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3)
- 2023(16243)
- 2022(13895)
- 2021(13463)
- 2020(11252)
- 2019(26052)
- 2018(25918)
- 2017(48231)
- 2016(27020)
- 2015(30871)
- 2014(31576)
- 2013(30226)
- 2012(28075)
- 2011(25062)
- 2010(25605)
- 2009(23484)
- 2008(23665)
- 2007(21336)
- 2006(18551)
- 2005(16570)
- 学科
- 济(100087)
- 经济(99976)
- 管理(79635)
- 业(72990)
- 企(61612)
- 企业(61612)
- 方法(47781)
- 数学(40803)
- 数学方法(40117)
- 财(38407)
- 中国(31998)
- 农(29118)
- 教育(23087)
- 业经(22117)
- 学(22057)
- 制(21812)
- 理论(21645)
- 务(21156)
- 财务(21084)
- 财务管理(21013)
- 地方(20966)
- 贸(20322)
- 贸易(20312)
- 企业财务(19828)
- 易(19763)
- 农业(18596)
- 和(16536)
- 银(16510)
- 银行(16476)
- 技术(15601)
- 机构
- 大学(374848)
- 学院(373230)
- 济(143949)
- 经济(140522)
- 管理(139516)
- 研究(122857)
- 理学(119439)
- 理学院(118095)
- 管理学(115656)
- 管理学院(114931)
- 中国(91352)
- 京(79545)
- 财(76139)
- 科学(74308)
- 所(61609)
- 江(60027)
- 农(58206)
- 中心(58047)
- 财经(56694)
- 范(55895)
- 师范(55413)
- 研究所(55098)
- 业大(52433)
- 经(51151)
- 北京(50435)
- 州(47157)
- 农业(45498)
- 师范大学(44409)
- 院(44347)
- 技术(43700)
- 基金
- 项目(239902)
- 科学(188834)
- 研究(181472)
- 基金(170336)
- 家(146431)
- 国家(145052)
- 科学基金(124691)
- 社会(111211)
- 社会科(104986)
- 社会科学(104959)
- 省(95883)
- 教育(90834)
- 基金项目(88849)
- 划(81094)
- 自然(80066)
- 自然科(78212)
- 自然科学(78190)
- 编号(77175)
- 自然科学基金(76753)
- 资助(71093)
- 成果(65521)
- 课题(55470)
- 重点(54747)
- 部(54401)
- 发(51488)
- 创(49606)
- 教育部(47309)
- 项目编号(47017)
- 性(46568)
- 大学(46277)
- 期刊
- 济(160062)
- 经济(160062)
- 研究(118206)
- 中国(83722)
- 教育(68069)
- 财(65145)
- 学报(55394)
- 农(51855)
- 管理(50913)
- 科学(49499)
- 大学(43578)
- 学学(39601)
- 技术(38020)
- 农业(34899)
- 融(33822)
- 金融(33822)
- 财经(28254)
- 业经(26507)
- 经济研究(25545)
- 经(24231)
- 问题(20742)
- 图书(19113)
- 业(18679)
- 职业(18539)
- 版(18287)
- 统计(18085)
- 贸(18037)
- 财会(17990)
- 技术经济(17635)
- 会计(17072)
共检索到573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耀宗 马立超
教育政策执行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进行"秩序协商"的过程,它是由"利益冲突""博弈互动""达成均势"等一系列链条有机组合的循环过程,Colebatch的二维政策分析框架为剖析随迁子女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政策再造过程中的秩序协商提供了理论视角。从垂直维度来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流入地各级政府之间围绕事权与财权的划分展开互动与协商;从水平维度来看,随迁子女家庭与城市居民家庭、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讨价还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随迁子女的学校选择行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政策再造中的秩序协商兼具"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双重特征,"算计取向"催生了个体追求利益的自发性,协商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显性化更增添了冲突的复杂性。因此,国家以"管制取向"逻辑对个体行为进行调控,促使"算计"思维向"合适"思维的转变,将利益冲突转化为和谐的秩序协商,保障了"均势"的达成。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柯政
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政策在C市的实施为例,发现中国教育政策实施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者根据自己利益、认知和所拥有的资源,彼此斗争、妥协,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应该怎么做"的共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协商秩序的确立过程。这一方面证明了英语研究文献中的若干观点和理论,具有跨文化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很多观点也都适合中国国情。另外一方面,也拓展和更新了教育政策实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说就是,不能如现有大多政策践行研究那样,只关注学校层级的复杂性,没有把学校与其他相关利益关系方的互动纳入分析范畴。而是必须把学校与同属一个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赵彬
基于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梳理,借助公共政策的分析视角建立了包含利益、技术、体制及环境四个维度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北京地区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其结果表现为地方政府对政策的附加式执行背离了教育公平的政策初衷,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且群体间及群体内部显现出新的教育不平等。研究发现,各执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和地方政府采用社会管理的执行逻辑,行为联邦制的政治体制以及儒家文化均会作用于政策执行过程并导致偏差。因此,应当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以保障政策执行的效果。
关键词:
随迁子女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 政策执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闫婷
脱贫攻坚的如期完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是乡村振兴财政政策发挥成效的有力体现,乡村振兴财政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物质支撑。本文选取63份中央级别财政政策文本为样本,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从基本政策工具和战略目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申学锋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和交通、资讯的日益发达,农民工群体逐渐由过去的以个人流动为主向以家庭为单位流动转变,由此带来了随迁子女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如何在流入地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丽萍 吴开俊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边界清晰、规范合理的财政责任分担机制。对体量最为庞大的广东省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模型进行了探索。发现目前中央与省财政主要以按比例分担公用经费的方式承担部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但是分担的比例非常有限,96.76%的财政支出责任落在市财政(含区/县)。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综合考虑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尝试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和转移支付规模。流动人口红利主要发生在流入省,在该省财政支付能力范围内,应该优先承担"省级统筹"的职责;中央财政应对流出"流入省"的随迁子女产生的经济损失对"流入省"进行补贴。调整后的市财政(含区/县)与省财政(含中央)分担比例之比为3∶1,微调了中央财政的分担比例,并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省财政,与国务院关于财政责任划分的最新文件精神契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月
教育政策排斥是教育资源稀缺背景下的政策表征,在当下对于分析弱势群体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以教育政策排斥的视角对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中的利益与价值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性排斥、负向排斥和博弈性排斥不仅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也阻遏了弱势群体教育利益的实现。教育利益的供需断层、决策过程的多元参与不足和目标群体诉求的低效实现,共塑了教育政策排斥的过程。寻求教育决策过程的共识是抑制教育政策负向排斥的基础,这就需要不同群体在决策中发挥作用和进行对话。
关键词:
教育政策排斥 随迁子女 决策共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月
教育政策排斥是教育资源稀缺背景下的政策表征,在当下对于分析弱势群体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以教育政策排斥的视角对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中的利益与价值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性排斥、负向排斥和博弈性排斥不仅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也阻遏了弱势群体教育利益的实现。教育利益的供需断层、决策过程的多元参与不足和目标群体诉求的低效实现,共塑了教育政策排斥的过程。寻求教育决策过程的共识是抑制教育政策负向排斥的基础,这就需要不同群体在决策中发挥作用和进行对话。
关键词:
教育政策排斥 随迁子女 决策共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丹
本文以A市随迁子女小学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助斯蒂芬·鲍的政策过程三情境分析视角,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政策为例,从国家、地区及学校纵向政策执行层面探索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的实践与困境;探讨政策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并将其融入政策执行环节以及对学校教育实践的具体影响等。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制定与地方执行并非线性直指政策目标的过程,因政策利益博弈与政策制定者各部门逻辑差异和矛盾导致执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政策失真,如"两为主"政策在执行中就因政策缺损出现结果偏差,直接导致"隐形班级"以及"流浪儿童"的产生。希冀通过本研究对政策制定者与中层执行部门起到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随迁子女教育 政策执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超 万海远 田志磊
本文探讨了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下的人口迁移模式以及“为教育而流动”的迁移机制。研究显示,随迁子女教育均衡政策的出台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流入改革省份,并且改革力度越大、对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要求越低、升学的限制条件越小,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吸引力就越大。相对于其他教育均衡政策,异地高考试点对农民工流向的影响更加明显。伴随着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实施,农民工家庭的迁移距离也随之增加。为了让其子女顺利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入学,农民工父母宁愿以牺牲部分工资收入为代价来换取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家
关键词:
随迁子女 教育政策 迁移机制 洼地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雯 陈博欧 张锦华
采用2013年和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从省级尺度和城市尺度研究随迁子女教育准入政策对农民工就业选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收入的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到教育准入政策宽松的省工作,且有子女随迁的农民工流向行政级别高、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概率会显著下降;拥有合法稳定工作、购买社会保险和签订正式合同的高收入农民工,更容易达到就业地随迁子女教育的准入门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立超
以施耐德和英格拉姆的政策工具分类框架为X维度,以职业教育发展链要素为Y维度,构建出"政策工具·发展链"二维框架,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行内容编码、归类统计、数据分析,剖析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政策潜在的问题。从政策工具维度看,政策工具的配置类型较为齐全,但权威型工具使用过溢,激励型、能力型和学习型工具相对短缺,符号劝诫型工具内部结构失衡;从发展链维度,政策文本涵盖思想态度、制度体系、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参与和质量保障六个方面,但不同发展链之间的比重差异悬殊,对师资建设的关注最少。未来的职业教育政策应适当缩减权威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率,强化能力型和激励型政策工具,鼓励校企合作与社会参与,关注师资建设和教师素养提升,实现政府角色转型,不断提升政策工具与职业教育发展链的适切程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农民工子女教育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工群体关注的重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3.49%有随迁就读意愿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实现随迁就读;即使实现随迁就读,农民工子女在公平获得教育资源方面仍面临较大困难,人口集中流入、特别是跨省流动突出的城市问题尤为突出。当前需要从制度层面,在户籍制度、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入学政策、异地高考等关键环节加快优化相关政策设计。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开俊 周丽萍
我国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备充足、可靠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担现状、经费缺口和补助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钱随人走"政策下的财政责任超过95%落在流入地政府,中央补助力度和指向性与"奖励金"政策相比反而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逆向补贴"。这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边界,重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担比例,根据地方财政供给能力以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更高级别的中央财政,适度加强省级统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基层政府支出责任过重。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下调并不是在省、市和区/县不同层级财政之间进行平均分配,而是一方面要减轻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另一方面适度上移省级统筹的分担比例,由此比较合理地重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