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52)
- 2023(2124)
- 2022(1730)
- 2021(1694)
- 2020(1413)
- 2019(3084)
- 2018(2920)
- 2017(5346)
- 2016(2769)
- 2015(3021)
- 2014(2921)
- 2013(2837)
- 2012(2714)
- 2011(2581)
- 2010(2600)
- 2009(2311)
- 2008(2263)
- 2007(2196)
- 2006(2104)
- 2005(1852)
- 学科
- 管理(13803)
- 业(11931)
- 企(11278)
- 企业(11278)
- 济(9908)
- 经济(9889)
- 税(7346)
- 税收(6917)
- 收(6894)
- 技术(4712)
- 方法(4388)
- 财(4123)
- 技术管理(3855)
- 学(3807)
- 人事(3729)
- 人事管理(3728)
- 业经(3247)
- 数学(3188)
- 数学方法(3149)
- 划(2789)
- 和(2743)
- 策(2734)
- 农(2441)
- 理论(2415)
- 经营(2314)
- 中国(2306)
- 决策(2163)
- 计划(2141)
- 务(2108)
- 财务(2105)
- 机构
- 大学(45096)
- 学院(43592)
- 管理(19632)
- 理学(17412)
- 理学院(17210)
- 管理学(16909)
- 管理学院(16835)
- 济(16181)
- 经济(15815)
- 研究(12897)
- 中国(9604)
- 财(9514)
- 京(9187)
- 科学(8757)
- 财经(7240)
- 农(7053)
- 业大(6923)
- 经(6611)
- 江(6564)
- 所(6554)
- 研究所(5893)
- 中心(5863)
- 农业(5595)
- 财经大学(5467)
- 北京(5400)
- 州(5296)
- 范(5204)
- 商学(5146)
- 师范(5131)
- 商学院(5088)
- 基金
- 项目(30365)
- 科学(25002)
- 基金(23679)
- 家(21025)
- 研究(20881)
- 国家(20860)
- 科学基金(18585)
- 社会(13990)
- 社会科(13310)
- 社会科学(13308)
- 基金项目(12857)
- 自然(12740)
- 自然科(12528)
- 自然科学(12525)
- 自然科学基金(12326)
- 省(11281)
- 划(9576)
- 教育(9334)
- 资助(8824)
- 编号(8481)
- 创(7157)
- 成果(7135)
- 创新(6641)
- 部(6591)
- 重点(6389)
- 项目编号(6284)
- 国家社会(6063)
- 教育部(5776)
- 制(5764)
- 科研(5741)
共检索到64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峥 赵嵩正 王娟茹
从知识吸收的视角出发,探索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将激励纳入研究框架,分析激励在知识吸收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西安等5个地区227份问卷调研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对知识集成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激励程度越高,知识吸收对知识集成的正向影响就越强,进而降低了隐性知识对知识集成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集成 知识吸收 激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迪 刘婷
团队成员激励是影响团队创造力提升的重要变量之一。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团队成员激励的个体成长与晋升、团队环境与气氛维度对团队知识创造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团队成员的工作环境与物质奖励维度对团队知识创造的知识内隐化、外显化、组合化维度的影响显著,对知识社会化维度的影响不显著。知识隐性程度部分调节团队成员激励对团队知识创造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伟 于吉萍 张善良
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外部资源约束情境下,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成长与发展变得愈发重要。从心理授权视角出发,探讨了授权型领导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关系,并以角色认同与自我归类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与职场友谊在以上关系中的作用。基于276份"主管-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果;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授权型领导与隐性知识分享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职场友谊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与隐性知识分享间的关系,即职场友谊水平越高,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正向作用越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帆 章蕾
现行的关于知识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自然属性:如隐性程度、可编码程度等。但是知识除了具有自然属性之外,还有着其重要的社会属性:如知识的所有权。关于知识的所有权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已有少数学者做了理论推演或是实证研究。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冲突的,而且他们对于知识的所有权概念的界定也是多样的。文章运用实证分析的办法,试图揭示感知的知识所有权的本质,并探讨其对个体知识共享的影响,以期对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志远 王定华
员工知识分享是企业实施客户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有效利用内部知识资源的基础。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机制使员工更加有意愿参与分享知识的活动,藉由员工无私的分享,达到知识的散布及学习,快速提升员工的能力及问题发生时处理的态度,从而改善组织的知识分享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峥 赵嵩正 王娟茹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集成利用组织中的隐性知识资源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知识集成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从知识吸收的角度出发,考察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将激励和组织氛围纳入研究框架,分析激励和组织氛围在知识吸收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然后在相关研究评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命题并构建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关系的理论模型,最后指出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豪 曾剑秋 沈孟茹 Zulfiqar Hussain Pathan
论文基于信息通信产业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隐性知识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向与外向开放式创新均对创新绩效起到正向影响作用;组织的隐性知识在两种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均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根据实证结果,建议企业从外部获取创意的同时积极通过授权等途径将技术、专利外部商业化,并注重隐性知识的获取与积累,从而放大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及建议同样适用于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开放式创新 创新绩效 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豪 曾剑秋 沈孟茹 Zulfiqar Hussain Pathan
论文基于信息通信产业的调查数据探讨了隐性知识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内向与外向开放式创新均对创新绩效起到正向影响作用;组织的隐性知识在两种开放式创新过程中均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根据实证结果,建议企业从外部获取创意的同时积极通过授权等途径将技术、专利外部商业化,并注重隐性知识的获取与积累,从而放大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及建议同样适用于其他知识密集型产业。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开放式创新 创新绩效 调节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灿辉 安立仁
文章基于期望理论研究经济奖励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识别认知风格、知识隐性程度及两者的交互对经济奖励与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对400余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奖励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与创新者相比,适应者对经济奖励更敏感;知识隐性程度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随着知识隐性程度的增加,经济奖励对知识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减弱;认知风格与知识隐性程度的交互的调节作用也得到验证。随着个体认知风格越来越偏向创新者,知识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炎 杨笑然 阎瑞雪 栗铮 齐念念
国有制造企业作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国家重点关注领域。基于知识基础观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166名国有制造企业研发团队成员的调查研究,探究知识共享对新产品开发绩效影响过程中,知识重用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和知识重用均正向影响新产品开发绩效;知识共享正向影响知识重用;知识重用完全中介知识共享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吸收能力对知识共享与知识重用的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红梅 王华 张同建
隐性知识转化正成为知识管理和知识转化研究的焦点,核心目标是实现对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现有的研究局限于目标激励、期望激励、需求激励、公平激励等内容型激励和过程型激励的实施,忽视了强化型激励在隐性知识转化中的作用。斯金纳强化激励理论为隐性知识转化的深化构建了新的平台。正向正强化激励、负向正强化激励、负向负强化激励、正向负强化激励对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知识内隐化均存在着现实性的激励作用。这些激励路径的微观阐释开辟了隐性知识转化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大为 汪克夷 李俏
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发生前、中、后的各项成本,然后通过将激励理论、知识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相结合,探讨了知识源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各项需要,并明确了企业个人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应的分析结果设计了促进知识源转移知识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转移 知识源 激励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民选
隐性知识是当代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中探讨的重大问题。本文力图通过文献研究,归纳隐性知识的本质与特性,阐明隐性知识的生成依据,探讨隐性知识的显现可能,提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教育知识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公广 施杰
为探讨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的作用机理,在回顾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构建组织惰性、吸收能力、市场知识转移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层次回归法,通过SPSS19.0和AMOS17.0两种统计分析软件,对165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组织惰性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市场知识转移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惰性对吸收能力及其维度有显著负向影响,吸收能力及其各维度在组织惰性与市场知识转移效果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对促进战略联盟企业间的市场知识转移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春晓 李春艳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从组织联结强度视角提出与文化创意产业建立跨产业强组织联结和弱组织联结影响合作企业创新绩效及其拥有的知识异质性和吸收能力对此影响产生双重调节作用的理论假设,构建理论模型。运用228家与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跨产业合作创新的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验证,得出研究结论为:跨产业弱组织联结对创新绩效产生积极而显著的影响,而跨产业强组织联结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知识异质性对跨产业强组织联结、弱组织联结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都是积极而显著的;吸收能力对跨产业强组织联结、弱组织联结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吸收能力视角下隐性知识共享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以物流业为例
企业产学研主体地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与双元情境的调节作用
企业网络嵌入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网络权力的中介作用及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竞争优势感知、个人声誉激励与知识工作者的内生动机:以知识的隐性程度为调节变量
CEO股票期权激励与并购决策关系研究——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和CEO过度自信的调节作用
吸收能力与流程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知识产权风险的调节作用
服务外包如何影响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绩效?——运营经验和运营能力的调节作用
隐性知识转移的不完全合约激励措施研究——基于经济人假设与互惠性假设条件下的对比性博弈均衡分析
强化激励、隐性知识转化与组织创造力的相关性——基于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型团队的数据检验
高管激励与现金流操控关系及调节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