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6)
- 2023(11615)
- 2022(10218)
- 2021(9525)
- 2020(7859)
- 2019(18046)
- 2018(18061)
- 2017(34694)
- 2016(18591)
- 2015(20994)
- 2014(21115)
- 2013(21084)
- 2012(19478)
- 2011(17862)
- 2010(17866)
- 2009(16487)
- 2008(15707)
- 2007(13683)
- 2006(12142)
- 2005(10758)
- 学科
- 济(94731)
- 经济(94645)
- 管理(53173)
- 业(47608)
- 企(40226)
- 企业(40226)
- 方法(37295)
- 数学(32159)
- 数学方法(31842)
- 地方(21857)
- 学(21302)
- 中国(20800)
- 农(18912)
- 业经(18481)
- 财(17441)
- 理论(14098)
- 地方经济(14002)
- 和(13619)
- 环境(13157)
- 制(13146)
- 农业(12952)
- 贸(12813)
- 贸易(12805)
- 易(12295)
- 融(11525)
- 金融(11524)
- 技术(11095)
- 银(11065)
- 银行(11029)
- 教育(10834)
- 机构
- 大学(275652)
- 学院(271634)
- 济(114978)
- 经济(112592)
- 管理(108997)
- 理学(94445)
- 研究(94178)
- 理学院(93371)
- 管理学(91893)
- 管理学院(91399)
- 中国(67617)
- 京(58619)
- 科学(57339)
- 财(49579)
- 所(47218)
- 研究所(43009)
- 中心(40953)
- 财经(40263)
- 农(39047)
- 业大(38441)
- 江(38297)
- 北京(37428)
- 范(37019)
- 师范(36741)
- 经(36509)
- 经济学(34832)
- 院(33821)
- 州(31259)
- 经济学院(31032)
- 农业(30382)
- 基金
- 项目(183714)
- 科学(144187)
- 研究(135805)
- 基金(133242)
- 家(115037)
- 国家(114087)
- 科学基金(98016)
- 社会(85751)
- 社会科(81235)
- 社会科学(81212)
- 基金项目(70981)
- 省(70809)
- 自然(62982)
- 教育(61593)
- 自然科(61452)
- 自然科学(61441)
- 自然科学基金(60318)
- 划(59288)
- 编号(55390)
- 资助(55017)
- 成果(45323)
- 重点(40532)
- 部(40501)
- 发(39478)
- 课题(37614)
- 创(37559)
- 教育部(35061)
- 创新(34996)
- 国家社会(34884)
- 科研(34613)
- 期刊
- 济(131250)
- 经济(131250)
- 研究(85986)
- 中国(47282)
- 学报(41553)
- 管理(41143)
- 科学(38664)
- 财(35917)
- 农(35126)
- 大学(31258)
- 教育(29855)
- 学学(29133)
- 农业(24812)
- 技术(23710)
- 经济研究(21529)
- 融(21134)
- 金融(21134)
- 财经(20117)
- 业经(19097)
- 经(17222)
- 问题(16470)
- 图书(16304)
- 技术经济(14697)
- 理论(14230)
- 科技(12951)
- 实践(12765)
- 践(12765)
- 现代(12611)
- 业(12079)
- 商业(11763)
共检索到400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经济学广义上关注个人、组织和政府之间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权利平衡,狭义上聚焦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分享之间的权衡。隐私经济学涉及的领域和主题比较广泛,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因此系统地总结隐私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供给—需求—均衡—经济后果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已有的研究,包括供给个人信息的决策、对个人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对个人信息的定价、隐私保护的社会经济后果、数据产权划分等。未来的研究拓展需要关注个人数据的产权研究、隐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经验检验、隐私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的隐私研究等。本文的贡献在于定位了隐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建构了以隐私供求双方策略和均衡为逻辑主线的隐私经济学研究框架,系统总结了隐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隐私经济学广义上关注个人、组织和政府之间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中的权利平衡,狭义上聚焦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分享之间的权衡。隐私经济学涉及的领域和主题比较广泛,目前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因此系统地总结隐私经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供给—需求—均衡—经济后果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已有的研究,包括供给个人信息的决策、对个人信息的需求与利用、对个人信息的定价、隐私保护的社会经济后果、数据产权划分等。未来的研究拓展需要关注个人数据的产权研究、隐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经验检验、隐私相关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以及中国情境下的隐私研究等。本文的贡献在于定位了隐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建构了以隐私供求双方策略和均衡为逻辑主线的隐私经济学研究框架,系统总结了隐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永贵 刘俊琴
在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数据在变得更易获取、更有价值的同时,也比以往更加脆弱。相应地,有关消费者隐私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依然较为零散,一系列关键问题亟须探索。通过阐述消费者隐私悖论的形成与化解,梳理消费者隐私保护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探讨顾客、技术、企业和政府多元主体协同的消费者隐私保护路径问题,构建了消费者隐私保护研究的整合框架,并揭示出未来的七个重点研究方向:(1)辨析消费者隐私保护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构建隐私应对行为合理性的评价标准;(2)基于多个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消费者隐私悖论的成因及化解策略;(3)加强对消费者隐私担忧影响隐私保护行为的条件及情境范围的深入考察;(4)进一步深入研究消费者隐私素养的衡量、形成及培育机制;(5)深入考察消费者隐私疲劳的前因与影响机制;(6)综合考虑各方责任与利益动态平衡,突出协同作用,深入挖掘多元主体协同的消费者隐私保护路径;(7)扩展消费者隐私保护的跨文化与本土化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谢毅 高充彦 童泽林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隐私以及隐私关注逐渐成为营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指的是消费者对企业收集和使用其个人信息的行为的忧虑。目前,该主题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对相关成果的总结和梳理不足。而且,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对国内外多个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界定消费者隐私关注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消费者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隐私关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直接影响和调节作用,解释了这些影响的主要理论视角,最后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隐私关注 消费者隐私 隐私悖论 消费行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玥 朱庆华
以国外期刊发表的信息隐私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重点从隐私关注和隐私行为两个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研究发现:隐私关注是体现用户隐私态度的重要指标,较多学者倾向使用IUICP量表对隐私关注进行测量;目前学界主要是从信息差异、信任差异、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等方面探索影响隐私关注的相关因素;隐私披露行为、隐私计算行为和隐私悖论行为是目前学界考察最多的三类隐私行为。认为过往研究多从个人层面、非交互式的静态环境中对信息隐私进行探讨,而群体交互性决策对于隐私行为的影响和多情境信息隐私动态研究将是今后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敏 车雨霏 张艳
文章筛选出与用户在线隐私保护行为相关的50篇代表性研究文献,基于信息生态视角,从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等方面梳理了用户在线隐私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新媒体环境下的用户在线隐私保护行为研究已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在理论模型的丰富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及影响因素的全面性等方面尚有不足。基于信息科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等交叉学科视角,探究文化情境、交互体验等因素对在线隐私保护行为的作用机理、挖掘与隐私保护相关的隐私出售、隐私所有权等隐私行为特点等成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新媒体 隐私保护行为 系统综述 信息生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爱君
每个人都隶属于宗教、性别、职业等多种社会身份,每种身份都有与其相对应的行为规范或准则,这些规范/准则构成了经济产出的社会机制。现代经济学家把"身份"引入经济学分析框架后,身份研究渗透到经济分析的多个层面,本文拟对这些多角度的身份经济研究进行评述。
关键词:
身份 身份认同 身份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志军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使得各级教育得以迅速扩展。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这一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过度教育”。80年代以来,过度教育被越来越多的西方经济学家所关注,并在过度教育的测量、过度教育发生的原因以及过度教育的影响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祁祥 孙立明
保险经济学是用一般经济理论来研究有关保险领域问题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保险经济学在国外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 ,它所探讨的问题和分析方法在主流经济学和金融经济理论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我国 ,该学科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很少有人使用规范的经济学研究范式对我国的保险业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本文按照保险经济学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 ,对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方面做了简要评述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保险经济学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以期引起这方面更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
保险 保险经济学 金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德昌 张剑渝
规制经济学(Regulation Economics)是西方经济学中7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或社会公共机构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或管理。西方经济学界早在三十年代就有学者对规制经济学理论作出了先驱性的研究。1970年卡恩《规制经济学》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西方规制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同时期,施蒂格勒的《经济规制论》(1971年)、配尔兹曼《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志勇
西方实验经济学述评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姚志勇一经济学家的双重任务是,解释经济如何运行--实证经济学,和判断经济运行是否产生良好效果--规范经济学。原则上,实证分析不要求做价值判断,因为它的目的在于描述。规范经济学则需要伦理判断,因为没有伦理标准,就无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于业明 王欣 王建军
80年代以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由于这一新的分析框架的最大特点是使古典经济学的灵魂在新兴古典躯体中复活,因此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 本文主要是在新古典经济(Neoclassical economics)和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比较的基础上对后者作一评论式介绍。 一、从分际分析到超边际...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人文
《建筑经济学》述评人文我国第一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学》已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学术委员会组织编写完成。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基本依据,从世界经济国际化和一般规律出发,把建筑业纳入世界市场经济的总轨道,置于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志军 王玉霞
通过综合分析经济学理论关于"看不见的右手"(市场)、"看得见的左手"(政府)、"看得见的右手"(企业)和"看不见的左手"(权力及利益集团)的功能、缺陷及发挥各只"手"的功能所必需的约束条件,可以看出,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各只"手"必须各司其职,发挥其长处、规避其缺陷,在其有效边界内运作而不是畸形发育,并处理好"四只手"之间的比例、结构和均衡关系。
关键词:
经济学 “手”的理论 亚当·斯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