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4)
2023(16299)
2022(14292)
2021(13259)
2020(11218)
2019(25885)
2018(25933)
2017(50229)
2016(27226)
2015(30865)
2014(30850)
2013(30412)
2012(27650)
2011(24931)
2010(25256)
2009(23345)
2008(22903)
2007(20253)
2006(17753)
2005(15682)
作者
(77228)
(64297)
(64141)
(60998)
(41110)
(30818)
(29084)
(25192)
(24564)
(23214)
(22157)
(21694)
(20593)
(20373)
(19908)
(19798)
(19098)
(19071)
(18555)
(18498)
(15993)
(15878)
(15673)
(14691)
(14336)
(14331)
(14327)
(14273)
(12925)
(12515)
学科
(109964)
经济(109806)
管理(84062)
(78316)
(65335)
企业(65335)
方法(53621)
数学(47140)
数学方法(46412)
(30349)
(29816)
中国(28073)
业经(24353)
(23783)
(21919)
地方(21118)
农业(19934)
(19609)
贸易(19596)
理论(19181)
(18981)
(18957)
财务(18868)
财务管理(18816)
企业财务(17833)
(17389)
银行(17342)
技术(17188)
环境(17059)
(16863)
机构
大学(388110)
学院(386007)
管理(154992)
(153773)
经济(150479)
理学(134681)
理学院(133226)
管理学(130698)
管理学院(129978)
研究(123351)
中国(93137)
(81644)
科学(74953)
(73943)
(60879)
(59672)
财经(58893)
业大(57070)
(56803)
中心(56707)
研究所(54900)
(53484)
北京(51431)
(49728)
师范(49277)
经济学(46669)
农业(46335)
(45818)
(44740)
财经大学(43860)
基金
项目(264000)
科学(208491)
研究(193911)
基金(192439)
(166369)
国家(165027)
科学基金(143259)
社会(122605)
社会科(116284)
社会科学(116253)
(103006)
基金项目(101377)
自然(93363)
自然科(91188)
自然科学(91170)
教育(90677)
自然科学基金(89492)
(86210)
资助(80531)
编号(79596)
成果(65083)
(58673)
重点(58432)
(54786)
(54501)
课题(54500)
教育部(51097)
创新(51092)
(50593)
国家社会(50215)
期刊
(164302)
经济(164302)
研究(112348)
中国(76928)
学报(59326)
(57091)
管理(56922)
(53905)
科学(53886)
大学(45876)
教育(44987)
学学(43096)
农业(36580)
技术(34946)
(34050)
金融(34050)
财经(28935)
业经(26746)
经济研究(25968)
(24594)
问题(21424)
图书(19959)
(18934)
理论(18769)
统计(18656)
技术经济(18524)
科技(18036)
(17891)
(17188)
实践(17068)
共检索到563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代沁泉   王斌清   周静虹  
[目的/意义]构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文本规制评估模型框架,规范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及提升协议规制评估效率。[方法/过程]首先,结合用户隐私关注研究、用户隐私保护相关法规文本、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规制研究进行规制指标提取,并在指标融合的基础上构建规制评估框架模型;其次,基于规制框架模型,对获取的社交平台隐私协议进行分类模型训练数据的人工标注;最后,通过对部分文本数据训练,获得分类效果最好的模型参数,进而对收集到的33个社交平台用户隐私保护协议文本进行分类及规制评估。[结果/结论]社交平台用户隐私协议的规制结果显示,其存在内容缺失、内容粗糙、权责不明在内的多层问题,基于此从政策监督主体、平台、用户维度出发细化完善保护策略。[局限]人工编码和筛选有一定的主观性,选取的社交平台类型多而总量不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郝森森  许正良  钟喆鸣  
[目的 /意义]针对企业移动终端App用户,对其信息隐私关注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丰富信息隐私关注的理论体系,并为企业利用移动终端App进行营销活动和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方法/过程]基于感知价值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将信息隐私关注分为感知信息隐私收益和感知信息隐私支出两个维度,结合移动终端App的特点,探讨用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信息隐私关注两个维度的影响机理,以及信息隐私关注与用户信息披露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 /结论]最终构建企业移动终端App用户信息隐私关注模型。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万克文  
【目的/意义】社交网络平台普及对使用者隐私防护带来新的挑战,研究使用者的社交平台行动和隐私感知联系能够指导其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采用相关系数模型和CRITIC决策模型,探究使用者社交平台的网络操作和使用者隐私量值的关联。并通过时下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络模式,以人人网和新浪微博作为调研目标,得到使用者的真实信息构建隐私量化模式。【结果/结论】通过实验,本文分析了隐私参量结果和注册时间、粉丝数目、关注程度、好友数目、微博数量以及性别因子之间的关联,说明了社交网络平台的隐私状况和使用者行为的关系,论证了本研究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树义  朱娜  
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本地及移动属性为社交媒体带来了新的特点,这一新环境对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方式、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移动互联社交媒体用户隐私保护的对策与方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侯  
本文主要以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用户的隐私心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建立了隐私关注的集成模型。研究表明:在线用户隐私心理中,隐私关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根据已验证的隐私心理相关构念与隐私关注的关系,这些构念可以分为前因变量(隐私经历、隐私意识、个性差异、人口统计学特征、文化)、结果变量(规章、行为反应)和调节变量(隐私计算、信任)三类;已有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也相应的分成前因变量研究、结果变量研究和调节变量研究三个类别。已有的研究在验证各隐私心理构念与隐私关注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用户隐私关注的动态变化机理、群体隐私关注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艳丰  王羽西  彭丽徽  
[目的/意义]针对硬规则下移动短视频App隐私政策阅读感知情况,构建移动短视频App感知测度分析模型,为完善和制定移动短视频App隐私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分析国内外隐私政策相关研究,选取10款移动短视频App作为研究对象,从政策表征、信息收集与存储、信息使用与分享、用户权利、隐私保护5个维度构建移动短视频App隐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加权关联分析方法对隐私政策阅读感知进行关联度计算及排序。[结果/结论]用户隐私政策阅读感知受政策表征和政策内容的共同影响,且用户对篇幅适中、排版清晰、内容翔实的隐私政策阅读意愿更强。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雪  查先进  梅潇  严亚兰  
隐私担心是指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在多大程度上感到其行为(行踪轨迹)受到违背意愿的观察或记录。本文利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结合隐私担心视角,探索了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隐私担心和信息规避行为的新形态,构建了隐私担心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隐私担心包括信息收集、二次利用、被操控感、被窥探感和非自愿暴露,信息规避行为包括忽略信息、屏蔽信息、否认信息、转移注意力和清除行踪轨迹;隐私担心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也通过风险评估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信息窄化会加剧隐私担心。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系统的运营方和用户提供有益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潇  查先进  严亚兰  
[目的/意义]文章探究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旨在推动移动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规范智能推荐服务的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通过知乎问答平台搜集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隐私保护环境、智能推荐特征、用户特征对隐私风险感知有直接影响,智能推荐特征对隐私担心和感知精准度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隐私风险感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坤祥  谢宗晓  甄杰  
基于TAM理论和隐私计算理论,分析了移动社交商务中的隐私悖论现象,隐私关注对移动社交商务用户使用意向的影响,以及隐私悖论中存在的多重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男性较为关注移动社交商务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而女性则非常在意移动社交商务的风险和收益;隐私关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和感知收益均对使用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收益在隐私关注与使用意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感知风险的部分中介作用得到部分支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延晖  梁丽婷  刘百灵  
用户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移动社交中LBS等服务引起较大隐私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用户的信息披露意愿,因此有必要研究移动社交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用户的信息披露意愿。文章根据隐私计算理论,从用户价值角度提出相关假设,构建影响移动社交用户隐私风险信念、隐私保护信念以及信息披露意愿的模型,采用结构方程对理论模型及其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娱乐性补偿、信息补偿正向影响隐私风险信念,娱乐性补偿负向影响隐私保护信念,信息补偿和资金补偿对用户的隐私保护信念有正面影响,用户信息披露意愿受隐私风险信念、隐私保护信念、娱乐性补偿和资金补偿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济群  
文章综合隐私关注理论与技术接受理论,构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的反向权衡框架,借此框架分析用户对社交媒体功能的接受行为。与面向整个平台的技术使用研究不同,文章以微信为例,根据微信不同功能之间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将其分为信息呈现、信息获取、附加嵌入三类功能。研究表明:由社交影响过程因素(关系管理动机、主观社交规范、自我呈现)和信息需求(任务型信息需求和日常信息需求)构成的促进因素提高了用户接受社交媒体功能的可能性;相应地,用户在社交媒体情境中的隐私关注则作为阻碍因素,降低了用户接受社交媒体工具功能的可能性;"促进因素-阻碍因素"所构成的影响组合既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实现,也可以通过影响用户的个人信息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麦范金  张兴旺  李晨晖  
文章在已有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上,采取理性概括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对云图书馆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研究进行了反思与探讨。从移动用户隐私保护问题的研究与进展出发,对其分类、性质、内容及研究现状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一种以云图书馆为核心,以法律约束保护体系、社会规范保护体系为辅助二维,以技术保护体系中的移动用户隐私感知体系、管理体系及处理体系为主控三维的云图书馆移动用户隐私五维保护模型。根据所提出的五维保护模型,设计出云图书馆中移动用户隐私保护的体系结构,并对相应业务流程及处理过程进行描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会平  杨京典  汤志伟  
[目的/意义]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隐私事件及其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正在不断加剧用户对个人隐私的顾虑,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方法/过程]文章运用隐私计算、隐私倾向、信息边界等理论,从个人和平台两个层面建立了社交媒体用户信息隐私关注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选择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隐私倾向、感知隐私风险正向影响信息隐私关注,感知隐私控制负向影响信息隐私关注;隐私倾向、过往隐私事件正向影响感知隐私风险;隐私倾向、过往隐私事件负向影响感知隐私控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小燕  Gerard Cliquet  
隐私侵犯引起用户隐私关注从而影响消费者决策是近年来国际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在国内的实证研究还较有限。本文以位置服务(LBS)为例,探讨复杂移动服务中隐私权衡理论架构的作用机制,通过对291位LBS用户的问卷收集和数据分析,证实消费者任务—技术匹配对感知披露价值有正向影响;消费者过往经历对他们感知的信息披露风险存在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感知披露价值与披露信息的意愿正相关;消费者的感知披露风险将增加他们的隐私关注水平;隐私关注对透露个人信息有负面影响。同时,实证结果表明此前学者认为消费者的感知披露价值将减少他们的隐私关注水平这一结论并未得到证实,相反消费者的感知披露价值将增加他们的隐私关注水平。通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LBS领域研究的视角,提出了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冕  鲁耀斌  
隐私安全和信息强制性困扰了移动服务用户的使用。本文使用心理学中的"刺激-机体-反应"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采用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寻找了隐私安全和信息强制性对移动服务用户不信任感的关系,并最终对用户持续使用和发出负向口碑的行为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文章最后检验了不同性别的用户在上述影响机制中的区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