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57)
- 2023(5095)
- 2022(4322)
- 2021(3888)
- 2020(3345)
- 2019(7423)
- 2018(7382)
- 2017(13954)
- 2016(7742)
- 2015(8694)
- 2014(8819)
- 2013(8497)
- 2012(7848)
- 2011(7302)
- 2010(7475)
- 2009(7390)
- 2008(7473)
- 2007(6965)
- 2006(6260)
- 2005(5981)
- 学科
- 管理(30557)
- 济(29364)
- 经济(29293)
- 业(25460)
- 企(23051)
- 企业(23051)
- 制(12234)
- 财(11753)
- 方法(10442)
- 体(8532)
- 中国(8445)
- 业经(8154)
- 数学(8096)
- 数学方法(7970)
- 农(7439)
- 体制(7378)
- 务(7037)
- 财务(7011)
- 财务管理(6992)
- 学(6986)
- 企业财务(6661)
- 银(6596)
- 银行(6589)
- 行(6289)
- 融(6209)
- 金融(6206)
- 理论(6133)
- 划(5678)
- 环境(5384)
- 税(5219)
- 机构
- 大学(120522)
- 学院(118056)
- 济(48523)
- 经济(47477)
- 管理(43207)
- 研究(38991)
- 理学(36271)
- 理学院(35831)
- 管理学(35326)
- 管理学院(35075)
- 中国(30117)
- 财(28013)
- 京(25027)
- 科学(21874)
- 财经(21134)
- 所(19410)
- 江(19248)
- 经(18918)
- 中心(17248)
- 研究所(16996)
- 范(16173)
- 师范(16046)
- 北京(15729)
- 经济学(15657)
- 财经大学(15508)
- 农(15355)
- 州(15002)
- 业大(14250)
- 院(13927)
- 经济学院(13837)
- 基金
- 项目(72246)
- 科学(57743)
- 研究(55235)
- 基金(53426)
- 家(45683)
- 国家(45289)
- 科学基金(39150)
- 社会(36777)
- 社会科(34817)
- 社会科学(34809)
- 基金项目(27760)
- 省(27449)
- 教育(25900)
- 自然(23604)
- 划(23158)
- 自然科(23041)
- 自然科学(23036)
- 自然科学基金(22640)
- 编号(21948)
- 资助(21146)
- 制(20092)
- 成果(19921)
- 部(16948)
- 重点(16516)
- 课题(15951)
- 国家社会(15532)
- 教育部(15089)
- 性(15061)
- 创(15045)
- 发(14704)
共检索到188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卓 周志国
日本历史上曾经模仿吸收了许多中国的制度与文化,又对其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国国情的发展,隐居就是其中之一。隐居指家长在老龄或因病等情况下,在生前将家长权让渡给继承人,从家长的地位上引退的行为。这种制度在近代社会被法制化,进而演化成一种民俗。尽管这种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它否定家长的“终身制”,使家长与家长权受到制约,有利于实现家族的长久延续和事业兴旺。
关键词:
隐居 退休 家长制 任期制 家制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温巍山
通过对明代画家陈洪绶《隐居十六观》图册的形制和多样线性的解析,认为该作品的整体图式无论在构图、人物造型还是多样线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图是小品、册页,有些图显然与雕版插图有关,但这并不影响这套图册的艺术价值,反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老莲晚年的线描创作。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杜春雷
宋遗民刘瞷所著《隐居通议》在目录版本、校勘、辑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首先,它记载了宋末元初存世的古代典籍,提供了较多古籍流传信息,可补史志之阙。其次,它抄录有大量诗文,保存了某些文学文献的原始面貌,可以作为校勘的材料。再次,它网罗佚文、备录地方菁英,从中可以辑得《全宋文》漏辑文7篇,《全宋诗》漏辑诗16首,且可以补正若干宋人传记资料。
关键词:
《隐居通议》 刘瞷 文献价值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玉泽
本文从制度因素上对隐性就业的一种形式,即从事第二职业或兼职进行分析。认为就业制度不完善,导致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失效,为劳动者的隐性就业提供了制度环境和行为空间。国有企业中有的职工便既在传统体制中保持“在职”,又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就业”,这种隐性就业的职工得到了两种体制的好处。本文还分析了隐性就业的积极功能和极大的消极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隐性就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水晶石
1933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存款保险制度,在其后的80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建立该制度。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存款保险制度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进一步恶化以及维护公众对金融市场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也成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提高金融机构经营能力的重要前提。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央行调控系统性风险是由于银行过高的杠杆比率与金融机构想要搭便车的外部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玉泽
隐性就业的制度分析高玉泽失业问题已经演变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失业问题不仅仅是高失业率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因此,我们的经济政策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公开的或隐蔽的失业率的存在和变动上,还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光华
统计制度论汤光华一、制度与统计制度1制度的含义与作用制度可理解为一套支配特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它通过一系列的规定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约束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持各自的权益。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规则由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红 周文
作为社会游戏规则的制度,可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这些游戏规则是人们共同同意的关于社会运作方式的知识的集合,因此,制度具有知识性和共约性,这是制度的本质属性。制度的知识性和共约性特点决定了制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绝对的变化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偏重于制度的需求分析是学术界运用制度经济学研究我国改革进程的一大特色。其简化的理论推导如下:当制度变革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就产生对制度创新的需求,这一需求必定诱发实际的制度变迁。这似乎假定,在一定的制度创新需求下,制度供给有着广泛的选择性。然而,对于由一个权力中心决定制度安排的基本框架并遵循自上而下制度变迁原则的国家来说,以上推导未免过于简单化。其实,我国的改革深化固然受制度需求的影响,但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权力中心在既定的政治经济秩序下提供新的制度安排的能力和意愿。因此,研究制度供给更具现实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宋占军 朱铭来
本文基于大病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融资一体化的视角,综合考量医疗费用增长水平、保障水平、保障范围等多重因素,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医保体系的可持续性进行动态预测,评估大病保险推广对我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基金收支带来的平衡风险。测算发现,在不同的假设之下,到2015年,我国最少有9个省市、最多达到15个省市出现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赤字,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累计结余最低将出现13.63亿元的赤字。为保证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可持续性,需优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合理确定保障范围,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关键词:
大病保险 医保基金 可持续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培红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其关系着民族的团结和繁荣。造成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制度因素外,还有一些不太为人注重的非制度原因。在概括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贫困的特征的基础上,从非制度致贫因素角度进行分析解剖,并提出破解之道。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薛惠元 仙蜜花
现行政策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保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其可以灵活选择是参加职保还是参加城乡居保。本文在对职保和城乡居保制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养老金水平、养老金替代率及投入产出比数学模型。经测算发现:在相同的缴费水平下,职保的养老金水平、替代率及投入产出比均高于城乡居保,即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保比参加城乡居保更划算。因此,建议引导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保,同时应坚持量能缴费的原则,允许灵活就业人员在职保或城乡居保之间自由选择和转换,并加大对城乡居保的财政补贴力度,适当缩小城乡居保与职保的待遇差距,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晓巍 牛学坤
论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吴晓巍牛学坤回顾历史,自建立审计机构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在内的审计组织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民间审计组织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各有侧重,能全面地适应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审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浩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我国现行民事立法尚未在整体上实现动产善意取得的立法化,如何建构我国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理论,文章试从动产善意取得的存在依据、构成要件等方面做一简单阐述。
关键词:
商品交换 善意取得制度 商品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