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2)
2023(845)
2022(720)
2021(680)
2020(556)
2019(1251)
2018(1268)
2017(2228)
2016(1070)
2015(1115)
2014(1158)
2013(1119)
2012(1032)
2011(1144)
2010(1097)
2009(956)
2008(914)
2007(798)
2006(751)
2005(663)
作者
(3600)
(3037)
(2943)
(2717)
(1847)
(1373)
(1332)
(1184)
(1132)
(1006)
(960)
(958)
(948)
(937)
(907)
(904)
(897)
(839)
(833)
(815)
(792)
(756)
(718)
(703)
(676)
(669)
(663)
(651)
(628)
(621)
学科
管理(5385)
(4576)
企业(4576)
(4304)
(3824)
经济(3819)
技术(2576)
(2180)
技术管理(2133)
方法(1951)
理论(1935)
科学(1756)
(1638)
(1418)
(1385)
业经(1378)
经营(1313)
决策(1278)
计划(1256)
数学(1154)
科学技术(1138)
数学方法(1125)
研究(944)
知识(936)
(885)
贸易(885)
图书(881)
(874)
书馆(869)
图书馆(869)
机构
大学(19172)
学院(18037)
管理(9171)
理学(7939)
理学院(7866)
管理学(7779)
管理学院(7744)
(5906)
经济(5763)
研究(5165)
(3883)
科学(3479)
中国(3375)
信息(2837)
(2837)
师范(2811)
中心(2650)
(2640)
业大(2514)
(2424)
师范大学(2346)
(2342)
研究所(2244)
北京(2188)
(2160)
财经(2003)
(1966)
商学(1963)
图书(1949)
理工(1941)
基金
项目(13213)
科学(11039)
基金(10221)
研究(9775)
(9031)
国家(8965)
科学基金(8080)
社会(6413)
社会科(6167)
社会科学(6167)
基金项目(5722)
自然(5266)
自然科(5192)
自然科学(5191)
自然科学基金(5112)
(4729)
编号(4707)
成果(4385)
教育(4137)
(4040)
项目编号(3712)
资助(3342)
(3204)
(3039)
创新(2970)
国家社会(2863)
(2749)
研究成果(2562)
重点(2545)
人文(2536)
期刊
(5430)
经济(5430)
研究(3940)
图书(3480)
情报(3476)
管理(3304)
中国(3184)
学报(2914)
科学(2888)
教育(2105)
大学(2039)
书馆(2013)
图书馆(2013)
学学(1817)
理论(1796)
实践(1753)
(1753)
(1643)
(1582)
科技(1574)
技术(1462)
(1171)
论坛(1171)
工作(1154)
农业(1141)
情报工作(1113)
技术经济(1101)
财经(954)
(872)
业经(870)
共检索到25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德  程国平  
文章旨在探讨促进隐性知识的产生、识别与传播的途径以及措施。基于隐性知识的形成和特性,文章分析了隐性知识识别与获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对不同阶段、形态的隐性知识的挖掘、获取、转移方式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产生、传播的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征  孙虹  
隐性知识一般通过工作经验、技艺、组织文化等方式在工作人员的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践而得以表现。隐性知识的传播网络存在不对称现象,它是由许多的个体所组成。一般来说,网络密度,出度、入度中心势,中介中心势等是衡量隐性知识网络不对称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对隐性知识传播网络的反映也各有不同。文章通过平均场理论分析了隐性知识传播行为,构建起隐性知识网络传播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晨晖  张德鹏  
从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出发,根据创新顾客研发团队的特点,描述创新顾客获取隐性知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上,建立创新顾客研发团队隐性知识传播模型,分析影响创新顾客研发团队隐性知识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模型分析结果,指出优化隐性知识传播效果的途径。最后后,根据创新顾客研发团队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莎莎  程钧谟  
隐性知识作为一项创造性知识活动,它的产生同样依赖于高效的沟通。文章针对隐性知识两类载体的划分,提出了隐性知识直接交流的五种传播方式;对隐性知识的传播障碍和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并在一个企业以职能关系为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的基础上,构建了其隐性知识传播网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民选  
隐性知识是当代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中探讨的重大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文献研究,归纳隐性知识的本质与特性,阐明隐性知识的生成依据,探讨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提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教育知识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志红  徐平  薛大维  罗洪云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培林  
在分析隐性知识地图产生的必然性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机构中隐性知识转移的社会关系属性,分析推动信息机构隐性知识转移的隐性知识地图需满足的需求。结果发现,要促进信息机构的隐性知识转移,必须突出隐性知识的社会化,揭示知识主体能力,构建隐性知识主体的社会关系网络。基于此,隐性知识地图的构建需在确定研究领域的基础上,识别研究方向中的知识单元,最后确定研究者能力以及研究者间的关系网络。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明  徐佳  邓卫华  曹高辉  
文章从个体隐性知识的产生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借鉴认知心理学中的内隐学习理论揭示了个体隐性知识的产生机理,以此为基础利用认知心理学中的重复表征模型阐述了个体隐性知识显化的基本原理,进而构建了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产生与显化的螺旋运动模型,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用户隐性知识产生与显化的应用框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丽平  娄策群  苏玲  谢浩  雷兵  
[目的/意义]文章关注"淘宝村"这个特殊的群体,探究在淘宝村发展过程中隐性知识传播机理,以期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决策建议。[方法/过程]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河南省长葛市两个淘宝村岗李村和尚庄村进行深入调研,并获取第一手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淘宝村隐性知识传播与社会网络有紧密的联系,淘宝村隐性知识的传播符合SECI模型但同时受其自身的特性和技术含量的影响。[局限]研究的样本局限在河南省范围内,没有展开全国范围的调研。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桓恒  曹洋  
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松紧程度不仅对大类资产收益产生直接效应,还会通过市场情绪对大类资产收益产生间接效应。通过构建基于隐性知识传播的概念模型,探究了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情绪和大类资产收益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提出三个研究假说: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程度的提高会降低大类资产收益;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市场情绪高涨;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程度的提高会通过市场情绪高涨,进一步降低大类资产收益。在采用多种计量检验方法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后,检验结果都能很好地验证所提出的三个研究假说,研究结论能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施琴芬  吴祖麒  赵康  
本文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发现知识管理研究和实践中明显存在着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的倾向。这与隐性知识在知识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极不相称。本研究通过对知识的分类和对现有隐性知识概念的梳理,对隐性知识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界定,并认为隐性知识管理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隐性知识的识别、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以及隐性知识的保有和创新这三个大的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颖  娄成武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创新日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高校隐性知识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把握隐性知识的内涵,揭示隐性知识与知识创新、大学知识创新的关系,建立促使隐性知识升华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知识创新的关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峥  赵嵩正  王娟茹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集成利用组织中的隐性知识资源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知识集成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从知识吸收的角度出发,考察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将激励和组织氛围纳入研究框架,分析激励和组织氛围在知识吸收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然后在相关研究评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并构建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关系的理论模型,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员巧云  程刚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有合理、有效的运作机制。隐性知识交流符合透视原理,根据交换对象的区别,隐性知识交流中的透视变换分为:空间透视变换、时间透视变换、期望透视变换和知识关联透视变换。隐性知识交流的透视变换规则在于知识主体更倾向于和时空上接近、知识关联密切的客体交流隐性知识,而且交流带来的期望满足程度越高,效果越好。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普  李志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