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73)
2023(9376)
2022(7783)
2021(7031)
2020(5599)
2019(12548)
2018(12212)
2017(23296)
2016(12556)
2015(13619)
2014(13666)
2013(13579)
2012(13160)
2011(12096)
2010(12105)
2009(10854)
2008(10914)
2007(9845)
2006(9003)
2005(8749)
作者
(37377)
(31147)
(30835)
(29408)
(19888)
(14988)
(14022)
(11932)
(11899)
(11348)
(10856)
(10405)
(10173)
(10126)
(10056)
(9495)
(9138)
(9118)
(8904)
(8878)
(7893)
(7678)
(7612)
(7184)
(7071)
(7061)
(6933)
(6874)
(6373)
(6142)
学科
(55735)
经济(55669)
(33769)
管理(32909)
(25996)
企业(25996)
中国(19573)
地方(18282)
(18222)
银行(18208)
方法(17596)
(17222)
(15877)
(15424)
数学(15029)
数学方法(14903)
(13993)
金融(13993)
(13745)
业经(13367)
(10927)
农业(10840)
地方经济(10233)
(10029)
环境(9899)
(9538)
制度(9531)
(9329)
贸易(9317)
(8943)
机构
学院(175494)
大学(174020)
(74880)
经济(73245)
研究(67451)
管理(62303)
中国(57145)
理学(51775)
理学院(51077)
管理学(50269)
管理学院(49927)
科学(40165)
(38259)
(38103)
(35196)
(33347)
研究所(31534)
中心(31054)
财经(28943)
(28423)
(26414)
农业(25907)
北京(24824)
业大(24437)
(24184)
(23904)
经济学(23658)
师范(23604)
(23562)
(22965)
基金
项目(111693)
科学(88154)
研究(81372)
基金(80753)
(71002)
国家(70365)
科学基金(59838)
社会(52477)
社会科(49892)
社会科学(49878)
(44144)
基金项目(41910)
自然(37924)
(37188)
自然科(37053)
自然科学(37045)
自然科学基金(36386)
教育(36299)
资助(33330)
编号(31508)
(29884)
成果(25886)
重点(25706)
(24472)
发展(23957)
(23546)
(23359)
课题(23108)
(22358)
国家社会(22034)
期刊
(90164)
经济(90164)
研究(61183)
中国(43023)
(33849)
金融(33849)
(32200)
(29122)
学报(28683)
科学(25967)
管理(24641)
大学(21660)
农业(20663)
教育(20478)
学学(20450)
业经(15094)
财经(14989)
经济研究(14805)
技术(13967)
(12828)
问题(11313)
(10904)
(9020)
国际(8641)
世界(8531)
理论(8384)
商业(8175)
技术经济(8071)
(8054)
(7944)
共检索到293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晓萍  尹鸿飞  张兵  徐章星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城投债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隐性担保对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DID模型,以民企债作为对照组,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出台前后隐性担保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1)隐性担保对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地方经济实力较强时会显著降低发行利差,地方政府债务率、赤字率较高时会显著扩大发行利差;(2)隐性担保对发行利差的影响在无担保时更强,且在高评级影响下,隐性担保对于发行利差的作用得到放大;(3)地方债务管理政策的逐步推进使得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效应有所削弱。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迎春  闫晓东  李俊霞  
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鉴于当前我国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呈复杂交织态势,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重要影响。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43号文),意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缓解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为检验43号文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09-2016年城投债数据,采用倍差法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43号文有效弱化了城投债隐性担保问题,政策实施后无担保城投债的平均发行利差较政策实施前无担保城投债提高了28个基点;二是43号文对隐性担保的削弱效应具有持续性,2016年发行的无担保城投债平均发行利差比2015年提高了48个基点,城投债“刚性兑付”的属性在43号文实施后有所削弱。为促使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真正做到政企分家,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并最终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推进城投平台的转型发展,逐步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对城投平台的支持力度以及城投平台对地方政府财政的依赖;二是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为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满足城市建设投资的中长期融资需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闫晓东  张迎春  李俊霞  
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鉴于当前我国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呈复杂交织态势,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重要影响。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意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缓解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为检验43号文的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09-2016年城投债数据,采用倍差法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43号文有效弱化了城投债隐性担保问题,政策实施后无担保城投债的平均发行利差较政策实施前无担保城投债提高了28个基点;二是43号文对隐性担保的削弱效应具有持续性,2016年发行的无担保城投债平均发行利差比2015年提高了48个基点,城投债"刚性兑付"的属性在43号文实施后有所削弱。为促使城投公司和地方政府真正做到政企分家,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问题,并最终消除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推进城投平台的转型发展,逐步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对城投平台的支持力度以及城投平台对地方政府财政的依赖度;二是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成为政府融资的主要方式,满足城市建设投资的中长期融资需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立  
本文利用票面利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和当月最后一天的到期收益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分别构造风险溢价模型,并研究其与是否存在显性担保虚拟变量、城投债发行地区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和地方政府制度质量等构造的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投债是否存在显性担保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城投债发债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但是城投债发债地区的地方政府制度质量对其风险溢价存在显著负相关,从而提出城投债市场化运营以发挥显性担保的作用、地方财政对城投债隐性担保的长效机制和建立地方政府担保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若鸿  邓晓兰  许晏君  
本文运用网络爬虫技术和文本识别方法,构建了2012—2017年地方融资平台政治关联数据库,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弱化政治关联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化政治关联能够显著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并且该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弱化政治关联主要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和缓解政策性负担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亦有证据表明地方政府正逐步减少对地方融资平台的补贴,但是政策效应存在滞后性。与理论预期相反,弱化政治关联未能显著降低地方融资平台的破产风险,甚至在转型当期降低了地方融资平台的经营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效应在不同经营行业的地方融资平台、不同财政透明度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外部环境下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政策效应作了初步探索,为防控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罗荣华  刘劲劲  
本文对城投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纽带、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2009年至2014年的城投债数据,我们发现:第一,无担保城投债与第三方担保城投债在发行利差上无显著差异,表明市场认为无担保城投债背后存在政府的隐性担保。第二,地方政府的财力状况会通过影响政府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的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城投债的发行定价。第三,宏观环境、债券特征、发行人规模会对城投债的发行定价产生显著影响,而城投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体现了城投公司形似"公司"实为"融资工具"的现实特点。这些结论对完善城投债的交易机制和发展未来的市政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继承   朱光顺  
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最为瞩目的制度改革。本文将监管部门的隐性担保引入理论模型,揭示了债券发行制度从核准制向注册制变革可能的内在逻辑,即核准制下监管部门对低资质信用债提供了隐性担保,使得其发行利差降低,并限制了信用评级的信号作用,导致高资质债券被迫分担低资质债券的发行利差,造成“好企业融资贵”且被“挤出”市场的扭曲,而注册制改革消除了监管部门的隐性担保,缓解了上述扭曲。由此本文提出理论假说,即注册制改革将降低高评级债券的发行利差,并提高低评级债券的发行利差。基于企业债注册制改革的实证检验支持了上述假说。机制检验发现,注册制改革后债券评级的信号作用增强,发行人资质在债券发行定价中的作用得到提高。最后,注册制改革促进了低资质发行人的退出和高资质发行人的进入,发行人资质得到整体提升,这意味着注册制改革优化了资源配置。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理解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发展和变革的逻辑,对深化债券市场改革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一鸣  王立夫  
"股价同步性"自2000年被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其实债券市场中同样也存在着"同涨同跌"的现象,在2017年之前中国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具有高度同步性,2017年之后有所分化。本文试图探究分化伴随的两个问题:导致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的原因和决定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高低的因素。本文首先基于结构化模型推出隐性担保预期和债券信用利差的函数关系,隐性担保与显性担保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隐性担保存在于投资者预期之中,本文将这种预期分解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通过梳理2014年底以来相关政策文件,发现中央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由政策松紧程度所决定,中央政府兜底预期的减弱使得投资者开始重视不同省份的特质信息,进而使得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分解为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通过实证发现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越强,城投债的信用利差越低,担保能力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强于担保意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婧  
本文综合考虑隐性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利用2019-2021年债券发行和交易季度数据,借助地方政府债务恳谈会向市场传递的救助预期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债务恳谈会召开后城投债一二级市场短期内出现信用利差倒挂和刚性兑付信仰分化,其所传递的救助意愿在一级市场表现为隐性担保(即城投债发行信用利差收窄),而在二级市场表现为隐性担忧(即城投债交易信用利差扩大),上述效应在融资平台行政级别、区域信用环境等方面呈现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隐性担保意愿通过提高地方政府承销议价能力作用于城投债发行定价,其对城投债交易信用利差的影响依赖于地方政府财政金融资源调动能力。本文建议,应避免通过债务恳谈会等政银企交流平台过度释放兜底信号并引发市场预期分歧,逐步弱化隐性担保、有序打破刚兑信仰,完善城投债市场化定价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能否降低城投债的发行利差的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我国债券市场2010-2015年间发行的1713只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信用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表现为隐性担保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而在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却表现为隐性担忧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信用评级则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信用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差异化影响。本文为现有研究的争议提供了解释,并且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钟辉勇  钟宁桦  朱小能  
本文以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作为研究样本,考察债券市场的评级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对城投债"双重担保"(债券的"名义担保"与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所做反应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有担保的债券和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的增加均有利于提高债券评级,但对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却无显著影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原因可能在于债券评级市场"发行人付费"的商业模式下,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之间的合谋导致了债券的发行评级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债券违约风险,从而机构投资者只能依赖其内部评级体系对此进行纠正。这种现象的存在让中国债券市场上的评级机构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同时也对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阻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江源  
随着城投债发行向信用评级较低的县域平台公司和西部地区延伸,担保公司增信已成为城投债发行审批和价格决定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我国城投债增信安排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担保公司增信对城投债评级和发行定价的影响关系,并利用2007~2017年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的城投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担保公司增信有利于提高城投债信用评级;(2)担保公司增信对缩小城投债发行利差没有明显作用;(3)担保公司的介入弱化了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对发行人自身风险特征的关注。以上结论说明担保公司增信的功能和作用在城投债现有的发行审批制度下出现了扭曲。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雪莹  焦健  
以2008年至2014年间我国发行的信用债券为研究样本,考察担保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效果及其与债券信用等级、担保方式、宏观经济变量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担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债券的发行利差,但降低的效果在不同信用等级、不同担保方式的样本之间存在差异。另外,担保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效果还受经济状况、信用违约事件发生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时变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雪莹  焦健  
以2008年至2014年间我国发行的信用债券为研究样本,考察担保对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效果及其与债券信用等级、担保方式、宏观经济变量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担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债券的发行利差,但降低的效果在不同信用等级、不同担保方式的样本之间存在差异。另外,担保降低债券发行利差的效果还受经济状况、信用违约事件发生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时变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韩鹏飞  胡奕明  
国有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都受政府隐性担保,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因两者之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对2007-2012年上市债券的研究,我们发现,政府隐性担保降低了国有企业债券的风险,却增加了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我们还发现,信用评级越低,政府隐性担保越能降低国有企业债券的风险,相反,信用评级越高,政府隐性担保越能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债券的风险。不同于国有企业,政府帮助地方融资平台取得债务资金,隐性担保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