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9)
- 2023(11429)
- 2022(9797)
- 2021(9213)
- 2020(7716)
- 2019(17842)
- 2018(17637)
- 2017(34147)
- 2016(18263)
- 2015(20610)
- 2014(20458)
- 2013(20100)
- 2012(18568)
- 2011(16883)
- 2010(17444)
- 2009(15848)
- 2008(15747)
- 2007(14283)
- 2006(12759)
- 2005(11725)
- 学科
- 济(75529)
- 经济(75459)
- 业(54531)
- 管理(53988)
- 企(45374)
- 企业(45374)
- 方法(35973)
- 数学(31559)
- 数学方法(30944)
- 贸(26943)
- 贸易(26932)
- 易(26305)
- 农(20572)
- 财(19527)
- 中国(19453)
- 技术(17297)
- 业经(15626)
- 学(15413)
- 出(14545)
- 制(14037)
- 地方(13940)
- 策(13695)
- 农业(13154)
- 理论(13000)
- 银(11714)
- 银行(11680)
- 行(11225)
- 务(11027)
- 财务(10975)
- 财务管理(10948)
- 机构
- 学院(265108)
- 大学(262816)
- 济(113014)
- 经济(110703)
- 管理(100453)
- 研究(93630)
- 理学(86207)
- 理学院(85305)
- 管理学(83540)
- 管理学院(83070)
- 中国(69782)
- 科学(57236)
- 京(55896)
- 财(50779)
- 所(48434)
- 农(46832)
- 研究所(43918)
- 中心(41783)
- 江(41195)
- 业大(40071)
- 财经(39714)
- 农业(37115)
- 经(36104)
- 北京(35162)
- 院(34507)
- 经济学(34334)
- 范(32785)
- 州(32441)
- 师范(32356)
- 经济学院(31057)
- 基金
- 项目(174847)
- 科学(137047)
- 基金(126651)
- 研究(124870)
- 家(112454)
- 国家(111612)
- 科学基金(94375)
- 社会(77980)
- 社会科(74229)
- 社会科学(74212)
- 省(68418)
- 基金项目(64624)
- 自然(62631)
- 自然科(61271)
- 自然科学(61251)
- 自然科学基金(60184)
- 教育(58301)
- 划(58076)
- 资助(54762)
- 编号(49557)
- 成果(40155)
- 重点(40044)
- 部(38972)
- 发(38062)
- 创(37111)
- 课题(35720)
- 创新(34823)
- 科研(33820)
- 教育部(33037)
- 计划(32465)
- 期刊
- 济(122270)
- 经济(122270)
- 研究(78802)
- 中国(53845)
- 学报(43096)
- 农(42136)
- 科学(39815)
- 管理(39723)
- 财(38222)
- 大学(32645)
- 学学(30953)
- 教育(29603)
- 农业(29078)
- 技术(26431)
- 融(25437)
- 金融(25437)
- 经济研究(21818)
- 贸(20367)
- 业经(19872)
- 财经(19516)
- 国际(18001)
- 经(16828)
- 问题(16496)
- 业(16398)
- 技术经济(14906)
- 统计(14157)
- 科技(13236)
- 世界(13073)
- 策(13058)
- 商业(12294)
共检索到404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宋艳丽 王九云
本文构建了一个扩展的南北贸易模型,将北方创新、南方模仿和进口产品隐性技术作为内生变量,分析进口国如何选择模仿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获得进口产品的内生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进口产品中隐性技术含量会影响南方厂商的模仿策略:进口产品隐性技术含量低时,原始模仿是南方厂商的理性选择;进口产品隐性技术产量较高时,南方厂商的模仿策略取决于模仿的预期边际收益与单位模仿成本的对比关系:模仿的预期边际收益大于单位模仿成本时,内生模仿是南方厂商的最优选择,反之原始模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翁润 马野青 代中强
利用2006—2015年71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就全球样本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进口贸易额的影响呈现出倒U形的关系。对发达国家样本与发展中国家样本分别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贸易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口贸易额存在着正向的影响,而对发达国家却不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利用差分GMM估计,发现技术贸易存在着较强的动态依赖性。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贸易 面板数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春在
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存在着某些非预期的、非有意识指导的、甚至与教育者的愿望以及所提供的榜样相逆的模仿事实 ,从教育的角度看 ,这是一种隐性模仿。它以感染模仿、泛化模仿、过程模仿的形式发生 ,或以反模仿和滞后模仿的形式存在 ,对儿童社会化过程具有或正向积极或负向消极的重要作用。教育者必须关注过程、关注意义、关注儿童的纯洁与真诚 ,有意识地引导这种隐性模仿 ,使儿童社会化发展导向积极与健康。
关键词:
儿童社会化 发展 隐性模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子叶 冯根福
本文研究了知识溢出(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以及两种影响策略(强制性影响策略和非强制性影响策略)的使用对加工贸易企业成长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分析以及对调研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显性知识溢出和隐性知识溢出能够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成长;强制性影响策略的使用加强了显性知识溢出与企业成长间的正向关系,但减弱了隐性知识溢出与企业成长间的正向关系;非强制性影响策略的使用减弱了显性知识溢出与企业成长间的正向关系,但加强了隐性知识溢出与企业成长间的正向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探索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方法和途径,形成能够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罗永泰 王丽英 卢政营
隐性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理念,虽然存在较大的争议,但随着隐性营销模式的形成,取得了迅速发展。海尔是中国显性广告和隐性广告费用支出最多的企业,其隐性广告实践为隐性广告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关键词:
隐性营销 隐性广告 广告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瑜
技术进步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因素。一国可以通过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渠道的技术溢出效应来促进其技术进步的提高,文章基于1998~2012年我国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协整模型研究并确定进口贸易、FDI与碳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并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进口贸易和FDI对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强度和FDI以及进口贸易之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进口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碳强度 技术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秋珍 陈昭
本文从价值生产角度出发,构建了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框架下的技术溢出理论模型,利用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1990~200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检验国外技术溢出与国际贸易利益失衡分配的变动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研发支出能够减小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单位美元包含的劳动时间差距,改善我国同主要贸易伙伴间贸易利益分配失衡状态,而且改善程度大于通过进口方式吸收国外技术溢出获得的技术进步;通过进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也可以缩小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然而其系数不显著;通过出口方式获得的国外有效技术溢出值使得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劳动时间差距反而增大。加入人力资本后,这3个变量系数符号没有发生变化,...
关键词:
技术溢出 利益分配失衡 R&D 协整检验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宇 王俊倩
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溢出具有促进技术转移和诱发技术模仿的正、负两面效应,无节制的技术模仿将导致产业集群内部的核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时出现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基于集群企业的组织间关系构建了集群网络的持续创新模型,以大连保税区汽车产业集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产业集群技术溢出正向利用机制生成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途径。研究认为,组织间学习和网络能力在产业集群有效技术溢出的正向利用过程中各自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克服技术模仿等造成创新集群动力缺失的关键在于形成核心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态势。本文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深入讨论,尤其针对如何有效减少技术模仿等负效应的产业集群发展难题,分别从集群企业长期收益...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技术溢出 网络能力 组织间学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玲
文章在运用包络数据方法测度Malmquist指数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研究上海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上海主要集中体现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纯技术效率的小幅、长时期提升,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主要体现为负向影响效应。同时,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上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素中来自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的信息逐渐增多,即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科技企业技术进步,其中要以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为突破口。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进口贸易 技术溢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清 孙元元
本文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将进口贸易和FDI的技术溢出视为内生,对比研究人力资本水平、国内研发投入、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4个因素对进口贸易和FDI技术溢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只有进口贸易存在显著的技术溢出,进口贸易仍然是国外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全国仅有东部地区的研发、人力资本、制度的完善以及经济的发展才能显著促进FDI的技术溢出,而东部及中部地区上述4个因素都能显著促进进口的技术溢出,西部地区除了研发水平外,其他3个因素也都能显著促进进口的技术溢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许培源
以三种专利授权量代理不同层次的技术创新能力,以进出口贸易中资本品或高技术品所占的比例衡量贸易结构。研究发现:贸易结构的变化显著影响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但主要体现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增加,对发明专利的影响则不显著,并且这种贸易溢出的技术创新效应必须以国内技术吸收能力的同步提升为条件。因此,贸易溢出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但最根本的技术创新——技术发明还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雪刚 江旻
吸引外资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于获取外资的技术外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有效的模仿创新是实现FDI技术外溢目标的重要渠道。文章分析了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势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可行性,研究了FDI外溢条件下模仿创新的实现机制和限制条件,最后阐明了中国模仿创新的现实意义和必要准备。
关键词:
FDI 技术外溢 模仿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景峰 韩笑
文章利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口贸易获得的R&D资本存量、科学家与工程师可用性、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等方面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技术溢出对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倒"U"型曲线,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门槛效应;进口国从中国的贸易进口得到的R&D资本存量有助于各国环境技术创新;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环境技术创新,而国家企业吸收技术水平对环境技术创新产生负向影响。最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申朴 尹翔硕
外国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稳定增长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突破技术贸易壁垒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许多研究提出我国应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本国产品的技术含量从而跨越这一技术壁垒,但此类政策建议尚缺乏理论依据。为此本文将技术模仿因素引入包含商品连续统的动态李嘉图模型,从理论层面证明了提高技术模仿率在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及对我国进入技术含量和质量标准更高的产品生产领域、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技术贸易壁垒 技术进步 技术模仿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绪涛
探讨了国际R&D的溢出水平、吸收能力对战略性贸易工具的选择以及功效的影响。结论显示:吸收能力不仅弱化了国际R&D溢出的负面影响,还增强了利用国际R&D溢出的能力,增进了社会福利水平;不论是何种战略性贸易措施,在较高的国际R&D溢出水平与较强的吸收能力下,事前措施是战略性补贴,反之则亦然;在仅有战略性事前补贴措施以及战略性事前补贴与事后征税措施这两种政策中,后一种政策措施的激励功效更好;在R&D的国际溢出水平越高、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越强的情形下,战略性事前补贴的力度也应越强,从而提高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激励功效。
关键词:
国际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战略性贸易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