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9)
- 2023(11648)
- 2022(9919)
- 2021(9194)
- 2020(7923)
- 2019(17399)
- 2018(17397)
- 2017(34395)
- 2016(18507)
- 2015(20451)
- 2014(20266)
- 2013(19742)
- 2012(18089)
- 2011(16304)
- 2010(16503)
- 2009(16073)
- 2008(15982)
- 2007(14455)
- 2006(12859)
- 2005(12151)
- 学科
- 济(65554)
- 经济(65441)
- 管理(56352)
- 业(53806)
- 企(43898)
- 企业(43898)
- 方法(29572)
- 制(26989)
- 数学(25975)
- 数学方法(25698)
- 银(24297)
- 银行(24151)
- 财(23192)
- 行(22688)
- 中国(22633)
- 农(18079)
- 融(17401)
- 金融(17398)
- 业经(15251)
- 度(14921)
- 制度(14888)
- 贸(14659)
- 贸易(14646)
- 体(14527)
- 务(14520)
- 财务(14491)
- 财务管理(14450)
- 易(14372)
- 企业财务(13726)
- 体制(12466)
- 机构
- 大学(256939)
- 学院(256851)
- 济(107135)
- 经济(104769)
- 管理(97080)
- 研究(83430)
- 理学(81747)
- 理学院(80884)
- 管理学(79582)
- 管理学院(79097)
- 中国(75111)
- 财(59415)
- 京(53520)
- 科学(47337)
- 财经(45661)
- 所(41670)
- 经(41327)
- 中心(40042)
- 农(39995)
- 江(39628)
- 研究所(36935)
- 经济学(34196)
- 财经大学(34152)
- 北京(33946)
- 业大(33794)
- 州(32340)
- 农业(31395)
- 经济学院(30840)
- 范(30459)
- 银(30319)
- 基金
- 项目(161288)
- 科学(127290)
- 研究(119539)
- 基金(118567)
- 家(102204)
- 国家(101406)
- 科学基金(87089)
- 社会(77405)
- 社会科(73412)
- 社会科学(73392)
- 省(61729)
- 基金项目(61682)
- 教育(55546)
- 自然(55047)
- 自然科(53777)
- 自然科学(53760)
- 自然科学基金(52820)
- 划(52228)
- 资助(49214)
- 编号(48436)
- 成果(40496)
- 部(36863)
- 重点(36275)
- 制(35315)
- 创(33792)
- 课题(33612)
- 发(33397)
- 性(33168)
- 国家社会(32230)
- 教育部(32201)
- 期刊
- 济(120229)
- 经济(120229)
- 研究(85207)
- 中国(52521)
- 财(47145)
- 融(45867)
- 金融(45867)
- 管理(37244)
- 学报(36793)
- 农(36752)
- 科学(34134)
- 大学(28608)
- 学学(27210)
- 教育(25034)
- 财经(23490)
- 农业(22649)
- 技术(20043)
- 经济研究(20013)
- 经(19938)
- 业经(19712)
- 问题(15904)
- 理论(14494)
- 贸(14441)
- 实践(13067)
- 践(13067)
- 国际(12866)
- 商业(11916)
- 现代(11705)
- 财会(11627)
- 技术经济(11522)
共检索到404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曹昱
自2007年影子银行概念提出至今,国际上仍没有一个权威、确切的定义。由于我国影子银行不涉及证券化、杠杆率较低等特点,因此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及初级阶段特征。与影子银行一样,我国长期处于隐性的初级存款保险制度下,央行在2013年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当年的改革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在研究制定显性《存款保险条例》的背景下,存款保护范围、影子银行的界定是2014年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存款保险制度 初级阶段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长春
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长期累积的金融风险逐渐显露,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向现实转化已成为一项艰巨任务。我国在对银行出现问题的处理中,对储户损失的补偿基本上采取了由国家承担的方式,实行的是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本文认为,由于银行牌照价值降低等原因,这种由国家隐性担保的方式已不适合我国现状,急需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来替代。
关键词:
牌照价值 银行改革 金融稳定 存款保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曹元涛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银行危机防范和管理的补充手段。作为沟通银行监管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桥梁,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护公众信心,防止挤兑风潮,以抑制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存款保险制度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两种存款保险制度共存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隐性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小芳
银行内在的脆弱性是导致银行挤兑并引发银行危机的关键。为防止存款者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心,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和稳定,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地摆到了银行经营决策者和监管者的面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高额城乡居民储蓄的安全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华外资银行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需要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
银行存款 潜在风险 保险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雪燕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国家对银行实行控制的同时为其提供隐性担保(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伴随着改革的推进,2005年之后的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国家是制度变迁的设计者和推行者,我国制度的变迁具有明显的强制供给型特点。本文从诺斯的国家理论出发,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存款保险制度变迁的国家模型。研究发现,2005年之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化符合国家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晓凤 尹伯成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为了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但是 ,由于存款银行的债务不能履行 ,风险便向保险机构转移 ,潜在地增强了银行风险资产的选择动机 ,因而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诱因。要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性 ,必须通过提高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实行变动的存款保险率、降低银企间长期交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银行资产的市场性 ,以控制推行存款保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银行道德风险。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道德风险 银行资产的市场性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佳萍 曹前进
实证结果显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道德风险效应大于金融稳定效应,促使银行更加冒险,从而承担更多风险;提高资本充足率会增强银行风险对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敏感性,促使银行更倾向于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风险的影响不因规模而存在差异。因此,银行应建立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投资决策机制,并强化内部监督,加强资本约束,防范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带来的道德风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波 杨文华 卢露
文章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信息披露、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6-2014年24个国家13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存款保险缴费费率,引导其减小银行间资产的相关性,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不明显,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效缓解了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两者在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存在协同效应。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经验丰富的监管当局和严格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发挥市场约束作用,限制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剑 王心怡 郑智勇
存款保险制度是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研究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对于进一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并就银行特征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有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倾向,提高银行杠杆会强化存款保险制度的风险效应,实行高管债权激励机制和扩张银行规模对此风险效应有抑制效果,但这种调节效应对中小银行并不明显。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系统性风险 银行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顺 康书生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洪波
存款保险制度是各国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制度在各国实施的效果并不相同,它在对金融稳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产生了道德风险。本文从银行公司治理出发,结合各国存款保险实施的效果,认为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是克服存款保险负面影响的重要前提,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能显著提高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因此,在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的同时,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存款保险 公司治理 政府管制 道德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天
存款保险制度是现代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存款人利益、救助问题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等功能。在市场经济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经过20年的研究论证,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就绪。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为小银行创造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可持续发展的小金融机构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力 王韵荃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网中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保护存款人利益,防范单个银行风险,从而避免造成整个银行业的恐慌。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银行业的风险在隐性担保的逐渐削弱和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下逐渐增大。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角度看来,其目前最重要的风险防范手段——隐性担保使得商业银行存在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很多弊端,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从强制性保险、差额保险费率、合理赔付限额三个方面着手逐步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苏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敬志勇 范利民 厉吉斌
明确存款保险制度应当作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风险定价的存款保险费应当由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政府提供的隐性存款保险随着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逐步减少,为银行积累资本赢得时间。银行应当通过充实资本,降低存款保险费,为实施明确存款保险创造条件。我国最终应当建立信息透明、市场机制主导、政府严格监管、风险处置及时的明确存款保险制度。
关键词:
金融安全 存款保险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