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2)
2023(7814)
2022(6788)
2021(6577)
2020(5671)
2019(13326)
2018(13344)
2017(25844)
2016(14177)
2015(15944)
2014(16077)
2013(15430)
2012(14144)
2011(12783)
2010(13070)
2009(12076)
2008(12099)
2007(10925)
2006(9510)
2005(8541)
作者
(42035)
(34939)
(34779)
(33253)
(22223)
(17115)
(15873)
(13883)
(13110)
(12639)
(12022)
(11835)
(11252)
(11184)
(10770)
(10729)
(10544)
(10363)
(10176)
(9974)
(8847)
(8755)
(8632)
(7993)
(7919)
(7898)
(7842)
(7650)
(7327)
(7051)
学科
(56039)
经济(55979)
管理(43628)
(39219)
(34937)
企业(34937)
方法(30141)
数学(26179)
数学方法(25532)
(14047)
中国(13014)
理论(12417)
(12332)
(12331)
业经(11881)
技术(10704)
(9979)
(9737)
贸易(9728)
(9473)
(9306)
地方(8996)
(8403)
(8360)
(8340)
财务(8314)
财务管理(8289)
(8003)
银行(7990)
农业(7889)
机构
大学(203329)
学院(201733)
管理(80297)
(74141)
经济(72331)
理学(69597)
理学院(68790)
管理学(67032)
管理学院(66663)
研究(64677)
中国(47943)
科学(43445)
(43278)
(33964)
(33730)
(33439)
业大(31689)
研究所(30632)
中心(30489)
(30366)
财经(27335)
(27138)
北京(26846)
农业(26845)
师范(26815)
(24791)
(24666)
技术(23454)
(23224)
经济学(21371)
基金
项目(138169)
科学(108999)
基金(100270)
研究(96154)
(88864)
国家(88205)
科学基金(76096)
社会(59513)
社会科(56403)
社会科学(56384)
(55052)
基金项目(52518)
自然(52192)
自然科(51183)
自然科学(51169)
自然科学基金(50246)
(46496)
教育(46358)
资助(42829)
编号(38800)
成果(31750)
重点(31194)
(29840)
(28929)
(27705)
创新(26935)
课题(26810)
科研(26670)
计划(26540)
教育部(25414)
期刊
(77939)
经济(77939)
研究(52979)
中国(41539)
学报(35149)
科学(31913)
管理(30785)
(29825)
(26402)
大学(26197)
教育(26093)
学学(24469)
技术(20422)
农业(20417)
(15196)
金融(15196)
财经(13299)
统计(12982)
图书(12635)
业经(12450)
经济研究(12392)
(12155)
(12062)
(11442)
技术经济(11150)
决策(10717)
科技(10681)
(10345)
问题(9549)
理论(9176)
共检索到292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军  张立柱  
为了帮助组织了解员工在隐性知识交流网络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员工重要性评价模型。首先,对隐性知识交流网络中节点(即员工)出度与节点重要性之间的关系、节点入度与节点重要性之间的关系,知识源与节点重要性之间的关系、中介中心性与节点重要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员工重要性评价模型。最后讨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敏  孙东亮  李杨  姚伟  张秀  熊丽  
[目的]针对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问题,构建了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模型,引导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交流;[过程]对隐性知识的分类及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的障碍类型,针对性地提出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方式及交流的要素,然后构建了模型;[结论]通过任务、事件或者话题导向将网络成员链接起来,在处理网络成员关系时,可以采用社群协调者的方式,协调网络成员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开放、互信和便捷,促进沟通与交流,进而形成隐性知识的潜移默化。[局限]需要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征  孙虹  
隐性知识一般通过工作经验、技艺、组织文化等方式在工作人员的头脑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践而得以表现。隐性知识的传播网络存在不对称现象,它是由许多的个体所组成。一般来说,网络密度,出度、入度中心势,中介中心势等是衡量隐性知识网络不对称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对隐性知识传播网络的反映也各有不同。文章通过平均场理论分析了隐性知识传播行为,构建起隐性知识网络传播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利军  蒋祖华  李心雨  
针对知识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隐性判据单一问题,提出知识多阶隐性特征,从知识是否可见的单一判据逐阶扩展到结果、过程、情景等多个维度,对隐性知识进行更加明确清晰的界定和划分。然后,基于知识多阶隐性特征,从二维视角研究隐性知识从完全隐性到完全显性演变过程,提出经验类隐性知识演变二维体系模型,进而详细论述演变模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的多阶内涵和特征。最后,通过企业实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表征、获取、共享等应用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员巧云  程刚  
隐性知识的显性化需要有合理、有效的运作机制。隐性知识交流符合透视原理,根据交换对象的区别,隐性知识交流中的透视变换分为:空间透视变换、时间透视变换、期望透视变换和知识关联透视变换。隐性知识交流的透视变换规则在于知识主体更倾向于和时空上接近、知识关联密切的客体交流隐性知识,而且交流带来的期望满足程度越高,效果越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金  刘博  
作为典型的员工自愿行为,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这对构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如其字面含义一样相互对立是本研究拟解答的关键问题。笔者选取24家企业的320位知识型员工为调研对象,以诺莫网络为主导逻辑,从隐性知识、知识主体和组织三个视角筛选出五个前置因素,并选择知识溢出这一后果变量,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构念。就前置因素而言,在隐性知识层面上,知识黏性会促进员工沉默而抑制隐性知识共享;在知识主体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金  刘博  
作为典型的员工自愿行为,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这对构念之间的关系是否如其字面含义一样相互对立是本研究拟解答的关键问题。笔者选取24家企业的320位知识型员工为调研对象,以诺莫网络为主导逻辑,从隐性知识、知识主体和组织三个视角筛选出五个前置因素,并选择知识溢出这一后果变量,运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分析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构念。就前置因素而言,在隐性知识层面上,知识黏性会促进员工沉默而抑制隐性知识共享;在知识主体层面上,面子需要对隐性知识共享和员工沉默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则会促进隐性知识共享而抑制员工沉默;在组织层面上,人际信任、组织自尊均促进隐性知识共享。就后果变量而言,隐性知识共享会促进知识溢出,而员工沉默则抑制知识溢出。研究结果厘清了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共享与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为该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框架,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情境下提升员工的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芳  瞿静  
首先,回顾社交网络和隐性知识共享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分析隐性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社交网络的隐性知识共享模式,并以A咨询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检验"模式"的效度;最后提出基于社交网络的隐性知识共享对策,如:建立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创建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网络平台,营造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胡泽平  
隐性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转移过程、转移因素和转移绩效既各成体系,又是隐性知识管理系统的一个配套环节。借助于对SECI模型的推理,演化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转移过程体系;由于隐性知识特性、知识转移者和知识管理方的各个因子在转移过程中交叉结合,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呈现差异化;引入平衡记分卡,从知识增长、教师能力提升和组织发展三个维度设立转移绩效的KPI体系有利于隐性知识管理的实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倩  程刚  
文章剖析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分类,并基于SECI理论和知识沟通理论,构建了个体、团队和企业整体的隐性知识共享模型,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以期在更深入地认识隐性知识共享过程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喻登科  李亚平  周荣  
隐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隐性知识共享过程需以社会网络为载体,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分析隐性知识共享的社会心理学基础,系统研究隐性知识共享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基础因素、激励因素、控制因素、行为因素和目标因素,进而剖析社会心理与隐性知识共享的双向互动机理,构建基于社会心理的隐性知识共享理论模型,对于从社会心理角度把握隐性知识共享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晓云  温有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隐性知识更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如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共享的显性知识,为企业和个人服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给出了一个“手机设计原理的本体知识库”,实验证明本方法可以提高隐性知识转换速度,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孟庆良  邹农基  陈晓君  倪自银  
针对当前数据挖掘技术更多注重算法开发和模式规则的提取,忽略交易背后的人为因素的缺陷,结合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Kano模型的客户知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框架,可以依据显性化的客户知识,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具有相同效用模式的客户开发新产品或采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绩效,实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行、有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捷  靖继鹏  
简要介绍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揭示转化规律,促进企业创新;企业隐性知识类型不同,则转化规律和过程不同。在此基础上,对企业隐性知识进行分类,提出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理,分析不同类型隐性知识转化的焦点障碍与适用的转化方法,针对企业不同类型的隐性知识分别构建转化模型,并进行解释。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博  赵金金  于水仙  
针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产生机制,通过构建被中介的调节模型来检验组织变革情境下目标取向对新生代员工隐性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基于新生代员工的调研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做逐项检验。结果显示:证明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学习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此过程受到证明目标取向的调节作用,并且职业倦怠会在学习目标取向与证明目标取向对隐性知识共享的交互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为隐性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并丰富和延伸了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范畴,还为企业管理者有效引导新生代员工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提供了实践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