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2)
2023(9325)
2022(7152)
2021(6568)
2020(5407)
2019(11791)
2018(11947)
2017(22570)
2016(12646)
2015(13820)
2014(14094)
2013(13552)
2012(12325)
2011(11228)
2010(11210)
2009(10413)
2008(10594)
2007(9619)
2006(8661)
2005(8057)
作者
(39913)
(33114)
(32810)
(31360)
(21170)
(16094)
(14896)
(12840)
(12559)
(12016)
(11486)
(11413)
(11092)
(10774)
(10648)
(10178)
(10127)
(9860)
(9777)
(9745)
(8352)
(8282)
(8254)
(7647)
(7628)
(7480)
(7460)
(7327)
(6903)
(6745)
学科
(49065)
经济(49009)
管理(33697)
(30875)
(24395)
企业(24395)
方法(20214)
数学(16094)
数学方法(15774)
中国(15030)
(14146)
(13756)
业经(12345)
(10977)
理论(10289)
农业(10142)
地方(9899)
(9430)
(8567)
(8143)
(7781)
银行(7749)
环境(7461)
(7398)
金融(7397)
(7391)
(7039)
财务(7007)
技术(7004)
资源(7001)
机构
学院(182465)
大学(182182)
研究(67972)
(65482)
经济(63831)
管理(63496)
理学(53911)
理学院(53154)
管理学(51741)
管理学院(51411)
中国(50278)
科学(46906)
(40928)
(37356)
(36520)
研究所(33578)
(31196)
中心(30181)
业大(29852)
农业(29745)
(29085)
(27106)
师范(26693)
北京(26017)
(24884)
财经(24779)
(23669)
(22550)
(22186)
师范大学(21509)
基金
项目(124079)
科学(96037)
基金(89075)
研究(84383)
(81537)
国家(80884)
科学基金(67239)
社会(52526)
社会科(49763)
社会科学(49747)
(49112)
基金项目(46627)
自然(45737)
自然科(44566)
自然科学(44544)
自然科学基金(43747)
(41874)
教育(38416)
资助(37729)
编号(32894)
重点(28911)
(27772)
成果(26827)
(25967)
计划(24696)
(24498)
科研(24088)
课题(23744)
创新(22984)
国家社会(22388)
期刊
(75578)
经济(75578)
研究(49395)
中国(39644)
学报(37598)
(34320)
科学(32802)
大学(26694)
学学(25008)
管理(23965)
(23722)
农业(23580)
教育(20862)
(14879)
金融(14879)
技术(14424)
(13084)
业经(12470)
财经(12013)
经济研究(11921)
图书(11173)
资源(10685)
(10450)
(10195)
问题(10147)
业大(9896)
(9109)
科技(8586)
书馆(8155)
图书馆(8155)
共检索到275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辅东  肖曾艳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是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的总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类型、特征和支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三大内在动力。提出了“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四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本文主要从旅游的被吸引性特征出发讨论旅游资源概念的实质。本文的结论是,目前已形成共识的旅游资源概念局限于狭义旅游概念,其实指的是旅游吸引物的来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清廉  
近几年在一些旅游和旅游地理学的著作或论文中,常常提到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两术语,同时在旅游地理教学中也会遇到如何正确讲解其含义,但是,由于目前各位学者的认识有所出入,因而其概念往往含糊不清。当前统一对这两个术语的认识,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晋峰  
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体验都是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但是,国内旅游学术界对这些概念的认识还没有取得共识。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的基础上,从旅游现象的"旅游系统"本质出发,构建并应用TNPRE关系模型,从相互区别与联系的视角对四个概念的定义进行了完善。核心观点为: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技术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是旅游吸引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旅游吸引物是与客源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技术具有显著差异、且能对客源地潜在游客产生旅游吸引力的目的地事物或现象。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自然和社会中凡能对客源地产生强烈的旅游吸引力,吸引到的游客规模能达到旅游业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千  黄远水  
本文在考察不同旅游资源概念及相关论述后,提出旅游资源概念应坚持的几点共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中存在的若干分歧,着重讨论了4个问题:(1)旅游资源是否必须已为旅游业所利用;(2)如何理解旅游资源的潜在性;(3)劳务算不算旅游资源;(4)人力、市场等要素应否视为旅游资源。文章逐一分析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同时,为探讨更进一步深入,建议将旅游资源和旅游业资源两个概念进行区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毛卫东  黄震方  杨春宇  
社会旅游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类型,但对其定义和范畴一直争议颇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理论发展。本文提出以"产生时间的当代性"和"旅游功能的非主体性"作为辨析社会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通过与当代的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分析,归纳了社会旅游资源具有状态的变动性、表现的隐蔽性、范畴的广泛性和载体的人类性四大基本特征,并以设施、事件、人物、活动、环境等指标构建其内容体系。本文认为,社会旅游资源与人的社会性资源范畴的拓展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高度契合,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旅游资源类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立生  
旅游资源概念的混乱,给我们的研究和运用带来了诸多的不便。鉴于这种情况,本文在对已有的旅游资源概念及属性分析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对旅游资源概念的评述及属性的研究,得出了以下有益的结论:弄清了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给出了旅游资源的概念;提出了旅游资源谱系的概念,并以旅游资源谱系图的形式给予了展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小琴  
针对目前森林旅游资源概念及术语名称不统一的现状,在对有代表性的几个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分析并界定森林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与内容,进而从森林旅游者的角度提出森林旅游资源的概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静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的地理地貌和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即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会利  
我国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将会为乡镇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当前,我国欠发过地区的乡镇旅游产业耦合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小,聚集程度低;产业关联少,专业化程度低;集群网络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佳,创新能力薄弱几个方面。针对这些产业发展问题,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从完善乡镇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乡镇旅游产业适应力;创新乡镇旅游产业模式及优化乡镇旅游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安定  
在当前社会,旅游开发已经成为推动我国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很多隐形的旅游资源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而转变为显性旅游资源。目前,我国正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两大产业能够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在本文中,笔者从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入手,总结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升产业耦合下乡村隐性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会利  
我国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将会为乡镇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当前,我国欠发过地区的乡镇旅游产业耦合度较低,主要体现在产业规模小,聚集程度低;产业关联少,专业化程度低;集群网络体系不完善;创新环境不佳,创新能力薄弱几个方面。针对这些产业发展问题,欠发达乡镇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应该从完善乡镇旅游产业体系;提升乡镇旅游产业适应力;创新乡镇旅游产业模式及优化乡镇旅游产业环境四个方面入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孟庆良  邹农基  陈晓君  倪自银  
针对当前数据挖掘技术更多注重算法开发和模式规则的提取,忽略交易背后的人为因素的缺陷,结合Kano模型的基本原理,构建了基于Kano模型的客户知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框架,可以依据显性化的客户知识,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具有相同效用模式的客户开发新产品或采取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升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绩效,实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行、有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