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4)
2023(7491)
2022(6411)
2021(6247)
2020(5635)
2019(12475)
2018(12300)
2017(25300)
2016(13924)
2015(15388)
2014(15774)
2013(15923)
2012(15201)
2011(13249)
2010(13801)
2009(13239)
2008(13736)
2007(12454)
2006(11148)
2005(10580)
作者
(39443)
(32268)
(32208)
(31320)
(20629)
(15439)
(14912)
(12437)
(12064)
(11981)
(10948)
(10833)
(10326)
(10320)
(10212)
(9933)
(9582)
(9429)
(9379)
(9170)
(8150)
(8008)
(7837)
(7418)
(7368)
(7356)
(7255)
(7151)
(6567)
(6382)
学科
(50882)
经济(50802)
管理(47086)
(44624)
(35165)
企业(35165)
(33348)
方法(23725)
数学(21181)
数学方法(20949)
中国(19904)
(18530)
(16739)
财务(16717)
财务管理(16653)
企业财务(15946)
(15192)
财政(15127)
(15070)
银行(15061)
(14102)
(12425)
(11919)
金融(11919)
(11336)
保险(11244)
(11154)
(10972)
制度(10968)
(10579)
机构
大学(198092)
学院(196601)
(84264)
经济(82408)
管理(73897)
研究(65046)
理学(61387)
理学院(60755)
管理学(59938)
管理学院(59548)
中国(57968)
(57491)
(41620)
财经(40084)
科学(36217)
(36151)
(34070)
(30779)
中心(30383)
财经大学(29578)
研究所(29286)
(28496)
北京(27472)
经济学(26991)
(24719)
经济学院(24471)
业大(23778)
(22704)
(22690)
师范(22478)
基金
项目(113471)
科学(88619)
研究(84700)
基金(83570)
(71419)
国家(70830)
科学基金(60033)
社会(54697)
社会科(51864)
社会科学(51848)
基金项目(43137)
(42083)
教育(38453)
自然(37262)
自然科(36357)
自然科学(36345)
资助(36151)
(35891)
自然科学基金(35700)
编号(33999)
成果(30453)
(26890)
(25505)
重点(25059)
课题(23563)
教育部(23423)
(22784)
国家社会(22745)
(22575)
人文(22574)
期刊
(97670)
经济(97670)
研究(71181)
(50453)
中国(40905)
(31282)
金融(31282)
学报(27383)
管理(27057)
(25694)
科学(24167)
大学(21249)
财经(21214)
学学(20117)
(17912)
经济研究(16535)
农业(16382)
教育(16222)
业经(14394)
问题(13727)
技术(13533)
会计(12275)
(12272)
财会(12129)
理论(11631)
(10454)
实践(10313)
(10313)
国际(10161)
(9798)
共检索到321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文鹏  尹晨  
为保证渐进式改革顺利向深层次推进,同时维持财政预算平衡,我国政府以隐性担保这样的准财政补偿活动替代政府预算内的财政补偿活动,从而使我国财政表现出了较低的显性负债水平。但这种补偿替代策略的实施使政府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隐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同时由于隐性担保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道德风险的蔓延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财政风险。为有效控制财政风险,政府必须进行财政创新并对传统的隐性担保机制进行彻底的改造。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立  
本文利用票面利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和当月最后一天的到期收益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分别构造风险溢价模型,并研究其与是否存在显性担保虚拟变量、城投债发行地区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和地方政府制度质量等构造的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投债是否存在显性担保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城投债发债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但是城投债发债地区的地方政府制度质量对其风险溢价存在显著负相关,从而提出城投债市场化运营以发挥显性担保的作用、地方财政对城投债隐性担保的长效机制和建立地方政府担保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森  吕元稹  叶永新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现象呈增加趋势,如何合理估计债券价格,有效度量政府隐性担保,保障投资者权益成为市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可违约债券CIR仿射定价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隐性担保作用,并运用卡尔曼滤波法对该隐性担保作用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1)自2011年地方国有企业债、中央国有企业债和民营企业债开始频繁交易以来,政府隐性担保长期显著存在于我国债券市场中;(2)市场对于隐性担保预期理性,具体表现为不同信用评级、不同债券种类间隐性担保水平有明显区别: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地方国有企业债的定价中,分别隐含着对应政府以39.9%和6.7%概率进行的隐性担保,而类似隐性担保在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美涵  
本文运用波兰克瓦 (Polackova)的政府隐含性债务 (ContingentGovernmentLiabilities)概念 ,结合“马约”中一国公共债务余额占GDP不超过 6 0 %规定 ,对我国政府隐性债务的特征作了道义责任性、偶发性和未纳入预算最终由政府承担的兜底性等概括 ,并指出我国存在着的巨额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性以及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对实施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重要性。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睢党臣  李盼  
伴随着欧债危机、美国"财政悬崖"的升级与蔓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潜在风险较大等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稳步增长进程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基于财政风险视角,研究在道德风险驱使下地方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关系以及地方债务风险沿着由低到高的行政链条层层转化的传导路径。从债务期限结构出发,将当期财政收支与长期的成本、收益效应等纳入动态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以此评估当期地方债的最大可持续规模。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作为首个偿债高峰的2011年,其当期举债规模已超出其可持续范围,而且"新债偿还旧债"现象严重,潜在违约风险不容忽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贾君怡  于明哲  陈经伟  白羽娇  
第三方担保作为债务融资广泛运用的增信工具,是建立市场化债务风险处置机制、稳妥有序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探索方向。与以往仅关注担保整体效应不同,利用2014—2020年城投债发行与交易数据,首次区分“地方融资平台”和“融资担保公司”两类担保人。地方融资平台实为“关联担保”,不仅无法缓释风险,还会加大平台关联与风险累积,产生“担保正溢价”现象;融资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经营信用风险的持牌金融机构,通过担保信号提供“贷前”增量信息、增加第二还款来源降低“贷后”违约损失两个渠道,带动风险溢价下降0.089%~0.46%。专业担保还能“雪中送炭”,对行政等级低、债务负担重等更需增信支持的弱资质平台,以及突发极端市场环境表现出更强缓释效果。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隐性担保与显性第三方担保关系,更好地发挥专业担保在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防止发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中的积极作用有指导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君  刘兰星  
从财政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单一制和较多政府层级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权具有特殊的纵向府际分配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发包—承包—代理"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省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是地市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实际支持体,即省级财政实力越强,所辖地市的城投债务规模越大。同时本文还发现,地市政府举债时还是相对谨慎的,主要体现在:地市举债融资的优先级低于"卖地"融资;地市债务规模大的地方,即使面临较大的晋升压力,地市"一把手"运用省级财政实力隐性担保进行债务融资的动机也变弱。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亓寿伟  毛晖  薛真  
本文通过对2010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来考察财政风险、地方政府性债务对土地出让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财政风险与土地出让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财政风险分为债务风险和非债务财政风险两类,两者都显著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但债务风险的影响程度更大。另外,在中西部地区,债务风险对土地出让的影响大于东部,而非债务风险对土地出让的影响,东中西地区的差异不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向辉  俞乔  
隐性债务是新预算法实施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关于地方政府行为的模型,探讨债务限额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为规避债务限额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而增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有助于约束政府的预算外活动。本文还发现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两种不同的预算外融资方式的影响存在差异。利用2012-2017年间全国地级市层面的计量分析支持上述推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海申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快速膨胀、违规举债形式隐蔽多样,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能否得到妥善化解,关系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成败,影响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金融安全稳定。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回顾,分析评价了地方债务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涛  高珂  
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三大攻坚战的首要内容,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又是我国系统性风险的重要隐患。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地方可偿债财力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并运用KMV模型测算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地方的政府财政可持续状况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凸显的背景下日趋严峻;虽然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整体的状况判断,无论是负债率还是债务率水平均处于合理安全的边界范围之内,但考虑到财政刚性支出以及剔除不可自主支配收入后,其债务风险水平显著上升;如果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考虑在内,地方政府整体债务风险较高,且部分省份违约风险较大。最后,本文从隐性债务生成机制角度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化解与治理路径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