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04)
2023(15149)
2022(13347)
2021(12555)
2020(10591)
2019(24588)
2018(24302)
2017(46840)
2016(25373)
2015(28308)
2014(28196)
2013(27609)
2012(24909)
2011(22107)
2010(21710)
2009(19658)
2008(19155)
2007(16587)
2006(14197)
2005(12141)
作者
(70955)
(59007)
(58390)
(55817)
(37533)
(28177)
(26747)
(23256)
(22345)
(20943)
(20142)
(19775)
(18567)
(18411)
(18192)
(17957)
(17870)
(17603)
(16896)
(16787)
(14562)
(14340)
(14198)
(13473)
(13157)
(13039)
(13010)
(12904)
(11884)
(11715)
学科
(95902)
经济(95795)
管理(81166)
(74245)
(64166)
企业(64166)
方法(49649)
数学(42978)
数学方法(42389)
(28657)
(24164)
中国(23273)
业经(21881)
(21276)
(19900)
财务(19820)
财务管理(19780)
企业财务(18827)
地方(17717)
(17705)
理论(17379)
(16495)
贸易(16489)
农业(16355)
(15977)
(15909)
技术(15812)
(15034)
(14976)
银行(14933)
机构
大学(348513)
学院(346050)
管理(143819)
(133020)
经济(130002)
理学(124646)
理学院(123253)
管理学(120930)
管理学院(120269)
研究(108576)
中国(81567)
(73057)
科学(69334)
(62723)
(54368)
(53131)
业大(52865)
中心(51047)
财经(50630)
(49428)
研究所(48833)
(46316)
北京(45156)
(44579)
师范(44114)
农业(42672)
(40459)
(40105)
经济学(39507)
财经大学(38248)
基金
项目(245738)
科学(193620)
基金(179674)
研究(177007)
(156850)
国家(155568)
科学基金(134812)
社会(111073)
社会科(105308)
社会科学(105278)
基金项目(96020)
(95565)
自然(89878)
自然科(87857)
自然科学(87835)
自然科学基金(86229)
教育(81951)
(80507)
资助(74092)
编号(71766)
成果(56708)
重点(54388)
(54018)
(51136)
(50563)
课题(48234)
科研(47789)
创新(47675)
教育部(46547)
大学(46122)
期刊
(138005)
经济(138005)
研究(95491)
中国(61878)
学报(56330)
管理(53928)
科学(51343)
(50249)
(47307)
大学(43074)
学学(40552)
教育(36275)
农业(32887)
技术(31046)
(27286)
金融(27286)
财经(24385)
业经(22917)
经济研究(21583)
(20810)
图书(19288)
(18514)
问题(17577)
理论(16777)
科技(16767)
(16678)
技术经济(16593)
财会(15574)
实践(15484)
(15484)
共检索到489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世忠   叶钦华   叶凡  
高质量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上市公司需要依规披露。但是我们仍观察到有些上市公司特意隐藏一些重要的敏感信息。在商业模式创新、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可能利用隐藏了关联关系的客户和供应商构建“真实”交易调节会计盈余乃至进行舞弊。基于此,本文采用新方法度量上市公司与重要交易对象之间的隐性关联关系,即基于工商大数据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共同人物关系与共同联系关系。本文检验发现存在隐性关联关系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稳健性检验结果亦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客户供应商集中度更高或变动频繁、低行业集中度企业、证监会专项检查通知发布后期间和低市场化地区企业的分组中这一结果显著。本文对隐性关联关系的定义和衡量、关联关系披露规定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媛媛  
文章构建审计质量综合指数,以2009—2013年A股上市公司的5 215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审计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审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而言,事务所的行业专长与审计意见对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比较显著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敏  
本文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3年至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收益平滑行为以及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间的关系是连续和相互替代的,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两者进行收益平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昔武  管伟胜  李云云  
文章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稳健性回归。实证结果表明,设计科学并得到有效执行的内部控制能有效遏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彬  张俊瑞  郭慧婷  
以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为研究视角,以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考虑行业特征对会计弹性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在不同的会计弹性下真实活动操控程度的差异,验证了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程度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得出了会计弹性大的公司较少利用真实活动操控盈余,会计弹性小的公司则更多利用真实活动操控盈余的结论,拓展和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莫冬燕  陈如意  方芳  张锦华  
本文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大数据技术应用对企业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企业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应用通过改善企业信息与沟通环境显著抑制了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且企业动态能力强化了大数据技术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从企业内部看,首席信息官职务的设立未能显著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效果;从企业外部看,分析师关注度越高,大数据技术应用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本文丰富了大数据技术应用效果的相关研究,并从企业内外部治理角度提出了保障效果的实施条件与改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戈兵  
本文以上市公司2004~2013年数据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了真实盈余管理、多元化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说明,多元化会加剧公司真实盈余操纵行为,与应计盈余操纵没有显著关系。公司超额价值和托宾Q值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正相关,在某种程度上随着真实盈余操纵程度增加,多元化折价增大,说明多元化折价的部分原因在于真实盈余操纵,不全是源于业务扩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翔  张丽  
本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 model)检验中国市场中应计盈余管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修正作用。根据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修正关系可细分为补充式和纠正式关系。本文旨在验证应计盈余管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补充和纠正功能是否强度一致,以及这种强度是否随着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检验结果显示这两种关系均呈非线性且补充式关系要略强于纠正式关系。在补充式关系中,较低水平的非预期真实盈余管理会获得更有效率的应计盈余管理的弥补;在纠正式关系中,过度负向的非预期真实盈余管理会获得更有效率的应计盈余管理的校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鹿坪  冷军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蔡春  李明  和辉  
IPO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资本市场研究的热点议题之一,本文考察了IPO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发行定价的作用。研究发现,IPO企业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而且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IPO企业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是在发行价最大化原则下权衡的结果,当公司面临的法律保护水平较低、处于管制行业、审计师为非国际"四大"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此外,本文发现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而真实盈余管理将会对公司的长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鹿坪  冷军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福胜  吉姗姗  程富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吴媛媛  
以19942015年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中确定至2015年底已经在境内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公司名单,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比较交叉上市公司与其配对公司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上的差异。实证研究发现:交叉上市企业相比于配对公司而言,其应计盈余管理水平更低;替代效应的存在使得公司管理层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时候,往往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企业在交叉上市以后,其实施这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相对降低,这就引发了企业实施该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动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范涤  
上市公司CEO任期制度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CEO任期的研究多数将重点放在CEO的既有任期上,较少研究CEO的预期任期。为探究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经筛选后选取了2010—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8 374个样本数据,基于高阶理论和预期理论从CEO的既有任期和预期任期两个方面分析了CEO任期对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的既有任期与企业盈余质量呈倒U型关系,而CEO的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的CEO任期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文章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预期任期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对高管任期制度改革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