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5)
2023(2556)
2022(2032)
2021(2181)
2020(1646)
2019(3952)
2018(4136)
2017(6195)
2016(4602)
2015(5351)
2014(5661)
2013(4627)
2012(3919)
2011(3661)
2010(3875)
2009(3190)
2008(2963)
2007(2845)
2006(2700)
2005(2496)
作者
(9255)
(7579)
(7483)
(7322)
(4872)
(3769)
(3644)
(3249)
(2867)
(2849)
(2644)
(2566)
(2526)
(2501)
(2422)
(2419)
(2372)
(2338)
(2267)
(2250)
(2176)
(2033)
(1908)
(1853)
(1796)
(1786)
(1769)
(1637)
(1632)
(1619)
学科
教育(18195)
中国(10936)
(6871)
经济(6863)
(5668)
发展(5468)
理论(5377)
(5346)
教学(5247)
(4070)
管理(3923)
(3561)
(3359)
(3196)
改革(3145)
思想(3016)
高等(2997)
研究(2951)
政治(2873)
教育改革(2798)
思想政治(2738)
政治教育(2738)
治教(2738)
德育(2718)
地方(2690)
(2668)
学校(2467)
学法(2320)
教学法(2320)
农业(2297)
机构
大学(53506)
学院(48829)
教育(25366)
研究(21627)
(18675)
师范(18606)
师范大学(15627)
(13171)
科学(11905)
(11485)
管理(11037)
经济(10899)
职业(10548)
(10434)
教育学(9855)
技术(9520)
研究所(9468)
(9463)
理学(9393)
北京(9286)
理学院(9144)
中国(8842)
管理学(8753)
管理学院(8629)
中心(8369)
(7861)
教育学院(7223)
职业技术(7158)
(6935)
研究院(6364)
基金
研究(29480)
项目(29244)
科学(24615)
教育(22518)
基金(17563)
社会(16173)
成果(15104)
编号(14966)
社会科(14912)
社会科学(14910)
(14289)
课题(14040)
国家(13985)
(13130)
(12902)
(12375)
科学基金(11160)
规划(10097)
(9082)
(8609)
项目编号(8542)
基金项目(8463)
(8418)
重点(8286)
研究成果(8162)
年度(8022)
(7951)
教育部(7922)
(7839)
(7802)
期刊
教育(43195)
研究(27069)
中国(21051)
(13440)
经济(13440)
职业(10292)
技术(7977)
技术教育(6744)
职业技术(6744)
职业技术教育(6744)
大学(5509)
(5448)
学报(5369)
科学(5116)
高等(4783)
成人(4588)
成人教育(4588)
(4558)
高等教育(4260)
(4246)
论坛(4246)
(4161)
发展(3998)
(3998)
农业(3681)
职教(3544)
比较(3378)
学学(3367)
教研(2786)
高教(2786)
共检索到85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比例保持在80%,下一步,随迁子女将全部纳入城镇义务教育。刘利民说,前不久国务院农民工领导小组督查六省区的结果表明,各地政府都有效地保障了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权利。坚持"两为主"、完善"两纳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同时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教育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中央财政以奖补资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万鹏  范国锋  
伴随城镇化发展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破解阻碍随迁子女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瓶颈,本文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三个层面构建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评价指标,最后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冯文全  许晨莺  
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推行教育券制度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民办教育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因此,加快教育券制度的试点及实施进程,已成为缓解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改革教育经费拨款模式,加强对教育券接收学校的资质审核和管理,以日渐完善的教育券制度来推进教育公平程度的提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开俊  吴宏超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央政府对此一直坚持"两为主"政策,但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最集中的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由于教育投入责任在各级政府间划分不清晰、城市公共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等,导致该政策的执行实效并不理想。为更好地执行中央政府的这一政策,需将中央政府的政策要求上升为制度保障,构建各级政府合理分担的教育财政新机制;由公办学校为主转化为允许地方政府购买教育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申学锋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形成了农民工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和交通、资讯的日益发达,农民工群体逐渐由过去的以个人流动为主向以家庭为单位流动转变,由此带来了随迁子女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如何在流入地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开俊  廖康礼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是涉及数亿流动人口、上亿迁移家庭、数千万学龄儿童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工程,目前该政策正处于落实的关键“最后一公里”阶段,需要一套贯穿于政策全程的治理工具对其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价。国家审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基础制度安排,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国家审计具备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审计实务中,应根据政策落实面临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内容和审计标准,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同,强化审计结果运用,以此夯实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监督评价机制,推进该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惠及民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邬志辉  李静美  
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就学升学权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农民工携带子女进城的总体态势呈现三大特征:农民工子女随迁率低,但呈不断增长态势,未来城镇潜在就学升学压力巨大;特大以上城市农民工子女携带率低,大中小城市携带率高,教育洼地效应明显;第三产业农民工子女携带率高,第二产业携带率低,产业转移带动子女困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所面临的就读公校难、教育花费高、参加中考难及学习适应难等问题,须建立城市学位预报预警系统,引导农民工有序携带子女流动;扩大城市公办学校学位供给,缓解流入地政府教育财政压力;政府购买民办学校教育服务,切实减轻农民工家庭教育负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红岩  刘海燕  
制度如何塑造政策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基础性问题。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政策为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概括了影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中观制度,探讨了制度塑造该政策的路径。结果表明:路径依赖的制度及关键节点造就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间断—平衡的演变过程;制度通过建构决策者的思维模式、赋予政策目标群体的不同权利和界定行为主体的利益范围塑造了政策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晓霞  吴开俊  
流入地政府由于面临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受益范围的不确定性、供给制度的真空状态以及庞大的财政压力,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存在多重困难,为此,中央财政亟需介入其中。从中央财政介入方式及额度来说,应当结合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与现实需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明确各自的分担比例,从而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充足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开俊  胡阳光  王莹  
基于Ⅰ型大城市A市2011-2016年教育经费供求的数据分析,认为A市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充足,为城市户籍生提供了较高水平的义务教育,但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对随迁子女投入不足,大部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被交给市场,由随迁子女家长付费,民办学校承担。通过对未来几年随迁子女增长对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以及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供给的测算,认为A市2020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可承担七成以上的随迁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通过增加公办学校学位、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等方式,可为随迁子女提供更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宣霖  
政策执行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已有研究主要探讨政策执行为何偏离预定政策目标,而很少关注政策执行为何存在地区差异。以W、Z两市为例,采用质性研究取向的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意义建构视角探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出现地区差异的微观过程发现,两市的政策执行差异是源于其政府执行者对国家政策的不同意义建构,即两市政府执行者首先定义了不一样的政策问题,然后创建了不同的原因故事,最后选择了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开俊  周丽萍  
我国高度重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实现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责任,确保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具备充足、可靠的资金和制度保障。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分担现状、经费缺口和补助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钱随人走"政策下的财政责任超过95%落在流入地政府,中央补助力度和指向性与"奖励金"政策相比反而减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一种"逆向补贴"。这需要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边界,重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合理分担比例,根据地方财政供给能力以及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更高级别的中央财政,适度加强省级统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避免基层政府支出责任过重。地方财政分担比例的下调并不是在省、市和区/县不同层级财政之间进行平均分配,而是一方面要减轻基层政府财政支出责任,另一方面适度上移省级统筹的分担比例,由此比较合理地重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出责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胡阳光  张翼  
研究采用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在随迁子女流动背景下所产生的空间外溢效应。结果显示:受人口迁移的空间影响,我国省际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存在空间相关性,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形态,且不同省份之间有着不同程度的聚集;对比地缘距离和经济距离的影响,省与省之间经费支出的空间外溢效应受到随迁子女迁移的影响更明显,具体表现为负向的空间外溢,说明随迁子女跨区域流动显著降低了地方财政对义务教育的经费供给水平,其外溢程度普通初中高于普通小学。为实现空间外溢效应的内部化,研究提出将空间外溢纳入政府间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当前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经费分担模式,并导入对地方政府支出行为评估的行政问责机制,提高义务教育经费的供给效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丽萍  吴开俊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关键在于构建边界清晰、规范合理的财政责任分担机制。对体量最为庞大的广东省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财政责任分担模型进行了探索。发现目前中央与省财政主要以按比例分担公用经费的方式承担部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责任,但是分担的比例非常有限,96.76%的财政支出责任落在市财政(含区/县)。借鉴"缺口补助"和外部性理论,综合考虑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供给能力和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外部效益发生范围,尝试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级财政的支出责任和转移支付规模。流动人口红利主要发生在流入省,在该省财政支付能力范围内,应该优先承担"省级统筹"的职责;中央财政应对流出"流入省"的随迁子女产生的经济损失对"流入省"进行补贴。调整后的市财政(含区/县)与省财政(含中央)分担比例之比为3∶1,微调了中央财政的分担比例,并将随迁子女的教育财政支出责任适度上移到省财政,与国务院关于财政责任划分的最新文件精神契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杨明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