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60)
- 2023(3007)
- 2022(2578)
- 2021(2412)
- 2020(1874)
- 2019(4161)
- 2018(4016)
- 2017(7706)
- 2016(4013)
- 2015(4578)
- 2014(4519)
- 2013(4446)
- 2012(4060)
- 2011(3812)
- 2010(3828)
- 2009(3535)
- 2008(3477)
- 2007(3156)
- 2006(3018)
- 2005(2370)
- 学科
- 济(19437)
- 经济(19288)
- 管理(10397)
- 中国(9849)
- 业(7984)
- 方法(7383)
- 企(6800)
- 企业(6800)
- 地方(5885)
- 城市(5881)
- 理论(5274)
- 农(5082)
- 业经(4974)
- 和(4678)
- 数学(4496)
- 社会(4479)
- 数学方法(4458)
- 城市经济(4207)
- 经济理论(3828)
- 学(3638)
- 财(3358)
- 制(3211)
- 环境(3203)
- 农业(3022)
- 发(2950)
- 企业经济(2907)
- 教育(2892)
- 方城(2447)
- 工作(2306)
- 地方经济(2242)
- 机构
- 大学(61305)
- 学院(59847)
- 济(24050)
- 管理(23418)
- 经济(23268)
- 研究(21851)
- 理学(20525)
- 理学院(20106)
- 管理学(19685)
- 管理学院(19559)
- 中国(14674)
- 京(13658)
- 科学(12992)
- 财(10954)
- 范(10404)
- 师范(10374)
- 所(10064)
- 中心(9734)
- 研究所(9063)
- 财经(8878)
- 江(8788)
- 师范大学(8691)
- 北京(8470)
- 经(8034)
- 院(7927)
- 经济学(7661)
- 社会(7274)
- 业大(7187)
- 农(7155)
- 州(7091)
- 基金
- 项目(41998)
- 科学(34941)
- 基金(32252)
- 研究(30902)
- 家(27470)
- 国家(27190)
- 科学基金(24489)
- 社会(23925)
- 社会科(21331)
- 社会科学(21318)
- 基金项目(17699)
- 省(15147)
- 自然(15060)
- 自然科(14780)
- 自然科学(14779)
- 自然科学基金(14502)
- 教育(14159)
- 划(13444)
- 编号(12032)
- 资助(11866)
- 成果(9834)
- 国家社会(9605)
- 部(9582)
- 重点(9091)
- 发(8770)
- 教育部(8598)
- 人文(8411)
- 课题(8284)
- 大学(7947)
- 创(7894)
共检索到89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栋 徐紫涵
基于2022年北京市随迁老人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从随迁特质入手,探讨随迁生活感知对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总体来看,近四成的随迁老人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25.14%的随迁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实证结果显示,随着随迁时间的增加,随迁老人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来自城市的随迁老人更容易适应大城市的生活,其心理健康状况也优于来自农村的随迁老人;在随迁人群上,与配偶一同随迁的老人比独自随迁的老人城市社会适应性更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在随迁家庭地位上,随迁老人参与家庭决策可以有效帮助其适应城市生活,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为更好地提升随迁老人异地生活的幸福感,需要从家庭支持、社会关爱和城市融入等不同角度为其提供多元包容的生活环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池上新
文章基于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的调查数据,对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与文化适应进行考察,并分析文化适应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随迁老人的生理健康较好,但心理健康有待提升。(2)随迁老人的文化适应性较好,态度文化适应水平较高,行为文化适应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3)文化适应对随迁老人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表现为态度文化适应影响心理健康,城市认同与家乡认同分别起促进与阻碍作用;行为文化适应则与生理健康紧密相关。(4)运动参与和社会资本是文化适应影响随迁老人身心健康的两条路径。因此,提升深圳市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水平,需要个人、家庭、社区与政府从增强文化适应性、培养积极生活方式、构建社会资本等方面施力。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康康 李旻
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数据(CHARLS),构建了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指标体系,考察了社区活动对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参加社区活动显著提高了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2)参加社区活动有助于农村随迁老人减少负面情绪、提高城市生活能力进而提升其城市适应。(3)对于自身城市适应水平高的农村随迁老人,社区活动有利于其快速提升其城市适应水平,对于城市适应水平低的农村随迁老人,社区活动的提升作用也相对较弱。为此,文章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社区的能动作用,加大对社区的支持与引导,以“社区为中心”组织协调资源、增强社区活动的靶向性,差异化开展社区活动,推进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晓雪 王洪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进行着调整和改革。其中面临的重大任务就是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在此过程中,青少年面临着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无法适应、自身压力过大等困境,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探索如何实现青少年以积极健康心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问题迫在眉睫。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万金 周雯臖 胡灵芝 时勘
为探讨人际敏感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考察排斥知觉及朋辈支持在其间的作用,对304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和501名非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江西省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得分显著低于非随迁子女;(2)人际敏感性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有显著负向影响;(3)人际敏感性通过排斥知觉的中介负向影响心理健康,但该中介作用受朋辈支持的负向调节,对高朋辈支持的农民工随迁子女该中介作用并不成立。研究结果揭示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人际敏感性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验证了环境-人格交互作用理论和排斥知觉双加工理论,可为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峰 赵亮 辛阳
拓展训练在提高承受压力、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探索创新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和优势。文章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探讨了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以期为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其他课程中拓展训练内容的引入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江琴娣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10—16岁(四至九年级)的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正常学生和辅读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突出,有待相应有效的教育支持。
关键词:
轻度智力落后 随班就读 心理健康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钊如
随迁老人的队伍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断壮大,随迁老人的社会融入已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因该群体规模庞大,存在因性别、文化程度、经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融入困境差异性,且大多数的随迁老人面临家庭参与过度而社会参与度低的社会融入困境。应强化科学理念,提高随迁老人的家庭地位,加强社区多元化服务,提高随迁老人的社会参与度,进而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
随迁老人 社会融入 家庭参与 公共管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张风雨
本文利用中国近期老年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回归统计方法,从个体的人口学基本特征、家庭子女数及户类型、经济状况及健康指标等四个方面,建立不同的研究模型,对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经济状况及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立新,姚远
为了探究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再适应量表(SRRS),对武汉市随机抽取的442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主效应和缓冲作用;在有轻度及以下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较多邻居、同事、家人、经济和活动支持能显著改善男性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多朋友、同事和活动支持能显著改善女性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有中度及以上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较多家人支持和较多安慰支持能分别显著改善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
老年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心理压力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秋霞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从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方面对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由数据看出,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并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认知能力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心理状态下降的幅度;城乡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城镇好于乡村;女性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性高龄老人;教育和婚姻都有助于心理健康;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自评显著相关。
关键词:
心理 认知 健康长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董夏燕 何庆红
在中国空气污染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文将CHARLS数据和各地级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实证研究空气污染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会增加中老年人抑郁严重的危险度,且评估抑郁症状当月的影响最大。对异质性的考察发现,空气污染仅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女性和45-64岁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空气污染会通过危害生理健康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为此,本文认为一方面要积极治理并预防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不应过度担忧其所造成的损害。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抑郁症状 广义估计方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黎明 王颉琼
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4年的数据,将孝道期望纳入“居住安排-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分析框架,并分析了这一机制的城乡差异,验证和丰富了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居住安排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抑郁水平产生抑制效应;第二,孝道期望在居住安排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对于同意“养儿防老”观念的老人而言,与儿子居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第三,分城乡样本发现,与儿子同住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应主要作用于农村老人而非城市老人。而孝道期望的调节效应发生在城市地区,在农村地区不发生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金宝
文章基于对中国老年教育现状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现状的研究,运用积极老龄化观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分析了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如何依托老年教育体系构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提出了设计和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敏慧 王邃遂 彭浩然
压力过程理论认为流动人口在迁移过程中的压力源以及个体的压力易感性会对其心理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而个体的社会资本会影响其压力易感性。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定量考察了流动人口在迁移过程中所面临的城乡压力源以及社会资本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家人生病是流动人口面临的最主要三大家乡压力源,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不利影响;在城市压力源中,社会排斥与社会文化适应程度低是影响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个体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参与并未能够提升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水平。(3)跨省迁移流动人口的家乡认同感越强,越有利于其心理健康;而省内迁移流动人口的城市认同感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好。
关键词:
迁移压力 社会资本 流动人口 心理健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