
在系统揭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评价指标,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旅游经济增长,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均支持这一结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内旅游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分地区异质性检验显示:在东部地区、在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地区带动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还具有产业驱动效应,能够正向影响旅游产业效率以及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翀达  
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业发展变革的全新驱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业发展变革的全新驱动力。我国金融行业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电算化、信息化,究其本质,是将既有的流程、方法、规则以计算机为载体来实现,从而达到提升速度和效率的目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延昭  唐华云  黄烁  马凯迪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重塑各行各业。金融行业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中的重难点。本文从加强数据治理、加强数据保护、推动数据资产化三方面提出面向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建议,并讨论包含联邦学习、多方安全计算和分布式账本在内的债券数据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及方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茂勇   王艺霖  
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外生冲击,探讨了数字基础设施驱动就业结构转变的机理与效应。研究表明,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从而推动就业结构转变。相较于未入选的城市,“宽带中国”战略的驱动效应对入选城市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通过促进互联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和创业增长渠道推动就业结构转变。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就业结构转变的正效应在西部地区、高行政等级和处在地震带的城市更为明显。相比于高学历官员,中低学历官员在此驱动效应中发挥的作用更明显。本文完善了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就业结构转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促进就业结构高技能化转变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丽英  俞伯阳  
文章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隐性需求的含义,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格柵获取的模糊Borda数分析法对基于隐性需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