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9)
- 2023(13583)
- 2022(11462)
- 2021(10524)
- 2020(8612)
- 2019(19245)
- 2018(19049)
- 2017(36968)
- 2016(19737)
- 2015(21829)
- 2014(21838)
- 2013(21634)
- 2012(20530)
- 2011(18818)
- 2010(19276)
- 2009(18375)
- 2008(17933)
- 2007(16117)
- 2006(14982)
- 2005(14252)
- 学科
- 济(100069)
- 经济(99977)
- 管理(51404)
- 业(49640)
- 企(37243)
- 企业(37243)
- 方法(33056)
- 中国(30129)
- 数学(28915)
- 数学方法(28694)
- 地方(26355)
- 银(25403)
- 银行(25258)
- 农(24844)
- 行(23916)
- 制(23872)
- 业经(20432)
- 财(20114)
- 融(19951)
- 金融(19950)
- 学(18411)
- 农业(16975)
- 贸(16904)
- 贸易(16888)
- 易(16301)
- 地方经济(16066)
- 发(13804)
- 环境(13659)
- 体(13639)
- 度(13593)
- 机构
- 学院(286734)
- 大学(284384)
- 济(129622)
- 经济(126946)
- 研究(105131)
- 管理(102543)
- 中国(87177)
- 理学(85762)
- 理学院(84715)
- 管理学(83372)
- 管理学院(82830)
- 财(62618)
- 京(60925)
- 科学(60291)
- 所(54242)
- 研究所(48322)
- 财经(48249)
- 中心(47309)
- 农(47128)
- 江(45075)
- 经(43636)
- 经济学(41624)
- 北京(39418)
- 范(37943)
- 师范(37562)
- 业大(37263)
- 经济学院(37147)
- 院(37048)
- 州(36982)
- 农业(36620)
- 基金
- 项目(174191)
- 科学(136672)
- 研究(129952)
- 基金(125257)
- 家(108331)
- 国家(107408)
- 科学基金(90922)
- 社会(84462)
- 社会科(80157)
- 社会科学(80139)
- 省(68270)
- 基金项目(64721)
- 教育(58888)
- 划(56922)
- 自然(55336)
- 自然科(54001)
- 自然科学(53983)
- 自然科学基金(53031)
- 编号(52272)
- 资助(52055)
- 成果(43847)
- 发(43187)
- 重点(39608)
- 部(38562)
- 课题(37469)
- 创(35907)
- 国家社会(35234)
- 发展(35214)
- 性(34903)
- 展(34674)
- 期刊
- 济(157896)
- 经济(157896)
- 研究(98912)
- 中国(62374)
- 财(46914)
- 融(45482)
- 金融(45482)
- 农(44936)
- 学报(40896)
- 管理(40781)
- 科学(38555)
- 大学(31043)
- 教育(30577)
- 学学(29396)
- 农业(29173)
- 经济研究(27159)
- 财经(25176)
- 业经(25125)
- 技术(24271)
- 经(21661)
- 问题(20480)
- 贸(17306)
- 国际(15987)
- 技术经济(15204)
- 业(14620)
- 商业(14581)
- 理论(14527)
- 世界(13991)
- 统计(13596)
- 现代(13258)
共检索到468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峰
与以往的文献不同,本文在研究我国银行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充分考虑了政府的主导因素。文章首先通过内生经济增长的框架下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我国隐性担保下的银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利用我国分省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隐性担保下的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我国隐性担保下的银行中介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政府干预银行中介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为负,这种负效应主要是通过政府对银行规模的干预来实现的;同时我们发现银行中介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通过增加银行中介规模更加有效。
关键词:
隐性担保 银行中介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一花 祝婕
准确识别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隐性担保是防控金融风险和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国城商行2014—2021年发行的同业存单数据,采用利差法和虚拟变量法测算城商行隐性担保水平,同时结合2019年包商银行破产事件分析城商行隐性担保水平的演化。结果表明,隐性担保使得我国城商行融资成本降低约六成;城商行隐性担保水平分布与城商行主体评级负相关、与所在地的政府财力正相关,即主体评级越低、所在地的政府财力越高,隐性担保水平越高。机制分析发现,城商行隐性担保形成机制主要取决于城商行自身风险、地方政府担保能力和意愿。包商银行破产事件发生后,城商行的隐性担保被明显削弱,且这一影响因政府担保意愿和能力以及城商行自身风险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城商行加强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优化股权结构;建议政府部门优化城商行信用评级,强化第三方机构在信息披露中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耀军
国有银行贷款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准财政工具,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格局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面临较沉重的财政收支压力,这增强了地方政府干预银行信贷决策的动机。政府干预降低了银行信贷的配置效率。以国有化比率及其财政支出收入比为政府干预的代理变量,基于中国大陆1997—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估计技术,本文发现,政府干预对银行中介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政府干预 银行中介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段海涛
信贷质量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控制信贷风险有效手段之一的抵质押担保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在近几年新发放的贷款中,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提高抵押物的处置变现能力,加强对抵质押物的管理,总体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实践中也发现,当前不少商业银行对在建工程抵押、收费权质押、动产质押等抵质押担保业务隐性风险认识不足,本文主要剖析这三类抵质押担保的风险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抵质押担保 隐性风险 风险控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希芳 刘立彧
刚性兑付环境下研究投资者隐性担保预期影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25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隐性担保预期强度并没有达到使投资者完全忽视理财产品风险的程度,因此银行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率依然反映了产品风险;第二,政府对银行隐性担保的可能性越大,投资者的隐性担保预期强度就越大,从而银行理财产品的超额收益率越低,并且超额收益率对产品风险的敏感性越低;第三,"资管新规"有助于削弱投资者的隐性担保预期,降低了政府对银行隐性担保的可能性在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定价上的扭曲作用。因此,应全面落实"资管新规"在打破刚性兑付方面的监管要求,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并培育其风险识别能力,逐渐取消政府对银行提供的隐性担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曙光
基于在吉林东丰县、宁夏吴忠市和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三家村镇银行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村镇银行所面临的外部制度约束与运行机制约束,并寻求在这些约束下的村镇银行最优制度设计与支农绩效增强机制。基本结论为:由于存在股东偏好约束、隐性担保缺失约束、产权和内部治理约束、运作成本约束以及不完全信息约束等诸多制度约束,村镇银行支持"三农"的意愿必然受到削弱,而要增强其支农绩效与意愿,政府必须设计相应的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在存款保险、财政税收框架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对接方面给以政策支持,从而使村镇银行可以突破现有制度约束而改善其支农绩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钟春平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terest rate gap” into new classic economic growth model. In the new model, the author explains both household activities and enterprise activities, and furthermore analyses the relevant data of 82 countries. The author finally draws a conclusion, i.e., lowering interest rate is helpful to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
利率差距 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晓萍 尹鸿飞 张兵 徐章星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城投债数据,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隐性担保对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DID模型,以民企债作为对照组,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出台前后隐性担保效应的变化。研究发现:(1)隐性担保对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地方经济实力较强时会显著降低发行利差,地方政府债务率、赤字率较高时会显著扩大发行利差;(2)隐性担保对发行利差的影响在无担保时更强,且在高评级影响下,隐性担保对于发行利差的作用得到放大;(3)地方债务管理政策的逐步推进使得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效应有所削弱。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发行利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小霞 谭家豪
本文首先对影子银行的界定进行了阐述,对我国影子银行的分类进行说明,运用影子银行规模的数据分布,选取2006-2013年的季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法,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国民经济 实证研究 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许付常 王传东
本文从信贷需求角度对我国1990—2014年影子银行规模进行系统测度,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促进了影子银行发展,反之则不成立。本文认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引导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建立预警监测系统以保证影子银行风险可控。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马勇
虽然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经著作颇丰,但金融结构和长期的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的,却一直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结构的差异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而进一步的分解分析还表明,在金融体系的内部,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强于市场渠道,其基本的实现机制是:银行的发展增强了私人部门信贷的可获得性,同时银行具有事实上比股市更为重要的融资地位,从而在长期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金融结构 银行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悦 谢坤锋
本文在区分内外部影子银行的基础上,运用宏观资金流量分析法,对中国影子银行整体规模进行系统测度;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影子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当前金融体制下,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发展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为影子银行发展提供了基础,反之并不成立;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为实现经济增长与影子银行协调发展的目标,本文提出政府部门应理性对待影子银行的发展,适度审慎监管,完善配套金融制度安排,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商业银行则需要强化金融资产服务管理,规范内部影子银行业务发展。
关键词:
影子银行 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与深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子明 张宗益
本文以内生货币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石,分析了中国超量货币产生的理论原因。通过一个静态均衡模型我们发现:其一,在完全竞争的银行体系中不存在货币超量发行的机制。其二,国家对金融体系特别是国家银行隐性补贴,以及国家银行垄断的银行结构是中国超量货币增长的两个必要条件。其三,模型还证明银行垄断和国家补贴是造成银行机构过度扩张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分析了国家补贴造成贷款过度增长的新机制,并指出超量货币增长在长期是不可持续的,它的后果是国家负债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累积。
关键词:
货币化 银行结构 国家隐性补贴 币存量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薄伟康 蒙剑
本研究认为,我国金融领域的隐性担保内生于计划经济和转轨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获取收益,提供隐性担保付出成本,两者共生共存,互为表里。政府实施隐性担保的动力取决于成本收益比,本研究构建了我国金融领域隐性担保退出模型。根据模型对隐性担保退出条件和退出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只有当金融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金融市场化程度使隐性担保的成本和收益接近均衡点时,实施退出才是合理和科学的。
关键词:
金融 隐性担保 退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