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5)
- 2023(17730)
- 2022(15325)
- 2021(14337)
- 2020(12263)
- 2019(27661)
- 2018(27327)
- 2017(52074)
- 2016(28715)
- 2015(32004)
- 2014(31249)
- 2013(30709)
- 2012(27986)
- 2011(25359)
- 2010(25366)
- 2009(23599)
- 2008(23089)
- 2007(20256)
- 2006(17807)
- 2005(15680)
- 学科
- 济(107495)
- 经济(107344)
- 管理(89392)
- 业(82613)
- 企(71093)
- 企业(71093)
- 方法(50807)
- 数学(43717)
- 数学方法(43086)
- 财(30321)
- 中国(29207)
- 农(27871)
- 学(25358)
- 业经(25288)
- 制(24138)
- 技术(22163)
- 地方(20168)
- 贸(19489)
- 贸易(19472)
- 理论(19463)
- 务(18930)
- 易(18909)
- 财务(18849)
- 财务管理(18814)
- 农业(18544)
- 银(17979)
- 银行(17908)
- 企业财务(17848)
- 和(17547)
- 行(17009)
- 机构
- 大学(401252)
- 学院(398091)
- 管理(157658)
- 济(153866)
- 经济(150497)
- 理学(136991)
- 理学院(135400)
- 管理学(132645)
- 研究(132329)
- 管理学院(131927)
- 中国(98428)
- 京(85471)
- 科学(84957)
- 财(72707)
- 农(69633)
- 所(66983)
- 业大(63928)
- 研究所(61162)
- 中心(60055)
- 江(59077)
- 财经(57428)
- 农业(54823)
- 北京(53541)
- 经(52218)
- 范(51590)
- 师范(50962)
- 院(48078)
- 州(47581)
- 经济学(45872)
- 技术(42814)
- 基金
- 项目(277272)
- 科学(217536)
- 基金(201158)
- 研究(197259)
- 家(177755)
- 国家(176278)
- 科学基金(150903)
- 社会(124122)
- 社会科(117598)
- 社会科学(117570)
- 省(109566)
- 基金项目(106752)
- 自然(100422)
- 自然科(98137)
- 自然科学(98109)
- 自然科学基金(96349)
- 划(92276)
- 教育(91210)
- 资助(82642)
- 编号(79081)
- 成果(63791)
- 重点(62383)
- 创(60716)
- 部(60008)
- 发(57838)
- 创新(56176)
- 课题(54898)
- 科研(53182)
- 计划(51561)
- 大学(51388)
- 期刊
- 济(165787)
- 经济(165787)
- 研究(114079)
- 中国(81595)
- 学报(70634)
- 农(62232)
- 科学(61789)
- 管理(59678)
- 财(55987)
- 大学(52910)
- 学学(49773)
- 教育(46138)
- 农业(42269)
- 技术(34258)
- 融(33539)
- 金融(33539)
- 财经(27983)
- 业经(27297)
- 经济研究(26695)
- 经(23932)
- 业(22770)
- 科技(21902)
- 图书(21858)
- 问题(21170)
- 版(20016)
- 技术经济(19402)
- 理论(18950)
- 业大(18677)
- 统计(17779)
- 实践(17336)
共检索到58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燕 钱慧池 王楠
在知识经济和创新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内外环境变革的双重压力,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隐性知识是影响企业知识演进的关键基础,知识型员工是企业知识文化的载体和创新升级的源泉,具有强烈的内在激励响应动机,越轨创新则是员工在内在积极心理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主动创新行为,因此,研究隐性知识共享是否以及如何促进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是值得现代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运用社会认知理论,结合“认知—动机—行为”传导机制,探讨隐性知识共享、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工作繁荣与越轨创新的作用边界,采用层次回归分析、Bootstrap法,基于494份知识型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隐性知识共享正向影响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繁荣在二者内在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和工作繁荣在隐性知识共享与越轨创新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燕 钱慧池
应用资源保存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工作嵌入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并分析建设性责任知觉和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在两者间的内在作用机制。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和Bootstrap法,对324份知识型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发现:工作嵌入对越轨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在工作嵌入与越轨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建设性责任知觉在工作嵌入与越轨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建设性责任知觉与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在工作嵌入对越轨创新的作用路径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涂婷婷 赵琛徽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和工作重塑在远程办公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间的多重链式中介效应,通过403份两阶段有效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远程办公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角色宽度自我效能与工作重塑在远程办公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中既分别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共同起到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宁 刘瑶瑶 刘伟 张谦 于玲玲
寻求反馈能帮助个体获取认知与情感资源,进而促进员工创新。但寻求不同性质的反馈能否通过获取矛盾性评价引发思维的深层演进,进而激发越轨创新还有待探索。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探讨寻求反馈性质对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寻求正、负向反馈均能通过自我反思激发越轨创新,且相较于“低正向寻求—低负向寻求”,“高正向寻求—高负向寻求”对自我反思的影响更为显著;(2)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正向调节寻求负向反馈与自我反思间关系;(3)角色宽度自我效能和创新资源结构性紧张的交互显著调节寻求正、负向反馈与自我反思间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勇 彭纪生
基于394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数据,从信任角度分析了员工负责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主管信任和同事信任对负责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在主管信任和同事信任与负责行为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但是在组织信任与负责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娟 徐媛媛 袁潇
在目前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时代,企业对员工个人创新行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文章基于11家企业184名被试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探索员工不同的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证明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绩效回避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同时,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影响,目标取向通过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对员工创新行为起间接作用。该研究结论进一步拓展了隐性知识共享行为在目标取向和员工创新行为中间接作用的研究领域,也为创新驱动型组织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云超 屠兴勇
越轨创新对员工个体价值实现和企业创新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如何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触发员工越轨创新,亟待学界给出建设性意见。基于工作特征理论和期望价值理论,构建一个总效应调节模型,旨在解释感知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的影响效果、内在机制和情境约束条件。运用受约束的非线性模型对318份员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感知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存在正向影响作用,自我反思在工作复杂性与越轨创新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自我创新期待在工作复杂性对知识型员工越轨创新的整个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马灿 周文斌
本文根据创造力成分理论,构建了全情景支持对技能型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通过使用Bootstrap法对21个单位的253份技能型员工的问卷分析发现:全情景支持对技能型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效能感与工作投入分别在全情景支持对技能型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新效能感与工作投入在全情景支持对技能型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华伟
利用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 148名学术型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分析知识共享对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博士生知识共享水平较高,学习投入有待提升,科研效能感明显不足,发展型科研创新能力略有提高,任务型科研创新能力稍微下降。博士生知识共享显著正向影响学习投入、科研效能感及科研创新能力。博士生学习投入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完全中介效应,学习投入及科研效能感在知识共享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关系上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为促进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大学要重视博士生知识共享的价值及作用,疏通知识传播渠道;创设良好培养环境,强化博士生学习投入;增强博士生科研效能感。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龙均 龙静 柳汝泓 万文海
员工通过越轨创新带来的拓荒式创新成果在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文献还未从动机视角研究越轨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整合了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这一组认知要素,并从动机视角引入绩效趋近目标导向作为中介,探讨其对越轨创新行为的影响。来自53家科技型企业的468份三时间节点的员工数据表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有促进作用;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的双高组合比双低组合更容易驱动越轨创新行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的一致性组合比不一致性组合更容易驱动越轨创新行为;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的高低组合比低高组合更容易驱动越轨创新行为;员工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感主要通过形成绩效趋近目标导向进而影响越轨创新行为;差错管理氛围能正向调节绩效趋近目标导向的中介作用。本研究在越轨创新行为形成机制的研究上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企业如何驱动员工越轨创新行为提供了实践指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云梅 张见欢 刘巧
本研究从资源保护角度出发,分析了辱虐管理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关联性,从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主义、韧性四个层面探寻辱虐管理如何影响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研究表明:辱虐管理对员工隐性知识共享存在负向效用;心理资本在辱虐管理和隐性知识共享中存在完全中介效果;辱虐管理在心理资本中介的基础上,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间接作用。因此,改善企业领导行为,减少辱虐管理的发生,增强心理资本水平可以较好的提高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并帮助企业提高整体效能和竞争优势。
关键词:
辱虐管理 心理资本 隐性知识共享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博 赵金金 于水仙
针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产生机制,通过构建被中介的调节模型来检验组织变革情境下目标取向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新生代员工的调研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做逐项检验。结果显示:证明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学习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过程受到证明目标取向的调节作用,并且职业倦怠会在学习目标取向与证明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交互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并丰富和延伸了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范畴,还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引导新生代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屠兴勇 郭娟梅
员工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批判性反思被视为是决定员工创新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但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关于这种关系的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对现有研究缺口的认识,本文基于自我调节理论和知识分享理论,构建了包括调节环节的中介效应概念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批判性反思与员工创新行为显著正相关,知识分享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自我效能感在批判性反思与知识分享之间起调节作用。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调节中介效应模型能够更好解释批判性反思对员工创新行为作用的机理,不仅丰富和拓展了组织管理的相关研究范围,也对员工创新管理实践提供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倩 程刚 王夫芹
文章剖析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内涵,探讨了两者的关系,分别从员工、团队和企业层面分析了隐性知识共享对企业知识创新的价值。基于隐性知识共享构建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建立了知识创新的保障机制,以期在深入认识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知识创新。
关键词:
知识创新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企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春阳 徐岩 丁堃
根据幸福人假设,从社会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两个视角构建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拔靴法等对350名知识型员工的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交互关系对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贡献意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社会幸福感与职业幸福感均在社会交互关系对隐性知识贡献意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两者的中介效应没有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