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5)
- 2023(10205)
- 2022(8791)
- 2021(7973)
- 2020(7033)
- 2019(16173)
- 2018(16083)
- 2017(31408)
- 2016(17418)
- 2015(19661)
- 2014(20026)
- 2013(19802)
- 2012(18493)
- 2011(16848)
- 2010(16998)
- 2009(15985)
- 2008(16190)
- 2007(14839)
- 2006(12652)
- 2005(11700)
- 学科
- 济(70053)
- 经济(69949)
- 管理(53903)
- 业(50952)
- 企(42053)
- 企业(42053)
- 方法(33747)
- 数学(29822)
- 数学方法(29508)
- 财(22414)
- 农(19116)
- 中国(18985)
- 制(18791)
- 学(15434)
- 业经(14883)
- 务(14004)
- 财务(13968)
- 财务管理(13930)
- 企业财务(13258)
- 贸(13214)
- 贸易(13212)
- 易(12865)
- 银(12663)
- 银行(12633)
- 体(12445)
- 农业(12365)
- 地方(12059)
- 行(11989)
- 融(11910)
- 金融(11906)
- 机构
- 大学(257188)
- 学院(255204)
- 济(105877)
- 经济(103615)
- 管理(95990)
- 研究(86308)
- 理学(82739)
- 理学院(81770)
- 管理学(80353)
- 管理学院(79859)
- 中国(65155)
- 京(53595)
- 科学(53128)
- 财(52449)
- 农(45786)
- 所(44827)
- 财经(41182)
- 研究所(40540)
- 中心(39970)
- 江(39257)
- 业大(39138)
- 经(37265)
- 农业(36166)
- 经济学(33581)
- 北京(33444)
- 范(32266)
- 师范(31900)
- 州(30691)
- 院(30688)
- 财经大学(30576)
- 基金
- 项目(168395)
- 科学(132344)
- 基金(123255)
- 研究(120912)
- 家(108064)
- 国家(107204)
- 科学基金(91019)
- 社会(77325)
- 社会科(73279)
- 社会科学(73256)
- 省(65535)
- 基金项目(65319)
- 自然(59082)
- 自然科(57707)
- 自然科学(57686)
- 自然科学基金(56705)
- 教育(56449)
- 划(55459)
- 资助(50480)
- 编号(48302)
- 成果(40394)
- 重点(38406)
- 部(38399)
- 发(35256)
- 创(34884)
- 制(34617)
- 课题(33675)
- 教育部(32835)
- 科研(32770)
- 创新(32688)
- 期刊
- 济(114764)
- 经济(114764)
- 研究(73847)
- 中国(51060)
- 财(43363)
- 学报(42854)
- 农(41231)
- 科学(38297)
- 管理(34392)
- 大学(32250)
- 学学(30609)
- 农业(26992)
- 教育(25495)
- 融(24259)
- 金融(24259)
- 财经(21283)
- 技术(21149)
- 经济研究(18337)
- 经(18209)
- 业经(17884)
- 问题(15706)
- 业(14431)
- 版(13290)
- 技术经济(12606)
- 贸(12518)
- 理论(12356)
- 统计(11925)
- 财会(11448)
- 科技(11259)
- 实践(11037)
共检索到377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玉泽
本文从制度因素上对隐性就业的一种形式,即从事第二职业或兼职进行分析。认为就业制度不完善,导致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失效,为劳动者的隐性就业提供了制度环境和行为空间。国有企业中有的职工便既在传统体制中保持“在职”,又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就业”,这种隐性就业的职工得到了两种体制的好处。本文还分析了隐性就业的积极功能和极大的消极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隐性就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玉泽
隐性就业的制度分析高玉泽失业问题已经演变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失业问题不仅仅是高失业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因此,我们的经济政策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公开的或隐蔽的失业率的存在和变动上,还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红泉 蔡声霞
隐性就业现象是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已经对我国的失业治理工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目前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首先从经济学角度定义了隐性失业,并进一步剖析了隐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隐性就业消极影响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隐性就业,失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水晶石
1933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制度,在其后的80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建立该制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恶化以及维护公众对金融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成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重要前提。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央行调控系统性风险是由于银行过高的杠杆比率与金融机构想要搭便车的外部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广东省委党校李莹:广州市黄埔区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谢永军:我国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大量存在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失业存在的主要形式表现为大量的隐性失业,同时就业市场上又有相当数量的公开失业存在。隐性失业的典型特征是劳动者名义就业了(其劳动关系仍保留在某一企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长春
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长期累积的金融风险逐渐显露,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向现实转化已成为一项艰巨任务。我国在对银行出现问题的处理中,对储户损失的补偿基本上采取了由国家承担的方式,实行的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本文认为,由于银行牌照价值降低等原因,这种由国家隐性担保的方式已不适合我国现状,急需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来替代。
关键词:
牌照价值 银行改革 金融稳定 存款保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晓安
在主权债法律关系中,中国具有双重身份,也面临双重风险。作为主权债债权人,中国面临债权型货币错配风险和债务人通过国际货币定价权不断稀释债务损害中国债权人利益的道德风险;作为主权债债务人,中国主权显性债务风险低;但是,面对日益增长的隐性主权债务风险,国内法律治理存在消极性、被动性、抑制性特点。应该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构建主权债风险治理制度体系。
关键词:
主权债 风险治理 制度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铭
自七十年代末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下简称承包制)的广泛实施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也迅速提高,同时,农村的隐性失业现象也得以缓解。在我国已有的有关农村隐性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中,基本上将隐性失业等同于剩余劳动力(或称零值劳动力),并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减少农村隐性失业的主要途径,这一做法可以追溯到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研究(Lewis,1954)。毋庸置疑,将隐性失业概念简化为剩余劳动力的概念,的确有助于说明象农村剩余劳动人口转移这样的问题,但却无助于说明我国农村制度变迁对隐性失业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洪山 李侠
考虑到存在隐性制度安排视角下,企业创新动力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共同组成,且大多指标取值具有模糊不确定性的特征,本文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构造了民营企业创新动力多维关系矩阵,在此基础上,结合2005~200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模糊评价模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检验了隐性制度安排对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影响程度和渠道。结果显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水平呈现出区域非均衡性分布,制度环境特别是隐性制度环境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创新动力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制度环境,本文提出了加强对政策性金融工具的监督,加...
关键词:
创新动力 隐性制度 模糊决策 民营企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闽钢 郭燕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可持续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愿参与原则下,如何化解逆向选择,稳定和提高参合率成为重要问题。文章在分析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过程后,认为在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吸引力的情况下,在自愿和强制之间,寻找隐性强制是化解逆向选择的最佳方法。为此,文章在总结了国外和国内农村医疗卫生实践后,提出了建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隐性强制的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逆向选择 隐性强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平
隐性产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形态,它与地下经济有着明显的界分,存在着相对性、外生性、规模性、过渡性等特征。本文以性产业为例,从企业、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隐性产业的运行进行剖析,揭示隐性产业产生、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政府对隐性产业实施规制的必要性及其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
隐性产业 地下经济 政府规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宏珍
高速公路运营隐性成本是在高速公路运营全寿命过程中,隐藏于运营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审计监督之外的成本,是由于运营主体行为有意或无意造成的,具有一定潜在性的将来成本和转移成本的总和。它具有如下特征:潜在时间长,即在当期发生,在以后各期,甚至长期起作用。由于其潜在时间长,且发生的规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昱
自2007年影子银行概念提出至今,国际上仍没有一个权威、确切的定义。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不涉及证券化、杠杆率较低等特点,因此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及初级阶段特征。与影子银行一样,我国长期处于隐性的初级存款保险制度下,央行在2013年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当年的改革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研究制定显性《存款保险条例》的背景下,存款保护范围、影子银行的界定是2014年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 初级阶段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展凯 彭浩然
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文章首先阐述了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基本概念、各种定义、测算方法以及转轨时期的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然后分析了隐性债务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最后对解决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 隐性债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