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4)
- 2023(13660)
- 2022(11861)
- 2021(11323)
- 2020(9328)
- 2019(21383)
- 2018(21491)
- 2017(41090)
- 2016(22224)
- 2015(24961)
- 2014(25172)
- 2013(24481)
- 2012(22304)
- 2011(19874)
- 2010(19591)
- 2009(17894)
- 2008(17167)
- 2007(14984)
- 2006(13011)
- 2005(11245)
- 学科
- 济(82742)
- 经济(82633)
- 管理(66929)
- 业(62692)
- 企(51564)
- 企业(51564)
- 方法(38665)
- 数学(32854)
- 数学方法(32484)
- 农(24799)
- 财(23514)
- 中国(22059)
- 业经(19965)
- 学(19773)
- 农业(16883)
- 制(16761)
- 理论(16287)
- 地方(16033)
- 务(15219)
- 财务(15143)
- 财务管理(15112)
- 企业财务(14383)
- 和(14070)
- 贸(13913)
- 贸易(13904)
- 技术(13600)
- 易(13505)
- 银(13436)
- 银行(13386)
- 行(12686)
- 机构
- 大学(311902)
- 学院(308843)
- 管理(126996)
- 济(118032)
- 经济(115386)
- 理学(110388)
- 理学院(109194)
- 管理学(107386)
- 管理学院(106815)
- 研究(99744)
- 中国(74174)
- 京(66165)
- 科学(62389)
- 财(54935)
- 农(50818)
- 所(48960)
- 业大(47759)
- 中心(46400)
- 研究所(44818)
- 财经(44514)
- 江(44343)
- 北京(41362)
- 范(41298)
- 师范(40878)
- 经(40564)
- 农业(39706)
- 院(36382)
- 州(36191)
- 经济学(34284)
- 财经大学(33306)
- 基金
- 项目(217893)
- 科学(171559)
- 研究(160691)
- 基金(158504)
- 家(137962)
- 国家(136778)
- 科学基金(118061)
- 社会(100081)
- 社会科(94603)
- 社会科学(94581)
- 基金项目(84696)
- 省(84396)
- 自然(77547)
- 自然科(75774)
- 自然科学(75758)
- 自然科学基金(74415)
- 教育(73933)
- 划(71222)
- 编号(67064)
- 资助(64509)
- 成果(54723)
- 部(48030)
- 重点(47786)
- 创(45135)
- 发(44726)
- 课题(44694)
- 创新(41980)
- 项目编号(41896)
- 科研(41548)
- 教育部(41398)
- 期刊
- 济(124879)
- 经济(124879)
- 研究(87737)
- 中国(59217)
- 学报(51093)
- 农(45571)
- 科学(45182)
- 管理(44658)
- 财(41684)
- 大学(38304)
- 教育(36989)
- 学学(35688)
- 农业(31338)
- 技术(26244)
- 融(24867)
- 金融(24867)
- 业经(21500)
- 财经(21119)
- 图书(21039)
- 经济研究(19591)
- 经(17929)
- 理论(16370)
- 问题(16069)
- 业(15654)
- 实践(15226)
- 践(15226)
- 科技(15148)
- 情报(15084)
- 版(14729)
- 技术经济(13993)
共检索到442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雪 查先进 梅潇 严亚兰
隐私担心是指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在多大程度上感到其行为(行踪轨迹)受到违背意愿的观察或记录。本文利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结合隐私担心视角,探索了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隐私担心和信息规避行为的新形态,构建了隐私担心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隐私担心包括信息收集、二次利用、被操控感、被窥探感和非自愿暴露,信息规避行为包括忽略信息、屏蔽信息、否认信息、转移注意力和清除行踪轨迹;隐私担心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也通过风险评估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信息窄化会加剧隐私担心。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系统的运营方和用户提供有益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潇 查先进 严亚兰
[目的/意义]文章探究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旨在推动移动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规范智能推荐服务的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通过知乎问答平台搜集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隐私保护环境、智能推荐特征、用户特征对隐私风险感知有直接影响,智能推荐特征对隐私担心和感知精准度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隐私风险感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义 朱娜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本地及移动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了新的特点,这一新环境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社交媒体 隐私保护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艳丰 彭丽徽 刘金承 洪闯
探究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企业深入了解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挖掘不同类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扎根理论和SSO理论提取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标签,以农民、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K-medoids聚类方法得出4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用户画像群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用户画像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类型分为潜水忽略型、忍耐使用型、平台转移型和行为替代型4类,针对每个类型用户画像的关键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标签类型解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郭宇 王晰巍 李婧雯 段其姗
[目的/意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学习的特点,研究移动学习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的现状,引导移动客户端更好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Amos21.0从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个体移动学习的主观规范和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3者和谐发展的角度,对提出的影响因子、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和移动学习信息共享行为之间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环境下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主观规范、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对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 信息共享行为 移动学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刘捷 毛俊博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平台老年用户应对虚假信息的情感和行为表征差异,为相关平台或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类型、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并结合应对理论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4类具有显著差异特征的用户群体画像类型。[结果/结论 ]根据各项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老年用户虚假信息应对行为画像类型分为冷静求证型、担忧关注型、行为替代型和忽略回避型4类,不同类型用户群体在压力感知和应对表现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家伟 张艳丰 彭丽徽 毛太田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的刺激要素以及反应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生成机理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类,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实现信息精准化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与扎根理论提取指标要素,结合信息生态理论与SOR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用户画像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4种用户画像类型,并结合聚类结果对4种用户画像标签分别进行具体特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得出沉迷上瘾、强迫使用、过度使用和消极使用4种不同用户画像类型,为相关运营商或机构提供较为全面的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画像类型解释。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错失焦虑 用户画像 SOR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会平 杨京典 汤志伟
[目的/意义]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隐私事件及其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正在不断加剧用户对个人隐私的顾虑,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方法/过程]文章运用隐私计算、隐私倾向、信息边界等理论,从个人和平台两个层面建立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隐私关注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选择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隐私倾向、感知隐私风险正向影响信息隐私关注,感知隐私控制负向影响信息隐私关注;隐私倾向、过往隐私事件正向影响感知隐私风险;隐私倾向、过往隐私事件负向影响感知隐私控制。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隐私 心理机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侯
本文主要以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用户的隐私心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建立了隐私关注的集成模型。研究表明:在线用户隐私心理中,隐私关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根据已验证的隐私心理相关构念与隐私关注的关系,这些构念可以分为前因变量(隐私经历、隐私意识、个性差异、人口统计学特征、文化)、结果变量(规章、行为反应)和调节变量(隐私计算、信任)三类;已有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也相应的分成前因变量研究、结果变量研究和调节变量研究三个类别。已有的研究在验证各隐私心理构念与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户隐私关注的动态变化机理、群体隐私关注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代沁泉 王斌清 周静虹
[目的/意义]构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文本规制评估模型框架,规范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及提升协议规制评估效率。[方法/过程]首先,结合用户隐私关注研究、用户隐私保护相关法规文本、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规制研究进行规制指标提取,并在指标融合的基础上构建规制评估框架模型;其次,基于规制框架模型,对获取的社交平台隐私协议进行分类模型训练数据的人工标注;最后,通过对部分文本数据训练,获得分类效果最好的模型参数,进而对收集到的33个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文本进行分类及规制评估。[结果/结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的规制结果显示,其存在内容缺失、内容粗糙、权责不明在内的多层问题,基于此从政策监督主体、平台、用户维度出发细化完善保护策略。[局限]人工编码和筛选有一定的主观性,选取的社交平台类型多而总量不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冕 鲁耀斌
隐私安全和信息强制性困扰了移动服务用户的使用。本文使用心理学中的"刺激-机体-反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寻找了隐私安全和信息强制性对移动服务用户不信任感的关系,并最终对用户持续使用和发出负向口碑的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检验了不同性别的用户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区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兴政 蔡念中 黄志铭 魏武
[目的/意义]频繁的隐私被社交媒体泄露,导致用户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产生了一定的担忧,因此,用户表现出隐私悖论行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的形成因素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方法/过程]以调节定向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的隐私悖论行为产生的研究模型,包含感知次级控制、侵犯隐私经验、集体主义倾向、社交媒体信任度以及隐私顾虑等因素。同时,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调研及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对394个样本的分析,发现用户的感知次级控制和集体主义对社交媒体信任度有正向促进作用,进而驱动用户的社交媒体契合行为;而用户的隐私侵犯经验会影响其隐私顾虑,从而激发用户隐私保护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