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4)
- 2023(5557)
- 2022(4413)
- 2021(4214)
- 2020(3040)
- 2019(6686)
- 2018(6293)
- 2017(11789)
- 2016(6564)
- 2015(7065)
- 2014(7262)
- 2013(6730)
- 2012(6020)
- 2011(5326)
- 2010(5309)
- 2009(4601)
- 2008(4469)
- 2007(4008)
- 2006(3231)
- 2005(3046)
- 学科
- 济(20621)
- 经济(20598)
- 管理(16154)
- 业(15758)
- 企(12707)
- 企业(12707)
- 方法(8812)
- 数学(7645)
- 数学方法(7449)
- 农(6412)
- 中国(6010)
- 财(5838)
- 业经(5457)
- 理论(5457)
- 学(5456)
- 教学(5100)
- 制(4811)
- 农业(4440)
- 银(4255)
- 银行(4247)
- 行(4058)
- 融(4012)
- 金融(4011)
- 技术(4010)
- 务(3993)
- 财务(3983)
- 财务管理(3973)
- 教育(3912)
- 企业财务(3865)
- 地方(3781)
- 机构
- 学院(90247)
- 大学(87508)
- 济(30592)
- 研究(30026)
- 经济(29780)
- 管理(29454)
- 理学(25731)
- 理学院(25375)
- 管理学(24700)
- 管理学院(24521)
- 中国(20630)
- 科学(19527)
- 京(17974)
- 农(15736)
- 财(15315)
- 所(15217)
- 业大(14162)
- 研究所(14051)
- 中心(13694)
- 范(13630)
- 师范(13418)
- 江(13375)
- 技术(12514)
- 财经(12502)
- 农业(12491)
- 经(11467)
- 院(11167)
- 州(11067)
- 北京(10977)
- 师范大学(10625)
- 基金
- 项目(63484)
- 科学(49118)
- 研究(46668)
- 基金(44076)
- 家(39410)
- 国家(39057)
- 科学基金(32845)
- 社会(27983)
- 社会科(26508)
- 社会科学(26500)
- 省(26139)
- 教育(23605)
- 基金项目(22917)
- 划(21974)
- 自然(21287)
- 自然科(20823)
- 自然科学(20815)
- 自然科学基金(20431)
- 编号(18978)
- 资助(17692)
- 成果(15639)
- 重点(14910)
- 课题(14564)
- 发(13799)
- 性(13721)
- 部(13668)
- 创(13583)
- 创新(12619)
- 年(12484)
- 大学(12220)
共检索到127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铁民
隐性课程的显性设计意指在学校环境中,把特定教育内容有意识地附着于具有特定功能的载体之上,进而对受教育者产生潜在影响的一种课程设计。它以体现课程的意识性特征为前提,并因载体属性和教育环节的多重性而成为可能。多元主体针对特定内容在不同载体上的操作使得隐性课程显性设计有了丰富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 显性设计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湘萍
隐性知识的存在及其显性化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心理学视角,对隐性知识存在的证据、获得的途径、特征、显性化途径及意义进行梳理和讨论。
关键词:
内隐认知 隐性知识 显性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宁
学校隐性德育是由道德的含义和道德学习的本质而决定的。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其德育启示的分析,提出高校隐性德育的原则和途径。
关键词:
高校 隐性德育 德育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安洪斌 王琴
高职院校的教师要了解企业生产等全面情况,能以用人单位的思想来培养学生,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可以通过健全制度——将隐性职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基础课的育人功能,设立专门课程为隐性职业素养奠定基础;用企业机制建立职业体验中心,借鉴企业岗位标准,加强考评体系建设;引入企业文化培训,丰富隐性职业素养培训内涵等途径提高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玲玉
隐性课程的显性化操作是指通过对隐性课程进行有目的预设和系统性规划,使之以直观可见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实施有效的组织管理、过程控制、考核评价,强化其正面性效能,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以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为对象,探讨了课堂(教室)之外、专业范围之内,在互动活动层面的动态隐性课程显性化作法,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董朝晖
应用隐性债务的理论来分析目前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我国医疗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社会医疗保险 隐性债务 解决途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乃绍 李仕萍
在很多组织机构中,一般都会存在制度上合法授予的显性权力,也会存在制度安排之外、但又能对决策和执行产生影响的隐性权力,它们两者的性质和来源是不同的,对组织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很多人只是追求显性权力的效果,往往会忽视了隐性权力的影响。隐性权力是权力运用中的双刃剑,需要予以有效的约束。
关键词:
显性权力 隐性权力 约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联芳
评价是任何语篇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各种体裁的英语写作语篇,介绍了写作语篇中的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评价 显性评价 隐性评价
[期刊] 预测
[作者]
沈焱 王晓明 李仕明
本文基于经典的委托代理框架,用体现共赢的价值偏好参数(描述委托人关心自己与他人的程度)修改了委托人(运营商)的目标函数,并在代理人(服务提供商)的效用函数中引入隐性激励要素,集中考察了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之间显性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业务创新合同设计问题,进而分析了价值偏好参数、隐性激励的边际产出系数以及创新投入的外部性产出系数对合同参数、业绩以及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价值偏好参数可以协调各利益主体间的价值关系并有效控制代理成本,而隐性激励的边际产出系数以及创新投入的外部性产出系数则对显性激励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斯霞
中国传统文化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形式。其富有人生哲理的神话寓言、抒发情怀与理想的诗词歌赋、彰显人格魅力的伟岸身影、蕴含励志的动人事迹,这些无不在提供丰富德育思想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的德育带来了多样的文化形式。传统文化与隐性教育方式的结合研究,在新时期的高校德育中以期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教育 途径 高校德育 原则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启华 何晓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建民
日本英才教育政策及实践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精英主义教育阶段、低迷消沉阶段、反思与萌芽阶段、试点性阶段、显性化阶段。日本社会对"英才"有两种理解,一是具有"才能"的儿童,二是双重特殊学生(即学习障碍超常儿童)。基于此种理解,日本英才教育政策在经济、科技发展的倒逼下渐进性地突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育改革所确立的平等主义原则,以"才能"一词代替"英才"并将其纳入"个性"的范畴。当前,日本英才教育政策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以兼顾教育平等为重要特征,以科技和理科人才的培养为重点,以社会团体、半官方机
关键词:
英才教育 才能与个性 超级理科高中 日本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程现 李志青 孟宪超
厘清学徒制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路径对开发、继承和发展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创造具有重要价值。在SECI模型基础上,以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车身修复岗位的师徒互动过程为例进行质性研究,提出了学徒制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一是隐性知识的共同化模式——师徒分享隐性知识之路;二是显性知识的表出化模式——师徒创造新式概念之路;三是显性知识的联结化模式——嵌入已有知识网络之路;四是显性知识的内在化模式——知识迁移内化应用之路。借鉴“环境—主体因素—行为”三元交互决定模型,提出应围绕建构稳固的新型师徒关系、创设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条件、营造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加速推进隐性知识的传递效率,从而提升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育人效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王瑞 杨良初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指养老保险收不抵支产业赤字的潜在因素,或者说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制过程中必须填补的传统制度下的养老金欠账,这种欠账虽然近期不会马上转化为赤字,但随着“老人”和“中人”退休年龄的临近而逐步显性化。“老人”和“中人”的养老金欠账是形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主要内在因素,但是,制度本身的构建,如缴费率的高低、替代率的高低、结余资金的增值等都会影响隐性债务的大小,这些仍是形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内在因素;管理上的不善,则是形成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外在因素。如何减少直至消除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是我国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本文仅就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减少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提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席 靳玉乐
秉承实体性思维的实体课程观因自身存在着诸多难以克服或化解的困难与矛盾而面临着严峻的现代性危机。以杜威等人为代表的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课程理论提供了以过程为逻辑起点的崭新的课程愿景。走向过程的课程变革应打破"实体—属性"式的课程定性定位,超越囿于"简单位置"的课程壁垒,创设"过程取向"的课程实施路径。
关键词:
课程观 实体观 过程观 课程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