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39)
- 2023(17717)
- 2022(15254)
- 2021(14385)
- 2020(11960)
- 2019(27333)
- 2018(26736)
- 2017(51164)
- 2016(27836)
- 2015(31228)
- 2014(30612)
- 2013(29721)
- 2012(26998)
- 2011(24430)
- 2010(24150)
- 2009(22217)
- 2008(21410)
- 2007(18884)
- 2006(16560)
- 2005(14328)
- 学科
- 济(105786)
- 经济(105635)
- 管理(82666)
- 业(77839)
- 企(66205)
- 企业(66205)
- 方法(48720)
- 数学(41359)
- 数学方法(40711)
- 农(29496)
- 中国(28945)
- 财(27994)
- 学(25539)
- 业经(25400)
- 制(21614)
- 技术(21057)
- 地方(20523)
- 理论(20335)
- 农业(19824)
- 贸(18849)
- 贸易(18838)
- 易(18295)
- 和(17536)
- 务(17130)
- 财务(17043)
- 财务管理(17001)
- 银(16868)
- 银行(16813)
- 环境(16248)
- 融(16211)
- 机构
- 大学(390435)
- 学院(387493)
- 管理(151200)
- 济(149113)
- 经济(145866)
- 理学(131003)
- 理学院(129531)
- 研究(128015)
- 管理学(127029)
- 管理学院(126320)
- 中国(93975)
- 京(82385)
- 科学(81020)
- 财(69980)
- 所(63483)
- 农(62377)
- 业大(58568)
- 研究所(58051)
- 中心(58042)
- 江(56556)
- 财经(56013)
- 范(53264)
- 师范(52711)
- 北京(51407)
- 经(50913)
- 农业(48834)
- 院(46960)
- 州(46272)
- 经济学(45081)
- 师范大学(42614)
- 基金
- 项目(269017)
- 科学(211310)
- 研究(197055)
- 基金(194444)
- 家(170149)
- 国家(168694)
- 科学基金(144577)
- 社会(123461)
- 社会科(116781)
- 社会科学(116750)
- 省(105537)
- 基金项目(102637)
- 自然(94014)
- 自然科(91829)
- 自然科学(91801)
- 教育(91296)
- 自然科学基金(90154)
- 划(89256)
- 编号(80530)
- 资助(78977)
- 成果(65802)
- 重点(60649)
- 部(58766)
- 创(57414)
- 发(57117)
- 课题(55681)
- 创新(53610)
- 科研(51380)
- 国家社会(50602)
- 教育部(50542)
- 期刊
- 济(162694)
- 经济(162694)
- 研究(113693)
- 中国(74457)
- 学报(65300)
- 科学(58908)
- 农(56970)
- 管理(56458)
- 财(54039)
- 大学(50014)
- 教育(48590)
- 学学(46809)
- 农业(39118)
- 技术(34466)
- 融(31264)
- 金融(31264)
- 财经(28252)
- 业经(27206)
- 经济研究(25562)
- 经(24177)
- 图书(22033)
- 问题(21183)
- 业(19918)
- 科技(19739)
- 版(19327)
- 技术经济(18388)
- 理论(18267)
- 现代(16890)
- 实践(16737)
- 践(16737)
共检索到562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馨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关键词:
隐性知识 解释学 研究现状 非主题性知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利 王千
促使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丰富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境中,依附于教师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共享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从个体、组织、技术、文化与机制五个层面入手,探讨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的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共享 转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闻钟 郭岚 廖方伟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关键。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隐性知识的传播者、接受者以及传播渠道共同构成的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而传播者的传播水平、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以及传播的渠道正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流程的桎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除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困境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大专院校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冬平 顾新
知识网络的困境在于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难以实现,而隐性知识的共享困境主要表现为:心理困境、能力困境和动力困境、组织结构困境、组织文化困境、组织间的信任困境、组织间文化距离困境、组织能力差异困境和组织间合作动力困境等。社会网络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一个视角,非正式网络可以弥补正式组织和正式网络的先天性不足,是克服知识网络中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林祥 李垣
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根据核心能力不可模仿特征 ,本文认为核心能力实质上就是隐性知识。核心能力是一个系统。这一结构由个体技能、组织知识和技能、管理系统、价值观与规范等四个维度组成。本文对核心能力的隐性知识结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核心能力 隐性知识 竞争优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海燕 姜明房
隐性知识理论为我们更全面认识"什么是知识"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对社区教育课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基于隐性知识的逻辑再先性、社区教育目标要求、社区教育个性化地位和独有价值的要求以及社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要求,结合现阶段社区教育课程现状,社区教育课程中培育社区居民的隐性知识应遵循以下路径:要给社区居民更多的实践和表达机会;注重教师与居民、居民与居民、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深度交流;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教师本人基于隐形知识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社区教育 课程 培育路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希 张华
虚拟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非常重要,但在隐性知识共享时遇到的如知识模糊性、学习能力差异、文化差异、信任缺乏等问题,探讨其给隐性知识共享带来消极影响,并为扫除隐性知识共享障碍,提出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建设合作新文化、建立新型学习制度等相应对策。
关键词:
虚拟企业 隐性知识共享 共享障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程现 李志青 孟宪超
厘清学徒制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路径对开发、继承和发展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创造具有重要价值。在SECI模型基础上,以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车身修复岗位的师徒互动过程为例进行质性研究,提出了学徒制隐性知识显性化路径:一是隐性知识的共同化模式——师徒分享隐性知识之路;二是显性知识的表出化模式——师徒创造新式概念之路;三是显性知识的联结化模式——嵌入已有知识网络之路;四是显性知识的内在化模式——知识迁移内化应用之路。借鉴“环境—主体因素—行为”三元交互决定模型,提出应围绕建构稳固的新型师徒关系、创设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条件、营造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组织环境三个方面加速推进隐性知识的传递效率,从而提升中国特色学徒制的育人效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祖卿
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消费者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在数据隐私保护市场结构性缺陷之下,私法和公法二元架构的传统维度使得数据隐私保护乏力。为了维护消费者在自由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下所应享有的各项利益,促进数字经济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反垄断法维度对数字市场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予以规制尤为必要。但是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数据隐私保护在反垄断法框架之内的自洽性面临着多重困境,其中包括:既有保护模式存在适用上的缺憾,侵犯数据隐私造成的损害难以评估以及量化,缺乏处理数据隐私利益与其他利益冲突的权衡方法。为此,反垄断法应合理、适度、灵活地介入数字市场中的数据隐私保护问题:一是根据侵犯数据隐私的行为类型,合理选择并优化保护模式;二是发展替代性的数据隐私保护分析工具,通过结合市场势力分析或引入数据隐私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来评估隐私损害;三是根据具体行为和情景来权衡相应法律领域中所涉利益的重要性,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利益权衡方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倩 程刚 王夫芹
文章剖析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内涵,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分别从员工、团队和企业层面分析了隐性知识共享对企业知识创新的价值。基于隐性知识共享构建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建立了知识创新的保障机制,以期在深入认识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
关键词:
知识创新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企业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峥 赵嵩正 王娟茹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集成利用组织中的隐性知识资源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知识集成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从知识吸收的角度出发,考察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将激励和组织氛围纳入研究框架,分析激励和组织氛围在知识吸收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然后在相关研究评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并构建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关系的理论模型,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树中
在阐述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对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及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并对知识创新的关键要素——创意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指出隐性知识转移不仅贯穿于知识创新的全过程,而且始终发挥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是知识创新形成的核心动力。在创意过程中,知识创新者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始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通过感知可以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和想象,然后通过知识整合形成创新方案。
关键词:
知识创新 隐性知识 转移 机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培林
针对"图书情报机构隐性知识互动研究能否引入互动过程分析理论(IPA)"这一问题,在分析BAles(1950)的IPA的基础上,从内在关联和外在关联两个方面探索图书情报机构隐性知识互动能否引入IPA。结果发现:从内在关联来看,图书情报机构隐性知识互动与IPA均以情绪反映为基础、以知识提供者与知识用户间的双向互动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从外在关联来看,IPA有助于提高图书情报机构服务者隐性知识共享的意愿,推动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解释图书情报机构的微观隐性知识互动。这些结果都证明,图书情报机构隐性知识转移可引入IPA。这些研究也为图书情报机构探索如何在信息服务过程中把握用户的潜在认知及情绪提供借鉴...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娟 徐媛媛 袁潇
在目前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时代,企业对员工个人创新行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文章基于11家企业184名被试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探索员工不同的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证明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回避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同时,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起间接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在目标取向和员工创新行为中间接作用的研究领域,也为创新驱动型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