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59)
2023(12007)
2022(10504)
2021(10069)
2020(8336)
2019(19363)
2018(19028)
2017(37378)
2016(19989)
2015(22598)
2014(22473)
2013(22275)
2012(20392)
2011(18191)
2010(18413)
2009(17358)
2008(16019)
2007(14139)
2006(12673)
2005(11150)
作者
(56494)
(46234)
(45976)
(43887)
(29458)
(22323)
(21084)
(18102)
(17843)
(16640)
(15992)
(15509)
(14544)
(14440)
(14335)
(14083)
(13662)
(13617)
(13220)
(13188)
(11407)
(11271)
(11113)
(10638)
(10403)
(10297)
(10288)
(10253)
(9294)
(9131)
学科
(76845)
经济(76661)
管理(57826)
(56614)
(48520)
企业(48520)
方法(35313)
数学(29186)
数学方法(28810)
中国(27715)
(26895)
金融(26893)
(25327)
银行(25295)
(24393)
(22365)
(22059)
业经(19440)
(18139)
地方(17890)
(16609)
理论(15839)
(15081)
财务(15010)
财务管理(14981)
农业(14712)
企业财务(14291)
(13905)
(13508)
贸易(13496)
机构
大学(278638)
学院(276888)
管理(112316)
(108925)
经济(106343)
理学(96827)
理学院(95786)
管理学(94189)
管理学院(93698)
研究(90436)
中国(73780)
(59301)
科学(54939)
(52385)
(44751)
中心(43208)
财经(41828)
(41136)
研究所(40429)
(39880)
业大(39246)
北京(38087)
(37844)
(36870)
师范(36597)
(33632)
经济学(32466)
(32402)
农业(31692)
财经大学(31175)
基金
项目(187567)
科学(147402)
研究(140852)
基金(135648)
(116241)
国家(115171)
科学基金(99577)
社会(88921)
社会科(83435)
社会科学(83406)
(73183)
基金项目(72580)
教育(64174)
自然(63761)
自然科(62264)
自然科学(62254)
自然科学基金(61121)
(61079)
编号(58832)
资助(55819)
成果(48544)
重点(41426)
(41337)
课题(39825)
(39661)
(39068)
项目编号(36837)
创新(36258)
教育部(35927)
科研(35595)
期刊
(120240)
经济(120240)
研究(85716)
中国(52768)
学报(41251)
管理(40360)
(39716)
科学(38532)
(38347)
(38202)
金融(38202)
教育(32368)
大学(31727)
学学(29581)
农业(25828)
技术(22713)
财经(20456)
业经(19496)
经济研究(18151)
(17308)
图书(15846)
理论(15731)
问题(15605)
实践(14491)
(14491)
科技(12974)
技术经济(12764)
现代(12627)
(12046)
(11811)
共检索到413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钊如  
随迁老人的队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断壮大,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已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该群体规模庞大,存在因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融入困境差异性,且大多数的随迁老人面临家庭参与过度而社会参与度低的社会融入困境。应强化科学理念,提高随迁老人的家庭地位,加强社区多元化服务,提高随迁老人的社会参与度,进而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吕慈仙  王鲁刚  
以若干个城市1 770名812年级的随迁子女为被试对象,探索异地高考政策感知、心理资本与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迁子女的异地高考政策感知、心理资本均对其社会融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地高考政策感知对随迁子女的心理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在异地高考政策与社会融入的身份认同、文化适应和心理融入三个维度之间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异地高考政策感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着随迁子女社会融入的进程。建议在微观层面进一步提升随迁子女的心理资本;在中间层面进一步均衡异地高考的各方利益;在宏观层面进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泓澄   徐欣  
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和社会融入问题,既有研究认为相对于留守儿童,随迁更能提升农民工子女的认知能力,但本文结论有所差异。本文基于社会融入视角,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研究了随迁农民工子女认知能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在年龄较低时随迁,其认知能力会提升,但随着随迁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反而降低,甚至会表现为不如留守儿童。本文通过教育期望、教育支出和学校质量的机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随迁二代”的社会融入状况,分析了影响机制在子女性别、家庭收入和随迁模式上的差异性。研究结论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有利于改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丹  计莹斐  
近几年,上海市实施了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集群驱动、教育内涵发展及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确保随迁子女在地理空间、教育空间及社会交往空间的融入,取得了较大成效。未来应着重于支持流动人口边缘化社区,提升随迁子女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并支持引入社会力量,进一步弥合教育差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候玉娜  张鼎权  范栖银  
本研究基于代际传递及社会融入的视角,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年基线数据,借助最小二乘回归、有序罗杰斯特回归及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了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期望问题。研究发现,在城市出生并长大的随迁子女二代的教育期望及教育代际关系与城市子代已基本无异;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随迁子女一代对较低学历的教育期望高于城市初中生,对较高学历的教育期望低于城市初中生;随迁子女一代的教育期望与父母教育水平的代际相关性(继承性)低于城市子代,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父辈的教育获得对于随迁子女低学历期望的抑制作用和高学历期望的激励作用均低于城市样本;不同于城市父母主要将自身教育背景的"优势"传递给子女,农民工父母更多地将家庭背景的"劣势"传递给了随迁子女。本研究揭示了农民工家庭面临"贫困陷阱"的新的表现形式,为未来我国教育扶贫工作重点转移提供了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戎庭伟  
目前,我国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农民工随迁子女获得了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就读的机会,但教育机会的初步获得并不等于教育公平的完全实现。事实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校融入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行为、心理与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从福柯"权力分析"理论的视角分析,其原因在于随迁子女的社会阶层制约其身体的投资方式;城乡文化差异导致的城市文化霸权形成了群体阻隔效应;差别明显的社会二元结构对随迁子女的自我认同产生了抑制作用。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在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推动下完善城镇化进程中的配套制度;倡导城乡文化平等观念,共建城乡一体化的学校文化;借助教育逐步扩展随迁子女的发展空间,以保障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城镇集中安置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方式,农村老人被安置进城后的养老状况直接影响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调研发现,进入城镇安置社区的农村老人返回农村养老的现象非常普遍,构成一种“养老型返迁”,这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预期相差较大。其根源是易地搬迁老人在城镇安置社区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低,具体表现为经济整合程度低、社会适应能力差、文化习得接受慢等,从而导致易地搬迁老人成为城镇社会中的“边缘人”。要理性看待易地搬迁老人的“养老型返迁”行为,在后续扶持过程中应考虑易地搬迁老人独特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给予其制度性的返迁空间,并通过在城镇安置社区中发展老年产业、再造社区共同体等方式,为易地搬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提供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升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城镇集中安置是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方式,农村老人被安置进城后的养老状况直接影响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效。调研发现,进入城镇安置社区的农村老人返回农村养老的现象非常普遍,构成一种“养老型返迁”,这与地方政府的政策预期相差较大。其根源是易地搬迁老人在城镇安置社区中的社会融入程度低,具体表现为经济整合程度低、社会适应能力差、文化习得接受慢等,从而导致易地搬迁老人成为城镇社会中的“边缘人”。要理性看待易地搬迁老人的“养老型返迁”行为,在后续扶持过程中应考虑易地搬迁老人独特的居住和生活需求,给予其制度性的返迁空间,并通过在城镇安置社区中发展老年产业、再造社区共同体等方式,为易地搬迁老人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提供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茂庆  杨依博  
流动儿童的人口比例和增长趋势,决定了其社会融入度对美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是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三个主要维度。美国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种族偏见、法律地位差异、语言障碍、家境贫穷、心理压力等。为帮助流动儿童融入社会,美国采取的相应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基于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发展基于多元文化的双语教育,重视基于亲子合作的早期教育和提供基于校园的心理健康服务。分析美国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问题及策略,可以为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栋   徐紫涵  
基于2022年北京市随迁老人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从随迁特质入手,探讨随迁生活感知对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总体来看,近四成的随迁老人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5.14%的随迁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实证结果显示,随着随迁时间的增加,随迁老人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来自城市的随迁老人更容易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优于来自农村的随迁老人;在随迁人群上,与配偶一同随迁的老人比独自随迁的老人城市社会适应性更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在随迁家庭地位上,随迁老人参与家庭决策可以有效帮助其适应城市生活,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为更好地提升随迁老人异地生活的幸福感,需要从家庭支持、社会关爱和城市融入等不同角度为其提供多元包容的生活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渝  
女性农民工在进城农民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女性农民工进入城市,一方面相对改变了她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和社会对其性别期待,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性别的传统惯性,女性农民工在职业、家庭、社会网络等方面依然处于不利的境地。男女平等和城市化的关系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俊娜  
[目的]农户搬迁后在安置地的融入和发展是决定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分析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有利于为实现农户更好融入新环境提供对策建议。[方法]从社会融入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搬迁农户社会融入指标体系,利用8省16县969户的搬迁农户样本和多层模型分析技术,实证检验了安置方式对搬迁农户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与村内安置相比,外村安置、乡镇安置和县城安置对搬迁农户的社会融入产生了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具体表现为对搬迁农户经济融入、社会交往融入以及心理融入的影响。机制分析得出:安置方式通过影响农户的生计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其经济融入,通过影响农户的旧关系网络和新关系网络的建立影响其社会交往融入,通过影响农户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影响其心理融入。[结论]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开展帮扶,满足搬迁农户的安置需求,促进农户融入新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董运来  王艳华  
"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为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已进入到加大后续扶持力度,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随着空间位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搬迁群众也面临着生计方式改变、社会关系的断裂与重建、社区治理结构变迁、社会融入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安置区社区的管理转型和良性发展。建议强化安置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培育搬迁群众社区共同体意识,增强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融入,最终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内生化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阳  赵煌  
在家庭化迁移背景下,家庭再嵌入正在成为随迁老人及其家庭面临的重大问题与现实挑战。成功的家庭再嵌入不仅有利于随迁老人顺利市民化,而且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在于:贫困倒逼、创造美好生活与正哺延续。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现实张力来自生活模式的碰撞、日常的生活博弈以及刚性约束的打破。通过考察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的动力与张力可以发现,随迁老人责任日益核心化,但在家庭中的地位却呈现边缘化。解决好农村随迁老人家庭再嵌入,首先应积极营造随迁老人贡献的正面宣传;其次要积极构建家庭内部的民主机制;最后要构建专业化支持体系,帮助随迁老人顺利融入家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茂庆  王远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际间人口流动成为新常态,加拿大流动儿童不断涌入城市社会,其来源也日趋多样化。加拿大作为奉行多元文化主义的移民国家,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教育融入、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是流动儿童城市社会融入的三个主要维度。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加拿大流动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语言多样性背景下的教育困境,文化差异下的学校教育适应障碍,偏见与文化隔阂下的对立冲突,制度障碍下的社会服务缺失,环境适应困境下的心理问题等。加拿大通过发展灵活多样的双语教育,建立基于家、校、社区多方合作的教育融入机制,促进流动儿童双重身份的社会认同,构建全面的移民社会融入服务体系和建立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