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83)
- 2023(5434)
- 2022(4763)
- 2021(4707)
- 2020(3970)
- 2019(8726)
- 2018(8686)
- 2017(17082)
- 2016(9629)
- 2015(10803)
- 2014(10932)
- 2013(10457)
- 2012(10156)
- 2011(9397)
- 2010(9989)
- 2009(9287)
- 2008(9477)
- 2007(8665)
- 2006(7951)
- 2005(7361)
- 学科
- 济(31970)
- 经济(31913)
- 管理(28283)
- 业(25721)
- 企(21300)
- 企业(21300)
- 方法(11458)
- 农(10988)
- 财(10630)
- 中国(9892)
- 数学(9316)
- 策(9143)
- 数学方法(9030)
- 制(8509)
- 学(8022)
- 贸(7871)
- 贸易(7864)
- 易(7680)
- 业经(7189)
- 银(6812)
- 银行(6803)
- 农业(6775)
- 及其(6738)
- 理论(6704)
- 教育(6551)
- 行(6526)
- 融(6293)
- 金融(6293)
- 地方(6091)
- 务(5998)
- 机构
- 大学(137011)
- 学院(135759)
- 济(53330)
- 经济(52006)
- 研究(49193)
- 管理(49022)
- 理学(40904)
- 理学院(40387)
- 管理学(39532)
- 管理学院(39244)
- 中国(38505)
- 京(29813)
- 科学(28891)
- 财(28128)
- 所(25556)
- 中心(22760)
- 江(22647)
- 研究所(22592)
- 农(21548)
- 财经(20844)
- 范(20544)
- 师范(20379)
- 北京(19467)
- 经(18830)
- 州(17843)
- 业大(17674)
- 院(17493)
- 农业(16817)
- 师范大学(16254)
- 经济学(15705)
- 基金
- 项目(80149)
- 科学(62688)
- 研究(61673)
- 基金(56935)
- 家(48691)
- 国家(48200)
- 科学基金(40721)
- 社会(37518)
- 社会科(35378)
- 社会科学(35366)
- 省(30325)
- 教育(29578)
- 基金项目(28321)
- 编号(26735)
- 划(26297)
- 自然(25557)
- 自然科(25003)
- 自然科学(24995)
- 成果(24896)
- 资助(24747)
- 自然科学基金(24559)
- 课题(18954)
- 部(18358)
- 重点(17842)
- 发(16940)
- 性(16818)
- 项目编号(16540)
- 年(15970)
- 教育部(15874)
- 创(15717)
共检索到224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束金星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思维是对变化中的现实进行概念化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对"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所蕴涵的隐喻思维进行解读,认为目前美国外交正处于调整期,外交政策趋向强化单边主义,这一变革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隐喻 政治 隐喻思维 认知 美国外交政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征
许多文章说隐喻是重要的教育研究方法。本文分析它们提出的主要证据,并探讨隐喻的逻辑原理,试图回答:隐喻导致的认知是谁的认知,怎样判断隐喻的真伪,隐喻在教育理论的发展中有什么实际作用。
关键词:
隐喻 逻辑 类比 教育研究法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赵丹群
[目的 /意义]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研究与创新进行回顾和展望。[方法/过程]运用隐喻思维方法,以"科学睡美人"和第二代期刊评价指标(EF和SJR)的创设为例,对引文分析领域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说明;同时,通过对生态学相关研究文献的调研分析,提出将生态学原理引入到未来引文分析研究中来,形成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引文生态学,并就若干重要研究议题进行简要说明。[结果 /结论]隐喻思维方法在学术研究及方法论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引文生态学的提出对引文分析领域的理论完善和应用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隐喻思维 引文分析 引文生态学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吴铃 李恒
中国手语中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共有"上-下"、"前-后"和"左-右"三种类型的时间空间隐喻。分析表明,中国手语中的时间空间隐喻发生的理据性和动因与汉语大致相同,均符合认知语言学中提出的"体验性"观点。但也应同时看到,中国手语和汉语对某些时间空间隐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如前者缺乏"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隐喻表达,因此在对聋人进行汉语教学时,应当着重厘清两种语言的不同,以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聋人的汉语水平。
关键词:
中国手语 时间空间隐喻 前后 左右 上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从知识隐喻的角度考察知识论历史演进的线索,我们可以看到:一切真正的知识都具有活动的、实践的性质,应当原原本本地看待“认知活动”。不过,这些知识的隐喻尽管凸现了“认知活动”的关系性,但依然没有从近代批判哲学所固有的认识论中解放出来。因此,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论固然是不可取的,现代的“主观主义”知识轮的局限性也不可轻视。立足于种种知识说给出的若干指标,考察我国的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给予我们的启示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需要克服两种片面性:既不能无视儿童已有的知识体系,单向地灌输知识;也不能走向轻视概念性知识、无视知识结构化的体验主义教育。
关键词:
知识隐喻 知识特质 教学转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纪燕
隐喻是西方文学理论传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在认知和语言之外的被当代隐喻研究所忽略的文学层面的价值理应受到关注:作为一种艺术,文学是充满隐喻性的创作。作家的整个思维运作方式和创作过程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表现形式或修辞方式,而是作为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成为一个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以认知隐喻研究为理论参照,并以自身的理论与之相互观照,而不仅仅是认知隐喻研究的补充。注重文学意义的隐喻研究,有利于促成相得益彰且均衡有序的隐喻理论发展态势。
关键词:
隐喻 文学 修辞 思维 认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立新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是在具体语境下进行的,离开了语境,隐喻也就无从辨别和理解,因此隐喻的识别与理解要在认知语用学的框架下借助语境来推导话语喻义。文章试图通过对会话含义与关联理论的分析以期对隐喻做出合理解读。
关键词:
隐喻 认知语境 语用 会话含义 关联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伊惠娟
当代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作品《海》中有不少对疾病尤其是癌症的描写。附加于癌症之上的隐喻让患者安娜遭受歧视和道德评判,她被贴上健康王国他者的身份标签。与患者有夫妻关系的马科斯也是疾病隐喻的受害者,他对身体的厌恶反映了在阶级意识支配下癌症引发的身体耻辱感的传递,他对妻子死亡的恐惧暗示了附着于癌症的苦不堪言、缓慢消亡的隐喻。
关键词:
《海》 约翰·班维尔 疾病隐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欣
高利害测验近十年来在美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已遍及全美,成为受到极大关注和争议的话题。本文深入解读了关于高利害测验的隐喻,即作为"棒球比赛"的性质隐喻,作为万用"瑞士军刀"的功能隐喻,以及作为"特洛伊木马"的后果隐喻,并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读者从不同方面管窥美国高利害测验的真实体貌。
关键词:
美国 高利害测验 隐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周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热点,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时,隐喻已是认知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由知名学者Honesto Herrera-Soler和Michael White主编的《隐喻与工厂:商学与经济学中的
关键词:
经济学理论 学术论文 商务英语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军周
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历史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隐喻一直是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热点,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场隐喻的热潮。到20世纪90年代时,隐喻已是认知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由知名学者Honesto Herrera-Soler和Michael White主编的《隐喻与工厂:商学与经济学中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天紫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饮食业快餐在美国大受欢迎,被人们称为美国食品(American food)。快餐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也因此成为"快餐社会"(fast food society)和"快餐之国"(Fast Food Nation),美国的快餐文化反映和隐喻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价值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晔
从语言本身的历史发展来看,由于追求教育语言的科学化,教育隐喻语言在教育活动中受到了冷落。实际上,作为本源性存在的教育隐喻,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人文精神意蕴。教育隐喻是人与自然的粘合剂,并能凭借丰富的想象空间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学生的心灵舒展。对教育隐喻的解读是新的意义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是通过对生命的关注促进人的精神自由成长的活动,所以呼唤隐喻的回归,教育更易达成人性完善的目的。
关键词:
教育隐喻 语言 人文意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牛艳琪 刘明录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女性依然是被凝视的他者,像西尔维亚·普拉斯一样的女性诗人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物。普拉斯以写诗的方式揭露女性被压迫的社会现实,她的自白诗《隐喻》以怀孕女性自我物化为描写对象,讽刺了男权社会中规训女性的传统观念。以凝视理论为基础,阐释普拉斯的自白诗《隐喻》,有助于分析普拉斯在凝视下从自我物化、自我分裂到自我觉醒勇敢反抗凝视这一过程。普拉斯旨在呼吁社会正视女性,激励广大女性勇敢追梦,实现自我。
关键词:
凝视 男性凝视 普拉斯 《隐喻》 自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毅 万开如
情态隐喻是政治人士配置情态意义、对情态责任进行编码的常用手段,用以体现话语中复杂的语义内涵,与听众建立人际关系并对其进行引导劝说,最终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关键词:
人际功能 情态隐喻 奥巴马演说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