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9)
- 2023(9889)
- 2022(8571)
- 2021(8281)
- 2020(6962)
- 2019(16470)
- 2018(16336)
- 2017(30440)
- 2016(17909)
- 2015(20405)
- 2014(20954)
- 2013(19905)
- 2012(18927)
- 2011(17440)
- 2010(17966)
- 2009(16637)
- 2008(16716)
- 2007(15398)
- 2006(13675)
- 2005(12535)
- 学科
- 济(63554)
- 经济(63462)
- 管理(45707)
- 业(43394)
- 企(33918)
- 企业(33918)
- 方法(29188)
- 数学(26036)
- 数学方法(25652)
- 中国(22808)
- 教育(20771)
- 农(20624)
- 财(18835)
- 学(15802)
- 制(14861)
- 贸(13404)
- 贸易(13401)
- 理论(13075)
- 易(13050)
- 农业(13022)
- 地方(12860)
- 业经(12481)
- 策(11362)
- 银(10976)
- 银行(10954)
- 行(10488)
- 务(10327)
- 财务(10287)
- 财务管理(10254)
- 融(10184)
- 机构
- 大学(254039)
- 学院(249565)
- 济(98216)
- 经济(95819)
- 管理(89263)
- 研究(89156)
- 理学(76020)
- 理学院(75049)
- 管理学(73575)
- 管理学院(73052)
- 中国(62853)
- 京(54744)
- 科学(52861)
- 财(48504)
- 所(45611)
- 范(42027)
- 师范(41747)
- 农(41477)
- 研究所(41156)
- 江(40613)
- 中心(40521)
- 财经(37192)
- 教育(36069)
- 北京(35527)
- 业大(35208)
- 师范大学(33798)
- 经(33564)
- 农业(32570)
- 州(31599)
- 院(31527)
- 基金
- 项目(155906)
- 科学(122888)
- 研究(120938)
- 基金(109359)
- 家(93933)
- 国家(92997)
- 科学基金(78178)
- 社会(73298)
- 社会科(69053)
- 社会科学(69032)
- 教育(62763)
- 省(61780)
- 基金项目(56398)
- 划(54003)
- 编号(52706)
- 自然(48747)
- 自然科(47545)
- 自然科学(47527)
- 成果(46855)
- 自然科学基金(46689)
- 资助(45729)
- 课题(39267)
- 部(36686)
- 重点(36435)
- 发(34602)
- 性(32275)
- 年(32058)
- 创(31809)
- 教育部(31791)
- 项目编号(31242)
共检索到387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赵彬
基于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梳理,借助公共政策的分析视角建立了包含利益、技术、体制及环境四个维度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了北京地区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的执行。其结果表现为地方政府对政策的附加式执行背离了教育公平的政策初衷,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并且群体间及群体内部显现出新的教育不平等。研究发现,各执行主体间的利益博弈,政策目标的模糊性和地方政府采用社会管理的执行逻辑,行为联邦制的政治体制以及儒家文化均会作用于政策执行过程并导致偏差。因此,应当从多个层面出发,采取防范和矫正相结合的方法以保障政策执行的效果。
关键词:
随迁子女 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 政策执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耀宗 马立超
教育政策执行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进行"秩序协商"的过程,它是由"利益冲突""博弈互动""达成均势"等一系列链条有机组合的循环过程,Colebatch的二维政策分析框架为剖析随迁子女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政策再造过程中的秩序协商提供了理论视角。从垂直维度来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流入地各级政府之间围绕事权与财权的划分展开互动与协商;从水平维度来看,随迁子女家庭与城市居民家庭、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讨价还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随迁子女的学校选择行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政策再造中的秩序协商兼具"强制性"与"诱致性"的双重特征,"算计取向"催生了个体追求利益的自发性,协商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表达的显性化更增添了冲突的复杂性。因此,国家以"管制取向"逻辑对个体行为进行调控,促使"算计"思维向"合适"思维的转变,将利益冲突转化为和谐的秩序协商,保障了"均势"的达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颖
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偏差,具体体现为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窄化为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忽视公办园的主体地位;将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片面理解为追求入园率和资源覆盖率,忽视入园机会的公平和学前教育质量。究其原因,政策文本的高模糊给地方政府较大的政策阐释空间,而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斗争、妥协以及强势利益团体之间的联盟无疑增加了政策执行背离公共利益的可能。针对上述问题,应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以儿童利益为先,明确其核心属性,建立以公办园为主的普惠性学前教育体系,合理规划布局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确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质量要求和保障机制。同时,还应健全政策的民主决议机制,强化政策问责评估机制...
关键词:
普惠性学前教育 政策执行 执行偏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月
教育政策排斥是教育资源稀缺背景下的政策表征,在当下对于分析弱势群体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以教育政策排斥的视角对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中的利益与价值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性排斥、负向排斥和博弈性排斥不仅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也阻遏了弱势群体教育利益的实现。教育利益的供需断层、决策过程的多元参与不足和目标群体诉求的低效实现,共塑了教育政策排斥的过程。寻求教育决策过程的共识是抑制教育政策负向排斥的基础,这就需要不同群体在决策中发挥作用和进行对话。
关键词:
教育政策排斥 随迁子女 决策共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月
教育政策排斥是教育资源稀缺背景下的政策表征,在当下对于分析弱势群体的教育困境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以教育政策排斥的视角对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中的利益与价值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性排斥、负向排斥和博弈性排斥不仅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也阻遏了弱势群体教育利益的实现。教育利益的供需断层、决策过程的多元参与不足和目标群体诉求的低效实现,共塑了教育政策排斥的过程。寻求教育决策过程的共识是抑制教育政策负向排斥的基础,这就需要不同群体在决策中发挥作用和进行对话。
关键词:
教育政策排斥 随迁子女 决策共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丹
本文以A市随迁子女小学为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借助斯蒂芬·鲍的政策过程三情境分析视角,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政策为例,从国家、地区及学校纵向政策执行层面探索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实施的实践与困境;探讨政策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并将其融入政策执行环节以及对学校教育实践的具体影响等。研究发现,国家政策制定与地方执行并非线性直指政策目标的过程,因政策利益博弈与政策制定者各部门逻辑差异和矛盾导致执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政策失真,如"两为主"政策在执行中就因政策缺损出现结果偏差,直接导致"隐形班级"以及"流浪儿童"的产生。希冀通过本研究对政策制定者与中层执行部门起到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随迁子女教育 政策执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斐丽
精准识别执行偏差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成效。基于山西吕梁的个案研究,发现农村执行者虽然严格执行上级的精准识别政策,但存在执行结果与地方实际发生偏差的问题,这一现象使人们认为精准扶贫不精准不公平。执行偏差产生的原因有三:(1)中央政策的贯彻过程实际是政策精细化的过程,精细化的政策可操作性强但相对教条;(2)基层执行者往往选择性忽视一些不可量化、不易操作、不影响考核的弹性指标,而其中一些正是政策的内核与精髓,如动态化管理和群众公认原则;(3)具体执行者在需要做出灵活调整时往往"一刀切"地僵化执行政策。如何保障政策的无偏差执行,又符合各地实际情况,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识别 执行偏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超 万海远 田志磊
本文探讨了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下的人口迁移模式以及“为教育而流动”的迁移机制。研究显示,随迁子女教育均衡政策的出台会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流入改革省份,并且改革力度越大、对随迁子女入学的门槛要求越低、升学的限制条件越小,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吸引力就越大。相对于其他教育均衡政策,异地高考试点对农民工流向的影响更加明显。伴随着随迁子女教育政策改革实施,农民工家庭的迁移距离也随之增加。为了让其子女顺利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入学,农民工父母宁愿以牺牲部分工资收入为代价来换取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工家
关键词:
随迁子女 教育政策 迁移机制 洼地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雯 陈博欧 张锦华
采用2013年和2019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据,从省级尺度和城市尺度研究随迁子女教育准入政策对农民工就业选址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低收入的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到教育准入政策宽松的省工作,且有子女随迁的农民工流向行政级别高、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概率会显著下降;拥有合法稳定工作、购买社会保险和签订正式合同的高收入农民工,更容易达到就业地随迁子女教育的准入门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红岩 刘海燕
制度如何塑造政策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为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概括了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中观制度,探讨了制度塑造该政策的路径。结果表明:路径依赖的制度及关键节点造就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间断—平衡的演变过程;制度通过建构决策者的思维模式、赋予政策目标群体的不同权利和界定行为主体的利益范围塑造了政策模式。
关键词:
制度 公共政策 塑造路径 义务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雅静 古翠凤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现依赖政策的有效执行。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本身有待完善、执行机构协同性有待加强、目标群体观念有待转变及外部环境薄弱,是影响相关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表面化、碎片化、形式化偏差的主要因素。完善产教融合政策的顶层设计、增强执行机构之间的协同性、提升目标群体的支持度、优化外部环境,不仅成为解决政策执行偏差的破解之道,也成为提升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力的关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农民工子女教育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工群体关注的重点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3.49%有随迁就读意愿的农民工子女无法实现随迁就读;即使实现随迁就读,农民工子女在公平获得教育资源方面仍面临较大困难,人口集中流入、特别是跨省流动突出的城市问题尤为突出。当前需要从制度层面,在户籍制度、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入学政策、异地高考等关键环节加快优化相关政策设计。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谢永飞 杨菊华
利用2013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资料,分析了幼儿园、义务教育和高中三个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教育机会的特点,探讨了家庭资本对随迁子女教育机会的影响。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适龄随迁子女的在学比例高达98.83%,幼儿园和高中适龄随迁子女的在学比例仅分别为64.71%和62.00%。这表明,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上学难"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但幼儿园和高中的"上学难"问题依然困扰着随迁子女。家庭资本可显著改善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但其影响因不同的教育阶段而异。此外,家庭资本虽然正向提升随迁子女的教育机会,但各类资本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总体而言,文化资本的影响最大,社会资本的影响次之,经济资本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爱雪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流入城市谋生。很多进城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生活环境并投入到工作,决定于子女能否得到相应的教育。尤其近几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趋严峻导致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度提高。本文对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随迁子女 教育问题 经济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爱雪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流入城市谋生。很多进城农民工能否融入城市生活环境并投入到工作,决定于子女能否得到相应的教育。尤其近几年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趋严峻导致社会各界对其关注度提高。本文对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表现和成因进行经济学分析,然后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民工随迁子女 教育问题 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