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3)
2023(5837)
2022(4686)
2021(4339)
2020(3608)
2019(7950)
2018(7357)
2017(14587)
2016(7535)
2015(8141)
2014(8116)
2013(7966)
2012(7335)
2011(6516)
2010(6738)
2009(6671)
2008(5578)
2007(4948)
2006(4287)
2005(4096)
作者
(20972)
(17558)
(17095)
(16611)
(11056)
(8408)
(7925)
(6716)
(6567)
(6229)
(5975)
(5876)
(5580)
(5555)
(5537)
(5488)
(5222)
(4981)
(4970)
(4898)
(4317)
(4225)
(4154)
(4037)
(3992)
(3933)
(3844)
(3651)
(3577)
(3508)
学科
(28491)
经济(28461)
(25211)
金融(25211)
(23887)
(22313)
银行(22306)
(21708)
管理(21214)
(20347)
企业(20347)
中国(15605)
方法(12753)
(11501)
数学(11378)
数学方法(11259)
中国金融(11078)
(10048)
(8560)
财务(8542)
财务管理(8529)
企业财务(8304)
地方(7579)
业经(7173)
(7015)
(6075)
(6063)
理论(5528)
(5517)
贸易(5507)
机构
学院(102402)
大学(101900)
(44777)
经济(43850)
管理(36851)
研究(34442)
中国(33530)
理学(31735)
理学院(31390)
管理学(30838)
管理学院(30658)
(23623)
(20339)
科学(19709)
财经(19063)
中心(18377)
(17420)
(17267)
(17113)
金融(16975)
(16966)
(16630)
银行(16050)
经济学(15735)
研究所(15437)
(15040)
财经大学(14674)
(14654)
经济学院(14366)
业大(14110)
基金
项目(69212)
科学(55062)
基金(52083)
研究(49228)
(45604)
国家(45230)
科学基金(39103)
社会(32999)
社会科(31607)
社会科学(31599)
基金项目(27165)
(26798)
自然(25099)
自然科(24621)
自然科学(24615)
自然科学基金(24203)
(22283)
教育(22218)
资助(21736)
编号(18494)
重点(15793)
(15523)
成果(15152)
(15150)
(15089)
(14981)
国家社会(14325)
创新(14208)
教育部(13607)
科研(13566)
期刊
(44019)
经济(44019)
研究(31472)
(28973)
金融(28973)
中国(19588)
(18764)
学报(17087)
(15653)
科学(14731)
管理(13646)
大学(13026)
学学(12600)
财经(10080)
农业(9447)
(8569)
经济研究(7982)
教育(7611)
技术(6807)
业经(6286)
理论(5757)
问题(5544)
实践(5167)
(5167)
中国金融(4914)
(4857)
(4773)
财会(4748)
(4697)
国际(4679)
共检索到157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农  匡桦  
正规金融的规范管理会产生"隐性约束"从而增加中小微型企业借贷过程中的交易成本,而由民间信用衍生的非正规金融则能有效降低这一成本,但民间信用的"声誉约束"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发挥作用。于是,在借贷双方有限理性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体系存在扩张边界,越过这一边界将极易爆发风险。基于交易成本构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以及借款者的均衡模型,刻画正规金融以及非正规金融规模扩张过程中风险导致交易成本变化,将能够解释非正规金融扩张边界和不同监管方式对非正规金融产生的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富有  匡桦  
与正规金融市场相比,非正规金融市场不仅资金价格高,而且不能保证时间和数量上的充足供给。现实中,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始终存在着非正规金融市场。通过对比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融资方式,发现正规金融固有的"隐性约束",将借款人克服"隐性约束"成本作为变量引入三方均衡,发现正规金融"隐性约束"对借款人具有挤出效应。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和运用Logit模型,从借款人自身条件出发,解释借款人是否愿意克服"隐性约束"以及在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间如何进行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盼文  曹协和  肖毅  李兴发  鄢斗  卢孔标  郭凯  丁攀  徐璐  王守贞  
2001~2012年,我国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呈快速扩张态势。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增加是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主导因素,这显示了经济增速放缓时期政府对经济的主导的特征。DSGE模型分析显示:我国政府性债务可持续性不断降低,财政风险极易传导至金融体系,不利金融稳定。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是根本,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增强政府性债务可持续性、防范主权债务风险的前提。短期内,亟需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性债务约束框架和债务风险化解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成友  孙涛  
使用2017年江苏和山东两省农户家庭调查数据,通过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构建多重处理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农户遭受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是否有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渠道信贷约束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其中,正规金融信贷约束使得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收入、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分别平均降低16.1%、14.2%和17.6%;非正规金融信贷约束使得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收入、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分别平均降低13.5%、12.1%和14.7%;混合金融信贷约束使得农户的生产经营性收入、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分别平均降低19.1%、16.8%和20.6%。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建梅  刘玲玲  
本文考察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约束对农户选择非正规金融的影响。基于农户调研,本文首先辨别农户受到的各种信贷约束,并将其与农户融资成本相结合,构建农户融资的理论模型。实证研究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比较各种信贷约束对选择非正规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和需求型信贷约束都显著地促进农户选择非正规金融。需求型信贷约束中,风险约束较大程度地促进农户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融资。研究结论对制定农村金融政策将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健  李林  
本文基于金融风险诱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视角,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财政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金融财政风险之间不是简单的单向传导,而是相互交织与相互叠加的关系。文章还通过对C银行三次增资扩股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现实案例,厘清了金融风险诱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路径: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减免未来税收,以未来土地收益作保、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将金融风险间接传递给政府财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与风险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明仪皓  刘巍  朱盈盈  
基于博弈双方"有限理性"的假设,本文构建了一个非正规金融和正规金融合作的进化博弈模型。研究发现,该动态博弈过程的结果有两个可能的进化稳定策略:其一是双方都选择"不合作",其二是双方都选择"合作"的最优进化稳定策略。为了增大该博弈过程收敛于最优进化稳定策略的可能性,我们认为,政府应该给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地位,同时搭建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联动平台,降低双方合作成本、增加合作效益。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侍孝康  陈革章  马清玲  
目前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非理性扩张积累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这是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要使这些城市商业银行回归理性之路以降低和化解金融风险,在提高其资本金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利率作为温和手段,干预其风险资产的上升,促使资本与风险资产的合理匹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忠阳  
应区别资本事前管理风险的作用和事后吸收损失的作用,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利用资本事前管理和控制风险,尤其是业务规模过度扩张所带来的风险2013年1月1日,新的资本管理办法正式生效,标志着我国银行业资本管理和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进入了历史性的新阶段。然而,多年来我国银行主要靠政府注资和不良资产剥离来摆脱低资本运行状态,近年中国式银行规模扩张再次暴露了银行业强烈的扩张冲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飞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弥补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财力不足而兴起。随着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大规模推开,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大肆扩张。本文在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原因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金融约束理论的视角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存贷款利率管制下,地方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一起分享这种金融约束政策创设的租金,并提示应警醒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尤其是道德风险因素;治本之策在于利率市场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信凯  刘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丹平  
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门槛效应模型的设计思路,实证检验了消费扩张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以及消费金融在两者关系中的约束效应。结果发现:消费扩张对流通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作用存在明显的规模与结构差异,其中消费升级产生了更为显著的经济促进作用,而消费规模对流通经济的线性影响效应并不显著。从非线性关系层面来看,消费金融在消费扩张对流通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约束效应,致使消费规模对流通经济的影响作用呈现出“倒L型”变化,而消费升级在消费金融的约束作用下呈现出阶梯上升式的正向经济影响。因此,在流通经济增长过程中,不仅要激发居民消费意愿,引导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还要关注金融行业内部的结构性调整,强化其在满足居民消费过程中的支持性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峥  吴晓斌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聂卓   刘松瑞   玄威  
<正>一、 引 言中国地方债问题受到学者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关注(Bai et al., 2016;张晓晶等,2019)。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存量为21.3万亿元。~((1))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同的测算显示其规模大致在20万—40万亿元之间(汪德华和刘立品,2019)。为了实现稳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目标,需要对地方债扩张的机制有深入的了解。已有文献指出,地方债扩张受地方政府多方面激励与约束的影响。一支文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匡桦  李富有  张旭涛  
农户作为农村地区资金主要需求者,资金主要来源于无(低)息的亲戚朋友借款和高利息的非正规金融市场借款,缺乏价格适当的借款途径。在隐性约束与声誉约束双重机制并存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入"隐性约束"和"声誉约束"变量,围绕农户借款选择行为构建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双重约束机制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通过实地调研问卷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农户自身特征,解释双重约束条件下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